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明辨道德

明辨道德

發布時間: 2021-01-26 06:41:08

⑴ 判斷道德和非道德的五種要素是什麼

1、「內心自由復」的觀念,制指認識與意志統一,要求人們明辨事物的真偽、善惡、美醜,「只受制於內在的判斷」,而不受「一切外在影響的羈累」;

2、「完美」的觀念,指人多方面發展,要求具有完美的理想和實現志向的堅強毅力;

3、「善意」的觀念,指善行的決心,要求一個人不顧個人利害,能與人為善,使個人意志與他人、社會意志協調,以免發生惡意的沖突。

4、「正義」的觀念,指人們發生沖突時,應以「正義」去調節,這種觀念實際即「守法」觀念;

5、「公平」的觀念,指對人們的行為應實行善者賞、惡者罰,賞罰分明,公平合理。赫爾巴特認為,這五種道德觀念是人類普遍應具備的美德,是「鞏固世界秩序」的「永恆真理」。

⑵ 古代的道德標准。

古代的標准有很多,根據不同歷史時期各有不同。各種規矩就多了去了,根據年齡、性別、社會地位都各有一套說法,儒學不能說是古代鐵錚錚的法則,在儒學確立為國教之前的那些規矩,同樣很有意義很有意思。

⑶ 怎樣明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惡

善非善惡非惡,善惡到頭終有報!做事以盡心為成功,學問以勤力為入門。做人以謙讓為有禮,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做人如此就可以了

⑷ 明辨是非的作文

道德是一輪朗耀的明月,唯有與高處的皎潔對視,才能沉澱出對待生命的真正態度。道德是一道山巔的流水,能夠洗盡浮華,洗盡虛假,留下啟悟心靈的妙諦。正因為人們有道德,講文明,我們才能擁有信服美好的生活,所以我們都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在利益面前,有的人拋棄道德,有的人堅守道德底線。我曾經讀過一個故事;一位父親為自己和朋友各買了一張彩票,結果他為朋友買的那張彩票中了一輛汽車。當他開著中獎得來的汽車回家時,因為當時全家人還不知道實情,所以都興奮不已。他們家經濟十分拮據,如果是他們家中到了這份獎,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位父親在強烈的心理斗爭下,想要對這位朋友說謊,幾次想把買彩票時在朋友的那張彩票上所作的記號擦去,但最後,他並沒有這么做。而是對朋友說,恭喜你呀,我幫你買的那張彩票中了一輛汽車。
道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道德與利益面前,我們往往要做出艱難的抉擇。也許一時糊塗就會誤入歧途,也許認真思考就能經受住道德的考驗。有道德的人是受人尊敬和稱贊的。一個人,他即使很富有,但他道德品質不好,一樣會遭人唾棄。但如果一個人,他很窮,但他卻能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反而不會有人厭惡他。因為他雖然物質上並不富有,但他卻擁有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有優秀的精神品質。但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就要常常和自己作斗爭,最重要的是要能學會明辨是非,分清對與錯。這樣我們才能正確的看待每一件事,做出正確的選擇。
同學們,擦亮我們的眼睛,明辨是非,去踐行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我們的人生會因此而精彩!

⑸ 明辨是非的道德機器,是可能的嗎

因微電腦進入智能化時代,進行邏輯判斷,應該不是很困難的事情。明辨是非道德的機器,很有可能會被製造出來。

⑹ 明辨是非的名言

精打細算 油鹽不斷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
薩迪
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恩格斯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方誌敏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陶淵明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備。 易卜生
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 羅丹
如果天下平靜無事,到處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無恥、欺詐和愚昧更將有滋長的餘地了;沒有人再揭發,沒有人再說苛酷的真話! 別林斯基
金錢這種東西,只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行,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隔岸觀火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____李商隱
沒有人再揭發,沒有人再說苛酷的真話! 別林斯基
人壽幾何?逝如朝霞。時無重至,華不在陽 陸機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莊子
人生太短,要乾的事情太多,我要爭分奪秒 愛迪生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成由勤儉破由奢
●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小不知省,大錢將濫花(英國)
●成家,糞如寶;敗家子,錢如草
●眼下胡亂鋪張,往後日月空盪盪
●一勺勺積的東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薩克族)
●辛苦得來的實,不要一口氣把它吃完(維吾爾族)
●家有萬石糧,堆不長
●殺牛吃肉,不如著擠奶(藏族)
●有錢時擺闊,沒錢挨餓
●欲求溫飽,勤儉為要
●緊緊手,年年有
●勤能補拙,省能補貧
●思前顧後,吃穿常有
●精打細算,油鹽不斷
●披著破大氅的,往往是個好酒徒(西班牙)
●糧收萬石,也要粗茶淡飯
●會吃的吃千頓,不會吃的吃一頓
●精打細算,油鹽不斷
●披著破大氅的,往往是個好酒徒(西班牙)
●糧收萬石,也要粗茶淡飯
●會吃的吃千頓,不會吃的吃一頓
●精打細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當屋賣鍋
●小富由儉,大富由天
●不喝酒,不抽煙,三年省下無數錢
●節儉是致富的秘訣(英國)
●節儉本身就是一宗財產(英國)
●積小利,成巨富(英國)
●節儉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愛默生)
●小處不省錢袋空(托·莫爾)
●錢幣是圓的,所以容易滾走(托里安諾)
●節約一分錢,等於生產一分錢(英國)
●節省下來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麥)
●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
●飽時省一口,餓時得一斗
●細水長流,遇災不愁
●省下煙酒錢,急難免求人
●有荒節約度荒,天荒節約備荒
●好處安身,苦處用錢
●精打細算夠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難
●年年有儲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後果風化的解體反過來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國)
●奢侈會破壞人們的心靈純質,因為不幸的是,你獲得愈多,就愈貪婪,而且確實總感到不能滿自己(安格爾)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興奮,又使人衰弱(卡爾)
●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種社會腐化的現像,決不是原因(魯迅)
●不擇手段地追求高級物質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級的(潛夫)
●奢侈乃德義之滅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點(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困(希臘)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飯汗珠換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成物不可損壞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幸苦。
節約糧食是美德。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恩格斯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方誌敏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陶淵明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備。 易卜生
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 羅丹
如果天下平靜無事,到處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無恥、欺詐和愚昧更將有滋長的餘地了;沒有人再揭發,沒有人再說苛酷的真話! 別林斯基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長眠。--達 芬奇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渡過難關;誰在富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薩迪
如果你真的想關勤儉節約,不是幾句名言就能解決.(這是我說的)
正常的節約是美德、而吝嗇卻是最令人反
感的陋習。
今天節約一滴水,留給後人一滴血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聚沙成塔 點滴成流
1.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2.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庄公二十四年》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1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11.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純仁列傳》
12.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1.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2.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庄公二十四年》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1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11.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純仁列傳》
12.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蕭楚女

人生的價值,即以其人對於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 -- 徐瑋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 吉鴻昌

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疇。 -- 吳玉章

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 -- 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 -- 奧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 歌德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備。 -- 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爾斯泰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爾斯泰

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 -- 車爾尼雪夫斯基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 -- 愛因斯坦

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 愛因斯坦

芸芸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 -- 秋瑾

生活真象這杯濃酒,不經三番五次的提煉呵,就不會這樣可口! -- 郭小川

充滿著歡樂與斗爭精神的人們,永遠帶著歡樂,歡迎雷霆與陽光。 -- 赫胥黎

生活就是戰斗。 -- 柯羅連科

為了生活中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熱愛人生吧。 -- 羅丹

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 魯迅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 郭小川

當一個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會來照耀著他。 -- 馮學峰

東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 -- 雪萊

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你自己。 -- 雪萊

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 -- 羅丹

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悲哀。 -- 布萊克

希望是厄運的忠實的姐妹。 -- 普希金

當你的希望一個個落空,你也要堅定,要沉著! -- 朗費羅

先相信你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 -- 屠格涅夫

不要慨嘆生活底痛苦!---慨嘆是弱者...... -- 高爾基

宿命論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 羅曼·羅蘭

我們唯一不會改正的缺點是軟弱。 -- 拉羅什福科

私心勝者,可以滅公。 -- 林逋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 劉鶚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 呂坤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 陶鑄

常求有利別人,不求有利自己。 -- 謝覺哉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動物的生活。 -- 列夫·托爾斯泰

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將摧毀利己主義。 -- 海涅

無私是稀有的道德,因為從它身上是無利可圖的。 -- 布萊希特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孔丘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 陶淵明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 程顥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 方誌敏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 孔丘

志不強者智不達。 -- 墨翟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陳涉

志當存高遠。 -- 諸葛亮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曹操

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游。 -- 曹植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 王勃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 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 蘇軾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李清照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 陸游

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 王陽明

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 -- 呂坤

我們以人們的目的來判斷人的活動。目的偉大,活動才可以說是偉大的。 -- 契訶夫

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 -- 培根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 張聞天

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 -- 丁玲

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旨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 -- 黑格爾

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 巴爾扎克

一個沒有受到獻身的熱情所鼓舞的人,永遠不會做出什麼偉大的事情來。 -- 車爾尼雪夫斯基

共同的事業,共同的斗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 奧斯特洛夫斯基

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 -- 愛因斯坦

⑺ 關於勤學明辨篤行的古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煣)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又)槁暴(曝),不復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xìng)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沈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 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響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盪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⑻ 「明辨是非」的名言警句

  1. 淺明不見深理,近才不睹遠體。——〈晉書〉

  2.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篇〉

  3. 膽子大和胡說亂罵,是相似而實非。——魯迅

  4. 不審不聰則繆,不察不明則過。——〈管子·宙合〉

  5.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荀子·修身篇〉

  6. 是非久自見,不可掩也。——〈晉書〉

  7. 是非未明,決不輕下判斷。——陶行知

  8. 淺明不見深理,近才不睹遠體。——〈晉書〉

  9.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篇〉

  10. 膽子大和胡說亂罵,是相似而實非。——魯迅

  11. 不審不聰則繆,不察不明則過。——〈管子·宙合〉

  12.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荀子·修身篇〉

  13. 勇於斷者,不隨其似;明於分者,不混其施。——〈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

  14. 不知味者,以芬香為臭;不知道者,以美言為亂耳。——(漢)桓寬

  15. 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貴賤尊卑論也。——(漢)劉安

  16. 是其所謂非,非其所謂是,此之謂大惑。——《呂氏春秋》

  17. 能辨真假,是一種大學問。——(明)呂坤

  18. 惡似是而非之人,忌似是非顛倒。——(清)魏源

  19. 萬事差錯,只是是非顛倒。——(明)薛瑄

  20. 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呂氏春秋》

  21. 難莫大於辨邪正。——《宋史》

  22. 無是非之,非人也。——《孟子》

⑼ 關於道德的名言

1、道德衰亡,誠亡國滅種之根基。—— 章炳麟

2、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專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屬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契訶夫

3、道德能幫助人類社會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類社會擺脫勞動剝削制。—— 列寧

4、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爾巴特

5、要是一個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獻給一種道德追求,要是他擁有這樣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這方面和這個人相比起來都顯得渺小的時候,那我們在這個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車爾尼雪夫斯基

6、道德美,包含兩個互相區別的因素,就是正義與慈愛。—— 庫申

7、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機謀,而是斗爭和艱難,激情和痛苦。—— 托馬斯·曼

8、道德和才藝是遠勝於富貴的資產。墮落的子孫可以把貴顯的門第敗壞,把巨富的財產盪毀,而道德和才藝卻可以使一個凡人成為不朽的神明。—— 莎士比亞

熱點內容
煤炭開采與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 發布:2025-09-13 04:19:12 瀏覽:63
行政法規無權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發布:2025-09-13 04:19:11 瀏覽:226
刑法案例報告 發布:2025-09-13 04:13:05 瀏覽:844
龍崗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9-13 04:03:46 瀏覽:858
經濟法消費者權益產品質量 發布:2025-09-13 03:57:09 瀏覽:901
疼痛科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3 03:47:51 瀏覽:295
法治思維不應拋棄形式邏輯 發布:2025-09-13 03:42:59 瀏覽:687
2018年注冊經濟法教材 發布:2025-09-13 03:31:48 瀏覽:657
網頁截圖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3 03:27:30 瀏覽:957
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英文 發布:2025-09-13 03:27:29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