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誤國

道德誤國

發布時間: 2021-01-27 03:54:56

❶ 世說新語怎樣分類

《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關東漢到南朝劉宋人物軼事的雜史。作者是宋的臨川王劉義慶(公元403年~公元444年),梁朝的劉峻(字孝標)作注。在漢代時,劉向曾寫《世說》,但已散失。《世說新語》原名也是《世說》,所以為和劉向的區別,又叫《世說新書》,宋代之後改為現在這個名字。
《世說新語》通行本為 6卷,36篇。分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等36門。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盡符合史實。此書相當多的篇幅系雜采眾書而成。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記載。一些晉宋間人物的故事,如《言語篇》記謝靈運和孔淳之的對話等,則因這些人物與劉義慶同時而稍早,可能采自當時的傳聞。
上卷
德行第一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中卷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慧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下卷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崇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嗇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讎隙第三十六

❷ 東方玄學是怎樣一種存在

玄學」一般特指魏晉玄學。也叫「形而上學」。原指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

「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言道幽深微妙。東漢末至兩晉是兩百多年的亂世,統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正統儒家名教之學也開始失去魅力,士大夫對兩漢經學的繁瑣及三綱五常的陳詞濫調普遍感到厭倦,於是轉而尋找新的、形而上的哲學論辯。

魏晉之際,玄學含義是指立言與行事兩個方面,並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玄遠」,指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因此,浮虛、玄虛、玄遠之學可通稱之為玄學。玄學家又大多是當時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漢代儒學(經學)衰落的基礎上,為彌補儒學之不足而產生的;是由漢代道家思想、黃老之學演變發展而來的。

何晏、王弼提出「名教」出於「自然」說。阮籍、嵇康主張「越名教任自然」。玄學主要涉及有與無、生與死、動與靜、名教與自然、聖人有情或無情、聲有無哀樂、言能否盡意等形而上的問題。在正統士大夫看來,諸如此類清談都與國計生民無關,因此有"清談誤國"的說法。

唐代有道教學派重玄派,「重玄」亦語出《道德經》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重玄派的最初形成當是魏晉玄學的產物,魏晉時孫登以「重玄為宗」解釋《道德經》,奠定了這一學派發展的基石。

❸ 清流是什麼意思

1.「清流遺風」中的「清流」一詞的意思
與「清流」一詞通用的多是「清議」一詞,也有「清談」、「空談」等俗語。歷代的清議,即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依據,臧否人物。為官者一旦觸犯清議,便會丟官免職,被禁錮鄉里,不許再入仕。這是庶族與士族斗爭的產物。清議禁錮之科的設置從政治上來說是為了適應庶族遏制士族而設,但客觀上也起到了維護

建家族關系,維護封建倫理道德的作用。
東流末期,宦官專政不僅使政治黑暗,而且也壟斷了仕途。這時的選舉、徵辟(bì閉),都要按照他們的愛憎行事,這就嚴重地侵奪了士人的上進之路。這一時期,太學生已發展到三萬餘人,各郡縣的儒生也很多,他們上進無門,就與官僚士大夫結合,在朝野形成一個龐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宦官專權的社會政治力量。他們「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核(hē核)公卿,裁量執政。」這就是所謂的「清議」。
「清流」一詞的意思有兩個方面,一是對「清流」者而言,是謂自己為濁世中的一股清流,既然不能形成潮流,無力回天,只便議論了得;二是對反「清流」者而言,有「清流誤國」常見。一般見於字面的,此多為貶義。「清流遺風」中之「清流」一詞,也便是以為「只會空談,毫不做事,既自己不做事,又妨礙人家做成事的」
2.「清流」與徽文化的聯系
宋代理學是中國思想史上曾起過重大影響的學派,而在新安(後稱徽州)的傳播和影響尤深,世稱"新安理學"。理學的奠基人洛陽程顥、程頤和集大成者婺源朱熹的祖籍均在歙縣篁墩(今屬屯溪),朱熹從師李侗,接受程頤的思想觀點,後加以發揮,建立嚴密的理學思想體系。它融道家和禪學思想入儒學之中,使儒學蛻變為中國古代社會後半期的經典理論--理學。他認為"理"是至高和包羅一切的,故稱"理學"。朱熹所說的"理",實際上指封建倫理綱常。而且認為"理"是永恆存在的,企圖使封建倫理永恆化。他還認為理和氣不能相離,在哲學上發展了二程關於理氣關系的學說。朱熹廣收弟子,親自講學,門生遍布各地,有學術成就、政治建樹者頗多,這使朱熹學派成為理學史上最有勢力的學派。他曾三度回徽省親,每次逗留數月,所以徽州從其學者甚眾。學行最著的徽州弟子有歙縣祝穆、吳昶,休寧程光、程永奇、汪莘、許文蔚,祁門謝璉等等。這些學生,講學鄉里,推崇理學,使徽州成為理學影響最深的地區。南宋理宗把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作為維護封建統治的理論根據加以推崇,追封死後的朱熹為太師、徽國公,親自為歙縣"紫陽書院"題額。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徽州正統的學術思想。
朴學又稱考據學,針對理學的空疏而言。經學有理、朴之別。朴學主張學問重史實依據,解經由文字入手,以音韻通訓詁,以訓詁通義理。新安理學培育了徽州文化深厚的理性主義傳統。
在中國經學史上,清代徽派朴學被稱為皖派、皖學,皖學創始於江永而成於戴震。皖派的出現,是清代漢學發展達到高峰期的標志,也最終宣告了興於宋、固於元、盛於明的新安理學作為一個學派的寥落。戴震是徽州朴學的集大成者,他的《孟子字義疏證》一書,在批判程朱理學方面有著振聾發聵的意義。但徽派朴學發展到後期,因繁瑣考據,唯漢是求,研習內容脫離社會現實,弊端日益顯露。民國年間,經學大師歙縣吳承仕繼承徽派朴學的治學方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對中國現代學術產生廣泛深入的影響。
正是由於理學朴學的這些特徵,處於明清時代的政治氛圍,便造成了清議的風氣。

❹ 什麼是世語新說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中國古代志人小說集,題為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撰,實際是他組織門下文人雜采眾書編纂而成,南朝梁劉孝標為其作注。
劉義慶,彭城人,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此書為6卷,分德行、言語等36門,記述自漢末到南朝宋時高門名士之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品藻、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編者對清談名士的逸世獨行頗多贊許,對他們的狂放簡傲亦有微詞,有時對人物不作軒輊,高下自見。文字質朴,記事記言均言簡意賅、生動雋永,記人則個性鮮明,切中傳神,魯迅先生概括其藝術特色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世說新語》反映了門閥世族的思想風貌,保存了社會、政治、思想、文學、語言等方面史料,影響深遠,有許多至今廣泛應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說新語》通行本為 6卷,36篇。分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等36門。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盡符合史實。此書相當多的篇幅系雜采眾書而成。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記載。一些晉宋間人物的故事,如《言語篇》記謝靈運和孔淳之的對話等,則因這些人物與劉義慶同時而稍早,可能采自當時的傳聞。
《世說新語》一直受到後人的喜愛,今人評其為「一部魏晉風流的故事集」,「名士『教科書』」,是魏晉名士的群體像,此言不虛。所謂千金易得,名士難求,若非真性情,既非真名士,魏晉雖然已不可再至,人世間真性情卻永遠不可言廢。不妨讀一下本教科書,名士風流,眾生世態,盡收眼底。
今人有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考證詳明;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則重詞語的詮釋。

❺ 舊社會的「戲子」,如今翻身成為偶像,藝人的地位為什麼提升了

從何炅收禮到郭敬明、於正因抄襲遭到抵制,再到鄭爽代孕、棄養以及華晨宇和張碧晨未婚生子,最近的娛樂圈可謂是異常熱鬧。同時這些事件也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總而言之站邊的、批評的等等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的確佔用了大量的公共資源。對此有網友表示不滿稱「戲子」誤國,人們都關注這些烏七八糟的事情,社會怎麼能夠進步呢?

寫到最後想說,希望已經功成名就的藝人們,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普通人負責。沒有千千萬萬普通人的努力,也不會有現在這個豐衣足食的社會,藝人也不可能從「戲子」搖身一變成為偶像。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熱點內容
不斷推進法治 發布:2025-09-13 19:45:05 瀏覽:17
套印印章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3 19:43:11 瀏覽:226
2017技術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3 19:40:17 瀏覽:949
泉州市豐澤區法院 發布:2025-09-13 19:34:04 瀏覽:667
從法的產生對訴訟法進行定義 發布:2025-09-13 19:17:56 瀏覽:420
為什麼說婚姻法不保護女性 發布:2025-09-13 19:14:05 瀏覽:712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包括哪些 發布:2025-09-13 19:08:36 瀏覽:733
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 發布:2025-09-13 18:57:47 瀏覽:525
你進民法典的規定 發布:2025-09-13 18:52:43 瀏覽:270
中國司法鑒定官網 發布:2025-09-13 18:51:47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