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論文道德規范
『壹』 思修論文遵守道德規范,錘煉高尚品格
任何一個課題的研究或開發都是有學科基礎或技術基礎的。綜述部分主要闡述選題在相應學科領域中的發展進程和研究方向,特別是近年來的發展趨勢和最新成果。通過與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較和評論,說明自己的選題是符合當前的研究方向並有所進展,或採用了當前的最新技術並有所改進,目的是使讀者進一步了解選題的意義。綜述部分能反映出畢業設計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反映中外文獻的閱讀能力。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同行的研究水平,在工作中和論文中有效地運用文獻,這不僅能避免簡單的重復研究,而且也能使研究開發工作有一個高起點。其次,還能反映出綜合分析的能力。從大量的文獻中找到可以借鑒和參考的,這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還要有一定的綜合能力。對同行研究成果是否能抓住要點,優缺點的評述是否符合實際,恰到好處,這和一個人的分析理解能力是有關的。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一篇畢業論文,必須閱讀一定量(2~3篇)的外文資料,這不僅反映自己的外文閱讀能力,而且有助於論文的先進性。
1、論文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
3、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摘要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含混之詞,但摘要畢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電報式的寫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稱。建議採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
5、要使用規范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文術語的,可用原文或譯出後加括弧註明原文。
6、除了實在無法變通以外,一般不用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出現插圖、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該文獻證實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縮略語、略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科技論文寫作時應注意的其他事項,如採用法定計量單位、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等,也同樣適用於摘要的編寫。摘要編寫中的主要問題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現引文,無獨立性與自明性;繁簡失當。
9、論文摘要之撰寫通常在整篇論文將近完稿期間開始,以期能包括所有之內容。但亦可提早寫作,然後視研究之進度作適當修改。有關論文摘要寫作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0、整理你的材料使其能在最小的空間下提供最大的信息面。
11、用簡單而直接的句子。避免使用成語、俗語或不必要的技術性用語。
12、請多位同僚閱讀並就其簡潔度與完整性提供意見。
13、刪除無意義的或不必要的字眼。但亦不要矯枉過正,將應有之字眼過份刪除,如在英文中不應刪除必要之冠詞如a''an''the等。
14、盡量少用縮寫字。在英文的情況較多,量度單位則應使用標准化者。特殊縮寫字使用時應另外加以定義。
15、不要將在文章中未提過的數據放在摘要中。
16、不要為擴充版面將不重要的敘述放入摘要中,即使摘要僅能以一兩句話概括,就讓維持這樣吧,切勿畫蛇添足。
17、不要將文中之所有數據大量地列於摘要中,平均值與標准差或其它統計指標僅列其最重要的一項即可。
18、不要置放圖或表於摘要之中,盡量採用文字敘述。
『貳』 大學生如何通過參與道德實踐引領社會風尚
面對傳統的「控制-服從」式道德教育窠臼,如何使大學生道德教育真正落地生根,是高校履行培養合格人才、引領道德風尚這一社會職能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尋找身邊感動 當前,大學生道德教育抽象說教多、情感體驗少,「高大上」的典型模範多、貼近師生生活的榜樣少,生硬灌輸多、潤物無聲引導少,難以激發情感認同、觸動靈魂深處、引發價值共鳴,大學生道德教育沒法真正落地生根。大學生道德教育重在由近及遠,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人;重在建設積累,穩扎穩打地推廣成功經驗;重在貼近實際、持之以恆地開展榜樣教育。浙江工商大學以「尋找身邊感動」為載體,逐步深化,以點帶面,使大學生道德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一是深度挖掘,變「嘗試」為「常態」。「尋找身邊的感動」始於2005年,浙江工商大學徵集宣傳師生平凡而可貴的感動故事引發良好反響;2008年培育為「十佳校園文化品牌」並由校團委推向全校,2011年納入全校德育體系逐步深化擴大影響,逐步建立校、院、基層黨團支部三級聯動的感動線索徵集評選機制。
二是因勢利導,變「盆景」為「風景」。充分發揮「感動活動」的育人功能,把典型人物和事跡融入思政理論課教學、納入黨校培訓、作為「始業」教育必修課,把感動故事編成話劇、拍成微電影、出版發行圖書,「感動故事會」「榜樣的力量」「綠葉之星」評比等活動各具特色,「感動無處不在」和「追美在商大」成為全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是推向社會,變「風景」為「風尚」。積極傳遞正能量,該校先後從1000餘條「感動線索」中遴選凝練,向社會推選典型代表,涌現出了全國優秀輔導員鄒健、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曹秋芳、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鮑福光、省十大「青春領袖」陳宇峰等許多觸動師生心弦的優秀典型,涌現出一批國家級、省級教學科研優秀團隊和全國先進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