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學習的核心
指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所孕回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答、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在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
『貳』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熱愛學生。因為,愛是教育的橋梁;愛是教育的鑰匙;愛是教育成功的種子。
特別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建立人格平等的師生關系;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努力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尤其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任何情況下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更不允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受教育權,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受侵犯。
拓展資料
教師職業道德,又稱「教師道德」或「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中所遵循的行為准則和必備的道德品質。
它是社會職業道德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師行業特殊的道德要求。它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態度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
它是教師行業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調整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方面關系的行為准則,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職業道德--網路
『叄』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什麼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主要為人民服務回的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社會主義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化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先進道德體系的主要內容。
堅持為人民服務,首先要確立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生活中的首要和根本問題,也是無產階級生活價值觀與剝削階級生活價值觀的根本區別,也是做人的根本問題。
(3)道德學習的核心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以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社答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是解決經濟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精神。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民主政治建設就是實現公民政治平等,讓人民真正行使權力,保障公民權利。
公民在社會文化生活中實現全面發展也是一種必然的形式,社會主義創造的公平合理的經濟發展道路,是為人的持續全面發展和個體人格和能力的自由發揮創造條件。在全社會不斷培養和造就新人,弘揚集體主義道德文化。
『肆』 為什麼說個人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認識 教育心理學。求解答
我考招教,備考,做了詳細分析如下:
品德(道德品質)的結構,分知情意行四個方回面。
知,即道德認答知(道德認識),
也可以牽強的說,有關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與獲得(而不是道德「知識」的獲得—這僅僅是學了點關於道德的知識)……2018山東教招統考真題的另一種表達即,態度和價值觀的獲得。
道德認知的作用決定了其核心地位:
知是其他三個方面的基礎,是老二情和老三意產生的依據,對老四行有定向意義,是老四行的調節機制,因此說道德認知是核心,就是老大。
區分:道德行為是衡量道德品質的重要標志。(注意:持續不斷的,穩定的行為才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偶爾一次不算。)
再區分:態度的結構……知情行三個成分。注意了,其中,情是核心。(結構即態度的認知成分,情感成分,行為成分)
再再區分:
道德認知,都是好的,若不好,就是不道德啦,怎麼還叫道德品質。
而態度的認知成分,不一定都好啦,通常會有偏見性,比如,暈輪效應,社會刻板印象等。
以上是通過分析教材和做了多個相關題目總結的,望給予指正
『伍』 為什麼說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
1、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要求。道德建設的核心就是為誰服務的問題。不同類型的道德,其核心也就不同。一切剝削階級的道德都是為維護剝削制度、維護少數剝削者的根本利益服務的,因此,其道德建設的核心就只能是為個人謀私利。
而社會主義道德是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道德,是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服務的倫理體系,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決定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的的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都是來自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因此,客觀要求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而不能以為別的什麼為核心。
(5)道德學習的核心擴展閱讀
集體主義的基本內容之一,把國家利益與社會集體利益放在首位,把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利益結合起來。但是,有的人片面強調個人利益,宣揚個人中心、個人至上,甚至錯誤地主張「為個人主義正名」,用「個人主義原則」代替集體主義原則。少數人由於個人主義膨脹,公然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要堅持集體主義,就必須反對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是以個人為中心,一切從個人出發,為了滿足個人私慾而不惜損害社會和他人利益的思想體系。個人主義是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適應的。雖然它在反對封建專制和宗教神學的斗爭中曾經產生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它具有很明顯的階級局限性。
『陸』 我們從老子《道德經》里究竟能學到什麼,它的核心是什麼
能學到的東西太多,包羅萬象,大到宇宙天地,小到人生百態,他的核心就是道、德,宇宙的一切離不開道,人生百態難逃「德」,道德經是人生值得用一輩子時間去誦讀、體悟的
『柒』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內容
核心: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規定: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1944年9月5日,中共中央警衛團的一名叫張思德的戰士在陝北安塞山中燒炭時,因炭窯崩塌而不幸犧牲。9月8日,中央直屬機關專門為紀念張思德召開了追悼會,毛澤東在追悼會上作了演講,這就是著名的《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唯一宗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唯一宗旨,是社會主義時期道德建設的核心。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做人的根本問題,也是區分無產階級人生觀、價值觀與資產階級人生觀、價值觀的根本標准。無產階級的使命不僅僅是為了解放自己,而是為了解放全人類。它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謀利益。
所以毛澤東說:「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
(《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04—1005頁)。總之,是為人民而不是為自己。
堅持為人民服務,首先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人生首要的、根本的問題,也是無產階級人生價值觀與剝削階級人生價值觀的根本區別。
在無產階級看來,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於奉獻,在於為社會、為他人多作貢獻,這是大前提,也是做人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做人的其他問題才有可能正確解決。
比如對待利益、榮譽、金錢、地位、苦樂、幸福、生死等等,只要首先不是從個人利益出發,而是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就會找到正確的答案,就容易正確對待,正確處理。
其次,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為人民服務水平的高低,貢獻的大小,不僅與他的人生價值觀相聯系,也與他的知識、素質為基礎的能力相聯系。
我們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才有可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較大的貢獻。有的人不注意努力學習和鍛煉,自己的能力素質提不高,志大才疏,他就不可能做出太大的貢獻。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知識爆炸」的今天,加強學習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掌握的科學技術越多,他的能力就可能越強,也越有可能做出驚人的貢獻。
第三,要積極從事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掌握知識和提到能力的目的在於實踐。一個人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又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這還不夠,還必須積極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實踐中去,在實踐中使為人民服務成為現實。
能力靠實踐來顯現,價值靠實踐來創造,成果靠實踐來獲得,貢獻靠實踐來完成,如果他消極、懶惰,大事作不來,小事又不做,那麼他的願望將是空的,能力將是廢的,價值也只是潛在的。
毛澤東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動員人們積極實踐,他說,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束之高閣,並不執行,那麼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第四,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合理的、合法的、合乎政策的追求個人利益是道德允許的,但基本前提是保證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
社會主義國家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代表這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都是人民的利益。個人利益不能凌駕於人民利益之上,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生矛盾時,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勇敢地犧牲個人利益。同時,要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為作斗爭。
(7)道德學習的核心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是植根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與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狀況相適應的社會道德。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又是向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前進的歷史運動,社會主義道德本質上從屬於共產主義道德體系,是共產主義道德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具體體現。
它以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為道德原則,以實現共產主義為道德理想。毛澤東說「提倡以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為一切言論行動的標準的社會主義精神」。
『捌』 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應該有哪些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專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屬所孕育出來的( 跨) 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 跨) 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 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在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
具體包括:
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基本的公民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觀點,了解中國特色社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知識。
『玖』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愛」與「責任」。
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
(9)道德學習的核心擴展閱讀: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一共六條,不僅是在原有的版本基礎上的深化和升華,而且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體現「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
當前,在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基礎上,人民群眾不僅要求「有學上、有書讀」,而且進一步要求「上好學、讀好書」。因此,教育質量的提高是學校的當務之急。而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於我們教師。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
「十七大」強調要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教師隊伍師德和業務素質尤其重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先」。所以教師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師德水平也是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滿意不滿意的一個重要標尺,更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需要
『拾』 職業道德的核心和基礎是什麼
職業道德的核心和基礎是:愛崗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