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誠人之姓

道德誠人之姓

發布時間: 2021-01-22 00:38:18

Ⅰ 古往今來有許多人對誠信是十分姓奉的老子中認為輕諾必寡信而論語中認為

言必信,行必果

Ⅱ 成年人姓氏可以想姓什麼就姓什麼嗎

大人物會快些,例如:成龍,他不姓成!作家、畫家、藝術家均有筆名,普道公民改姓名應從生地步步申請(及祖籍原始憑據,改姓的充分理由…!)最終各級政府批示後再重製身份證,並交納相關費用.

Ⅲ 請問在百家姓里有誠、諾和冷這三個姓氏嗎

在百家姓里有成、城、程、承、乘、沒有誠;沒有諾,但有冷這個姓氏。有馮沒有馮陽和有惠沒有慧文這個姓氏。

Ⅳ 成年人可以自己改姓名的姓嗎

年滿十八周歲的人想改姓,只要自己帶著身份證,到派出所提出書面申請,內就行了。
如果改姓的話,容一般情況下,只能改跟父姓或母姓,不能改其他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第十八條規定: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未滿十八周歲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姓名權的解釋》規定:
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還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三)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Ⅳ 世界上有姓誠的么 誠,有這個姓了

有、我就姓誠。。。

Ⅵ 姓上癮是道德人品的問題還是生理問題

一下為個人觀點:

道德問題,甚至我認為不應該是法律問題,不應該強制把養專老的問題拋給孩子屬,這是國家應該解決的社會問題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建安七子中的孔融就首先提出了:父母與子女無恩論。

說的是,孕婦懷孕 就好比東西裝在容器里,到時候瓜熟落地,一起都是那麼的自然和諧,如果談恩情就庸俗了。

包括 錢鍾書先生,胡適先生,現代的李敖先生都支持此觀點

而人格問題更是 無從談起

一個人不孝敬父母就說他人格分裂?

當然我承認 可能存在這樣的特例

但是不能以偏概全

Ⅶ 想知道: 廈門市思明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踐基地 在哪

在鼓浪嶼 我是那的老師

Ⅷ 誠求姓 趙 的歷史名人,風雲人物

趙佗,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國創始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數十萬軍隊進取嶺南,由於受到當地越族土人的頑強反抗,秦軍屢遭敗績,將領戰死。秦始皇遂又令其將領趙佗輔佐主將任囂率數萬水師南下增援秦軍平定越地。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在番禺(今廣州)設南海郡治,以任囂為郡尉統管一郡的政治、軍事、監察,下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趙佗任龍川縣令。趙在龍川築城闢地以為治所。趙佗既致力防範越人反抗 ,又採取「和輯漢越」方針,極力安撫越族。他勸導士兵在當地養兒育女,促進漢越同化;又上書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遷居南越以傳播中原文化。
公元前209年-207年,中原各地人民對秦王朝暴政群起反抗。時值任囂病危,他命趙佗代理其職務,並囑咐「秦政無道 ,中原擾亂,番禺背山面海,東西數千里,可以立國。」秦朝滅亡後 ,趙佗以軍隊攻佔了嶺南的桂林、象郡,統一了嶺南的政權。他在當地漢越兩族士民的擁戴下,建立了以番禺為王都 ,佔地千里的南越國,自稱為「南越武王」,從而為存在95年的南越國奠下基石 。他又對任囂所建的番禺城作擴建,城周達十里,被稱為「佗城」,成為後代廣州的中心地區 。他努力協調各民族之間的關系,積極吸取中原文化,從而促使廣東地區文化經濟在秦末漢初年間穩步發展。公元前196年 ,漢高祖派陸賈前往處於割據狀態的南越國游說 ,勸趙佗接受漢王朝的封王歸化中央政權 。趙接受了漢高祖賜予的「南越王」稱號,並向朝廷稱臣奉貢。始此,中原地區的鐵器等生產資源及技術源源不斷引入南越國,啟動了社會經濟的進步。漢高祖死後,趙佗與呂後當政的漢朝中央政權關系一度緊張,他自稱南武帝,向朝廷舉兵發難。至漢文帝即位後,在朝廷的懷柔政策感召下,他主動撤銷自設的帝號,其與中央政權的關系又修好始昔,維護了嶺南的社會穩定。公元前137年,趙佗病逝,享年逾百歲。

趙充國(公元前137一前52年),字翁孫,西漢上邦人,是一位能騎善射驍勇多謀的軍事家,在當時屯田政策上做出了卓越貢獻。為人沉著勇敢,有遠見深謀。充國死後與霍光等人一同畫肖像於未央宮,溢曰壯侯,葬於圭卜山之陽(今清水縣城西北的李崖),現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趙明誠(1081-1129),字德甫,諸城城關鎮蘭家村人。趙明誠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金石學家,著有《金石錄》。21歲那年,趙明誠與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喜結伉儷。李清照生於北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山東濟南人,自號「易安居士」。

趙汝適(1170—1231年),字伯可。宋太宗八世孫,浙江台州臨海人。南宋紹熙元年(1190年)以父蔭補將仕郎開始登上仕途。慶元二年(1196年)中進士後,歷任湘潭縣丞、紹興府觀察判官、武義知縣、臨安府通判、南劍州知州、福建路市舶提舉、饒州知州等職。他在嘉定十七年(1224年)又兼泉州知州和南外宗正事之時,積極發展海外貿易以寬民力而助國用,並多方查閱城外圖籍,咨詢來泉蕃商編著《諸蕃志》二卷,上卷志國,下卷志物。它是一部記述宋代我國對外貿易的專著,在《宋史·外國傳》和宋人著作中多處引用,後被收入明代《永樂大典》。

趙公明:(生卒年待考),趙公元帥,相傳秦朝得道於終南山,被奉為「財神」。
傳說中的玄壇爺趙公明是四大元帥之一,以黑虎為坐騎,一臉虯髯,威風凜凜。趙元帥奉天門之令,巡察五方,明朝張天師煉丹時,曾奏請玉皇大帝派遣威猛神將前來守爐,當時玉皇大帝指派下凡的就是趙公明。張天師得道飛升之後,趙公明卸下守爐之職,主掌世人之功過鑒察,有「龍虎玄壇」之稱。
關於趙公明的生平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趙公明本是日精所化,在後羿射下九日之後,他就化身為人,手持銀鞭,身騎黑虎,隱居四川一地,直到張天師請他守護丹室後,才受封為「玄壇元帥」。一說趙公明原是峨嵋山羅浮洞洞王,商朝末年,當姜子牙率兵對抗文太師時,趙公明受太師之請下山幫忙,沒想到卻慘逝世於姜子牙七箭封喉的法術下。
等到大業抵定,姜子牙在封神台上大封諸神時,一身武藝的趙公明就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率領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名部下,負責迎祥納福之職。據說,他能驅雷役電,除瘟禳災,主持公道,求財如意,人稱之為「趙公元帥」,因此民間尊趙公明為「武財神」。

趙宣子:(公元前653~前601年),謚號「宣孟」,又名趙孟、趙盾,狄國人。春秋時期著名晉國執政者。

趙鞅:(公元前?~前458年),即趙簡子,又名志父,亦稱趙孟。春秋末年晉國正卿。

趙括:(公元前?~前260年),馬服君趙奢之子,也叫馬服子。著名戰國時期趙國將領。紙上談兵者。

趙婕妤:(公元前?~前1年),女,又名趙飛燕,漢成帝皇後。

趙曄:(公元?~80年),字君伯,會稽山陰人(今浙江紹興)。著名東漢學者。

趙岐:(公元108~201年),字卿,初名嘉,字台卿,京兆長陵人(今陝西咸陽)。東漢儒家學者,經學家。

趙雍:(公元前?~前295年),趙武靈王,名雍,趙肅侯之子。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國君,在位時間從公元前325~前299年為期二十六年。

趙雲:(公元?~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三國時期著名蜀國將領,為「五虎上將」之一。

趙文淵:(生卒年待考),字德本,南陽宛人(今河南南陽)。著名北周書法家。

趙勝:(公元前?~前251年),號平原君。著名戰國四公子之一,惠周文王、孝成王時期的宰相。

趙歧:(公元108~201年),初名嘉,字邠卿、台卿,京兆長陵人(今陝西咸陽)。著名東漢經學家。

趙奢:(生卒年待考),邯鄲人(今河北邯鄲)。戰國時著名趙國將領。趙括之父。

趙壹:(生卒年待考),字元叔,漢陽西縣人(今甘肅天水)。著名東漢辭賦家。

趙高:(公元前?~前207年),趙國貴族,後入秦國為宦官。

趙葵:(公元1186~1266年),字南仲,號倍庵,南宋衡山人。著名南宋政治家、書畫家。

趙之廉:(生卒年待考),清朝傑出書畫家,篆刻家。

趙之堔:(公元1781~1860年),字次閑,號獻父、獻甫、寶月山人。浙江錢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清朝書法家、金石篆刻家。

趙翼:(公元1727~1810年),字雲菘,號甌北,江蘇陽湖人(今江蘇常州)。著名清朝詩人、史學家。

趙匡胤:後周名將,「陳橋兵變」後,代周為帝,建立宋朝,立國320年之久,使趙姓的宗族聲望達到了最為輝煌的時期。

趙孟俯:元代傑出書畫家,浙江吳興人。其人精於正、行書和小楷,其筆法圓轉遒麗,人稱「趙體」。

Ⅸ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七雄五霸鬧春秋,興亡頃刻過手,西郊無數荒丘^^^^^出自何人之手或書

出自楊慎所作的《二十一史彈詞》。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伯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這也是很傳統的一段定場詩,也就是老藝人說單口相聲或者評書時開場的時候說的,目的是攏人耳音,告訴大家開書了。

(9)道德誠人之姓擴展閱讀

《二十一史彈詞》全書分兩卷,析為十段,每段先用西江月、南鄉子、臨江仙、清平樂、點絳唇、定風波、蝶戀花等詞調及詩數首,次用散文及三三四攢十字的詩句,每段末了則以一詩一詞作結。其十字句式乃源於元代詞話及明代的寶卷,實為有清北方鼓兒詞之句型。

楊氏之作,開文人擬作俗文學之先例、乃有不少學者及文人加以評注、改作或續作。評注者有程仲秩旁註本;董世顯、朱璣評訂本;張三異、孫德威輯注本;傳至江南後乃改稱《二十一史彈詞》。而梁辰魚又有江東廿一史彈詞的改作本,今不存。

續作者有陳忱續廿一史彈詞、顧彩第十一段錦彈詞、金諾明史彈詞、張三異明史彈詞、古木散人明末彈詞等。梁作見於光緒《蘇州府志.藝文志》,陳作見於汪曰楨《南潯鎮志》,二者今均不存。

楊作自清康乾間孫德威輯注有康熙辛巳夏嚴虞惇序;民國七年須江楊養勁復據孫注十卷,續作說明朝、說清朝二卷,乃稱二十五史彈詞。

熱點內容
刑法剝奪自由 發布:2025-05-29 02:40:53 瀏覽:325
江西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多大 發布:2025-05-29 02:34:10 瀏覽:690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規定是 發布:2025-05-29 02:33:25 瀏覽:112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九條最新版 發布:2025-05-29 02:23:47 瀏覽:47
婚姻法事實婚姻 發布:2025-05-29 02:07:25 瀏覽:585
2008年經濟法司考真題 發布:2025-05-29 02:00:50 瀏覽:330
勞動法工資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發布:2025-05-29 01:31:14 瀏覽:108
借條不正規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9 01:30:31 瀏覽:187
入住通知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9 01:29:58 瀏覽:381
超市政策及法規 發布:2025-05-29 01:05:54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