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呂祖釋道德經

呂祖釋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1-01-28 21:09:24

A. 道德經!不是呂洞賓寫的么

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版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權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的遠古語錄體。在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自認是老子李耳之後,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B. 老子《道德經》養生之道的目錄

第一章總序言
第一節黃帝、老子丹道益人天
第二節西方科學權威贊丹道
第三節中華各界泰斗煉丹道
第四節吳老煉丹道百歲童顏
第二章老子史傳與呂洞賓史侉
第一節《史記·老子列傳》
第二節《老子新傳》
第三節呂洞賓史傳
第三章老子《道德經》呂洞賓秘注之一
第一節張三豐贊老子《道德經》呂洞賓秘注詩
第二節老子《道德經》呂洞賓秘注全文
一、重刊老子道德經呂祖秘注二種肖天石序
二、老子《道德經》釋義河上公舊序
三、老子《道德經》呂祖秘注李明徹序
四、老子《道德經》呂祖秘注釋義凡例
五、道德經釋義卷之上
六、道德經釋義卷之下
第四章老子《道德經》呂洞賓秘注之二
第一節《道德經解》純陽山人序
第二節重刊《道德經解》劉沅序
第三節《道德經解》呂洞賓注
第五章《老子內丹經》
第一節《老子內丹經》原文
第二節老子五十六字內丹道功真訣
第六章尹喜傳承老子《道德經》養生之道
第一節尹喜尹真人傳
第二節尹真人《文始真經》
文始真經直解跋引
關尹子
第一卷一宇篇
第二卷二柱篇
第三卷三極篇
第四卷四符篇
第五卷五鑒篇
第六卷六匕篇
第七卷七釜篇
第八卷八籌篇
第九卷九葯篇
《文始真經》後序
第三節尹真人《東華正脈皇極闔辟證道仙經》序
一、添油接命章
二、凝神入竅章
三、神息相依章
四、聚火開關章
五、采葯歸壺章
六、卯酉周天章
七、長養聖胎章
八、乳哺嬰兒章
九、移神內院章
十、煉虛合道章
第四節尹真人廖陽殿問答
第一升座篇
第二吸提篇
第三始基篇
第四神室篇
第五河車篇
第六秘授篇
第七章老子《道德經》養生之道系列經典選集
第一節《老子說常清凈經》
一、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二、太上老君清靜經敘
三、無極品第一
四、皇極品第二
五、太極品第三
六、三才品第四
七、道心品第五
八、人心品第六
九、六賊品第七
十、三屍品第八
十一、氣質品第九
十二、虛無品第十
十三、虛空品第十一
十四、真常品第十二
十五、真道品第十三
十六、妙有品第十四
十七、聖道品第十五
十八、消長品第十六
十九、道德品第十七
二十、妄心品第十八
二十一、人神品第十九
二十二、萬物品第二十
二十三、貪求品第二十一
二十四、煩惱品第二十二
二十五、生死品第二十三
二十六、超脫品第二十四
二十七、後記
第二節《道德經》(昆侖山秘本)
第三節《太上老君內觀經》
第四節《老子說五廚經》
第五節《太上老君日用妙經》
第六節《太上老君枕中經》
第八章易道名家唐明邦論老子《道德經》與道家養生要訣
第一節老子《道德經》與道家養生要訣
一、養性貴守和
二、煉身貴守恆
三、飲食貴守淡
四、起居貴守時
第二節老子《道德經》和諧觀
一、謹守心性和諧
二、促進社會和諧
三、維護自然和諧
四、世界企盼和諧
第三節唐明邦:《太極拳贊》
第四節老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
一、老子思想涵化諸子百家
二、老子思想激發古代科學
三、老子的養生思想
四、老子是直覺思維的首創者
第五節老子「愛民治國」的政治理想
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二、「治大國若烹小鮮」
三、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第九章修真圖淺釋
第一節「修真圖」淺釋
第二節「還精補腦」內丹成,生命再造的工程
第十章關於「中國老子《道德經》誕生地里河南三門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一、本文緣起
二、中國和世界「申遺」形勢競爭激烈
三、三門峽市「申遺」優勢與不足
四、「申遺」工作方略之建議
五、「申遺」工作具體方案
六、附言
第十一章與老子《道德經》養生之道的有關重要文章
一、老子度孔子
二、《鬼穀子全書》中的尹真人內傳
三、羅浮奇人蘇華仁話養生
四、老子《道德經》與養生大智慧
《中國道家養生與現代生命科學叢書》編輯緣起、致責任編輯趙志春的信
……

C. 呂祖呂純陽著書除了道德經心傳外還有哪些,請盡量全點

呂祖百字銘,很重要修證功夫,南懷瑾老師有過講解。

D. 道教早期代表人物

道家與道教是兩個既相互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道家」一詞,始見於西漢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是指先秦諸子百家中以老莊思想為代表的學派,或者指戰國秦漢之際盛行的黃老之學。他們在思想理論上都以「道」為最高范疇,主張尊道貴德,效法自然,以清凈無為法則治國修身和處理鬼神信仰,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因此被稱作道家。而「道教」則是一種宗教實體。顧名思義,「道教」的意思即「道」的教化或說教,或者說就是信奉「道」,通過精神形體的修煉而「成仙得道」的宗教。作為一種宗教實體,道教不僅有其獨特的經典教義、神仙信仰和儀式活動,而且還有其宗教傳承、教團組織、科戒制度、宗教活動場所。
道教尊老子為道祖,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元代後期,道教各宗派逐漸合流,最終形成了全真和正一兩大派並立的格局,延續至今。

1.全真派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創立於山東寧海。
2.正一派 「正一」意為「正以治邪,一以統萬」。正以派由龍虎宗、茅山宗、閣皂宗等符籙派大聯合而成。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授第38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兼主領三山符」,這標志正一道正式形成,主要奉持《正一經》。
道教歷史上的知名人物有:張道陵、魏伯陽、葛洪、寇謙之、陸修靜、陶弘景、孫思邈、王重陽、丘處機、張三豐等。

E. 呂祖注道德經與河上公注道德經是一回事嗎

1923年俞平伯與朱自清同游秦淮河 但各寫了一篇散文 都叫《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而呂祖跟河上公都讀了《道德經》 但各寫了一份註解 都叫《道德經解》

F. 呂洞賓祖先說的「五千言之書,盡人而知,為道德之經,而五千言之旨舉世而難傳,道德之脈非修人不能傳」何

可以來從史記、古文觀止等源書入手。直接閱讀原文。最好就是有些字句有注釋的,這樣一邊看一邊學古文閱讀。
呂純陽解道德經,那是呂純陽的解法。王弼有王弼的解法,河上公有河上公的解法。唐人解讀老子,則老子成為唐老子;宋人解讀老子,則老子成為宋老子。不同的人,不同時代的對道德經的解讀,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呂洞賓的說法也就是呂洞賓的說法而已,而不一定完全是道德經的真義所在。
所以,只有老子才能發現老子。也就是你是這樣的一個人,才會對老子產生興趣。道德經本身就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下士聞道,大笑之。
只能說,道德經本來是屬於」道家「的,到了東漢之後,就變成」道教「的了。修神仙是道教所涉及的領域,而非道家本義。

熱點內容
中陽法院陳 發布:2025-09-15 00:02:12 瀏覽:709
民法學2考點 發布:2025-09-14 23:50:38 瀏覽:147
造謠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4 23:50:01 瀏覽:877
刑法122條 發布:2025-09-14 23:49:50 瀏覽:386
英國的法學家 發布:2025-09-14 23:33:08 瀏覽:859
2014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實施方案 發布:2025-09-14 23:23:37 瀏覽:908
裝飾門店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4 23:16:19 瀏覽:747
形容道德的字 發布:2025-09-14 23:08:19 瀏覽:557
新婚姻法婚後買車 發布:2025-09-14 23:08:19 瀏覽:900
香港國安立法人大會議 發布:2025-09-14 23:03:20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