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全球
① 論中國傳統文化對法律運行的影響;論全球化趨勢對中國法治的影響
法治與人治的矛盾
人治的思想太根深蒂固了
還有,老百姓對於「打官司」的恐懼,不利於法專律的普及屬。
倫理道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的家庭倫理道德,自古就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一部分.近代以降,我國法制改革吸收引進了西方的一些法律原則及法律制度。但這不能否認傳統倫理道德在中國近現代法律制度中的傳承.其對中國法律現代化的影響.從歷代先哲中的法律思想中便可略窺一二。
論全球化趨勢對中國法治的影響
這里有一篇論文,自己看吧
http://www.ilib.cn/Abstract.aspx?A=shszxb200202009
② 法律全球化對中國法制建設的影響
1、現實上是不復可能的;
如果可制能
2、中國政治體制改革了(呼呼雀躍)
3、市場監管法規健全了(不會出現同樣的日本次品,在美國罰光這個企業,在中國可能不罰或者罰點點的現象)
4、社會福利系統建立了(不用看不起病了)
5、教育改革了,改為素質教育了(真正的素質教育,不會扼殺兒童的想像力了)
6、稅收改革了(均貧富和政府財政更透明了,讓不管採用什麼方式,出生好、學問好、其他什麼好,只要佔有資源多的人就應當對沒有佔有的人提供供養,國家收稅)
7、司法系統科學了(可能會有更多的人民看著該死的人會死不了)
8、對經濟(生產、貿易、金融)的影響更大,因為外國都是以法律的形式調整經濟的。
9、最重要的,輿論放開了,真正的輿論監督是人民的監督,是人民對他所選舉的政府的監督。
③ 法理學:法律全球化對法治發展的影響
對我國法治建設的影響:
1、傳統的法律本體論將被非國家中心的多元法律本體論取代。回
2、法律全球化將帶來法律價答值觀的轉化。
3、對法律人格觀也有影響。
4、法律發展觀上,法律移植將成為法律發展主導方式。
5、法治觀上,必然推動法治從國家治理模式上升為全球治理模式。
作為全球治理模式的法治是沒有單一政府的契約型法治;作為全球治理模式的法治不可能建立在法律統一的基礎上,必然是多元分散的。
④ 全世界科學家,09年我出現幻視幻聽,每年1-2次,約10多天。可有法治,願接受科學實驗。醫生診斷為
已經分裂,堅定完畢。
⑤ 世界上那個國家法治最完善
這個概念只能從相對方面來回答,而不能從絕對的角度來回答。相對於各國的法律,美專國的法律條文屬最多,也是相對來說方方面面皆比較其它國家的法律更健全的國家,但是美國也有一個特殊的法律,那就是允許每個州都擁有自己的法律,這就相當於在中國的每個省都可以自己定製一部法律一樣(中國的法律都是由國家制定的),比如說在美國有的州女孩子只要到16歲,經過父母同意就可以結婚,但有的州只能到18周歲才可以,再比如,有的州是沒有死刑的,但有的州就可以執行死刑。目前為止,美國制定的法律條款最多,內容也是最豐富的,但說到健全的話,全世界都還沒有哪一部法律是沒有漏洞的,都是在不斷的完善中。
⑥ 全球范圍之內國家和地區最具法制體系健全的國家和地區是哪些國家和地區
全球范圍法制體系最為健全的國家應該是英國。
⑦ 歷史法律
1963年,希臘雅典。成立「通過法律維護世界和平中心」(後易名為世界法學家協會)。希臘國王致辭。
1965年,美國華盛頓。首次世界法律日慶典。美國總統致辭。
1967年,瑞士日內瓦,電腦與法律。瑞士總統致辭。
1969年,泰國曼谷。世界各族人民的人權平等。泰國國王致辭。
1971年,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法律、和平與環境。南斯拉夫總統致辭。
1973年,象牙海岸阿比讓。人權。象牙海岸總統致辭。
1975年,美國華盛頓。婦女與法律。美國總統致辭。
1977年,菲律賓馬尼拉。人權:實現法治和世界和平的要素。菲律賓總統致辭。
1979年,西班牙馬德里。通過法律推進世界和平過程中的人權進步。西班牙國王致辭。
1981年,巴西聖保羅。法治:全球規則。巴西總統致辭。
1983年,埃及開羅。世界和平的基礎:全球法律規則。埃及總統致辭。
1985年,西德柏林。國際社會中的公正與和平。德國總統致辭。
1987年,韓國漢城。法律對世界和平的貢獻。韓國總統致辭。
1990年,中國北京。法律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致辭。
1991年,西班牙巴塞羅納。法律與和平維護。西班牙司法部長致辭。
1993年,菲律賓馬尼拉。充滿變化的世界中的法律。菲律賓總統致辭。
1995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社會中的法律。加拿大首席大法官致辭。
1997年,卡達多哈。尋求和平過程中的法律與發展。卡達電力水利部部長致辭。
1999年,匈牙利布達佩斯和奧地利維也納。21世紀的世界和平:全球范圍內加強法治。匈牙利總統和奧地利國民議會主席致辭。
2001年,愛爾蘭都柏林和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友誼、合作與法治;建立世界和平理念。愛爾蘭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致辭。
2003年,澳大利亞悉尼/阿德萊德。通過法治促進世界和平:慶祝世界法學家協會成立40周年。澳大利亞總督致辭。
⑧ 世界銀行成立對世界金融市場的影響 從法治角度
世界金融危機,你是指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那次么?
歐洲銀行業因持有大量美國華爾街的有毒資產而深受其累,傳統上,歐洲銀行業以穩健著稱。但08年以來,受美國金融業發展模式影響,在國際市場上活躍的歐洲大型銀行紛紛提高了財務杠桿率(據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統計,歐元區10家最大銀行杠桿率平均為33倍),大量投資於住房抵押貸款以及相關衍生品,博取高收益。
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歐洲銀行也遭受巨大損失。據統計,截至08年8月末,歐洲銀行共提取次貸相關減計和損失2273億美元,約佔全球金融機構減計總額的一半,且損失主要集中在歐盟區內的大型銀行。而且,禍不單行,據當時報道,歐洲最大的30家金融機構在未來幾個月內將有1萬億余美元的債務到期,面臨嚴重的再融資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對金融機構償付能力、流動性狀況喪失信心,特別是當政府為維護穩定向金融機構注資時,現有股東權益將嚴重受損,為此,大量拋售金融機構股票,並帶動歐洲各國股市大幅下跌。再加之危機發生時,歐洲各國單獨應對效果不佳,從而使歐元區經濟基本層面迅速惡化,在全球去杠桿化過程中,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暗淡。
如果是歐債危機對歐洲銀行業的影響的話,由於歐洲各國銀行都有相互持有主權債務的習慣,據IMF的統計,截至2011年3月底,除希臘本國銀行外,德國銀行持有希臘國債總額達141億美元,法國銀行持有134億美元。所以,希臘等國債券發生違約風險,這些債券的價值將貶值,持有這些債券風險的上升必然會帶給歐洲銀行補充資本金的較大壓力,這將可能導致歐洲銀行業面臨流動性全面收緊或流動性危機,甚至引發歐洲銀行的嚴重虧損。如果未來歐洲國家主要是德國和法國的銀行無法吸納可能由希臘、葡萄牙及愛爾蘭等國債務危機所帶來的潛在損失,勢必還會遭遇穆迪等評級機構的評級持續下調風險,債務危機就會從歐元區外圍國家向歐元區核心國家擴散,從而大大打擊全球投資者對歐洲銀行的投資信心。
所以,歐債危機會使至今使由於07年金融危機而尚未恢復元氣的歐洲銀行業雪上加霜,進一步加劇歐洲銀行業危機,一旦歐洲銀行業危機爆發,將有可能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產生一種「多米諾效應」,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震盪,危及歐債危機的解決及歐洲經濟復甦。從而形成政府債務與金融部門之間形成負面反饋循環。
⑨ 全世界有多少個實行普選的法治的真正民主國家
一個都沒有。包括美國等所謂的燈塔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