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的嚴格責任具體適用

合同法的嚴格責任具體適用

發布時間: 2021-01-30 15:17:23

❶ 根據我國《合同法》,違約責任構成條件的確認主要適用於,嚴格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公平原則,過失責

嚴格責任抄原則
嚴格責任襲原則:(The principle of strict liability)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這是我國《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的內容。

❷ 嚴格責任和無過錯責任如何適用,有何異同

產業革命後,兩大法系的侵權行為法發生巨變,其突出表現為全新的歸責原則得以確立:在大陸法系,以無過錯責任為代表;而在英美法系,法學界和司法界則選擇採用嚴格責任的概念。 當下,學界對無過錯責任作為我國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支柱之一的地位已經較少存在異議。然而,由於法律移植之風日盛,以及美國法在理智上逐漸取得優勢, [2] 國內學者對嚴格責任這一語匯的介紹和使用日漸頻繁,但這同樣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概念的混亂、內涵外延的模糊和不一致等。 一些學者認為嚴格責任基本等於大陸法系中的無過失責任。 [3] 另一些學者認為,嚴格責任大體相當於特殊的過失推定責任。 [4] 還有人認為嚴格責任是一種介於無過錯責任和過錯責任之間的責任形態,或者說大體包含了過錯責任的一部分(過錯推定部分)和無過錯責任(不包括所謂的絕對責任)。 [5] 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了學者們在針對兩大法系各自最為重要的歸責原則——無過錯責任和嚴格責任進行學術爭鳴時,基本上仍處在各說各話的狀態,由於相互理解的不一致以及中文本身固有的模糊性,使很多問題的爭論成為一種不必要。 [6] 盡管如此,在這種比較、引進、借鑒兩大法系侵權法概念的過程中,學者們亦至少達成了這樣一種共識,即嚴格責任是英美法中廣泛使用的概念,與之相對應的無過錯責任則產生、成長於大陸法系的土壤。它們都大致地涉及到在侵權責任認定過程中,不考慮加害人過錯或者至少並不首先考慮過錯這樣一種立法、司法乃至法學思維上的取向。 論文的探討、分析及學術的爭鳴應當建立在概念的明晰精準的基礎上,至少所涉概念應當在外延和內涵上有著相對固定、統一、完整和明確的范圍及內容,亦惟有此才能避免學術爭論中各說各話的尷尬和徒勞。因此,以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案、秉持不同的觀點對相同的概念、相同的問題加以探討才可能是有意義的。 鑒於此,本文的分析將以這樣一套預設的概念范疇為基礎,即在本源意義上,去探究以兩大法系既有的法律概念體系、法律文化背景、法制發展模式項下的無過錯責任(大陸法)和嚴格責任(英美法)的緣起和發展。因為只有在生養這些概念的土壤中去探尋它們的真實含義,我們才有可能避免管中窺豹、以偏概全,以致影響到我們最終結論的精準。 綜上所述,根據本文的論旨,筆者暫且將大陸法系無過錯責任和英美法系嚴格責任大致界定並理解為具有以下的內涵,並以此作為我們進一步探討的基礎: 無過錯責任是指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以已經發生的損害結果為價值判斷標准,由與該損害有因果關系的行為人,不問其有無過錯都要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 [7] 嚴格責任不依賴於實際加害人的過失或故意,但以違反保證他人安全的絕對義務為基礎。嚴格責任常適用於高度危險活動或產品責任案件。也稱為絕對責任、無過錯責任。 [8]

❸ 合同法中違約責任採用什麼原則及意義

合同法中違約責任採用的原則及意義:
1、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指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時,應當以過錯作為確定責任的要件和確定責任范圍的依據。
(2)嚴格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是指不論違約方主觀是否有過錯,只要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合約定,就必須承擔違約責任。
(3)損失彌補原則。即一方違約的,要賠償另一方因違約而遭受的損失。需要賠償的損失不僅包括直接損失,而且還包括可預期利息的損失。

2、意義:
(1)能體現國家對違約行為立法政策的選擇。如嚴格責任在於合理補充債權人的損失,體現了維護非違約方利益,保障社會公平的旨趣;而過錯責品交易中所提倡的道德價值觀念相一致,採用過錯責任原則則能體現合同責任的懲罰和教育功能。
(2)理論意義。由於歸責原則所解決的是合同責任的責任根據或標准,它對違約責任制度的內容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歸責原則也就有其重要的理論意義,任何人對違約責任制度予以探討,都不可能迴避歸責原則問題。
(3)司法意義。司法人員正確掌握歸責原則,有利於從案件伊始判明非違約方有無證明違約方過錯的義務,從而正確司法。
(4)對當事人的意義。當事人明確自己案件適用何種歸責原則,利於收集有利於自己主張的證據,正確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提出合理的訴訟請求。

❹ 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各自之間的相互關系掌握具體應用的方法。包括繼續履行、違約金、賠償損失等。

所謂「違約責任」,顧名思義,當事人負有履行合同的義務,而違反合同義務時應承擔的法律上的責任。合同義務包括:法律規定的合同當事人的合同義務;合同約定當事人的合同義務;以及依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所發生的附隨義務等等(請參見本指南26)。對上述合同義務的違反均是違約。
過錯歸責是現代社會的一般歸責原則,無論社會生活,還是司法實踐均存在這樣的一種遺留傾向。但這種歸責原則並非我國《合同法》的主流,現行的1999年《合同法》主要采嚴格責任原則,即除具備不可抗力等法定或約定的免責情形,當事人未依合同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的,即應承擔違約責任。不論你是不是有過錯。
違約責任主要有哪些方式:
我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那麼這三種違約責任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呢?首先如果合同能夠實際履行的應當履行。履行不符合約定的,需採取一定的補救措施防止損失發生或損失擴大的,當事人可以要求違約方採取補救措施。而繼續履行後,或採取補救措施後,還有其它損失的還應當承擔賠償損失的賠償責任。
關於繼續履行:
繼續履行(也稱實際履行)作為一種違約責任實現的條件主要是可執行性。對於以金錢為內容的合同義務完全可以無條件的適用繼續履行。但對於非金錢的合同義務,《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2、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3、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關於賠償損失: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給對方造成的損失,損失損害賠償額應當相當於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履行合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可能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
對於賠償損失的范圍,一般以當事人的違約行為給對方造成的損失為限,其中包括原有財產利益的損失也包括如同合同得到履行的合同的可得利益的損失。確定其范圍的是違約行為與損害結果的因果關系,即損害結果是由違約行為造成的。
同時《合同法》又對合同一方當事人違約時所應承擔的違約責任進行了限制,即如果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對於部分損失是沒有預見的或者是難以預見的,那麼違約方就對這部分損失不承擔違約責任。
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是由於違約方的違約行為造成對方的損害,違約行為、損害結果、因果關系具備,那麼就應當承擔如此賠償責任。但如果,造成的損害是在訂立合同當時部分或全部不能預見的,則不予賠償。這實際上是對我國合同法的嚴格責任的一種補救。
在合同的違約責任的確認上適用嚴格過錯責任,而在違約的損害賠償上進行適當的限制,足見立法者之苦心,不願因一次交易失敗,使一方挫折過重。

可以參考以下資料:

http://www.hetongfa.cn/html/2005-12-14/20051214145615.htm

http://www.xiaoan.com/files/cntr-law/cont72.html

❺ 淺議合同法的違約責任

合同法的違約責任
又稱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因違反合同債務所應承擔的責任。
違約責任具有以下特點:
(1)民事責任包括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因此,違約責任是民事責任的一種,不同於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2)違約責任是當事人不履行債務所導致的結果。構成違約,必須存在有效成立的合同關系,而且存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事實。因此,違反合同義務是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相區別的重要特點。
(3)違約責任具有相對性。違約責任只能發生在特定的合同當事人之間,只有守約方才能基於合同向違約方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與合同無關的第三人不能依據合同對違約方提出請求或訴訟。
(4)當事人可以預先約定違約責任。當事人根據合同自由原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違約責任預先約定。例如預先約定違約金的數額幅度,預先約定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方法,預先設定免責條款等。當然,當事人對違約責任的預先約定必須公正合理,否則將會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
(5)違約責任具有懲罰性和補償性雙重屬性。違約責任具有懲罰性毋庸置疑,法律通過對違約方的制裁促使債務人履行債務,同時也可以起到預防或減少違約現象發生的作用。另一方面,根據平等、等價有償的原則,違約責任以損害賠償作為違約責任的主要方式,具有較強的補償性。根據違約責任的補償性,一方在違約後,所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相當於另一方因此而受到的損失。
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
違約責任歸責原則的規定主要有過錯責任原則和嚴格責任原則。
我國《合同法》確定了嚴格責任原則。《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外救措施或賠償損失等違約的責任。」這里所確定的即為嚴格責任原則。
所謂嚴格責任,又稱無過錯責任,是指違約發生以後,確定違約當事人的責任,應主要考慮違約的結果是否因違約方的行為造成,而不考慮違約方的故意或過失。《合同法》中把歸責原則確定嚴格責任的理由主要有:
第一,嚴格責任的確立並非自《合同法》開始,在《民法通則》以及《涉外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中也有關於嚴格責任的規定。
第二,嚴格責任具有方便裁判和增強合同責任感的優點。
第三,嚴格責任原則符合違約責任的本質。因為違約責任在本質上是以合同義務轉化而來的,是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在一方不履行合同時追究其違約責任,是在執行當事人的意願和約定,因而應該實行嚴格責任原則。
第四,確立嚴格責任,有助於更好地同國際間經貿交往的規則接軌。如《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國際商事合同通則》都確立了嚴格責任原則。

❻ 為什麼合同法中要採用嚴格責任原則

主要是維護交易的穩定,如果採用過錯責任,那在無過錯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的交專易風險都要權利人來承擔,明屬顯就不合理了。
合同的權利一般都是請求權,都是要對方履行的,而如果對方沒有過錯不履行就不算違約,那就基本沒法保證合同交易了。

❼ 為什麼合同法中要採用嚴格責任原則

主要是維護交易的穩定,如果採用過錯責任,那在無過錯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的回交易風險都要權利人答來承擔,明顯就不合理了。
合同的權利一般都是請求權,都是要對方履行的,而如果對方沒有過錯不履行就不算違約,那就基本沒法保證合同交易了。

❽ 法律中的嚴格責任與過錯推定責任的區別

嚴格責任相當於無過錯責任,就是說不考慮你是否有過錯,即使被告證明沒有過錯也要承擔責任。
過錯推定責任是因為一定的原因推定被告方為過錯方,但是如果被告證明自己沒有過錯,那麼被告不承擔責任。

❾ 什麼是過錯責任、嚴格責任、公平責任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拜託各位了 3Q

這里的嚴格責任,應該是只要有法律事實就是你的責任,相當於過錯責任的相反,凍死我了,走了

❿ 為什麼合同法上採取的嚴格責任原則還有風險負擔問題

主要是維護交易的穩定,如果採用過錯責任,那在無過錯的情況下版,幾乎所有的交易風險都權要權利人來承擔,明顯就不合理了。
合同的權利一般都是請求權,都是要對方履行的,而如果對方沒有過錯不履行就不算違約,那就基本沒法保證合同交易了。

熱點內容
王澤鑒勞動法 發布:2025-09-12 03:02:47 瀏覽:335
草案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2 02:58:28 瀏覽:129
婚姻法夫妻財產論文 發布:2025-09-12 02:48:32 瀏覽:250
刑事訴訟法知識題庫 發布:2025-09-12 02:35:35 瀏覽:916
合同法1011條 發布:2025-09-12 02:34:51 瀏覽:508
公房買賣條例 發布:2025-09-12 02:32:46 瀏覽:270
司法局都調查什麼 發布:2025-09-12 02:21:06 瀏覽:841
法規拼音 發布:2025-09-12 02:18:49 瀏覽:361
代表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2 02:13:19 瀏覽:950
簡述依法治園的重要意義 發布:2025-09-12 02:05:16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