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約定從優原則
1.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訂立和履行合同過程中必須信守的基本准則,也是各國合同法和司法過程中必須遵守的最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合同法的主旨和根本准則,也是制定、解釋、執行和研究合同法的指導思想,合同法的基本原則的功能還在於:在合同約定不明或有漏洞時,可以依據合同法基本原則予以適當糾正,甚至可以以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作為處理合同糾紛的依據。合同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平等原則、自願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合法原則和鼓勵交易原則。
契約自由原則,又叫自願原則:
《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自願原則是指當事人依法享有在締結合同、選擇交易夥伴、決定合同內容以及在變更和解除合同、選擇合同補救方式等方面的自由。合同自願原則是合同法的最基本的原則,是合同法律關系的本質體現。
確立合同自願原則是鼓勵交易、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合同關系越發達、越普遍,則意味著交易越活躍,市場經濟越具有活力,社會財富才能在不斷增長的交易中得到增長。然而,這一切都取決於合同當事人依法享有充分的合同自由。可以說,合同自願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交易關系發展的基礎和必備條件,而以調整交易關系為主要內容的合同法當然應以此為最基本的原則。
合同法確認合同自願原則不僅表現在明確了「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而且在法條表述中盡量限制合同法的強制性規范,努力擴大任意性規范。在一般情況下,有約定時依約定,無約定時才依法律規定,即當事人的約定要優先於法律的規定。例如《合同法》中許多條文規定「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此外,《合同法》對合同自願原則的確認還表現在:
第一,在合同的訂立方面,《合同法》極大地減少甚至消除了有關合同法規和規章對當事人的訂約自由所施加的限制,允許當事人自由選擇訂約夥伴。
第二,在合同的效力認定方面,充分尊重了當事人享有的訂約自由,盡量減少了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合同法》並未規定行政機關享有確認合同效力的權力,對行政機關監督檢查合同的權力也作出了嚴格限制,以防止政府機關隨意干涉合同當事人的合同自願。
第三,在合同內容的確立方面,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志自由。《合同法》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合同法》雖然規定了合同所「一般包括」的條款,但這些條款都是示範性條款而非強行性條款,並不要求當事人所訂立的合同都必須具備這些內容,也沒有對適用於各類合同的必要條款作出統一規定,從而尊重了當事人在確立合同內容方面的自由。
第四,在合同的方式方面,《合同法》規定,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即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當事人必須採取書面形式的合同,當事人未採取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也認為合同成立。
第五,在合同解除方面,允許當事人在訂約時約定合同解除權,在合同生效後,如果出現了解除條件,允許享有解除權的一方通過行使約定解除權而解除合同。
第六,在違約責任方面,《合同法》充分尊重守約方在對方違約後所享有的選擇補救方式的自由,尤其是廢除了傳統的繼續履行原則,允許守約方選擇要求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方式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當事人可以約定賠償損失額,也可以約定違約金條款。
2. 民法中,約定大於法定嗎
1、約定優於法定主要是針對民事方面的合約,而且是不能與法律上強制性規定相沖突的情況下,約定在法律的效力上高於法定的效力,即法院或仲裁機構在對某一情況存在約定又有法定的情況下,採納約定的內容,不採納法定的內容。
2、在權利歸屬和獎勵報酬方面規定了約定優先的原則,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當事人依法達成的協議對權利歸屬和獎勵報酬有約定的,首先適用其約定。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的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也有類似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2)合同法約定從優原則擴展閱讀:
案例介紹(合同約定優於法律規定):
在審理原告某銀行與被告張某、李某、湯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中,原告某銀行訴稱:被告張某與李某系夫妻關系,2013年3月25日,被告張某向原告某銀行申請抵押貸款400萬元。
2013年4月10日,被告張某與原告簽訂借款合同,李某作為張某的丈夫在合同尾頁的借款人配偶欄進行了簽字確認,表明其同意張某的該筆借款並同意承擔連帶責任。
被告湯某與原告簽訂了一份抵押合同,約定被告湯某以其自有房產為被告張某在銀行處的貸款設立抵押擔保,並辦理了抵押登記。
貸款到期後,被告李某沒有按約還款,現原告某銀行起訴要求:被告張某、李某向原告償還止於2014年8月19日尚欠的借款本金400萬元,利息32998.17元及止於清償之日的利息及罰息。
法理分析:在本案中李某應該按照借款合同的約定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理由如下:民法屬於私法,意思自治原則作為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
在本案,張某與某銀行簽訂的借款合同中,張某對該筆借款進行了簽字確認並同意承擔連帶責任。該約定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應屬合法有效。雖然該筆借款發生在張某與李某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但按照約定優先於法定的原則,被告李某應該按照約定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所以本案的400萬元借款不應判令由其夫妻二人共同償還。請求人民法院判決確認原告對被告湯某的抵押房地產享有優先受償權;判令被告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
3. 合同優先原則適用於哪條法律法規
到處亂竄,你好。
合同優先原則援引哪個法條為宜?
1804年《法國民法典》(又稱《拿破崙法典》)首次確立了合同自由原則,並將該原則與所有權絕對原則、過失責任原則一起稱為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則。到1896年《德國民法典》頒行之後,契約自由原則作為古典契約模式的核心,在世界范圍內產生深遠的影響。當時的西方法學家認為,法律主要起消極作用,國家原則上不幹預經濟,因而當事人形成契約的合意具有與法律等同的地位。不過,合同權利的個人意志性與國家意志性的統一關系仍然受到重視,只是「合同優先於法律」,交易雙方的合意是契約成立的最主要條件。
相信合同優先(於法律)原則是法律人都熟知的一個基本原則。當我在沈陽出差,收到昔日同事的簡訊,問這一原則到底引用哪個法條時,卻頗為躊躇。回來後,又仔細閱讀了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上網查找了一部分資料,都沒有明確答案。看來對這個原則的解釋,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不揣冒昧,寫出來求教於大家。
合同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五)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仔細推敲這些法條,自然就含有合同約定優先於法律規定的內容。其他如第一百三十三條「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等同樣規定在合同法及至民商法律中更不罕見。
但我個人認為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似乎更能推出這一結論。因此,我個人認同援引該條更為適宜。合同即在當事人之間設立的法律,與合同優先何其想似也。
當然,我也注意到有人認為第四條「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即合同自由原則也含有合同優先的內容,個人認為似乎較第八條還是有所差別。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約定有先的原則在哪個法律條文中有具體規定
約定優先是原則性規定,是在法律條文中提取出的合同法律精神,沒有條文作出具體規定。
5. 交易習慣與合同法誰優先
在《合同法》(1999年)法條中,一共提及九次「交易習慣」,足見交易習慣在實踐交易中的重要性。法條分別為:
1、第二十二條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
2、第二十六條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承諾到達的時間適用本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
3、第六十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4、第六十一條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5、第九十二條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6、第一百二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
合同文本採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並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釋。
7、第一百三十六條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或者交易習慣向買受人交付提取標的物單證以外的有關單證和資料。
8、第一百三十六條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或者交易習慣向買受人交付提取標的物單證以外的有關單證和資料。
9、第三百六十八條寄存人向保管人交付保管物的,保管人應當給付保管憑證,但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
6. 我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內強容加給另一方。二、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7. 合同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平等原則抄
合同當襲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合同中的權利義務對等。
合同當事人必須就合同條款充分協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
(2)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公平原則
平原則要求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要公平合理,要大體上平衡,強調一方給付與對方給付之間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負擔和風險的合理分配。
(4)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當事人在訂立、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終止後的全過程中,都要誠實,講信用,相互協作。
(5)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合同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8. 合同法優先續約是怎麼規定的
沒有這個規定,合同法的原則之一是意思自治,只要雙方談攏就行了。
如果你想實現自動續約,可以在協議里加上這么一句話:
「本合同有效期XX年,自XXXX年XX月XX日起至XXXX年XX月XX日止。合同期限界滿,若雙方無異議,本合同將自動續展,期限為XX年。」
9. 合同自由原則的原則內容
合同自由原則
1)當事人的合意是具有法律的效力 合同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不僅表現在當事人的合意能夠嚴格地拘束訂約的雙方在任何一方違約時應承擔違約責任,而且還表現在當事人的合意具有優先合同法任意性規范而適用的效力,這種效力簡單地概括就是約定優先原則,合同法設定了許多規則,但這些規則大多都可以通過當事人的自由約定而加以改變。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合同法在性質上是一部任意性的法律,合同法之所以賦予當事人的合意以法律效力,並使當事人的合意具有優先於法律的任意性規范而適用的效力。根本原因在於合同法充分貫徹合同自由的原則。
2)當事人享有訂立合同和確定合同的內容等方面的自由
第一:締結合同的自由
指締結當事人有權決定是否與他人訂約,此種自由是自由決定合同內容等方面的自由的前提,因為,假如當事人不享有締結合同的自由,也就談不上自由決定合同內容問題。
第二:選擇相對人的自由
指當事人有權自由決定與任何人訂立合同,或者說自由決定訂立合同。此種自由通常可能包括在締結合同的自由之中,但也可以與其分立。選擇相對人的自由前提是必須要有自由競爭。例如:在現代社會某些公用事業服務領域不存在競爭,公用事業組織利用其壟斷地位,以標准方式從事交易時,消費者別無選擇,也就是說他們很難享有選擇訂約夥伴的自由,但他們畢竟享有訂立契約的自由,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選擇締約夥伴的自由和締結合同的自由還是有區別的,也正是這種區別,使我們看到,要真正實現該項自由,必須以市場交易中有大量的參與主體為前提。因此,這項自由能否在市場交易中實現,關鍵在於有一個充分的完全競爭市場的存在。
第三:決定合同內容的自由
指雙方當事人有權決定怎樣締結合同具體條款的自由,從自由決定合同內容上說,當事人有權通過其協商,改變法律的任意性規定,同時也可以在法律規定的有名合同之處,訂立無名合同或者混合合同。但是如果合同違背了法律,法規的強行性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則將被宣告無效
第四:變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
指當事人有權通過協商,在合同成立以後變更合同的內容或解除合同。如前所述,當事人享有的合同自由,首先包括締結合同的自由和決定合同內容的自由,既然當事人可以自由締結合同,當然也可以協商自由解除合同。當事人可能決定合同的內容,同樣也可以通過協商變更合同的內容。因此,變更和解除合同自由也是合同自由的組成部分。
第五:選擇合同方式的自由
指締結合同形式有雙方當事人自由選擇,即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當事人有權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訂立合同。
1)古代法律首先十分重視合同締結形式和程序,如古羅馬法對買賣合同的方式做了具體規定,被稱為「曼兮帕蓄」
2)近代法律則崇尚形式自由,隨著經濟生活節奏化的快速發展,現代合同法越來越注意形式的簡化,實用,便捷,經濟,從而在合同方式的選擇上以「不要式為原則。要式為例外」
第六:選擇補救方式的自由
《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在一方違約後應當支付違約金或者損害賠償責任,也可以約定免責條款免除其未來的責任。
第七:選擇裁判的自由
指契約當事人有選擇仲裁或訴訟解決契約爭議的自由,換言之,對於契約爭議締結者有依約定排除法院司法管轄的權利,我國《合同法》第12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在合同的內容中,一般要包括解決爭議的方法的條款,此種條款就是對於是否申請仲裁,排除司法管轄的約定,在選擇仲裁後當事人還可以通過合意,選擇適用的法律。
上述自由構成合同自由的全部內容,我們應該看到,合同自由並不是絕對的自由,而是一種相對的自由。在任何國家中,都是要受到限制的。在我國,為了保障市場經濟有秩序的發展,國家有必要對市場經濟實行宏觀調控和正當干預。為此,應對合同自由作出必要的限制。
合同自由主要體現的是一種形式的正義的體現,按照合同法的理論認為,「契約即公正」,也就是說,合同自由可以自然導向合同正義,人們按照自己的意願自主的進行交換,這種關系對於雙方就是公正的,對社會也是有利的。然而,現代合同理論與實踐證明,合同自由並不能當然實現社會主義。因此,在強調合同自由時,還必須強調合同的實質正義。我個人認為,維護合同實質正義與合同自由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合同自由賦予交易,當事人享有廣泛行為自由,而維護合同正義則意味著賦予法官以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使他們能夠根據合同的關系具體情況,衡平當事人之間的利益。保護經濟上的弱者,保護當事人之間平等地位和合同內容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