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缺失議論文

道德缺失議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1-26 16:45:39

㈠ 人的內心荒蕪,缺乏道德,作文素材

道德如燈,照亮人們的成長之路;道德如火,點燃城市之心;
道德如甘露,默默滋養人們的心靈。
看到道德這兩個字眼,我不禁想起了這樣一件事,年幼的小悅
悅愉快的走在大街上,走著走著,不小心被一輛車給「親」了一口
。血像瀑布般似的一下子就噴了出來。而司機只是停了一下,不但
沒把血紅色的小悅悅送去醫院,還繼續前行,無情的後輪再次向那
柔軟的身軀碾壓!18個人路過,第一位行人,看著小悅悅躺在那
冰冷的馬路上,無情的走過;第二個人,無動於衷,假裝什麼事都
沒發生;第三位……18位行人過去了,每個人都見死不救,若無
其事的過去。他們竟然可以那麼鐵石心腸,無動於衷!幸好有一位
撿垃圾的陳婆婆看見倒在血泊里的小悅悅,停下,試圖抱起她。但
是小悅悅猶如一灘軟泥陷了下去。那位有著熾熱般的善心的陳婆婆
張口吶喊,個個詢問。最終找到了小悅悅的母親,才送她到醫院,
遺憾的是,小悅悅因出血過多最終搶救無效而離開這個無情的世界
……
此事一報道,立即在全國大江南北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大家不
禁要問,道德在中國社會究竟怎麼了?誰給那些冷漠的旁觀者找一
個理由,社會風氣的墮落,社會主導價值觀的傾斜,還是法制不完
善的表現?言之者鑿鑿,聽之者諾諾,似乎人人知其病根,卻難尋
症結。各人自管門前雷,不尋他人瓦上霜,事不管己,人人高掛,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些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的至理名言,便
是時下所謂眾人的道德觀,價值觀,社會觀,這些真是當今社會的
一大悲哀,將無辜的生命無情的推下了深淵。
一條活生生的性命,考驗著道德在每個人心中的分量!那位陳
婆婆雖然靠撿垃圾度過餘生,但是她比那些富豪,司機,過路人富
有的多!因為陳婆婆有一顆無私善良,救急扶危,默默奉獻之心,
她以那不計得失,無私心的雜念要去救人!這一種精神是多麼的崇
高,何等的讓我們這些人敬佩,這樣一對比,我想問,這個社會的
道德究竟怎麼了?政府所創建的精神文明難道只是「金玉其外,敗
絮其中」嗎?不,絕不是,我堅信。這樣的的人只是少數,這樣的
事只是少數,但要知道,即使是少數,也讓人心寒啊!也是社會的
一個陰暗面啊!
小悅悅事件,不僅是一場交通肇事的逃逸,而且關繫到一個民
族的道德的缺失評判。小悅悅用自己純潔的生命,拷量著人們的靈
魂,良心。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用良心的尖刀深刻剖析自身的醜陋,通過
刮骨療傷之痛喚起社會的警醒。用具體行動呼喚良心道德的回歸,
呼喚五常之道的回歸,即仁義禮智信的回歸,讓仁愛、忠義、禮和
、睿智、誠信等傳統美德在中華大地上發揚光大

㈡ 關於「拒絕冷漠,找回缺失的道德」的議論文

議論文啊,太長了

㈢ 道德缺失作文素材

[道德缺失作文素材]
【小編導語】彭宇案、許雲鶴案這些因道德、誠信、良心而引發的社會受關注事件仍在人們心中留有餘悸的時候,秋風瑟瑟的十月又一起新的道德事件引發了社會各屆全民討論,也讓這個秋天更添了寒意——廣東佛山2歲女童連續兩次被車碾壓,18位路人無一人上前施救,最終那位救女童阿姨是一位處在社會底層的拾荒者——是什麼樣的道德標准,讓18位路人漠然離去?是什麼樣的道德標准,讓撿垃圾的阿姨熱心施救?是什麼樣的道德標准橫在了當今社會?今天作文頻道就事論事,就近幾年頻發的社會道德事件,為同學們搜索了一系列關於道德的作文素材、時事素材,從道德的定義、道德觀、時事案例等方面全面討論道德,道德缺失作文素材。【事件回放】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女童遭兩車碾壓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里,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鍾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七分鍾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幾個路人,對此不聞不問。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姨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現在小悅悅在廣州軍區總醫院重症監護室,接近腦死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彭宇案誘惑的缺德 近期,一批所謂彭宇案及其判決受到輿論的持續關注,並被認定為道德滑坡、社會冷漠的原因。似乎在一切人際碰撞中,老年人都傾向於訛錢,而年輕人都是助人為樂者。這種看法其實很粗鄙,客觀上,它替我們社會的道德冷漠找到了一個牽強的借口。我們所提倡的道德,是一種利他主義的價值觀與實踐,它與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利己傾向構成一對矛盾,正因為如此,踐行道德從來不是一件可以風行天下的事。中國所謂道德滑坡,其實是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的一個概念,那時候,很多人已經嚴重不滿於社會的道德狀況了。現在用彭宇案來解釋道德滑坡,顯然缺乏說服力。不可否認,彭宇案會增加助人為樂者的顧慮,但彭宇案或許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老人倒地後,很多人傾向於圍觀,卻無法解釋人們圍觀倒地老人之前的道德問題。在南京彭宇案中,彭宇描述倒地老太是被人撞倒的,但肇事者揚長而去;在江蘇南通彭宇案中,被壓在三輪車下的石老太,是被其他過路車輛剮蹭翻車的。如果倒地老太們因為向彭宇索賠而消解了社會的道德熱情,那麼,應當對老太們倒地負責的人揚長而去,本身就是因為他們缺德。老年人也是道德失范、社會失序的受害者。當前,我們社會的道德狀況確實堪憂,但人們缺德的根源到底在哪裡,卻必須准確定位。追根溯源,再對症下葯,才能收到療效。即使彭宇都是無辜的,法院判決他們不必為老人們受到的傷害承擔責任,結果也僅僅是排除了人們助人為樂的後顧之憂,但是,還不足以形成對助人為樂的正向激勵。誰來為老人倒地受傷承擔民事責任,這仍然無解。道德是人類社會的基礎,它貫穿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時時刻刻,在人類道德的廣闊領域中,扶起倒地老人其實只是其中一朵小小浪花。就是助人為樂這一道德律令,其內涵也相當豐富,外延也堪稱廣闊,扶起倒地老人也只是其中一件小事。如果有老人摔倒,有的需要我們伸手扶起,但從救護常識上講,最恰當的做法應當是給120和公安機關報警,由專業機構來負責處理,作文素材《道德缺失作文素材》。我們之所以袖手旁觀,不是因為倒地老人可能訛詐錢財,而是因為我們患了社會冷漠和道德冷漠症。所謂彭宇案的教訓,其實只是一個借口。最近,武漢有位老人倒地後無人扶起,大家止於圍觀,輿論認為這是彭宇案的惡果。我們可以把彭宇案當成不扶起倒地老人的理由,卻找不到公共汽車上年輕人不給老人讓座的借口。武漢的公共汽車都有2到3排老弱病殘孕專座,共有4到6個座位,很多年輕人上車就坐在了這些專座上,有人給老人讓座,但拒絕讓座的人更多。南京有位名教授最近還撰文說,公共汽車座位就應該先佔先得,老年人應當放棄讓年輕人讓座的念想。這種情形,用彭宇案就解釋不通,只能歸咎於公民意識淡漠和缺德。現在,大家都在感慨社會誠信缺失、權錢交易、食品商人和醫院唯利是圖、學校違規收費,其中很多屬於制度問題,但歸根結底也是一個道德問題,其根源值得認真反思。反思是一個重建社會道德秩序的過程,它需要有宏觀的視角,從人性、制度、觀念與實踐等多角度切入。道德冷漠的人,常常伴有良心上的不安,這時候如果有一個借口,就能給不安的良心帶來莫大安慰。這是彭宇案的誘惑,我們必須擺脫這種誘惑。(楊於澤)新華網評:法律必須介入道德領域許博淵煙台一位73歲老人9月26日暈倒在街上而無人救助,醒來後手舉200元錢求助,有青年上前將其扶起,沒有拿他的錢就走了。媒體報道後有論者如此評論:有專家建議加大對‘訛人’者懲處力度,以法律來懲治訛詐者。道理不差,但救人者尚且拿不出證據,又如何拿出被人訛的證據?法律不是萬能的,強行介入道德領域未必是什麼好事,也管不過來。真正解決‘救人反被訛’,解決類似的老人跌倒之後無奈之下的拿錢‘自救’,關鍵還是從道德上著手。他還寫道:如果人人都能獻出一片真心,人人都能見義勇為,必然會匯聚成一股社會正義的洪流。法律不是萬能的,這點我完全同意,世界上沒人說法律是萬能的,除非傻瓜。但是,法律雖然不是萬能的,但在某些領域,某種程度上是能的。如果因為不是萬能的,就把它放在一邊,連它有限度的能也不去利用,那也是傻瓜。的確,許多情況下當事人拿不出救人的證據,也拿不出被訛的證據。在這種情況下,法律無能為力。因為法律重證據。但是,我們不能排除在能夠拿出證據的情況下,也把法律的武器放在一邊。例如前不久江蘇如皋的訛人事件,就有公交車上的攝像為據。那位訛人的老婦就是在鐵證面前才被迫道歉的。我曾發文呼籲,社會道德必須動用法律武器來捍衛它,搶救它。只此一舉,就可以為道德壯膽,為良心壯膽,同時亦可令那種綁架和強奸道德的缺德之人有所顧忌。事實上,法律已經介入了,只不過是在相反的方向上罷了。2006年南京彭宇一案,鼓樓區法院主審法官就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作如下合理想像:從常理上分析,其(彭宇)與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較大,如被告是見義勇為做好事,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應是抓住撞到原告的人,而不是僅僅好心相扶。如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過並讓原告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被告未做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雖然此案的最終結果是庭外和解,但對中國社會道德的破壞性無法估量。從此之後,老人跌倒後無人相助的報道在全國各地層出不窮。上述論者說關鍵還是從道德上著手,不知道什麼意思。推想起來,也許是教育和呼籲,還有表揚見義勇為者之類吧。煙台老人手舉200元人民幣求助,十目所視,此時上前相助,被訛的風險應該比較小了。如果以此為據,說明如果人人都能獻出一片真心,人人都能見義勇為,必然會匯聚成一股社會正義的洪流,法律不必介入,道德完全有能力自救,那是無法令人信服的。歷史上,我們一直提倡以德治國,要求人們自我修養,自我完善,吾日三省吾身,修齊治平,而不大善於運用法律武器,不大習慣法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提出了建設法治社會的目標,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應該承認,法律在許多地方還是空白,尤其是在被認為小事而偏偏事關道德的一些方面。比如公共綠地里的銀杏熟了,有人公然拿了長竹竿在打,打得地上滿是葉子卻沒人管。又比如綠地里的馬蓮草,有人公然把它的葉子一大把一大把地掐下,拿回家去也沒人管。因為在這里法律是空白,道德也就成了戕害的對象,彌漫開來的是不道德:公共的東西是可以據為己有的。如果有關方面對此加以立法,而且責成有司以法管理,誰竊取公物,就懲罰誰,竊取者就會有所戒懼,道德就有了依靠,就有可能長大成人。結論是:為了培植和維護中國社會道德,法律必須介入道德領域。

〔道德缺失作文素材〕【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㈣ 道德缺失的作文

道德如燈,照亮人們的成長之路;道德如火,點燃城市之心;道德如甘露,默默滋養人們的心靈。
看到道德這兩個字眼,我不禁想起了這樣一件事,年幼的小悅悅愉快的走在大街上,走著走著,不小心被一輛車給「親」了一口。血像瀑布般似的一下子就噴了出來。而司機只是停了一下,不但沒把血紅色的小悅悅送去醫院,還繼續前行,無情的後輪再次向那柔軟的身軀碾壓!18個人路過,第一位行人,看著小悅悅躺在那冰冷的馬路上,無情的走過;第二個人,無動於衷,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第三位……18位行人過去了,每個人都見死不救,若無其事的過去。他們竟然可以那麼鐵石心腸,無動於衷!幸好有一位撿垃圾的陳婆婆看見倒在血泊里的小悅悅,停下,試圖抱起她。但是小悅悅猶如一灘軟泥陷了下去。那位有著熾熱般的善心的陳婆婆張口吶喊,個個詢問。最終找到了小悅悅的母親,才送她到醫院,遺憾的是,小悅悅因出血過多最終搶救無效而離開這個無情的世界……
此事一報道,立即在全國大江南北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大家不禁要問,道德在中國社會究竟怎麼了?誰給那些冷漠的旁觀者找一個理由,社會風氣的墮落,社會主導價值觀的傾斜,還是法制不完善的表現?言之者鑿鑿,聽之者諾諾,似乎人人知其病根,卻難尋症結。各人自管門前雷,不尋他人瓦上霜,事不管己,人人高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些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的至理名言,便是時下所謂眾人的道德觀,價值觀,社會觀,這些真是當今社會的一大悲哀,將無辜的生命無情的推下了深淵。
一條活生生的性命,考驗著道德在每個人心中的分量!那位陳婆婆雖然靠撿垃圾度過餘生,但是她比那些富豪,司機,過路人富有的多!因為陳婆婆有一顆無私善良,救急扶危,默默奉獻之心,她以那不計得失,無私心的雜念要去救人!這一種精神是多麼的崇高,何等的讓我們這些人敬佩,這樣一對比,我想問,這個社會的道德究竟怎麼了?政府所創建的精神文明難道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嗎?不,絕不是,我堅信。這樣的的人只是少數,這樣的事只是少數,但要知道,即使是少數,也讓人心寒啊!也是社會的一個陰暗面啊!
小悅悅事件,不僅是一場交通肇事的逃逸,而且關繫到一個民族的道德的缺失評判。小悅悅用自己純潔的生命,拷量著人們的靈魂,良心。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用良心的尖刀深刻剖析自身的醜陋,通過刮骨療傷之痛喚起社會的警醒。用具體行動呼喚良心道德的回歸,呼喚五常之道的回歸,即仁義禮智信的回歸,讓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等傳統美德在中華大地上發揚光大

㈤ 關於道德缺失,社會信任缺失等等的素材及作文

當前,中來國的社會信任缺失形勢自嚴峻:少數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在恪守信義方面表現不佳,有的「新官不理舊賬」,甚至因欠債不還把企業、餐館拖垮,嚴重影響了政府和官員的自身形象;在商業領域,合同違約、逃廢債務等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合起來超過萬億元;不講誠信造假行為則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例如,假葯、假酒、毒奶粉事件,直接導致人們健康和生命的損失,大量的學術造假引致的學術聲譽乃至國家形象的損失……人們對信義行為超常的贊譽,折射了對社會信譽回歸的渴望。

㈥ 以道德的迷失為題的議論文,每段都要有分論點

扶老人,幼兒園打孩子,校長喂小駭葯,等等,打開報紙很多的

㈦ 寫關於傳統美德缺失 年輕人貪圖享樂 的一篇議論文

這兩天我一來直在思考這個自問,我發現它無無刻不伴隨著我們的生活,規范著我們的言行。 這個周末,我幫媽媽在家做清潔。我把清理出來垃圾用塑料袋裝好,准備放進小區垃圾桶。這時,我發現了垃圾袋裡還有幾節用過的舊電池,我突然想到老師曾經說過,如果廢舊電池被混在一般垃圾里隨意丟棄,流失到自然界中,遇到雨水或高溫,有毒物質就會從電池中慢慢溢出來,損害人類的健康,對環境造成污染。於是我趕緊找了一個空盒子,把舊電池都放在裡面,我想等攢多了再送到專門回收舊電池的地方! 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說:「你不是一直再思考道德是什麼嗎?你這個行為就是道德。」喔!原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讓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講文明、講道德。在學校,我們不能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會危害校園環境,同時也在危害自己。在學校,我們還應該節約用水、用電。 讓我們大家共同來遵守社會秩序,多為他人著想,多奉獻我們的愛心,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㈧ 以道德丟失以後為題寫一篇800字作文

強者相爭,勝的只有一方,這種戰爭不免有些殘忍。可如果像這位版「以讓為進」權的候選人一樣,換個角度去思考每一次競爭,為自己的對手而喝彩,不是一種獲取勝利的藝術嗎?如果不是尋找對手的不足,苛求對手的言行,而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帶著贊賞的口吻雲肯定對方,帶著認同的態度寬容對手;那麼,反而會使自己的形象高大起來,會使的自身的競爭力強大起來。
狹路相逢,兩者較量,敗的只有一方。這種戰爭對於敗者更為殘忍,可是必要時讓出一點空間來給予對手,避免毫無價值地苦拼到最後,輸得漂亮一些,敗得「體面」一些。這種智者所為,不也是一種境界嗎?不也是一種大勝嗎?

熱點內容
2017年刑事訴訟法司考 發布:2025-09-13 11:26:38 瀏覽:929
鼎城司法 發布:2025-09-13 11:26:33 瀏覽:806
崆峒法院網 發布:2025-09-13 11:23:38 瀏覽:9
社區文化活動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3 11:23:28 瀏覽:544
民法典對於中國的意義 發布:2025-09-13 11:21:59 瀏覽:743
司法鑒定賺錢嗎 發布:2025-09-13 11:11:37 瀏覽:398
對方侮辱我算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3 11:11:05 瀏覽:878
司法考試在職 發布:2025-09-13 10:59:11 瀏覽:863
規章誰批准 發布:2025-09-13 10:35:36 瀏覽:952
基層法院審判 發布:2025-09-13 10:34:57 瀏覽: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