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
❶ 結合所學知識,根據當前我國實際,談談你認為我國該如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2、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1)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擴展閱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總攬全局的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全面深化改革,到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兩次全會、兩大主題、兩份決定,都體現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採取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藍圖的戰略舉措。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不渝的一個根本原則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因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都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全面從嚴治黨不僅是堅持黨的領導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❷ 民主的本質內涵是什麼
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做主。
社會主義民主,又稱「無產階級民主」、「人民民主」。是指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全體人民在共同享有對生產資料的不同形式的所有權、支配權的基礎上,享有管理國家的最高權力。是社會絕大多數人的民主,最高類型的民主。在社會主義社會里,國家權力屬於人民,人民當家作主,管理國家,管理經濟,享有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廣泛權利和自由,並且有法律和物質的切實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是對人民民主和對敵人專政的辯證統一,只有對敵人專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民主和集中的統一。
民主的內涵:
以多數人的意志為政權的基礎, 承認全體公民自由、平等的統治形式
和國家形態。在現代社會中,民主是 一個含義很廣的概念,常用以表示具 有平等、自由性質和特徵的狀態和現 象,如民主社會、民主政治等。而民 主即「人民當家作主」的思想已成為
現代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念,成為現代 文明國家的根本原則。多數國家在憲 法中規定「主權在民」、「一切權力屬 於人民」等的原則,是人類文明發展 的重大標志。民主是一個歷史范疇,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容。民主作為國家制度是與專政相聯系的, 兩者互為條件,不可分割。民主總是 統治階級的民主,而對被統治階級而 言則是專政。只是在不同歷史時期不
同類型的民主制度下,民主與專政的 統一具有不同的性質和情況而已。
❸ 為什麼要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3)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擴展閱讀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政治體制改革,包括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基本點之一,是中國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❹ 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
2019-05-10 TA獲得超過9700個贊
關注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際,直面我國法治建設領域的突出問題,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
決定明確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4)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具有以下幾個基本原則:合法原則、民主原則、平等原則、統一原則。
合法原則
合法原則。其基本含義是:社會主義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職人員和公民個人都必須無條件地嚴格執行和遵守國家的法律,不允許任何人做法律所不允許的事情。
社會主義法治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體現,人民民主專政即無產階級專政是絕大多數人對極少數人的專政,社會主義法是廣大人民自覺的行為規范。所以,嚴格依法辦事,不僅是廣大人民應該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民主原則
民主原則。社會主義法治所反映的民主是與社會主義緊密聯系的社會主義民主,是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是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和對人民的敵人實行專政的民主。民主原則是社會主義法治的一項基本原則,社會主義法的一切規范都貫徹社會主義民主的精神。
它具體表現在: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律,庄嚴地、詳盡地規定了人民的各項民主權利;司法機關堅決地、切實有效地依法保護廣大人民的民主權利,並對破壞、侵犯廣大人民民主權利的敵對分子依法制裁。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律,又是依靠廣大人民制定,依靠廣大人民執行,依靠廣大人民監督,依靠廣大人民遵守的。一句話,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社會主義法治又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
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社會主義法治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基礎上。社會主義社會建立起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從而也就從根本上鏟除了產生一切不平等的社會根源。
社會主義法治的平等原則正是廣大人民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平等的一種必然反映,也是對廣大人民在上述領域平等的一種確認和保障。由於社會主義法治上的平等和經濟上的平等緊密相聯系,是完全一致的,所以這是一種真正的平等。同時,社會主義法治所確認的平等又是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平等,即不僅是享有平等權利,而且也履行平等義務。在社會主義法治里,權利義務是一致的。
統一原則
統一原則。其基本含義是:由社會主義國家統一制定的法律,要求在社會主義全國范圍內統一實施,不允許各地區、各部門擅自製定和推行與法律的原則精神和具體規定相違背的制度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