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學合成案例分析法

社會學合成案例分析法

發布時間: 2021-01-30 23:30:32

『壹』 案例分析的方法

閱讀
先將文章和問題快速瀏覽一遍,再度兩邊文章,找出中心思想和要表達的意思,在做題,做完以後在瀏覽一遍文章,看一遍問題和答案。就OK啦!不過速度一定 要快,不然可以把檢查放最後。!這個對於任何人都可以適用!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再簡而言之,做語文的閱讀題要看你與寫作者和出題者的想法是否具有共通性,在閱讀題目和文章的同時要學會多角度思考,以自己、出卷人、閱卷人進行換位思考。畢竟是應試教育的制度下,有時候還要學會答題規范,思路明確,字跡清晰,應該有相應的格式。平時在注意積累,多思多想,不要光看文章的情節,要關注文章的背景,經過一段時間後相信你會成功的!

應該會了吧?

『貳』 案例分析法的具體操作

1)負責人(一般由培訓指導員、主持人擔任)確定培訓課程的具體目的、內容、范圍及對象。
2)從平常收集的資料中選擇恰當的案例作為討論的個案,個案的范圍應視培訓對象而定。
3)確定會議室、會議時間,制定培訓計劃。
4)指導員應准備下列知識:個案研究法的操作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討論前個案的選擇標准,討論後如何總結問題。 1)指導員向參加者簡單介紹下列知識:
個案研究法的背景、方法大意、特色;
個案研究法應用時注意的問題及應用後能達到的效果;
計劃安排。
只有讓參加者對本法有了大概的了解後,才能使他們順利進入角色,使培訓工作順利完成。
2)通過自我介紹,使參加者互相認識並熟悉,以培養一個友好、輕松的氛圍。
3)將參加者分成三到四個小組,每組成員八到十名,並決定每組的組長。
4)分發個案材料。
5)讓參加者熟悉個案內容,並且主持人要接受參加者對個案內容的質詢。
6)各組分別討論研究個案,並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
7)各組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8)挑選出最理想、最恰當的策略。
9)全體討論解決問題的策略。
10)指導員進行整理總結 1、由於案例是從實際工作中收集的,學員一般無法完全通過材料了解個案的全部背景及內容。因此指導員分發完材料後,應仔細解釋說明並要接受參加者的咨詢,以確定他們對材料的掌握正確無誤。
2、若小組在研究問題時思考方向與訓練內容有誤差,組長或指導員應及時修正。
3、問題的症結可能會零散而繁多,因而歸納出來的對策也會零亂不整,因此小組有必要根據重要性太相關性整理出適當的對策。
4、各組挑出最理想策略時,若指導員發現各組提出的對策僅為沒有新意的一般性對策,則指導員應加以提示,以促使他們更深入地思考。
5、在全體討論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其它幾組提出質詢,並闡明與自己觀點差異所在,以相互激發靈感,然後再作進一步的討論。
6、指導員進行總結時,既要對各組提出的對策優缺點進行點評,又要對個案的解決策略進行剖析,同時還可以引用其它案例進一步說明問題。
7、指導員挑選案例時,應根據研習課程的目的,挑選適當的個案。

『叄』 人文社會科學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案例分析:
1.一般著重研究歷史和考古學.
2.關於戰爭的歷史記錄和研究.
3.看歷史學上的研究中的問題.

『肆』 急求 社會學概論案例分析答案。。。

從以下角度分析
1.中國家庭功能綜合性
2.初級社會群體
3.城鄉二元結構排斥性

『伍』 急求! 案例分析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1.對比分析法;2.外部因素評價模型(EFE)分析;3.內部因素評價模型(IFE);4.swot分析法;5.三種競爭力分析法;6.五種力量模型分析

『陸』 急求~!社會學案例分析題

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強盜作案時要帶上面具,誣陷者寫誹謗信時寫一個假名

『柒』 社會學案例分析

首先,父母來長期的冷落源,是小明性格內向的主要原因;其次父母的離婚無疑給他帶來了更大的打擊,使他更加內向;第三,長期的壓抑一旦在網路這個完全虛擬的環境釋放就變得不能自拔。
對此,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父母應該多關心他們的孩子;2、可以嘗試著讓他學一些比如跆拳道之類的運動類活動,這樣就會慢慢分散他對網路的渴望。;3、適當採取一定的措施。

『捌』 法律社會學案例分析

4名村民合法取得了該村村民資格,理應享有村民同等的權利和待遇,應專享有集體收益分配權,和屬其他集體成員一起,成為集體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他項權主體的一部分,就應該成為征地補償費的受益權主體。
村規民約是村民會議制定的涉及村風民俗、社會公共道德、公共秩序、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綜合性行為規范,屬於我國《憲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各種守則、公約」的一種。但村規民約絕對不能違犯法律、法規,否則就沒有任何約束力。村規民約中該項規定不僅有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法律原則,與《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內容相悖,同時也侵犯了村民的合法財產權,應屬無效。

『玖』 社會學案例分析!100分高分徵求答案

思想意識形態變革是社會制度變革的先導。
制度一旦形成,即具有穩定性.社會是復專雜多變的,而制度屬的變動卻不靈活,於是社會變革的需要和相對穩定的制度之間產生矛盾. 當社會要變革,要發展時,必須先對已有的制度進行改革,即制度創新.

『拾』 社會學題目案例分析

答(1):這里有哪幾種社會流動類型?所謂社會流動,就是從一種階層轉換為另一種階層(比如原來是窮人、現在是富人,還比如說原來是打工仔,現在是老闆) 。由於社會關系空間與地理空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因此,一般把人們在地理空間的流動也歸於社會流動。首先,根據流動的方向把社會流動分為:水平流動和垂直流動(社會階層內部流動和個層次之間的流動)。1、垂直流動: 細節發為上下向流動,(上向流動是指一個人從一個比較低的層次向一個較高層次的流動)。社會流動是指人們在一個分層結構層面中的不同階層之間流動.從個人的角度看,個人所佔據的社會地位結構的改變,一般認為,職業地位是無論對社會或個人都具有特殊意義,是個人地位結構中起主要作用,當一個從低的職位層次轉向一個較高的層次的時候,盡管是個人行為,但它不僅對個人具有意義,而對整個社會結構也會產生影響.例如案件當中的他這個出生於農民的家庭裡面,是因為社會科技的發展他進城打工後,不斷努力進取,自我值增,累積工作經驗,後來才能成為建築公司的總經理.雖然一個人的職業地位轉向不能宏觀地使社會流動有好大的地位結構改變,但是從案件當中可以體現到社會流動的速度及社會運行狀態。 其次,根據衡量流動的不同參照基點把社會流動分為:一生中的流動(同代流動)和代際流動(不同代際之間人的流動,有人稱異代流動)。這個案例包含了以下幾種社會流動類型2、代際流動,是指兩代人之間的流動,即子女從父母所在的階層向其他階層的流動。例如:他父母親都是農民,他本人是農民。後來他進城打工,成為一家建築公司的總經理。代際流動又可分為:結構性流動和自由流動。自由流動是指由於個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變化,又稱非結構性流動。例如:改革開放後,他進城打工,後來勤勞致富,成為一家建築公司的總經理。答:(2)影響一個人職業流動(社會流動)的因素有哪些?影響一個人職業地位的條件,主要有兩個方面:即個人條件和社會條件。1、個人條件。又分為先賦條件和自獲條件先賦條件指個人與生俱有的或自然得到的屬性。例如:家庭出身、性別、種族、年齡等等。自獲條件是指個人由於自己的行為或經過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一些屬性,例如(案例當中的農民,他就在改革開放後,科技發展的進步下不斷學習知識,學好更多的才能,才能有今日的成就,當上一個建築公司的總經理。) 2、社會條件。主要有:就業制度、就業機會和文化觀念。 就業制度直接規定了人的就業方式,過去國家分配,不管你是否願意,專業是否對口,管的過死,不利於人才的利用和發揮。現在雙向選擇,自由流動,有利於人才的流動、選拔和使用。 就業機會的平等是以機會存在為前提的,能否實現機會平等的社會流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就業機會的大小。 文化價值觀念中與人們獲得職業有關的主要是:職業聲望觀和社會流動觀。職業聲望是人們對社會中存在的各種職業的一種比較一致的價值評價體系。有高低順序之分,這個順序決定了人們的職業選擇,趨高是必然的。社會流動觀是人們對空間遷徙和社會地位變化所持的基本態度。社會流動觀受到社會生活環境和文化傳統的影響。

熱點內容
自合同簽訂之日起什麼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06:27:48 瀏覽:17
簡述行政法律責任的特徵 發布:2025-09-12 06:22:08 瀏覽:665
法與社會結伴而行 發布:2025-09-12 06:22:08 瀏覽:64
網路需不需要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2 06:16:00 瀏覽:934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2 05:59:37 瀏覽:631
新泰法院繼成 發布:2025-09-12 05:46:38 瀏覽:561
道德逆淘汰 發布:2025-09-12 05:37:24 瀏覽:516
2014段波民法一 發布:2025-09-12 05:37:21 瀏覽:870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考妍難嗎 發布:2025-09-12 05:31:44 瀏覽:246
高敏敏法院 發布:2025-09-12 05:22:25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