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非典是否立法

非典是否立法

發布時間: 2021-01-26 23:05:24

A. 非典時期 政府是否有權隔離公民

是可以的,屬於行政強制措施,暫時控制病患人員人身自由,防止社會危險

B. 非典是什麼

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為一種由SARS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世版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命權名為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本病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2002年11月起在中國廣東省、北京及香港所爆發的流行病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也正是由某種冠狀病毒引起的,屬於非典之一。該病在全球各地廣泛擴散,有超過8,000人染病,近800人死亡[1]。在中國大陸,「非典」成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的代名詞,因此大陸媒體以及民眾常常以「非典」代指「SARS」,但兩者並不完全相同,「SARS」為「非典」的一種。

(2)非典是否立法擴展閱讀

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的診斷必須排除其他可以解釋患者流行病學史和臨床經過的疾病。臨床上要注意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細菌性或真菌性肺炎、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合並肺部感染、軍團菌病、肺結核、流行性出血熱、非感染性間質性肺疾病、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肺血管炎等呼吸系統疾患。

C. 鍾南山院士坦誠的非典真相是什麼

中國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首席專家洪濤草率宣布:引起廣東部分地區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確定為衣原體。鍾南山挑戰權威,堅持非典病原體是病毒。

D. 非典時我們是否有進行全國封鎖

沒有封鎖 ,而是 實行全面的檢疫對公路 水路 空運等實行全方位的檢疫

E. 關於非典的來龍去脈,越詳細加分

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為一種由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命名為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本病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別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癥候群,非典,非典型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英文別名: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就診科室:傳染科
常見發病部位:呼吸系統
常見病因:SARS冠狀病毒
傳染性:有
傳播途徑:飛沫傳播,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分享
病因

2003年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加拿大、美國在內的11個國家和地區的13個實驗室通力合作研究的結果,宣布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的病因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稱為SARS冠狀病毒。

臨床表現

潛伏期1~16天,常見為3~5天。起病急,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可有畏寒,體溫常超過38℃,呈不規則熱或弛張熱,稽留熱等,熱程多為1~2周;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瀉。起病3~7天後出現乾咳、少痰,偶有血絲痰,肺部體征不明顯。病情於10~14天達到高峰,發熱、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狀加重,並出現頻繁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略有活動則氣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這個時期易發生呼吸道的繼發感染。

病程進入2~3周後,發熱漸退,其他症狀與體征減輕乃至消失。肺部炎症改變的吸收和恢復則較為緩慢,體溫正常後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復正常。輕型患者臨床症狀輕。重症患者病情重,易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兒童患者的病情似較成人輕。有少數患者不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尤其是有近期手術史或有基礎疾病的患者。

檢查

1.血常規

病程初期到中期白細胞計數通常正常或下降,淋巴細胞則常見減少,部分病例血小板亦減少。T細胞亞群中CD3、CD4及CD8T細胞均顯著減少。

2.血液生化檢查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乳酸脫氫酶(LDH)及其同工酶等均可不同程度升高。血氣分析可發現血氧飽和度降低。

3.血清學檢測

國內已建立間接熒光抗體法(IFA)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來檢測血清中SARS病毒特異性抗體。IgG型抗體在起病後第1周檢出率低或檢不出,第2周末檢出率80%以上,第3周末95%以上,且效價持續升高,在病後第3個月仍保持很高的滴度。

4.分子生物學檢測

以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法,檢查患者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大便等標本中SARS冠狀病毒的RNA。

5.細胞培養分離病毒

將患者標本接種到細胞中進行培養,分離到病毒後,還應以RT-PCR法來鑒定是否SARS病毒。

6.影像學檢查

絕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早期即有胸部X線檢查異常,多呈斑片狀或網狀改變。起病初期常呈單灶病變,短期內病灶迅速增多,常累及雙肺或單肺多葉。部分患者進展迅速,呈大片狀陰影。雙肺周邊區域累及較為常見。對於胸片無病變而臨床又懷疑為本病的患者,1~2天內要復查胸部X線檢查。胸部CT檢查以玻璃樣改變最多見。肺部陰影吸收、消散較慢;陰影改變與臨床症狀體征有時可不一致。

鑒別診斷

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的診斷必須排除其他可以解釋患者流行病學史和臨床經過的疾病。臨床上要注意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細菌性或真菌性肺炎、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合並肺部感染、軍團菌病、肺結核、流行性出血熱、非感染性間質性肺疾病、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肺血管炎等呼吸系統疾患。

治療

1.一般治療

(1)卧床休息。

(2)避免劇烈咳嗽,咳嗽劇烈者給予鎮咳;咳痰者給予祛痰葯。

(3)發熱超過38.5℃者,可使用解熱鎮痛葯,兒童忌用阿司匹林,因可能引起Reye綜合征;或給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

(4)有心、肝、腎等器官功能損害,應該做相應的處理。

2.氧療

出現氣促應給予持續鼻導管或面罩吸氧。

(1)鼻導管或鼻塞給氧常用而簡單的方法,適用於低濃度給氧,患者易於接受。

(2)面罩給氧面罩上有調節裝置,可調節罩內氧濃度,不需濕化,耗氧量較少。

(3)氣管插管或切開經插管或切開處射流給氧效果好,且有利於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和保持氣道通暢。

(4)呼吸機給氧是最佳的氧療途徑和方法,常用於重症患者的搶救。

3.糖皮質激素的應用

應用糖皮質激素的治療應有以下指征之一。

(1)有嚴重中毒症狀,高熱持續3天不退。

(2)48h內肺部陰影面積擴大超過50%。

(3)有急性肺損傷(ALI)或出現ARDS。

4.抗菌葯物的應用

為了防治細菌感染,應使用抗生素覆蓋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常見病原體,臨床上可選用大環內酯類(如阿奇黴素等)、氟喹諾酮類、β-內醯胺類、四環素類等,如果痰培養或臨床上提示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F. 當年非典的來源

當年非典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

該病最早是於2002年11月16日在廣東順德爆發的。而第一例有報告病例的患者是於2002年12月15日在河源市發現患病的黃杏初。2003年1月10日,黃杏初康復出院,後被認定為中國首例非典型肺炎報告病例。

(6)非典是否立法擴展閱讀:

官員問責之後,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成立,國務院派出3批督導組赴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監察督促。

防控非典的財政資金也迅速到位。2003年4月23日,中央財政設立20億元非典防護基金,佔2003年中央財政預算支出15138億元的0.13%。

4月25日,吳儀副總理向全國人大匯報工作時表示,《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條例》已經開展了起草和徵求意見工作。5天後,國務院法制辦匯總各方面意見,交由國務院常務會議作最後審議。

5月9日,國務院公布出台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有關應急機制的法規條例,被稱為「中國公共衛生事業新的轉折點。」 其中第二十一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

從起草到提交審議,該條例只花了短短半個月時間,開創了我國立法的「非典速度」。

「條例是一個關於應急機制的法律『藍本』,為解決未來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搭起了完整的法律框架,各級政府可以據此建立自上而下的應急反應機制。」時任國務院法制辦教科文衛司副司長的宋瑞霖,作為主持該條例全程制定工作的負責人,曾如此解讀應急條例的作用。

此後,「重治療、輕防疫」的觀念被改變,原本經費緊缺、反應遲緩的衛生防疫體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與發展。各地應急辦陸續建立,疫情信息在CDC(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醫院、綜合醫院之間實現共享……

對非典的重視,很快深入到基層。非典時期對於愛去郊區遊玩的北京市民來說,體會最深的是除了市內的公園,幾乎無處可去。郊區村村有農民把守,非本地人進村一律進行登記,並要當場測量體溫,體溫不正常者不得進村。

G. 請運用「依法行政原則」分析對非典病人的強制隔離是否違反「依法行政原則」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醫療機構在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二)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
(三)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對已經發生甲類傳染病病例的場所或者該場所內的特定區域的人員,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實施隔離措施,並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接到報告的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即時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上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決定的,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解除隔離措施。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對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應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所以,在發現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時,如其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相應的機構可以依法採取強制手段;
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因違法實施行政管理或者預防、控制措施,侵犯單位和個人合法權益的,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

H. 非典應急措施是否具有明文的法律依據

在預防、控制「非典」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既有維護個人安全和健康的權利,也有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公民的一項最基本的權利就是享有充分的救治權。公民的健康權是《憲法》規定的一項基本權利。在疫情發作時,每個公民及時有效地得到救治是憲法基本原則的體現。公民為了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生存安全,有權了解並知悉本地區的疫情狀況,即享有知情權。但必須接受醫療保健機構、衛生防疫機構有關傳染病的查詢、檢驗、調查取證以及預防、控制、隔離等措施,每一個公民都必須積極履行配合防治的義務。任何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都應當及時向附近的醫療保健機構或者衛生防疫機構報告,這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防疫過程中公民非常重要的義務和責任。在防疫過程中,對劃定的區域消毒、進行自我檢疫等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也是公民非常重要的一項義務。
四、關於信息公開
完善和強化疫情的登記、報告、通報制度,既是社會職責和行政責任,也是法律責任。公民有權利知道政府的公共衛生安全信息和疫情信息,知情權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很重要的權利。如果公眾無法確切地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也就無法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准確的判斷;如果整個社會處在信息極不對稱的狀態,人們的心態早晚會失衡,任何一個細小的事件都可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無論是英國的瘋牛病還是歐洲大陸的二惡英,都是在媒體的廣泛監督報道下,才沒有造成公眾的過分恐慌和疫情的蔓延流行。政府關於疫情等信息的及時有效公開,也是維護政府形象和提高社會公信力的重要舉措。

I. 攜帶非典病毒是否構成犯罪

是的,《關於辦抄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為懲治非典病毒攜帶者過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據。對攜帶非典過失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認定。攜帶「非典」病毒過失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法律依據 非典型肺炎(下稱非典)是人類突發的一種傳染疾病。實踐證明,要取得抗非的根本勝利,僅靠醫務工作者採取醫學科技手段進行防治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行政權、司法權的積極介人,依法抗非。只有這樣,才能整合全社會的力量,最終戰勝。可以去 律師吧 求問。

J. 非典帶來哪些法律問題 哪些法律法規還需完善

教育法律基礎依法執教與教師違法行為
教育法規是指國家權利機關,和國家行政回機關未調答整,教育與經濟社會政治的關系,調整教育內部各個環節的關系,而制定和發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條例規程制度等規範文件的總稱。

熱點內容
法律黨法治 發布:2025-09-13 17:05:57 瀏覽:523
勞動法合同幾年試用期可以三個月 發布:2025-09-13 16:58:46 瀏覽:885
高一班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3 16:58:44 瀏覽:134
關於醫葯公司的法律規定 發布:2025-09-13 16:57:51 瀏覽:4
新婚姻法20歲可以結婚 發布:2025-09-13 16:56:56 瀏覽:591
鐵路運輸法院管轄范圍 發布:2025-09-13 16:50:15 瀏覽:911
法治春聯義寫 發布:2025-09-13 16:49:24 瀏覽:615
勞動法關於工資與社保費用 發布:2025-09-13 16:33:18 瀏覽:227
法院新標志 發布:2025-09-13 16:20:23 瀏覽:40
加強法治宣傳思想工作 發布:2025-09-13 16:13:43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