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議會制立法權

議會制立法權

發布時間: 2021-01-21 23:57:50

A. 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西方國家的議會制有什麼區別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西方議會制度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第一、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專不同。屬
1)人民代表大會制產生於我國人民大革命斗爭中;
2)資產階級的議會制產生於封建社會末期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
3)這兩種制度代表了不同的階級實現統治國家時採取的不同政權、組織形式。
第二、法律地位不同(與政府的關系不同)。
1)西方的議會是三權分立中的立法機關,僅行使立法權同政府是制約和分權的關系;
2)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的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具有唯一性和最高性;
第一、與政黨的關系不同。
1)西方政黨的職能是進行選舉;
2)人民代表大會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第二、人民代表和議員之間的區別:人民代表和西方的議員在其代表的階級基礎、職權、有無特權及選舉方式上有許多重要區別。
第三、在組織形式,組織機構上不同。
1)西方的議會制,大部分採取一院制、兩院制;在組織結構上西方議會有議員、議長、委員會、議會黨團、工作機構、國家元首組成。
2)我國採取議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會;我國人民代表大會由常務委員會、專門委員會和一些工作機構組成。

B. 立法的現代機制

現代社會,各國的立法權一般都是掌握在議會,各國的議會制度也不相同。三權分立的國家,議會單獨掌握立法權。議會除了具有立法權外,通常都具有運用稅款的權力。兩院制的議會制度國家,一般下院掌握最根本的賦稅權,能以否決政府財政預算的方式控制稅款的運用。
在美國,立法權和行政權完全分離,互不幹涉,互相牽制,各自單獨選舉。行政權首腦 - 總統對立法有部分否決權,但如果經議會2/3多數通過,總統無權干涉。經常有總統的反對派掌握議會多數的情況。
在日本,議會多數黨首自動接管行政權,擔任首相,所以行政和立法互相配合。要犯了錯誤,大家一起下台。
荷蘭女王不僅是禮儀元首,尚掌握部分立法權。
芬蘭總統不僅是行政機構首腦,也掌握部分立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僅是立法機構,而且是最高權力機構,掌握任命行政長官- 總理和司法長官的權力,但不單獨掌握全部立法權,行政機構 - 政府也有部分立法權,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單獨頒布具有法律效力規章
院制
現時大部份國家的議會都可分為兩院制或一院制兩種。兩院制的來源通常有兩種:英國式或美國式。英國式是源於英國國會建立初期,貴族和平民的利益無法平衡,於是設立由貴族組成的上議院和以平民組成的下議院以互相制衡。美國式是源於合並成美國的州份各有自己的淵源和文化,為避免人口多的州份侵害人口少的州份的利益,於是設立參議院,各州不論人口均派有兩名代表,以平衡以人口比例分配的眾議院。一院制的好處則是簡單,實行的多是人口少的國家。

C. 議會制度的立法機構

根據英國憲法實踐的傳統, 起初認為議會的活動范圍以及立法權不應受限制。 但是實際上, 第五共和國議會立法權受兩方面的限制。 一是根據其性質應由政府負責的領域內的事項的立法。 二是來自憲法控制力的強化, 將法律可以規定的事項限制在憲法允許的領域之內。 1958年憲法的起草者借鑒第三和第四共和國時期的經驗, 意識到議會傾向於在較小的領域乃通過大量的法律或者在法律中加入一些原本應由政府決定, 從而並不需要作為國家主權代表的議會來決定的條款。 明確了這一點, 憲法的起草者試圖將那些應由法律界定的規則和基本原則的事項與其他不太重要的事項區分開來。 憲法第37條規定根據普通法上所確立的原則, 政府具有制定法律規范的職能。
這種包含在憲法34和37條中的「法律和規章的劃分」與根據1789年人和公民權利宣言第六條確立的法國法律和議會法傳統相悖, 這一條寫到:「法律是對公意的表達」。 因而這一劃分在1958和1959年招致了嚴厲的批評。 支持傳統解釋方法的議會和司法機關成員對這種議會不再能針對所有事項進行立法的情形反映強烈。
大拿市, 從1958年起, 議會實際上享有著廣泛的立法權。 憲法的起草者們早已審慎的把所有有關自由、個體地位、公司法、社會關系的基本原則、勞動法、國家教育體系、主權(包括鑄幣權)、國防、法院組織——幾乎所有可能產生政治爭議的事項——都納入了議會立法的范圍。
1958年憲法還建立了管轄權的劃分體系。 但為了避免混亂, 國家委員會對1958年憲法生效前的法律、憲法委員會對1958年憲法生效後的法律有權決定所爭議的問題是屬於法律還是規章調整。 因而, 只能在事後修改中適用糾正程序。 但是很快顯示出二者的區分並非像人們當初想像得那麼重要, 許多因素使那些急待解決的問題幾乎變得無可爭議。 首先, 政府更加傾向於將規章列入其議案, 其次, 那些屬於規章范圍內的修正案一般都能通過, 最後, 憲法委員會認為含有規章內容的法律並不違憲。 因而六十多年後, 那部被認為剛性很強的1958年憲法已不再是激烈爭論的焦點了。 法國憲政傳統認為法律可以規制的范圍是不受限制的。 它不承認法官有權對議會辯論的結果施加相當的影響。 每當一部法律是否和憲的問題被提出來, 無論是在行政法官還是普通法官面前, 回答都是一樣的:由於議會通過的法律是公意的體現, 司法機關無權提出異議。 這一傳統隨1958年憲法委員會的建立有所改變。
憲法委員會由九名法官組成, 任期九年。 其中3名由共和國總統任命, 3名由國民議會議長任命, 3名由參議院議長任命。 憲法委員會審查法律和條約是否與憲法相符並且對事關重大的選舉進行裁判。 憲法61條規定基本法律——有關公共權力組織的法律和與憲法實施直接有關的法律——必須在其被議會通過後和由共和國總統公布之前提交憲法委員會審查。 雖然對一般性法律並不要求證明其和憲性, 但是共和國總統、總理或國會議長或參議長都有權要求將某一部一般性法律提交憲法委員會審查。
由於政治和法律上的原因, 直到1971年憲法委員會對一部有關結社的法律加以審查, 違憲審查才得以成為法國政治生活的一部分。 3年後, 議會中的少數——即六十名國會代表或參議員也享有了在法律通過和公布期間將其提交憲法委員會審議的權力。
自1971年以來, 大量的法理原則發展起來, 凡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或者在政治和司法上頗受爭議的法律都要提交憲法委員會。 憲法委員會發展起來了一套基本原理, 概括的講就啊要保護公民的個人自由和基本權利。 立基於1946年憲法(第四共和國)前言中的人和公民權利宣言, 共和國法律認可的基本原則以及1958年憲法中的那些特定的原則所體現的有關憲法制約的標准, 憲法委員會已形成了一套均一的、和諧的、能發揮良好制衡作用的司法原理, 實際上, 這就對議會的自主立法權形成了限制。 人和公民權利宣言第六條寫到:「法律是公意的體現。」但是, 憲法委員會在1985年8月23日針對法國的一個海外領地NEW CALEDONIA的變革, 認為:「只有當法律同憲法相一致時它才是公意的體現。」提交議會表決的法律有可能受到憲法委員會控制, 這樣就迫使政府在起草議案時, 或國會或參議院在辯論時對其所提出或通過的文本的合法性予以特別重視。 當大的政治爭端出現時, 如移民或法國在歐洲的地位問題, 很容易使問題由政治爭端轉化成一個重要的憲法爭議。
現在的問題已不是再回到過去的做法或者迴避法律的和憲性, 而應擴大和憲性這一名詞本身的內涵。 與歐洲大部分國家和美國不同, 在法國, 已經生效的法律不能被提起違憲審查。梅特蘭總統曾在1990年提議對這一做法加以修正, 但遭到了參議院的否決而未能通過。 這一問題在今後很有可能再被提出, 針對已經生效的法律的憲法審查將建立起一套制度。

D.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西方的議會制度的區別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議會制度的區別:
1、人民代表大會與西方議會有著本質區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根本組織形式和核心運行機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根據我國現行選舉法,縣鄉人大代表是按選區直接選舉產生的,縣級以上人大的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並按照選舉單位(除解放軍代表團外,一般按照行政區劃)組成代表團參加代表大會。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中沒有議會黨團,也不以界別開展活動。無論是代表大會,還是常委會組成人員、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都不按黨派分配席位。我們的人大代表、常委會組成人員、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無論是共產黨員,還是民主黨派成員或者無黨派人士,肩負的都是人民的重託,都是為人民依法履行職責。而西方議會的議席往往是各個政黨、各個利益集團、各種社會勢力政治分贓的結果,由此在議會內部分為不同議會黨團,每個黨團的背後都站著供養它的利益集團,議員們為了各自黨派的私利而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2、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一府兩院」的關系與西方國家國家機關間關系有著本質區別。在我國,依據憲法規定,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向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受人民代表大會監督,依靠人民代表大會支持。在這樣的前提下,人大行使立法權、監督權、重大事項決定權以及其他重要權力,各級人民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權和行政執法權,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行使司法權。人大根據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願,通過制定法律、作出決議,決定國家大政方針,並監督和支持「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障各國家機關協調有效地開展工作,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雖然各國家機關分工不同、職責不同,但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各自職權范圍內貫徹落實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憲法法律,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我們的政體還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常實行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權分立」,分別由議會(國會)、政府和法院把持。有時候這三個機構由一個政黨控制,有時候由不同政黨分別控制。它們經常以犧牲民眾的利益為代價爭吵不休、互相扯皮。
3、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與西方議會議員有著本質區別。我們的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選舉產生,代表人民參加行使國家權力,全國人大代表來自各地區、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而西方國家的議員則是某黨某派的代表,而且往往集中在少數黨派,議員的分布范圍狹小。我們的人大代表來自人民、生活在人民中間、同人民群眾保持著密切聯系,人民性是人民代表的內在品質。而西方國家的議員則是官僚,在競選的時候他們向選民點頭哈腰、好話說盡,而競選成功之後則官氣十足,忘掉他們對選民的承諾。我們的人大代表,有各自的工作崗位,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憲法法律的貫徹實施情況體會最深刻,對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了解最豐富、最深入,集中起來就可以比較准確地反映社情民意。而西方議會的議員則是脫離生產工作第一線的「職業議員」,是一個擁有自身特殊利益的共同體。我們的人大代表作為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人員,個人不能代表國家權力機關直接去處理問題,而是通過會議等方式依法集體行使職權,各級人大常委會是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辦事機構是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集體參謀助手和服務班子。
此外,我們還必須充分認識我國政黨和人大的關系與西方政黨與議會的關系的本質區別。在我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是唯一的執政黨,其他政黨是參政黨,我國不存在多黨輪流執政的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也不容許實行多黨輪流執政。這是由中國社會主義國情與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所決定的,也是飽受災難和屈辱、又親歷國富民強的中國人民的自覺選擇。中國·共·產·黨還是國家政權和整個社會的領導黨,具有對國家和對社會的領導權,而且這種領導權是其執政權的政治基礎,也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體制中的政治核心,這是與西方國家執政黨僅僅對應於議會或政府的政治地位顯著不同之處。所以,中國·共·產·黨與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與多黨輪流執政體制下的政黨與議會的關系有著本質區別,不能用西方政黨與議會的關系來套我國黨與人大的關系。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像西方政黨那樣為了獲得議席而迎合選民的需要或迫於選票壓力而奉行指導思想和政治綱領的機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尊重、支持、督促人民代表大會依法行使國家權力、履行國家職能,以確保國家機關活動的民主性、合法性、公正性、權威性,保證國家穩定、社會和諧、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可持續發展。同時,對在人大機關工作的黨員領導幹部實施監督,以保證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E. 在議會制的國家裡議會是什麼

議會制度就來是立法制度。當源代資本主義國家政體的基本類型是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而君主立憲制主要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典型國家有英國、日本、泰國、比利時、西班牙、瑞典、挪威。民主共和制又分為議會制共和制和總統制共和制。

在實行議會制的國家裡,議會對於政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它除了擁有總統制下議會所享有的權力外,還有組閣權、質詢權和倒閣權,所以,在實行議會制的國家裡,議會是政黨的核心場所。

(5)議會制立法權擴展閱讀

議會現代西方國家的代議機構。 議會的職權有:立法權、財政權、監督權,批准條約權和批准人事任命權等。其中傳統權力和首要權力是立法權。

政府倒是經常主動提出信任問題要求議會表決,要求議會就政府政策進行信任投票。政府的打算是這樣的: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信任案,那你們這些反對黨議員就不要再吵吵嚷嚷挑政府的毛病了,因為你們議會自己已投票支持政府,即使政府有什麼差錯,人人有份,大家都有責任;

如果議會拒絕通過對政府的信任案,那麼結局只有兩個,或者政府辭職,或者解散議會,政府料定議員們投票時都要考慮後果,政府倒要看看,到底誰更怕出現這種事態。所以,在信任問題上,政府往往主動出擊,以攻為守,逼迫議會就範。

F. 為什麼說英國議會內閣制下的立法權與行政權是互相結合的關系

內閣名義上對國來王自負責,其實是對議會負責。一個政黨成為多數黨時就獲得執政地位,黨的領袖就會被國王任命為宰相。首相的地位非常重要,他有權提名內閣成員即各部大臣,決定國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國家的行政大權。同時,他又能通過議會掌握立法權。這樣,首相實際上掌握了國家大權。
議會是立法機關,內閣是行政機關,這樣英國議會內閣制下的立法權與行政權是互相結合的關系

G. 法國總統職權不受議會牽制,任命官員也不需要議會批准,議會立法權預算表決權和監督權被限制

1、一般會組建一個臨時內閣履行國家權力
2、法國是一個典型的半總統制半回議會制的民主共和答制的國家,總統有權力可以繞過議會或是其他一些重要機構,實行全民公投,只要公投成功就可以。
3、一般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要是這樣的話,當政府出問題時,全民會把責任都推在總統身上,對總統來說這就意味著將失去民心,離下野就不遠了。

H. 實行議會制的國家行政權屬於議會嗎 立法權是不是屬於國會呢 司法權是屬於法院嗎

標準的議會制國家,立法權屬於議會(國會),行政權屬於政府(內專閣),司法屬權屬於法院。也就是常說的三權分立,最典型的代表是美國。
英國是君主立憲下的議會制國家,但是英國是一個例外,英國的立法權和司法權都是議會掌握,行政權由政府掌握。

I. 在英國政治制度中,雖然立法權屬於議會,首相領導內閣行使最高行政權,但卻可以控制立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對首相控制立法權的理解能力。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首相是議會下院多數黨領袖,可通過控制議會下院控制立法權。

熱點內容
法治鉛筆畫 發布:2025-09-07 21:05:40 瀏覽:274
勞動法哺乳期調崗位 發布:2025-09-07 21:04:54 瀏覽:348
中級經濟法必背法條100條 發布:2025-09-07 21:02:17 瀏覽:684
法院鮑蕾 發布:2025-09-07 20:52:15 瀏覽:369
呼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07 20:52:10 瀏覽:460
合同法作業答案3 發布:2025-09-07 20:52:04 瀏覽:62
灌南律師 發布:2025-09-07 20:49:52 瀏覽:44
揚州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07 20:41:56 瀏覽:640
湖南省供水條例 發布:2025-09-07 20:03:46 瀏覽:428
問責條例心得體會2016 發布:2025-09-07 20:01:31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