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與道術

道德經與道術

發布時間: 2021-01-22 09:20:47

❶ 道教和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在中國文化史上,真正對中國社會產生影響的,乃儒、釋、道三家。早期的儒家思想比較富有生活氣息,發展至宋明理學,則將重點落實於心性。關於心性的內容,是早期中國哲學的薄弱之處。雖然孟子及《易經》有所涉及,但總體較為單薄。而佛教的大、小乘經論,對心性都有著豐富且深入的闡述。需要說明的是,佛教對於心性的認識,不僅在理論上有所建樹,更落實於具體修證中。尤其是禪宗,特別重視心性的參悟。縱觀中國哲學史,佛教始終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胡適先生早年曾撰寫《中國哲學史大綱》,及半便不了了之,原因就在於他不了解佛教。其後,他也開始研究佛教,並收集了很多禪宗方面的資料,盡管他的考證未必為教界接受,但也從中反映了他對佛教的重視以及佛教於中國哲學的深遠影響。佛教對中國文學影響也十分廣泛。佛經浩如煙海,僅《大正藏》便收錄了一萬多卷經文。佛教中的許多經典,如教界廣為流傳的《金剛經》、《維摩經》、《法華經》,即使單是從文學角度來看,也足以是傳世力作。佛教典籍的體裁也非常豐富,既有詩歌式、散文式的,也有小說式、戲劇式的。即使不從信仰層面來接受,也可作為文化傳承來學習,因而在傳統的文人士大夫中非常普及。早在東晉時期,即有十八高賢會集廬山,於高僧慧遠法師門下同結蓮社,共修凈業。及至唐宋,文人好佛之風更盛。著名的王勃、王維、白居易、柳宗元、劉禹錫、范仲淹、王安石、蘇東坡等,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文學作品代表著作者對世界的觀察、心得及生活積累,同時也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反映,精神信仰的折射。因此,古代的很多文學作品都蘊涵著佛理,流動著禪意。如果我們不了解佛教,就很難透徹這些作品的底蘊。此外,還有部分作品直接取材於佛教或相關內容,如《西遊記》便是以唐僧(玄奘三藏)西去印度取經的經歷為題材。學過歷史的同學應該知道,玄奘大師是中國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譯家之一,對漢傳佛教貢獻卓著。《西遊記》取材於這段歷史,創作中自然滲透了許多佛教思想。遺憾的是,經過部分影視作品的演繹,唐僧反而成了孫悟空、豬八戒的拙劣陪襯,未能再現歷史真實。而《閱微草堂筆記》、《聊齋志異》等筆記小說,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佛教的因果報應思想。至於名著《紅樓夢》中,則為讀者展現了許多極富禪意的詩作。如果對佛教一無所知的話,勢必無法正確解讀這些作品。佛教對藝術創作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的。佛教的傳入和佛教造像的盛行,極大促進了中國雕塑、建築、繪畫藝術的發展。中國的繪畫、書法作品,同樣離不開佛教題材。山水畫中,有古寺梵剎、阿蘭若處;人物畫中,則有諸佛菩薩、金剛羅漢、高僧大德。而各個朝代抄寫的經書,則在弘揚佛法的同時,為我們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書法作品。其中,書法大家的抄經名作便不勝枚舉,如王羲之書《遺教經》、張旭書《心經》、柳公權書《金剛經》、蘇軾書《圓覺經》、趙孟頫書《妙法蓮華經》、林則徐書《阿彌陀經》、歐陽漸書《心經》、弘一大師書《華嚴經》等等。此外,敦煌還保存有大量唐人寫經,既是珍貴的佛教典籍,也是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寶庫。除了對藝術領域的影響,佛教傳入中國以來,也走入了尋常百姓家。極盛之時,普及至「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於是乎,佛菩薩聖誕等宗教節日也逐漸成為社會普遍接受的民俗節日。

道教發端、生長於中國社會之中,必然要吸收由這個社會產生的精神養分,其中當然包括文學藝術。同時,道教作為一種特殊的信仰形態一旦被社會所接受,並享有較高地位時,反過來也會影響文學藝術。
道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大致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首先,道教保留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本身也創造了許多神仙故事,這些都為中國文學中的神話部分增添了色彩。道教中關於玉皇大帝、東龍公、西王母、盤古真人等等傳說都是承襲古代神話而來的,並將這些流傳於民間的口頭文學較為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另外,道教本身所創造的神仙故事,如關於八仙的傳說,以及有關泰山、華山、龍虎山、武當山等的神話故事,也盛傳於民間,對中國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所以,有的外國學者在研究中國神話時,就將「道家神話」作為中國古代神話的四大組成部分之一,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台灣的一些學者也說:「道教傳說流播於世,其豐富的想像,幻異的情節,均能在不同時代說話者口中製造出不同趣味。人類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的,諸如婚姻、痛苦以及死亡,都可在娓娓敘述中獲得暫時的解脫。尤其通過舞台,一些度脫成仙,仙道解困,以及神仙游戲人間,隨心所欲的能力,更為長期生活在困頓中的百姓,在鬨堂嬉笑聲中滌盪心靈。這種文學藝術的滿足,絕不限於文士的寄託幽隱而已,更是廣大民眾的生活樂趣,而為中國文學中突出的成就之一。」
其次,道教中關於神仙的描寫,導游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這一點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尤甚。道教從道家那裡繼承了極為豐富的浪漫精神,並加以發展,所描繪的無論是人物還是景物,虛實相交,色彩斑斕,引人入勝。這種詭異神奇的浪漫情調,深深地浸潤到中國文學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中國古文學的一大特色。
再次,道教獨具特色的詩詞,也深深影響了中國文學。道教描述神仙輕舉飛升或與仙同游的「遊仙詩」,描寫神仙生活的「神仙詩」,以及一些闡發修道理論的詩文,都給中國詩詞寶庫增添了新的特殊的內容。我國古代著名詩人李白、李賀、李商隱等人都深受道教影響,在他們的詩作中散發出濃厚的道味,且有不少佳作。另外,好些詞牌就得名於道教神仙故事,諸如《瑤池宴》、《霓裳羽衣曲》、《漁歌子》等等。道教對中國詩詞的發展的確起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此外,道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在小說創作方面也是很大的。其他不說,單就明清時期大量出現的描寫神魔相鬥的長篇章回小說來講,就可見道教的影響。魯迅先生把這一類小說稱為「神魔小說」,如《封神演義》、《三遂平妖傳》、《韓湘子全傳》、《呂仙飛劍記》、《七真傳》等,都是以道家思想為主旨的。另外,以歷史演義為題的作品,也都帶有濃重的道教色彩,如《水滸傳》、《三國演義》等。
道教與中國傳統民俗 中國有句俗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是說民俗極為繁雜而廣泛。其內容涉及到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娛樂節慶等各個方面。一般地說,道教主要與民間信仰習俗關系密切,通過與信仰習俗的聯系,進而影響到歲時習俗、娛樂習俗等。
首先,道教所尊崇的神靈是虛幻的產物,然而卻與中國民間文化傳統緊密相連。好些赫赫有名的道教俗神,如雷公、風伯、關帝、文昌、門神、灶神、城隍、土地、媽祖、瘟神、蠶神、葯王、財神等等,原本是流傳於民間的,後被道教逐漸吸收成為道教神祗,並貫以各種名號。這既是道教不斷擴大影響的一種方式,也是它吸引群眾的一個重要手段。這就是說,道教把民間俗神集中到自己的信仰中來,成為道教神仙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反過來,道教又利用自己的優勢使這些經過道教化的神靈有返回到民間,更深更廣地影響著民間的神靈祭祀活動。像城隍、土地、灶神,一般的民眾對他們都是無比敬畏的,對這些神靈的崇拜祈禱,實際上也就成了一種民俗。道教特有的一些神靈如八仙,財神,福,祿,壽三星,也得到民間的普遍祭祀。
其次,道教的法術也深入到了民間,常常與民間的巫術結合而對民眾生活發揮著重大作用。道教法術有相當部分淵源於民間巫術,經過道教的改造發展,使之更加系統化。道教法術內容也是很多的,如祈雨、療病、延生、送死、超度、祈夢、求簽等道術都與民間巫術結合在一起,使得道教藉助民俗而普及,這一點是民間習俗與道教相連系的重要環節。
此外,民間的各種按固定時間進行的民俗活動,道教也深入到了其間。如春節這個中國民間最盛大的節日,道教的影子就隨處可見,有的風俗沿襲至今。如「敬灶神」,「打夜胡」,「貼門神」,「桃符」及「鍾馗畫像」等,都是涉及道教的。道教神仙誕辰的慶典活動,在民間也極有影響。如呂洞賓、太上老君等誕辰日,民眾多要到道觀燒香禮拜。而且道教的這些慶典和節日,也摻雜了許多民間娛樂方式,變得非常世俗化。這時,有關的宮觀就成了民間娛樂中心,大家所熟知的「廟會」就是此種情形的表現。這也是道教與民俗相關聯的重要方面。
道教與中國古代科技 道教的信仰是「長生成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道教徒們不懈地探索、尋求達此目的的各種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客觀上亦促進了我國古代科技水平的發展和進步。
古代醫學——早期的道教(五斗米教和太平教)即以符水咒語為人治病。道教的早期經典《太平經》亦從陰陽五行說和經絡學的角度,描述了人的生理狀況,認為人的疾病與天地、陰陽、四時、五行、寒熱有關,提出用針灸調安人體360脈,以草木和禽獸等動植物為人治病。有的經典則以固精、煉氣、養神作為強健人體的方法。
最值得注意的是晉代葛洪、南北朝齊梁間道士陶景弘以及唐代道士孫思邈,他們對促進祖國醫學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東晉葛洪著有《金匱葯方》、《肘後備急方》。在《金匱葯方》中有關於結核病、天花等多種傳染病的記載,並指出肺結核(「屍瘵」)是會傳染人的,可導致全家覆亡。《肘後備急方》輯有簡便葯方百餘種,可謂我國第一部急救手冊。齊梁間人陶弘景,精通醫葯學,撰有《本草集注》、《葯總訣》、《效驗方》、《肘後百一方》。其中《本草集注》是將當時所用730種葯「分別科條,區畛物類,兼主詔時用土地所出」而成的,對葯物名稱、來源、產地、性狀、鑒別、功用、炮製等均有說明,是唐《本草》的藍本,為古代葯物學的重要著作。另外,陶弘景還首創按葯物性質進行分類的葯物學分類方法。被人尊稱為「葯王」的唐代著名道士孫思邈,著有三十餘種醫學著作,現存有《備急千金要方》、《攝養論》、《太清丹經要訣》、《枕中方》等。孫思邈在醫學上重視飲食方法,強調醫德,對婦嬰疾病極為重視,《千金要方》中列有《婦人方》三卷和《少小嬰孺方》。
除上面提到的三位道教師徒醫師的醫學成就外,道教的一些養生方術,如行氣、導引、調息、按摩等,都被納入了中醫領域;道教的外丹術則被納入了制葯領域,成為制葯方法;道教的內丹術也大大豐富了中國傳統醫學理論和醫療手段。
冶金術——中國煉丹術發端最早,源遠流長,西傳印度、阿拉伯、拜占庭,再傳歐洲,在文藝復興後轉化為科學化學。煉丹術是道教所專擅的方術之一,在實踐中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至今仍為科學界所矚目。道教有關煉丹的經書,主要保存於《道藏》,其代表作有:東漢張陵撰《九鼎丹法》、魏伯陽作《周易參同契》,皆論述煉丹(外丹)之事。書中描述了汞有發揮性並能與硫化合,第一次記載了用兩種元素合成化合物,並記述有煉鉛丹中物質起化學變化時分配比例的概念。晉代葛洪(252—334年)著《抱朴子•內篇》,其中《金丹》、《至理》、《仙葯》、《黃白》言煉丹事,記述了一般無機物的化學變化及製作黃金和白銀的各種方法。化學史研究者認為,8世紀阿拉伯煉丹家蓋伯就從葛洪著作中深受啟發。道教煉丹術是近代化學的先驅。南朝梁陶弘景(456—536年)著《古今刀劍錄》,記述灌鋼冶煉的方法,是早期煉鋼術的突出成就。他還發現根據火焰顏色不同可辨別物質的不同,開後代分析化學之先河。
天文歷算——道教有「道法自然」、「修丹與天地造化通途」、「天人感應」等教義。修煉者要知天文、曉地理、達陰陽、窮卦象。故道教與天文、氣象、四時歲差的變化也發生了密切的關系,客觀上對我國古天文學、氣象學及歷算學曾發生重大影響。道教與歷法學亦有密切關系,北魏寇謙之精於術算,梁陶弘景撰《帝王年歷》5卷,頗有創見;唐代傅仁均善歷算之術,撰《戊寅元歷》,創定朔法,是我國官歷用定朔的開始。
道教文化對我國社會的哲學思想、傳統道德、環境保護、建築繪畫的的發展,也都有著一定的影響,有著在客觀上呈現的成就。
總之,道教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主流中的組成部分。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和滲透,廣播於哲學、宗教、政治、藝術等方方面面。正因為其影響巨大,魯迅才會說「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許地山也認為:「支配中國一般人的理想與生活的,乃是道教之思想、道家文化……」道教對古代中國上至朝廷王府,下至市井家庭的影響,可說是水銀瀉地。無孔不入,這種影響在當今社會也能看到。

❷ 道教分為哪幾個派別

從修行方式上來說復道教主要分為兩制個派別——符籙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張以符咒等方術治病驅鬼,後者主張煉金丹求仙,分外丹與內丹二脈。

道教的分派,一般認為是開始於宋、元。道教歷史上比較有影響的有5個大派: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靈寶派,正一派、凈明派
全真道: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也有很多,如龍門派,遇仙派,南無派,隨山派,嵛山派,華山派,清靜派等。
真大道教:金朝時創立,元朝以後逐漸衰微。
太一道:金朝時創立,元末以後逐漸衰微。
凈明道:南宋時創建,明朝以後衰微
明朝以後,道教分為正一道和全真道兩大派別,其他宗派全部歸納到這兩個宗派之下。現在北京的白雲觀藏有《諸真宗派總簿》,所列道派共有86家,實際上只有80家。

正一道:正一道即東漢末年的五斗米道,後更名為天師道,正一道。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葷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觀,一般被稱作為「子孫廟」。
全真道:全真道興盛於金元時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代表人物王重陽,丘處機。全真道講求清修,其道士必須出家、吃素。其道觀,一般被稱作為「十方叢林」。

❸ &求有史以來最好的十大網路小說!&

有史以來最好的十大網路小說:《壞蛋是怎樣煉成的》、《誅仙》、《小兵傳奇》、《縹緲之旅》、《紫川》、《壞蛋是怎樣煉成的》、《回到明朝當王爺》、《異人傲世錄》、《無限恐怖》、《神墓》。

1、《誅仙》

《縹緲之旅》講述資產過千萬的成功商人李強遭遇女友與好友的背叛,憤怒傷人。就在他萬念俱灰時,神秘人物傅山利用真氣將李強改造成高大俊美的年輕人,帶領他穿越星空,從地球瞬移到火星。當他們進入古代傳送陣准備前往「封緣星」時,由於花媚娘的搗亂,李強單獨一人被送到了一個不知名的星球,踏上了驚異未知的縹緲之旅。

4、《紫川》

神話般的西川大陸,一代代的熱血傳奇。帝都,河丘,遠京,藍城,帕伊,特蘭,每一座雄偉的城市,都有自己的英雄傳說。人類、魔族、遠東各族……血與火的交融,刀與劍的碰撞,迷與迷的交織,構成了龐大的史詩般的巨著——紫川。

5、《壞蛋是怎樣煉成的》

《壞蛋是怎樣煉成的》虛構出了一個不一樣的主角謝文東,講述了謝文東從一個好學生學生到中國黑道第一人的經歷。謝文東從一個原本文弱、本分、聽話、成績優秀但被人欺負的好學生「成長」為殺人不眨眼的黑社會老大。

❹ 道家經典書籍主要有哪些(道德經就不要說啦,主要是關於道術法訣人物故事,思想類的就不要啦)

您打錯字了,您應該問「道教」,道家就是思想流派,不說思想何談其他

❺ 電子書關於道術魔法的書,不要道德經莊子那類的。要簡體中文。比如增補秘傳萬法歸宗。這本一定要有。

萬法這本,我也只是大概看過,裡面多講的是請神 貢仙,和自身修行沒專什麼關系,不過屬是講了什麼善惡終有報的理論,其實大家看看現在的小說就會知道,其實你找這類的書應該是想修行,可你真看到萬法就會知道,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上面的東西反而會讓人不信神,修行修的是自身,自身不能你又如何去飛仙?萬法上面說的讓人謹守課條,戒這戒那,那你修個什麼道,這書我是沒明白修行的路在哪只看見沒事給自己找奴才的而已,修成了還不可以這不可以那。

熱點內容
黨風黨紀法律知識題庫 發布:2025-09-08 23:22:26 瀏覽:677
法官迴避缺陷 發布:2025-09-08 23:21:20 瀏覽:27
廣州下沙法院 發布:2025-09-08 23:05:38 瀏覽:24
道德經中提及的 發布:2025-09-08 22:36:46 瀏覽:527
合同法全文司法解釋六 發布:2025-09-08 22:31:35 瀏覽:403
合同法中如何辨別要約與承諾區別 發布:2025-09-08 22:29:06 瀏覽:892
廣豐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08 22:28:25 瀏覽:842
行政法的調查研究方法 發布:2025-09-08 22:28:11 瀏覽:195
瀘州市龍馬潭區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08 22:28:09 瀏覽:418
瑞達行政法講義雲盤 發布:2025-09-08 22:24:54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