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
Ⅰ 全國人大是什麼時候允許深圳市立法權
1992年,全國人大授予深圳經濟特區地方立法權
中國的立法權
1982年底以前,中國有權制定法律的只有憲法確立的最
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 人民代表大會。1982年12月,五
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的第四部憲法。 這部憲法授予
了全國人大的常設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部分立法權。同時規
定,國務院 和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
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等單位,有權制 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
自治條例。後經修改的地方組織法又增加了省、自治區人民政 府
所在地的市和經過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
法許可權。
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廣東、福建省人大及其常
委會制定經濟特區各項單 行經濟法規,使其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
起「立法試驗田」作用。
1988年,海南省在建省之初便開始享有地方立法權。
1990年,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
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 本法》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
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1992年,全國人大授予深圳經濟特區地方立法權。
1993年,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
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 本法》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
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1994年,全國人大授予廈門經濟特區地方立法權。
1996年3月,全國人大授予珠海和汕頭兩個經濟特區地
方立法權。 至此,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和大特
區的海南省享有了地方性立法 權。
我國的地方立法權
狹義的立法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和相關決定的活動。廣義的立法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規范性文件即法律和地方性法規的活動;另一種是指包括制定法律、法規、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地方性法規與規章在內的所有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活動,其立法主體除國家權力機關外,還包含國務院及其部門和有立法權的地方行政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立法制度採取的是分散立法許可權的模式,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都或多或少地享有立法職權,在其職權范圍內對所轄行政區域內的部分或者全部事務依法行使立法職權來進行管理。在這種立法模式下,提高了立法效率,從中央到地方的立法速度大大加快。
1954年制定新中國首部憲法,確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也是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惟一機關。取消了一般地方享有的法令條例擬定權,意味著宣告中國絕大多數地方不存在地方立法;它僅規定民族自治地方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1955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關於授權常務委員會制定單行法規的決議》,把享有國家立法權的范圍擴大到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權常務委員會依照憲法的精神、根據實際需要,適時地制定部分性質的法律即單行法規。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廣東、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經濟特區各項單行經濟法規,使其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起「立法試驗田」作用。
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的第四部憲法。這部憲法授予了全國人大的常設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部分立法權。同時規定,國務院和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等單位,有權制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後經修改的地方組織法又增加了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過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人民政府的立法許可權。「較大的市」的概念及其法律依據源於此。
1990年,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1993年,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1992年,全國人大授予深圳經濟特區地方立法權。1994年,全國人大授予廈門經濟特區地方立法權。1996年3月,全國人大授予珠海和汕頭兩個經濟特區地方立法權。至此,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都有了地方性立法權。
1992年全國人大授予深圳經濟特區地方立法權以來,我們已制定了近300項地方性法規。在外商投資方面,1997年我市就頒布了對外商實行國民待遇的法規。
在教育法規建設方面,自1992年全國人大授予深圳市地方立法權以來,市人大頒布了3部地方性教育法規,主要有《深圳經濟特區成人教育管理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教育督導條例》和《深圳經濟特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若干規定》。
Ⅱ 深圳市有獨立的立法權嗎
深圳有獨立立法權。
1992年,全國人大授予深圳經濟特區地方內立法權。
獨立法權是省、容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優缺點
優點
地方立法權的存在是中央和地方治理分工的需要。地方立法權是地方發揮積極性、更好履行治理職能的制度保證。地方立法權有利於提升立法質量。地方立法權有助於降低立法成本和風險。地方立法權有利於促進地方政府競爭,推動制度創新。
缺點
泛立法傾向明顯,立法繁瑣細密。重復現象明顯,地方特色不足,立法質量不高。在地方保護主義等因素作用下,法律沖突現象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