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清靜道德

清靜道德

發布時間: 2021-01-22 22:14:51

㈠ 清靜無為,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什麼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回律是
「自然而然答」
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氣貫通的手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涵括、闡述出來。「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規律。
清靜,指心性純正恬靜;今人多錯誤的把道家的無為理解為對萬物發展不加干預,任其發展.其實,道家的無為,並非不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違反「天時、地性、人心」,憑主觀願望和想像行事.老子的「無為」學說,一些人把它當作一個消極的思想來理解,其實這是錯誤的.從《道德經》的全篇哲學理念的反映,無為其實就是無主觀臆斷的作為,無人為之為,是一切遵循客觀規律的行為.按現在通常的說法,無為,就是科學的作為,就是合理的作為

㈡ 智慧清靜道德圓明什麼意思

釋迦牟尼抄佛的時候僧人們都襲是沒有法名的排序的俗家弟子也是沒有排序的。都是自己的名字。佛法東來後起初也是沒有的。姓氏最初也只是以佛法僧為姓氏,魏晉時期僧人是以師父的姓氏為自己的姓氏,後來道安法師以釋迦為姓氏給僧人們立了統一的形式。其實這應該也是依據《阿含經》中「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沙門,皆稱釋種。」其實這並不是說姓氏,在印度有四種姓就是四個不同的階級種姓,只要出家就都等同於釋迦種姓一樣尊貴的意思。在中國就把釋迦立為了姓氏。至於排序各個門宗有各自門宗的排序。比如禪宗的臨濟宗的排序就是這樣的——「智慧清靜,道德圓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心源廣續,本覺昌隆。能仁聖果,常演寬宏。惟傳法印,正悟會融。堅持戒定,永繼祖宗。」其他的門宗有其他門宗的排序。各個不同。但是沒有一個是釋迦佛留下來的。

㈢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法自然,清靜無為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來的版規律是 「自然版而權然」 的。「人權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氣貫通的手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涵括、闡述出來。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規律。

清靜,指心性純正恬靜,道家的無為,並非不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違反「天時、地性、人心」。

(3)清靜道德擴展閱讀:

老子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而聞名,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

㈣ 看了幾天《道德經》和《清靜經》,心有點隱痛,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

這是修身養性的書籍有益無害的。放寬心。

㈤ 道德經有多少章說到清凈

道德經裡面說來到清凈自的章節是非常多的,基本上都是在教你怎麼樣情景,有些他沒有直接說情景,但是他也是在告訴你怎麼樣才能夠清凈,所以基本上整篇道德經都是在教你這些清凈的辦法。道德經上面說清靜為天下正。這是直接說清靜的好處,那麼他就會從各個方面來教你怎麼樣清靜,不管是哪一個章節,比如說他說不爭。不爭也是在教你怎麼樣清靜。通過不與別人爭,不與自己爭。來達到清靜的墓地,還有就是吾有三寶,其中說不敢為天下先,其實說的也是不爭的道理。最近讀道德經,發現很多裡面都是在教你怎麼樣清靜的,比如和光同塵的也是一樣,就是要混俗也是一種清靜的方法。所以道德經基本上都是在講怎麼清靜的。尤其是德經講的更多,道經的話,剛開始是講道是什麼東西。然後講到德,講到怎麼樣修德行,修德行,其實就是清靜。所以道德經,只要你看到的每一個文字,你都可以把它理解成清靜,這樣去理解就會比較容易。

㈥ 出自《老子》「躁生寒 靜生熱 清靜為天下正」的含義

意思是浮躁可以產生寒涼,寧靜可以生成溫熱,所以清靜才是治理天下的正道。

出自——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

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譯文:最完美的事物,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

真正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隨和,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靜勝躁,寒能抑制熱,清靜為天下正。

(6)清靜道德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疇是「道」,「道」字在《老子》書中出現了七十三次。道是一種混沌未分的初始態,無為自化,清靜自正,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為化生萬物的根源;道常無名,無為而無而不為,它像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與萬物爭,以柔弱勝剛強,是最高的善。

道是不可言說的,人的感官也不能直接感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持之不得。道既是宇宙的本體,又是萬物的規,還是人生的准則。儒家以天、地、人為「三オ」老子則以道、天、地、人為「四大」。

「四大」在「三オ」之上增加了道,就給中國文化思想的架構,打開了一個極其高遠、極富想像力的思想空間。道是出自形而上,而貫穿形而下的。而且在貫穿中,不給天與帝這類有意志、有目的的造物主,留下任何插足的餘地。

天道自然無為是《老子》一書的主旨。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之道是在從根本上改造原始道論的基礎上的一個偉大的發明。

㈦ 老子道德經,那句話是「清凈的人才能看到真理」,有句話是這個意思

這句話是不是《道德經》里的,我不知道,但這句話的確是真理!人的心專清凈了,屬就像是道家的打坐和佛家的禪定一樣,禪定的功夫高深到一定的程度,就能看見過去與未來。佛教凈土宗念佛號其中一個成就就是有清凈心,等念到了一心不亂的時候,就與打坐與禪定類似,心裡沒有雜念,所以他們能預知未來、看到真理!

㈧ 道德經讀不下去,怎麼辦。清靜經讀每天讀一遍可以,讀好幾遍就煩

光讀經文是比較枯燥,沒有文言基礎也難理解。建議先讀一下其他學者大家的回評註解釋,然後在細讀精讀答。還有經文有大學問,中學問,小乘。大乘經文沒有根器,沒有高人知道卻難理解。所以我自己斗膽可不可以從基礎小乘學先看一下,然後有所開悟自往上研究了?清靜經也不錯,我覺還是多度重點或者先第1段,讀1個月,熟了會背了,在讀第二段,第三段。前三段是重點,意思要你多讀,最後2段是果說讀經文可以給你帶來什麼好處等,(記不清了)建議不讀,有因才有果,果不能求,果一求,你會被拉入外境心中產生有求外的意識。自能做好自己,講經文哲理帶入生活禪中體會,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最後建議看一下憨然大師關於你說的這兩部經文有解釋,因為我們層次不夠,修煉不夠,定力不足,被外迷惑,心境紊亂,所以要藉助先人的外力。還有蘇東坡的生活禪還不錯,可以看看。

㈨ 「故曰,夫恬淡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所以說,恬淡、寂漠、虛空、無為,這是天地賴以均衡的基準,而且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出處:《莊子·外篇·刻意》——戰國·莊子

原文節選:故曰:夫恬淡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故曰: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平易則恬淡矣。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

釋義:所以說:恬淡寂寞,虛無無為,這是天地之平易和道德之本質。所以說: 聖人息心於此,息心則平易不偏倚,平易不偏則恬淡無心。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侵入,邪氣不能襲擾,故而其道德完美而精神不虧缺。

(9)清靜道德擴展閱讀

作品簡介

莊子的散文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學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莊子的文章,想像奇特,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像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像世界,「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劉熙載《藝概·文概》)莊周著有《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魯迅先生說過:「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先也。」(《漢文學史綱要》)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司馬遷在《史記》用精練的一二百字介紹了莊子的生平,並未提起莊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說他著書十餘萬言,大抵都是寓言,用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

熱點內容
合同法司法解二第二十四條 發布:2025-09-10 07:16:03 瀏覽:1
保護交易安全合同法 發布:2025-09-10 06:45:32 瀏覽:400
一般營銷公司薪資規章 發布:2025-09-10 06:39:37 瀏覽:567
朋友圈傳謠者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0 06:39:04 瀏覽:767
合同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0 06:37:28 瀏覽:575
論述立法原則在立法案例中的適用 發布:2025-09-10 06:33:58 瀏覽:531
法治網浙江 發布:2025-09-10 06:32:27 瀏覽:645
下發公司規章制度的紅頭文件 發布:2025-09-10 06:08:33 瀏覽:288
民法典婚姻法出軌 發布:2025-09-10 06:06:57 瀏覽:47
司法與法理 發布:2025-09-10 06:01:33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