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有關社會道德的例子

有關社會道德的例子

發布時間: 2021-01-20 23:02:28

❶ 反映社會公德事例

一、撿破爛老人姚義德

人物介紹:姚義德今年52歲,是河南社旗縣朱集鎮古城村人,他的老伴孫慶榮今年58歲,也是河南人,夫婦倆20年前來到海南至今一直靠撿破爛、干雜工為生。老姚的親生孩子有3女2男,最大的今年30多歲,最小的也20多歲了,都已在海南成家。

從1988年開始至今,老姚夫婦先後收養了10名棄嬰。他說:「見死不救是一場大罪,自己少吃一點,多苦一點,救一條生命,該多值呀!不過有些人重男輕女的思想十分嚴重,這些女孩都很好,多可惜呀!」

二、好司機吳斌

5月29日中午11時10分,吳斌駕駛杭州長運浙A19115大型客車從無錫返回杭州。11時40分左右行駛至錫宜高速公路宜興方向陽山路段時(江蘇境內),突然有一塊鐵塊從空中飛落擊碎車輛前擋風玻璃再砸向吳斌的腹部和手臂,導致吳斌肝臟破裂及肋骨多處骨折,肺、腸挫傷。

車載攝像頭記錄下了全過程,畫面顯示在危急關頭,吳斌強忍劇烈的疼痛將車輛緩緩停下,拉上手剎、開啟雙閃燈,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車措施,之後,他又以驚人的毅力,從駕駛室艱難地站起來告知車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後打開車門,安全疏散旅客。當做完這些以後,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的他,癱坐在座位上。

由於吳斌的肝臟損傷實在太嚴重了,按醫生的說法,他的肝臟已經象一座被掏空了的山,輸入的血已經相當於給全身的血換了一遍。需要渡過最關鍵的5天排異觀察期。由於吳斌搶救已輸血1萬多cc,院方血液緊張,為此,杭州長運正在動員職工為吳斌獻血,還打算今天專門安排大巴車開到無錫解放軍101醫院獻血。他的同事們也都一直默默地為他祈禱,希望能給他力量,創造生命的奇跡。

可惜吳斌還是沒有等到。6月1日凌晨零點十三分,吳斌病情突然出現惡化,呼吸加快,心率加快。雖經醫院全力救治,吳斌終於還是於2012年6月1日凌晨3點45分過世,享年48歲。

三、退休老兵殷昌傑

今年79歲的殷昌傑老人是一名退伍老兵,1999年從台灣來到廈門,租住在廈門集美大學附近的一所學生公寓內,打算在此安度晚年。在一次和學生們聊天的過程中,老人發現很多大學生家境貧寒,便萌發了用自己的退休金資助貧困大學生的想法。

他先後拿出幾十萬元的收入資助上百名貧困大學生。值得深思的是,6年來,老人資助的幾百名貧困學生,居然很少有人向他表示謝意。6年來,老人只收到過一張賀年卡,還沒有署名。

四、退休老人喬秀文

退休戶籍民警喬秀文是晉源區金勝鎮人,他幾十年如一日自己過著儉朴的生活,卻慷慨解囊資助孤兒或貧困學生上學,救治貧病交加、生命垂危的陌路人。他還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好事,他為孤寡老人送米、送面;為癱瘓老人按摩、陪其聊天;他逢年過節主動打掃公廁衛生……他用平凡的事跡感動著周圍的人,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愛戴。

五、村支書楊聖滿:奔波20年為鄉親引來汩汩清泉

河北省蔚縣柳河口村支部書記楊聖滿任職後,自費為鄉親們找水奔波20年。20年來,他幾乎花掉自家全部積蓄,最終為村民引來汩汩清泉。

柳河口位於蔚縣大南山腳下,全村800多人,由於地勢較高,地質構造復雜,飲用水極為匱乏。從上世紀70年代起,柳河口村村民開始四處找水,先後挖了20多眼井,卻沒有打出一滴水。村民夏天只能飲用澇壩水,冬天只能喝積雪融水。

1988年,楊聖滿當選村支書後,把自己經營多年的木材經銷生意交給妻子料理,帶領鄉親們踏上了漫長而艱辛的尋水之路。1993年,村裡決定從相隔4公里的鄰村引水,4公里長的石頭水渠,他帶領鄉親們一塊一塊挖,一尺一尺刨,終於把水引到村子裡。

2002年,鄰村水井水位下降,吃水難又成為柳河口村村民面臨的問題。這一次,楊聖滿下了決心,一定要從根本上解決吃水難題。之後數年,他奔波於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等地,苦苦尋求找水良方。親戚、朋友得知他打井的消息後,都勸他不要冒這個險,妻子更是極力反對。可是,楊聖滿決心已下。

2004年3月,他根據收集到的打井信息和資料,拿出自家12萬元錢,請來打井隊,著手實施打井計劃。在打井的6個月里,他把鋪蓋卷搬進工棚,日夜堅守。可是,直到打井鑽頭鑽到200米以下,打到的依然是堅硬岩石,第一次打井就這樣宣告失敗了。隨後兩年,固執的楊聖滿接連打了6眼井,仍然一無所獲,卻為此用掉了自家50萬元存款。

有的鄉親動搖了,有的人在背後笑他「一根筋」,這時候,楊聖滿開始謀劃新的引水方案。2006年8月,經過周密論證,柳河口村決定把8公里外的山泉水引到村子裡,楊聖滿帶領鄉親們投入到新一輪找水「戰斗」中。山上本來沒有路,楊聖滿和鄉親們硬是用鐵鍬、錘子一寸一寸鑿出一條山路。

到2006年10月,投資20萬元、長達8000多米的管道鋪設完畢,同時還建起兩個揚水池和兩個蓄水池。泉水翻山越嶺引到柳河口村,村民們從此喝上了甘甜水。

❷ 社會生活領域道德有哪些具體實際的例子

例如:
公共場所,禁止吸煙,
室內禁止大聲喧嘩,
隨手關門,
禁止隨地吐痰,
人行橫道,禮貌讓行等。

❸ 舉一些近期發生的關於社會公德的事例

一、退休老人喬秀文

退休戶籍民警喬秀文是晉源區金勝鎮人,他幾十年如一日自己過著儉朴版的生活權,卻慷慨解囊資助孤兒或貧困學生上學,救治貧病交加、生命垂危的陌路人。他還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好事,他為孤寡老人送米、送面;

為癱瘓老人按摩、陪其聊天;他逢年過節主動打掃公廁衛生……他用平凡的事跡感動著周圍的人,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愛戴。

二、拖車不收車主的費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拖車不得向當事人收取費用,並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停放的地點。因採取不正確的方法拖車造成機動車損壞的,應當依法承擔補償責任。

(3)有關社會道德的例子擴展閱讀

社會公德的基本特點

1、基礎性。

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在每一個社會都被看作是最起碼的道德准則,是為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進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社會公德,是對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的最低層次的道德要求,在此基礎之上還有許多更高的道德標准和道德要求。

2、全民性。

社會公德是社會全體成員都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具有最廣泛的群眾性和適用范圍。在同一社會中,任何社會成員不管屬於哪個階級或從事何種職業,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簡單規則,都必須遵守,否則就要受到社會輿論譴責。

❹ 關於道德的社會事例

汶川地震時,一個乞丐拿出自己乞討來的皺皺巴巴的一百塊捐給了需要的人

❺ 關於道德是立足社會根本的例子

我們知道,現在一些享受高科技和高質量生活的人都躲在各自的真空里,他們身上的病菌雖不一樣,卻都很清楚病毒的致命性。一但「雙X」臨門,暴露在陽光下,其生命就會慢慢消亡。如果這時候我們用語言來批評它,用不道德和不法律這二個詞語來形容,會用那個呢?准確的應該是不法律,但我們實際只能說不道德。這是我們的漢語不夠嚴格規正精確,在此出現了詰詘拗牙,還是歷史上本身對此就是一說,使得我們容易在今天將道德和法律混淆。最近的一些關於新時期社會倫理觀道德觀的文章,在論述中也普遍存在著將道德與法律混淆的問題,把許多違反法律的事情,歸結到道德范疇。特別是在生產假冒偽劣產品,騙取銀行貸款,破壞生態環境上,如某某文章談道德的六種關系時候:
一、商業關系中的道德:假冒偽劣產品;
二、金融關系中的道德:不歸還貸款,銀行便無法保證存款的提取,更無力發放新的貸款;
三、僱傭關系中的道德:僱傭關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責任和義務;
四、環保道德:不注意環境保護,不重視環保工作,不講環保道德;
五、公益和互助道德;
六、文化市場中的道德。
專家學者專班尚且如此,也就難怪普通平頭百姓了。萬萬不可說生活都不保還怕什麼法律,隨處可以聽生活都不保還談什麼道德。誰來向他們解釋道德和法律區別和共同點呢?道德與法律誰的范疇更大一些呢?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黨作為法寶的宣傳輿論工具看來有待發揮其導向作用,然而聲音太弱,太弱了啊!在利益的驅動下媒體(拿國家的錢,發言權政黨管得;取社會的財,綺誑語富人買得;謀個人的利,悄悄話自己進得。如此也混淆怎見其神聖職業道德。)一味追求發行和收視率,忙的可是金錢和美女,暴力和血腥,迎合低級趣味,就像「超女」我看涉嫌動用國家資源,謀取集團利益。我們怕的是極端,但中國人卻就會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要麼是紅色海洋,要麼是金甌一片,矯枉非得過正。學習他們我也把它放下不表,能看我的文章的人應該明白道德與法律區分,是嗎?你和我最怕的就是那些懂法律,談道德,背後干勾當的人。還是希望現在能睡好安穩覺的人多一些,我就有過草木皆兵的感受,當年偷看黃色錄相,同時幾人被抓,漏我一個,深更半夜聽見敲門聲就心慌,恐怖。今天,我們睡得著覺的人,不能在睡夢中錯過歷史,把倫理觀道德觀作為話題來講述對每個人都不為過,讓恐怖遠離人們是我們的責任。這是一個艱難的歷程,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警醒,讓我們有所覺悟,在這片本應該是全世界尊敬的文明古國的土地上,不要在我們這個時代留下恥辱的腳印:……
我希望媒體在那些無聲無息的弱勢群體和受害者逆來順受的時候,再不要談那麼多的商界精英,企業名流的神話,這無異於號召人們去瘋狂的斂財,那金字塔永遠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真正的記者監督他們,陪笑的記者歌頌他們。但是我也思考千千萬萬的弱勢群體和受害者的力量,怎麼還能這樣消散於無型呢?我並不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可我還有過下面的經歷:一天,我剛剛發動車子,兩個背對我的人突然叫起來,說壓著他們一個人的腳了,我下車後,那人指著腳面說被壓的地方,咦,這就怪了,你背對我怎麼會壓到正面上去,接下去當然就爭執不休,要我賠錢,我當然不肯,最後有人報了警,我想也好現在「撞猴子」警察會處理的。沒有料到警察來後不問青紅皂白就收我的執照,扣我的車子,根本不聽我理論,理由很簡單,他說:我那有時間聽你們的,我忙著呢。我車子既然被扣,道理的天平自然就傾向他們了,你還能堅持真理嗎?想辦法取車吧!因為只有這樣警察才會將繁多類似的事件,在「公平自願」的情況下結案。那種屈啊!怨啊!恨啊!無奈,我將那人帶去定點醫院例行檢查,檢查費400元,我一看好多名目都沒有用到,和醫生交涉,他反而又開了一百多元的葯,去交吧,我等著寫報告,……只好乖乖地把錢交了。這真叫打掉了牙只能往肚裡吞,檢查結果當然什麼損傷也沒有。第二天再到警察那調解,看到報告沒有問題,讓我們雙方自己協商解決,最後,我付對方300元完事。給錢時我竟對那人笑了,交警還執照的時候也對我笑了,就是他的一笑我也心動了一下:哦,他還是怕我的。因為這個時候我如果沖動的對著他,罵「X你媽!」他也同樣很無奈,因為和我爭吵的結果於我無損,他可是要扣獎金的,其同行就可以多分一點點。再到停車場交費取車,因為在送那人去醫院的時候我沒有配合,拖車的人不耐煩的代我送了一程,我想他們會不會難為我啊,檢查車子後沒有發現什麼,我就往家裡走,半路我的車拋錨……
以上的事例就存在著法律和道德的取向和價值,那麼你認為我對誰可以用法律,對誰可以論道德。衡量一個社會文明道德水準的高低有一個標准,那就是法律的尊嚴。在這個事件中,我自愧沒有毅力和勇氣去追究什麼,我想即使我能夠打贏一場官司,我也不會得到超出我投人的賠償。

❻ 急急...!求幾則關於社會道德的故事

181、有點力量就要幫助群眾

❼ 社會道德的小事例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這個社會中,有許多行為規范約束著我們的一言一行,這就是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有一次,我和媽媽到銀行存錢,銀行里人頭攢動,我和媽媽排了很長時間的隊伍才輪到我們。就在我們走向櫃台時,一位70多歲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過來。我開始還認為他是有什麼東西丟在那裡要拿回去,可他還沒站穩,就發話了:「請問一下養老保險怎麼取?」
我可不高興了,明明是我們先來了,怎麼讓他先辦起業務呢?而且這么大人了,先來後到這點道理不懂嗎? 可媽媽卻好像讓著他一樣,什麼話也沒說,而且還把身子往一邊讓了讓。 媽媽的舉動,更讓我驚訝和氣憤,難道媽媽也不懂這點道理嗎? 媽媽好象看見了我表情的變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邊,微笑著對我說:「你是不是有點不高興啊?」我用勁地點了點頭,氣憤地說出了我的想法。媽媽的臉色立刻變得嚴肅起來,對我說:「你這就不對了。雖然先來後到是規矩,但是他畢竟是位老人啊!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重要的事情。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種道德的表現,所以我們必須要讓著他,尊敬他。」我這才點了點頭。媽媽的表情終於由嚴肅化為輕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願意為這么一件小事而和別人爭吵嗎?」我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 這是,那位老人的事已經辦好了,正招呼我們過去。他這時向我們解釋:「剛才真對不起,我有點急事,讓你們久等了!」我笑著說:「沒關系!這不算什麼!」 同時,我也看見了媽媽贊許的目光。
可見,道德還能讓社會更加和諧,幸福,美滿。
但是社會上還存在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最近,汶川發生了大地震,許多人為次慷慨解囊。但是,我在報紙上看見一條反面的新聞:「某地區奧運火炬手在繞過捐款箱後,把一隻空的手放在箱子邊,什麼也沒捐。」 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沒有錯,他們已經捐過了錢,只是幾位記者沒拍到照片,就讓他們空大波,指責聲,叫喊聲,責罵聲,不絕於耳。經事後調查,火炬手並著手再走了一邊。這件事讓火炬手很郁悶,人民很納悶,也讓社會充滿了疑問,這記者怎麼這樣呢!我則感到很氣憤,媒體本是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更加了解社會,卻報道出這么一條消息,又和報假新聞有什麼區別呢!這是拿災區人們的利益開玩笑,是對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對社會的形象的嚴重損害!實事求是道德的基本表現,而這家媒體卻連這點道德都做不到,還怎麼再談自己的信譽呢?
這是道德負面的例子,通過這件事,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是道德的基本表現,我們要遵循它。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❽ 有關道德的故事

一:姜肱大被

漢朝時候,有個姓姜名肱的,表字叫做伯淮。和他的兩個弟弟,一個叫姜仲海,一個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愛。雖然他們兄弟三個人,各自娶了妻子,可是不忍分開了睡,所以他們做了很大的被,兄弟三個人一同睡著。

有一次,兄弟們一同到府城裡去,晚上碰著了強盜,就要殺他。他們兄弟三個人都搶著死,強盜也就把三個人都釋放了,只搶了一些衣服和金錢去。

到了府城裡,別人家看見姜肱兄弟們都沒有了衣服,就問姜肱這是什麼緣故。姜肱就用別的話來支開了,終究不肯說明,碰著強盜這一回的事。強盜們得知了,覺得很感激,並且很懊悔,就到了姜肱那兒,叩頭謝罪,把以前搶去的物件,統統都還了他們。

二:許武教弟

漢朝時候,有個姓許名武的,他父親是早已死了,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叫許晏,一個叫許普的,年紀都還很小。許武每每在耕田的時候,叫他兩個弟弟立在旁邊看著,晚上許武自己教他兩個弟弟讀書。如若弟弟不聽他的教訓,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廟里告罪。

後來許武舉了孝廉,但是他因為兩個弟弟都還沒有名望,就把家產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廣大的房屋,所有壞的統統給了弟弟。所以當時社會上的人,都稱許他的兩個弟弟,反而看輕許武了。

等到兩個弟弟都得了選舉,他就會合了宗族和親戚們,哭著說明當時要給他弟弟顯揚名聲的緣故,並且把所有的家產,都讓給了兩個弟弟。

三:趙孝爭死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占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並且要吃他。

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裡,求懇那班強盜們說道,趙禮是有病的人,並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弟,給你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註定的,哥哥有什麼罪呢。兩兄弟抱著,大哭了一番。

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就下了詔書,給他們兄弟兩個都做了官。

四: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五: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 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❾ 一篇有關社會道德問題的作文(最好有事例)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因為沒有道德,就好像沒版有靈魂。權沒有靈魂的人就好像動物、植物和任何沒有生命的東西一樣。所以我知道,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最近,我並沒有參加社會或任何團體組織的道德實踐活動,但是,在生活...

❿ 誰能告訴我有關道德的名人事例

賴寧,英雄少年。來14歲(自指被評為「十佳少先隊員」時,下同),四川石棉縣人。他胸懷大志,品學兼優,全面發展,從上小學開始,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隊員。曾獲省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一等獎,地區少年兒童繪畫比賽二等獎和縣兒童書法比賽一等獎。小學畢業後,他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重點中學——石棉縣一中。

1988年3月13日一位14歲的優秀少年在熊熊燃燒的烈火中犧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賴寧。那天下午3點左右,因八級大風,把縣城附近一家工廠的電線桿吹倒,造成電線短路,引起了大火。風助火威,火越來越大、燒得越來越遠。此時,森林、電視衛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庫存都不得面臨著巨大的危險。賴寧看見後立刻趕到火災現場。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奮不顧身地沖向前奮力撲火。雖然,消防隊員曾勸阻大家別往火中硬闖,但賴寧不忍心看到國家財產遭到嚴重損失又去撲火。最後大火終於撲滅了,但賴寧卻犧牲了。

熱點內容
惠州大亞灣法律援助服務中心 發布:2025-09-06 01:08:38 瀏覽:627
脫袍女法官 發布:2025-09-06 01:07:06 瀏覽:130
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有 發布:2025-09-06 00:54:51 瀏覽:820
靜寧陳律師 發布:2025-09-06 00:54:50 瀏覽:328
中美刑事司法協助 發布:2025-09-06 00:46:16 瀏覽:801
昌平區法律援助中心在哪裡 發布:2025-09-06 00:40:36 瀏覽:403
法官屈辱 發布:2025-09-06 00:38:13 瀏覽:651
行政法規不一致 發布:2025-09-06 00:33:09 瀏覽:225
社會與法全國首屆公訴人律師辯論賽視頻 發布:2025-09-05 23:51:57 瀏覽:805
因法律知識普及不夠引起犯罪的案例 發布:2025-09-05 23:50:40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