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治建設的因素
『壹』 中國法治建設方面目前應有哪些努力
加強立法精確立法嚴格執法普及法律教育培養公民的守法意識
『貳』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指出,要研究制定法治中國什麼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指出,要研究制定法治中國:
1、要研究制定法治中國建設規劃,統籌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法治建設總體進程、人民群眾需求變化等綜合因素,使規劃更科學、更符合實際。
2、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宣傳教育活動,弘揚憲法精神,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
3、要推進科學立法工作,圍繞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以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涉及的立法問題,完善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的立法規劃,加強重點領域立法。
4、要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完善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約束機制。
5、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深入研究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構建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行新機制。
6、要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依法防範風險、化解矛盾、維護權益,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7、要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法治人才培養,更好發揮法學教育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確保立法、執法、司法工作者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
(2)中國法治建設的因素擴展閱讀:
會議的精神
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工作布局、重點任務,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區各級各部門要著力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增強推進全面依法治區的責任感、使命感。
會議強調,要旗幟鮮明講政治。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不折不扣貫徹好黨中央決策部署。要對標對表抓落實。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會議精神及2018年工作要點,著力強化憲法學習宣傳教育,穩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切實把各項任務落實好、完成好。要壓緊壓實履職責。
各級各部門和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單位主要負責人,要認真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的第一責任人職責,既以身作則、帶頭踐行法治,又扎實做好法治建設各項工作,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叄』 中國法治建設的意義
就拿現在的腐敗來說,官員手中握有的權利太大,就很容易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光靠道德去約束是不實際的。嚴格的法律是保證社會和諧的最後底線,因此這個底線必須加強。
『肆』 中國法治建設的優勢有哪些
多,廣,
最多,13億人
最廣,在國家的基礎上產生了無數分支
強制性,針對性
讓不少人內明法,又讓多數人難明法。容
讓多數人知法,又讓不少知法人犯法。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犯法等於犯罪。對於少數人來說,不犯罪等於犯法。
『伍』 制約我國法制建設的最終決定因素是什麼
一)公民法治理念淡薄,缺乏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
所謂法治理念淡薄並不是指公民缺少利用法律保護自身權利的意識和缺少法律知識,而是存在一些因素妨礙法律至上這種理念在中國的傳播,這些因素恰恰是我們所熟悉的人情和事故。不難看到我們面臨的現實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沒有對法律的信仰,我們過於注重道德和權利的作用,過於強調情理法的結合,其結果是法律在我們的社會調整中沒有起到至上的作用,當代中國法制建設陷入了一種困境—法制「表層化」現場,[1]法律不被信仰,而真正起作用的是恆古至今幾千年來的文化沉澱,千年的文化賦予了炎黃子孫具有東方特色的法律意識和法律價值觀,而我們今天的這套法律制度並不是2000年發展起來的本土的東西,所以其中的一些法治觀念和我們的傳統觀念是不相符甚至是背離的,這就導致一個奇怪的現場:一方面我們遵守法律制度,在法律的大框架內行事,另一方面在具體操作上我們按照人情世故、按照自己根深蒂固的理念去行事,正是這種「內」和「外」的不統一造成了當今中國法治進程的困境。
(二)從法律本身上講,法律結構不夠科學,法律體系尚不健全。
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我國制定頒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規,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法律體系。但也毋庸諱言,我國的法律規定交叉重復,法律文件互相矛盾、互相沖突的情況也大有存在,從而影響了法律整體實效的實現[2]。同時,我國司法制度缺乏獨立性和公正性。司法獨立是整個社會主義法治大廈的一個重要支柱。在我國,雖然司法、行政、立法也有分工,但在體制上卻難舍難分。從我國司法保障體系來講,司法單位的組織人事權和財政預算審批權都在地方,沒有地方的支持,法院連正常的工作秩序都得不到保障。各級司法機關在人、財、物方面缺乏自主性,受制於地方各級黨和政府機關部門,導致司法是政府大院里的司法,不是政府大院旁的司法,司法人員從事司法活動時首先得對地方黨政領導負責,缺乏獨立性。這樣一來,以權代法,以權壓法就難以避免了。
(三)法律監督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不能有效的防止腐敗發生。
目前我國對公共權力的運行缺乏監督。社會上出現的大量權錢交易、權權交易、權色交易等以權謀私腐敗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對權力的有效監督。無論是司法腐敗,還是吏治腐敗本質上都是對公共權力的濫用和失控。而我國目前恰恰缺乏有效的制度上的監督,活動透明度不高,同時也缺少有效的社會監督。雖然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了包括黨內監督、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和輿論監督等在內的民主監督體系框架,但其內部細致的監督機制和規范還沒有得到填充,各類監督的發展也不平衡,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形成監督合力。只有建立起健全的法律監督機制,才能使腐敗無藏身之所。
『陸』 中國的法治建設的重要
重大意義抄: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內和改善黨的領導;容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柒』 我國為什麼要提出法治中國建設
因為:
(一)法治是中國進入現代社會的必然要求
(二)法治是市場經版濟發展的基本保障
(三)法治是解決中國社會現實權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手段
一是通過程序來實現正義,將糾紛通過技術的手段化解,而不至於轉化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是法治本身是一種「控權」機制,法律在賦予公權力機關國家權力的同時,也一並確立了其權力的界限、責任、行使程序。健全的控權制度以及保護私權的機制,可以有效協調好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最有效地化解社會矛盾。
(四)法治是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
(五)法治是實現國富民強的根本保障
『捌』 中國法治建設如何做到四個基本格局
法制建設的基本格局是,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法制監督貫穿這四個環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成,只是有待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還未建成,正...
『玖』 如何加強中國的法制建設,給點建議
中國的法制改革思路經歷了從加強法制到依法治國的過程。依法治國,建設民主法治國家,已然成為舉國上下的政治共識和追求。具有高度民主的法治國家目標的提出,標志著治國方略的重大變化。依法治國的核心,在於確立憲法和法律作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崇尚法治大於人治和黨必須遵守憲法法律的根本原則。依法治國的目標就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政治民主形態的符合國際人權法要求的法治國家。?
??
我國已初步形成由憲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組成,以憲法為中心的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婚姻法,繼承法及其他部門法律在內的比較完整的法律體系。特別是近年來,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數量不斷增加,使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為建設法治國家初步奠定了基礎。但是,我國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離法治國家的實質要求和形式要求還有很大的距。在某些領域特別是在公民基本自由和權利保障方面無法可依或惡法難依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門法律缺乏基本法律或程序法,缺憲法配套法律法規。各部門法的規定不盡完善,部門法之間不協調的情況突出。許多部門法律制度受到計劃經濟體制模式的束縛和影響,不能很好地適應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要求。甚至憲法本身還亟待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還缺乏實施保障的系統規定,離法治國家標準的實質要求和形式要求都有很大差距。要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和適應法治國家的需要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在立法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
近期,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重點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產關系,信用關系和契約關系,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
??
落實依法治國的方略,還將進一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現代政治民主形態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要推進政府工作的公開化和法制化,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在行政法制方面,不僅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行政實體法,而且要抓緊制定行政程序法,進一步實現政府工作程序的法制化。行政程序必須體現民主原則,注重從保障公民民主權利的角度出發,通過對行政主體職責,許可權,行為方式的規范,對行政權的運行進行控制和監督。行政法制改革還要求實現行政公平。還要加快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提高行政執法水平。?
??
落實依法治國方略還需要大力推行司法改革,確保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要逐步形成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的責任制,建立和完善冤案錯案追究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和司法監督機制,確保公正執法。在這方面,要繼續將審判方式改革推向深入。要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把勤政廉政建納入法制軌道。?
??
同時,要深入開展民主法治宣傳,提高全體公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觀念,重點要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民主法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