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對農村土地承包條款
Ⅰ 急 !!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法 根據情況列舉相關條例 懂的進來 謝謝
第一,村長抄作為70戶村民的代理人(村民同意村長作代表去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有權與承包者簽訂土地承包合同。
第二,作為村民的代理人,村長違背村民的意思,簽訂合同,屬於濫用代理權。村民可以以村長為被告,提起訴訟,請求撤銷合同。
第三,如果村民能夠證明村長和承包者串通簽訂合同(明知村民的意願是簽10年)損害村民的利益,可以將村長和承包者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請求撤銷該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1、村民須舉證簽合同前,村民與村長已確定承包期限應簽10年。
2、眾人的力量大,只有多數人站出來,才能提出更有力的證據。
希望你們維權成功!
Ⅱ 在農村租賃土地,如何判斷應當適用土地承包法還是合同法兩者的區別是什麼 請高手指點。
在農村租賃土地,應同時適用土地承包法和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
(二)流轉土地的名稱、坐落、面積、質量等級;
(三)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轉土地的用途;
(五)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六)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
(七)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二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根據上述條款可知,二者並不沖突,可以同時適用。
土地承包法與合同法的區別如下:
一、制定主體不同。
土地承包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02年8月29日通過。
合同法與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頒布。
二、調整范圍不同。
合同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土地承包法調整的是發包人、承包人、承租人等土地使用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三、法律性質不同。
土地承包法具有行政法性質。
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Ⅲ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適不適用於合同法
《合同法》租賃合同的章節中,是一個大的租賃關系,是對物品的所有者或合法管理者以收取報酬為條件,讓渡物品佔用、使用收益權的一種方式,其沒有對土地這一不動產的土地租賃進行專門的規定,而相反,對於各類關於土地的專門性法律、法規對土地的租賃或者承包作了專門規定,《合同法》租賃合同的規定與專門的土地租賃、土地承包的法律相比,是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按照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當一般法與特別法相沖突時,適用特別法,當特別法沒有規定時,適用一般法。《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所以本案顯然應優先適用特別法即承包合同的相關法律規定。
Ⅳ 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法
1、找當時的村兩委,證實合同關系的存在(僅村書記不夠,最好還有村主任,其他村委)版;權2、交錢憑證,若沒有憑證,需找當時收錢的賬務,會計或出納,查帳或要求出具證明;3、佔有、使用(經營管理)10年的事實證明,10年間你們在這承包地上種植何作物,如何經營管理享受收益,最好有書面憑證,若沒有也只好找證人。
Ⅳ 合同法關於土地承包優先權在第幾條上有規定啊,高手指教下啊
土地承包優先權來,是指農村土地源發包或流轉時,法定或約定優先權人對該土地享有優先承包的權利。合同法中沒有相關規定,而是在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有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條規定:國家依法保護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
第三十三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五)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其它方式承包農村土地,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承包權。
Ⅵ 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可否適用合同法113條的規定
首先:你要明確土地承包糾紛是關於合同的糾紛,而合同自然屬於《合同法》的規范范圍版(除了權行政合同、勞動合同、婚姻收養關系所形成的合同。這些合同不屬於《合同法》調整范圍)
其次:根據:《合同法》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你這里一定要注意損失是雙方定立合同時「預見」的或者「應當預見的」,不能隨便衍生,使得合同一方的違約責任加重。
不知道你具體問題,我就只能回答到這里了。
水平不高請見諒
Ⅶ 發生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是適用合同法還是農村土地承包法
首先適用農村土地承包法及其司法解釋,如果涉及的內容在前者法律中沒有提及的適用合同法。
Ⅷ 關於《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條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條: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
如果沒有簽定書面合同,而只是口頭協議,那麼這就不是合同行為,口頭協議沒有法律效力。而且,法律講究的是證據,書面合同能作為法律訴訟的證據,口頭協議是不能形成證據的。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九條,如果承包方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或出租給第三方代耕不超過一年的,可以不簽訂書面合同,只需要口頭協議即可。這種情況下的口頭協議是有效的。
(8)合同法對農村土地承包條款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相關條款:
第三十七條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採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
(二)流轉土地的名稱、坐落、面積、質量等級;
(三)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轉土地的用途;
(五)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六)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
(七)違約責任。
第三十八條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互換、轉讓方式流轉,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十九條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內將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或者出租給第三方,承包方與發包方的承包關系不變。
承包方將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過一年的,可以不簽訂書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