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公務員考試
⑴ 請問簽過勞動合同對畢業後繼續報考事業單位公務員有影響嗎
公司簽的是勞動協議而不是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版關系,明確雙方權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勞動者加入企業、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
並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1)勞動合同法公務員考試擴展閱讀
在勞動者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之間的社會勞動關系。由於我國就業競爭激烈的國情以及《勞動合同法》發展歷史,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地位的不平等性,造成了事實勞動關系的存在。
勞動合同是勞動關系建立、變更和終止的一種法律形式。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的規定,建立勞動關系的,應當及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⑵ 通過公務員考試到單位上班,還用簽勞動合同嗎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一、那得看你以什麼身份報的公務員,你所報內的崗位要是容要求是應屆生的話,你就必須得拿報到證和三方協議去學校開證明(不用再開三方協議,原來的協議是去學校證明你是應屆生用),來證明你是應屆生的身份。如果沒有要求的話,就不用證明了。而且公務員報到時用人單位根本不要求看三方協議,只需帶著報到證去就行了,有的單位甚至連報到證都不看。
二、得看你報的這個單位在當時職位表上有沒有備注最低服務年限,比如說,它要是要求最低服務年限是三年的話,你在去單位報到時就要和單位簽一個最低服務三年的協議。如果當時備註上沒有要求的話,不用簽。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⑶ 簽訂勞動合同對以應屆生身份報考公務員有影響嗎
1、對應屆生身份審核不會有影響,鑒於簽了勞動合同,那麼你在次年就不能再視為應屆生,若未簽勞動合同,畢業後兩年內都可視為應屆生;
2、沒有影響,只要你簽過勞動合同,過了今年不管解約與否,以後都不再視為應屆生。
報考公務員基本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1982年05月28日至1998年05月28日期間出生),應屆畢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年齡可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76年05月28日以後出生);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六)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備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規定的擬任職位所要求的其他資格條件。
(3)勞動合同法公務員考試擴展閱讀:
招聘和考核的崗位明確要求有基層工作經驗,考核人員必須有相應的基層工作經驗。基層工作經驗是指在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村組織以及縣級以下其他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工作經驗。
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參加畢業生實習、實習基地(基地為基層單位)或在企事業單位參與項目研究,均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在部隊團或團以下單位的工作經驗,可以視為基層工作經驗。申請中央機關的候選人,有在地方直屬機關工作的經歷,也可視為基層工作經驗。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截止日期為2012年10月底。
⑷ 公務員考試與新勞動合同法
不用,簽定違約金只有在以下兩種情況:1)對勞動者進行培訓並雙方協議服務期限,違約金不能超過培訓的費用;2)保密條款。所以,你只需提前30天通知單位即可。
⑸ 夥伴們,公司勞動合同約定條款不準參加公務員考試怎麼辦
針對你的問題: 1、勞動合同中約定員工不得報考公務員考試,這是違法的,這樣的回條款在法律上是無效的。答限制員工報考公務員考試或者其他事業單位考試,這是屬於限制員工擔任公職人員的權利,屬於限制員工法定權利的條款,是無效的。 2、你弟弟雖與公司簽訂了三年勞動合同,但是在合同期限內是可以提出辭職的,單位無許可權制你辭職的權利。 3、據我所知,現在報考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考試已經不需要單位開具同意報考的證明了,這是以前的規定。至於針對某些需要基層工作經驗的崗位,可能在面試審核的時候,需要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單位證明,這個可能就需要找公司開具工作證明,或者辭職證明了。 4、實際上,針對你弟弟的情況的處理,建議在你弟弟進入面試的時候,可以以個人原因向公司提出辭職(如健康原因或者其他原因),然後要求公司開具辭職證明還是可以的。
⑹ 簽訂勞動合同是否會影響應屆生身份報考公務員
對應屆生身份審核不會有影響,鑒於你簽了勞動合同,那麼你在次年就不能再視為應屆生,若未簽勞動合同,畢業後兩年內都可視為應屆生;
2.沒有影響,只要你簽過勞動合同,過了今年不管解約與否,以後都不再視為應屆生。
⑺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勞動法之勞動合同法定解除情形
解除勞動合同後,法定節假日上班,用人單位應當支付3倍的工資。
1、根據《勞動法》第44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2、如果在單位工作時,單位安排勞動者法定假日加班了。沒有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解除勞動者勞動合同時,支付不低於工資的300%的勞動報酬。
3、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8條,第46條,第47條,
因為單位沒有及時支付法定假日工資,解除勞動合同時,
應該給勞動者經濟補償。
按勞動者的工齡,每滿一年支付勞動者一個月的工資。
⑻ 公務員考試:公考常識,勞動合同和勞務合同的區別
主體不同
勞務合同的主體可以雙方都是單位,也可以雙方都是自然人,還可以一方是單位,另一方是自然人;而勞動合同的主體是確定的,只能是接受勞動的一方為單位,提供勞動的一方是自然人。勞務合同提供勞動一方主體的多樣性與勞動合同提供勞動一方只能是自然人有重大區別。
雙方當事人關系不同
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在勞動關系確立後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須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雙方之間具有領導與被領導、支配與被支配的隸屬關系;勞務合同的一方無須成為另一方成員即可為需方提供勞動,雙方之間的地位自始至終是平等的。
承擔勞動風險責任的主體不同
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由於在勞動關系確立後具有隸屬關系,勞動者必須服從用人單位的組織、支配,因此在提供勞動過程中的風險責任須由用人單位承擔;勞務合同提供勞動的一方有權自行支配勞動,因此勞動風險責任自行承擔。
法律干預程度不同
因勞動合同支付的勞動報酬稱為工資,具有按勞分配性質,工資除當事人自行約定數額外,其他如最低工資、工資支付方式等都要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而勞務合同支付的勞動報酬稱為勞務費,主要由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價格及支付方式等,國家法律不過分干涉。
5
適用法律和爭議解決方式不同
勞務合同屬於民事合同的一種,受民法及合同法調整,故因勞務合同發生的爭議由人民法院審理;而勞動合同糾紛屬於勞動法調整,要求採用仲裁前置程序。
⑼ 簽了勞動合同 還能考公務員嗎
可以的,考公務員的條件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十一條 公務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十八周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六)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三條 報考公務員,除應當具備本法第十一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規定的擬任職位所要求的資格條件。
國家對行政機關中初次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行政復議、行政裁決、法律顧問的公務員實行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商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9)勞動合同法公務員考試擴展閱讀:
公務員的義務和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十二條 公務員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認真履行職責,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接受人民監督;
(四)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五)忠於職守,勤勉盡責,服從和執行上級依法作出的決定和命令;
(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模範遵守社會公德;
(八)清正廉潔,公道正派;
(九)法律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十三條 公務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獲得履行職責應當具有的工作條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被免職、降職、辭退或者處分;
(三)獲得工資報酬,享受福利、保險待遇;
(四)參加培訓;
(五)對機關工作和領導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
(六)提出申訴和控告;
(七)申請辭職;
(八)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⑽ 簽訂勞動合同後,還算應屆畢業生嗎會對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有影響嗎
簽訂勞動合同抄後不算應屆畢業生。不影響報考公務員的,但要注意,當事人通過公務員筆試後被錄用,那麼要與公司提前辦理離職手續,就不影響報道了。當然,面試前政審時,要提供公司同意報考證明。
應屆畢業當年已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的,不能以應屆畢業生身份報考。如果簽了合同,公司會到勞動人事部門備案,考事業單位會看出來你曾經就業。
簽訂勞動合同之後,表示已經擁有工作,不符合擇業期要求,所以,簽訂勞動合同之後,就不能再以應屆生的身份報名參加公務員考試。
(10)勞動合同法公務員考試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並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
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