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好詞
1. 你好,剛才你回答了道德經的一個詞語,我想問問你覺得哪個版本的道德經好些呢
主要分為五個版本:竹簡版 帛書本 河上公注本 王弼注本 郭店竹簡
其中郭店竹簡版本的比較好些,是最近出土的
2. 莊子和老子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
哲學思想:
老子試圖建立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
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規律(道):
事物本身的內部不是單一的、靜止的,而是相對復雜和變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陰陽的統一體。
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化,即是陰陽轉化。
方法(德)來源於事物的規律(道)。
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以「無為」為目的,而是以「有為」為目的。因為根據之前提到的「道」,「無為」會轉化為「有為」。
這種思想的高明之處在於,雖然主觀上不以取得利益為目的,客觀上卻可以更好地實現利益。
從「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見於下文老子故事孔子問禮第4段)可見:
老子所說的「自然」不是類似於神的概念,萬物的規律(道)由自然來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誤解了此處自然的意思。
應當注意到:
事實上,人活著猶如宇宙之存在,沒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
因此,非理性地選擇某個(些)目標成為唯一的選擇。
老子是站在道這個無窮高的位置來看問題。
因此,老子只說了「方法」,但沒有指出「目的」。
這給我們一個啟示:人何必為刻意達到目的而痛苦不堪。無為,逍遙亦是一種為人處世之道。
關於老子的宇宙觀,根據之前的道,「無」與「有」(萬物存在即是「有」)會相互轉化。因此老子認為宇宙萬物來自虛無,也走向虛無。比如:人的生與死(可參見下文老子故事聖人辭世「昔日老聃之生也,由無至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歸無」)。
莊子
莊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 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哲學思想:
莊子在哲學上,繼承發展了老子的思想,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把「道」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他說:「道之真以修身,其緒余以為國家,其土苴以為天下。」(《莊子·讓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華用以修身,它的余緒用以治理國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說:「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友其真。」(《莊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為了人工而毀滅天然,不要為了世故去毀滅性命,不要為了貪得去身殉名利,謹守天道而不離失,這就是返璞歸真。
他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是無限的、「自本子根」、「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氣耳」和「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辨證法因素。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處在「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中,卻忽視了事物質的穩定性和差別性,認為「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
他認為,天人之間、物我之間、生死之間以至萬物,只存在著無條件的同一,即絕對的「齊」;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而學「道」的最後歸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異,從「有待」進入「無待」。在思辯方法上,把相對主義絕對化,轉向神秘的詭辯主義。
莊子"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現存的《莊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文字雄美,想像豐富,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善於通過寓言故事來說理。《莊子》一書不但反映了莊周的哲學思想,而且顯示了他卓越的文學才華。
3. 孔子和老子誰的文學成就最高,對後世民族文化誰的影響更大
孔子和老子誰的文學成就最高,對後世民族文化誰的影響更大?:五千年輝煌燦爛的文明史上,億萬華夏子民生生不息,優秀的中華文化繁榮昌盛。老子、孔子這兩位至聖
3
孔夫子在舊時代,統治文化高手?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稱孔聖人。
4
我個人認為孔子和老子兩個人的文學成就同樣高,對後來民族文化影響都很大,孔子時儒家學派創始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稱為孔聖人。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理義與理智,泓楊儒家理義之道。而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老子是道家始祖傳播道家文化,講究虛心向別人學習不與人爭。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等等。如果要說誰的文學成就和影響最深馳名中外的,我覺得還是當屬孔子。
5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偉人聖人,他們在中華文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中老子和孔子就是他們中最好的代表,中華幾千年的文化都與他們有關。
他們都是大聖大賢,如果一定要從他們中比較誰的貢獻更大,影響更大,要從以下幾點來看。
一、地位老子,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世界文化名人,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孔子,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二、思想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三、著作: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被世界許多國家認可傳頌,可以與《聖經》比肩。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
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由於孔子的思想更有利於古代政治階級的利益,所有明面上看孔子的影響好像大,但老子的影響卻是世代相傳,用不磨滅的,已深種在中國人思想中,是真理的從在,其價值是遠超孔子的。孔子也曾向老子問道,對老子的思想也稱道不已。著名的文學獎魯迅先生說過:「讀懂了道教,你就讀懂了中國」,以其獨到的見解和銳利的目光,這樣評價道教,可見道教在中國的影響之大,而老子被尊為道祖,道教的發展可以說是老子思想的傳承。可見老子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之大,是遠遠超過孔子的。
6
孔子與老子,一個是儒家說學的開山鼻祖,一個是執道家學派牛耳的創代宗師。兩位都是了不起的大思家,兩位大家的相遇是否有火星撞地球般的慘烈和激情四射?歷史會給他們相逢的機會嗎?
答案是肯定的。
兩位都是春秋時人,老子應該比孔子大二十歲左右,據傳孔子曾四次問道(禮)於老子。當時儒家還未創立,孔子應該是執晚輩之禮見的老子。
孔子所留傳的文學作品不多,大家所熟知的詩書禮易春秋所謂《六經》,估計孔子也是在前人的基礎編撰而成。《論語》是其弟子們根據孔子的言行對話,收集整理的一部冊子,算不算原創還有待爭論。
孔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他光輝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不說他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只憑他「有教無類」四字,就為後來無數社會底層民眾受益良多。
他的修齊治平,仁政治天下,客觀的說比老子那清靜無為要實用的多。直到今天,天下大同和小康社會這些名詞都是孔子最先提出,可見其思想的前瞻性。
儒家一脈在後世程朱理學的改良後才被帶歪,逐漸淪為統治階層對付被壓迫階級的圭臬法寶。但總掩蓋不了孔子的偉大。後到王陽明的心學創世,格物致和之類直到今天還影響深遠。
老子傳世之作也不多,僅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經》。其中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廣為人知。
老子十來歲入學時,就以好學深思出名。他問他老師,天是什麼?老師答就是空空的啊(清清者也)。又問那天外呢?老師又答是更空的天啊(清又清者)。那更清的天之外呢?老師說我也不知道啊,前人書上又沒說。
孔子是了不起的大教育家,老子是最勤奮敢於思考的學生。總體來說,經世致用方面,孔子總的成就和後世影響力是大於老子的,從今日的道家勢微便可見一斑。
單以文學成就方面,老子應更勝一籌,一部《道德經》足以脾睨天下。孔子自己都說過:鳥,我知它會飛。魚,我知它能游。獸,我知它能走。但是龍行雲布雨我就不知道了。老子就是那龍啊。
7
問問群眾,相信幾乎都對孔子略知一二。
孔子學院不僅中國有,在國外也有一席之地。
言簡意賅
傳承千年!
8
1.天馬行空,獨往獨來。當下,沒人願意回答你的問題。
2.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答案。
3.舉個例吧!《三國演義》這本書,原著宣揚正統的。歷來曹操是紅臉,但偉人說曹操是英雄,這個時代就吹熏風了。
3.莊周,民國以前是把他定性為主觀唯心主義者。因為他反對正統,歌頌象盜跖那樣人物。偉人說,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跖庄屩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鉞。
9
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盡管他生前述而不作,但是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根據孔子與弟子之間的提問與回答,再通過各個弟子所作的記錄綜合在一起,寫出了一本儒家最經典的著作《論語》。
巜論語》所記述孔子的儒家思想理論和語言,博大精深。既富有哲理,又有著很高的文學成就。孔子晚年修訂的《詩》、《書》、《禮》、《易》、《樂》、《春秋》,是當時以及後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教材。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大部分考題都出於四書五經之中。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是一種積極入世,興家立業,兼濟天下的胸懷大志。這是為人處世,道德修養最高尚的境界。統治者的為政以德,得民心得天下,老百姓的遵紀守法,嚴於律己,安居樂業,社會和諧有序地發展,最終達到社會大同,天下為公。
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道家學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一本只有五千字的巜道德經》,道出了世間萬事萬物的發展現律。其核心思想: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清靜無為,無為而治,無為而無不為。
道家崇尚按自然規律辦事,不隨意破壞自然,而是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清靜的自然環境之中,既要充分地發揮自己,又不把自己的目標定位太高。這種看似無為,實際是無所不為,大有作為。統治者在發布國家的方針政策之後,實施輕徭薄賦,沒有更多的干預和限制,老百姓才有著更大的創造。這種看似是無為而治,實際是更好地治理國家。
孔子五次禮問於老子,得老子真傳而進一步發揚光大。孔子與老子是中國歷史文化上兩顆璀璨奪目的巨星,他們思想的光輝,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儒家與道家的推陳出新與時俱進。10
你說誰的文學成就最高,你自己都把標題,把孔子排在了第一位了。你怎麼不說,老子和孔子誰的文學成就高呢???
我們從小學到大學裡面學習孔子的東西好像比較多吧!
4. 道德是什麼意思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道德是版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權、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4)道德經好詞擴展閱讀
「道德」一詞出自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5. 請用或者給我家牛寶寶取個好名字,謝謝!
老子之學,玄妙之極也. 比如劉備的 姓劉 名備 字:玄德 老子說"澡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男;王玄正 老子水的哲學,空前絕後. 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而女子形象水 女;王玄柔 為取此名我可費了一番心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