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留置權內容
『壹』 留置權和流質條款有什麼區別
留置權和流質條款在法律依據、標的物和概念性質都不同。
1、法律依據不同
留置權的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流質條款的法律依據除物權法外,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標的物不同
留置權的除了合同債權外,符合留置權的法定構成要件都可留置。留置物需要與主債務有關聯性,且不涉及三方財產,而流質條款僅存在於抵押、擔保合同條款中,不受任何財產限制。
3、概念性質不同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230條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並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而且,債權人留置的動產,應當與債權屬於同一法律關系,但企業之間留置的除外。留置權的性質屬於法定的擔保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186條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債權人有權直接取得抵押財產所有權的約定內容為約定該擔保。
流質的約定容易出現價值較高的物品以低價格轉移,造成價值失衡,損害債務人利益,被法律認定為無效。
『貳』 請問合同法中"留置權"的含義
指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扣留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並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就該動產優先受償的權利。
『叄』 如何行使留置權
1、債務人請求留置權人行使留置權。 根據《物權法》第237條規定,債務人可以請求留置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後行使留置權;留置權人不行使的,債務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留置財產。從物權法的規定分析,債務人此時請求人民法院直接拍賣、變賣留置財產的,並不需要通過訴訟程序解決,參照物權法第195條第2款規定,由於債務人此時與留置權人之間對債務本身並無異議,故可以直接通過人民法院的執行程序解決。 與此類似的,合同法286條規定,建設工程法定抵押權,承包人申請人民法院拍賣。法定抵押權人向法院提出申請,須證明法定抵押權存在及法定抵押權具備執行條件的證據,法院受理後,應當通知發包人。發包人就法定抵押權否成立及是否符合執行條件提出異議的,應當終止執行程序,駁回承包人申請。此種情形,應由承包人另外提及確認之訴,以確認法定抵押權之成立,待獲得生效勝訴判決後,才能申請法院拍賣。 2、緊急留置權的行使。 緊急留置權制度,債權未到期之前,債務人已經沒有清償能力,債權人是否可以就標的物成立留置權。《物權法》並未有相關規定,但《擔保法解釋》第112條確定了緊急留置權制度。 3、留置權的善意取得。 留置權的善意取得,債權人依照合同約定合法佔有債務人財產,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即便債務人對其交付的動產不具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的,債權人仍能基於不知債務人對交付財產無所有權或處分權而劉只能債務人的財產。《擔保法解釋》第108條規定:「債權人合法佔有債務人交付的動產時,不知債務人無處分該動產的權利,債權人可以按照《擔保法》第82條的規定行使留置權」。
『肆』 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依法可以擁有留置權的是
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依法可以擁有留置權的是,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這三種合同。
『伍』 合同法中的留置權與物權法中留置權的區別
合同抄法中的留置權:指債襲務人未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扣留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並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就該動產優先受償的權利。
1.留置權因留置權人喪失對標的物的佔有,
意思是:
留置權人對標的物沒有實際支配佔有則留置權消滅.
如甲欠乙的錢,乙對甲的手機進行留置,那麼乙就享有留置權,如果乙喪失對手即的佔有,則該留置權消滅.
『陸』 合同法中留置的概念
您好!我的朋友,合同法中的留置:依照法律規定,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回動產,債務人不答按合同的約定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法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ok!
『柒』 合同法規定的又留置權的四個合同有哪些
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以及法律規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的債權人可以成為留置權的主體。
『捌』 合同法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的優先受償權和留置權哪個優先
要弄清什麼是留置權,首先要搞清什麼是留置。所謂留置是指債權人以繼續佔有控制債務人的財產,迫使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擔保方式。對留置權,我國擔保法第82條規定:留置權是指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留置權的構成要件:①留置權的標的物為動產。我國擔保法第82條及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8條規定:債權人合法佔有債務人交付的動產時,不知債務人無處分該動產的權利,債權人可以按照擔保法第82條的規定行使留置權。②根據合同約定佔有動產。擔保法第82條規定行使留置權必須是依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動產。③留置權人須有債權。我國法律規定,只有合同債權人才能成為留置權的主體,而且是在債務人未償還債務的情況下,否則不得行使留置權。留置權僅適用於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所發生的債權。④留置的動產必須與債權的發生有牽連關系,只有因同一合同關系發生的佔有動產才能行使留置權。⑤必須是在債權人催告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履行債務,償還無果的情況下,即債權已經屆清償期,才能行使留置權。
優先受償權是指某一債權人優先於其他債權人優先受到清償的權利。優先受償權行使的條件:①債權人必須按照合同規定全部履行了自己的義務,且經檢驗符合要求,否則,債權人不得行使該權利。②債權人在債務人未按照合同約定支付價款時,一般應當先行催告,要求債務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債務人在催告期限滿後不支付的,債權人方可行使優先受償權。③優先受償權的實現方式為兩種:第一種為雙方協議,即由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將合同標的物折價,以折價價款優先受償;第二種為拍賣方式,即由債權人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將合同標的物拍賣,就該標的物拍賣的價款優先受償。④優先受償權行使的限制,即合同標的物不宜折價拍賣的,債權人不得行使優先受償權。
留置權與優先受償權二者均具有擔保物權的從屬性、物上代位性、不可分性、優先受償效力和無須登記公示的五個共同點,留置權中包含了優先受償的權利,而優先受償權並不以必須佔有對方財產為前提。但兩者也有著明顯的區別:①兩者的設置和能否約定排除不同。留置權是法定的,當事人可以約定排除;優先受償權的設置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當事人不得約定排除,也不允許當事人任意創設。②兩者行使權利的方式不同。優先受償權的行使,法律沒有規定必須以佔有標的物為前提,而留置權法律規定以佔有標的物為前提。③行使權利的客體的性質不同。優先受償權的客體既可以是動產,也可以是不動產;留置權行使的客體只限於動產,也僅僅於承攬加工等涉及動產的合同所產生之債。④與已消費的第三人關系不同。優先受償權不得對抗已消費的第三人,留置權卻可以對抗已消費的第三人。⑤權利救濟的性質不同。留置權是一種私力救濟權,優先受償權既可以通過私下協議,也可以通過司法途徑實現。⑥實現位次不同。優先受償權實現的位次直接由法律規定,同一物之上存在數個優先受償權時,優先受償權人的受償順序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同時,在同一物之上發生優先受償權與其他擔保物權競合時,優先受償權人的權利與其他擔保物權的位次,也是由法律規定的。而留置權的實現位次則有具體的法律規定,即以佔有債務人動產的債權人優先實現。
『玖』 關於物權法中的留置權
根據民法理論,留置權的對象都是動產。合法佔有,還包括,無因管理獲得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