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會研究的框架不包括哪些內容
1. 社會研究方法分為三個層次
(1)簡述社會學研究方法體系的構成。(東北財大2007年研)
(2)什麼是社會研究的方法論?試述它所探討的主要問題。(中財2010年研)
答:
(1)社會學研究方法體系的構成可分為三個層次:
①方法論
社會研究的方法論所涉及的主要是社會研究過程的邏輯和研究的哲學基礎。或者說,方法論所涉及的是規范一門科學學科的原理、原則和方法的體系。
社會研究的方法論所探討的主要問題包括:
a.社會現象的性質及其理解;
b.社會研究的哲學基礎及其假定;
c.社會研究過程和結果的客觀性問題;
d.社會研究者的價值與研究之間的關系;
e.社會研究中的不同範式及其應用;
f.不同研究方式的內在邏輯等。
②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是指研究所採取的具體形式或研究的具體類型。通常,社會研究的具體方式可分為四種主要類型:a.調查研究;b.實驗研究;c.實地研究;d.文獻研究。其中每一種方式都具備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語言,構成一項具體社會研究區別於其他社會研究的明顯特徵。同時,每一種方式可以獨立地走完一項具體社會研究的全部過程。
③具體方法與技術
具體方法與技術是指在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資料收集方法、資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種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術。資料收集和分析是社會研究過程中的兩項重要任務,與四種不同的研究方式相對應,研究者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資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2)研究過程的五個階段
包括:①確定研究課題並將其系統化;②設計研究方案和准備研究工具;③資料的收集;④資料的處理與分析;⑤結果的解釋與報告。
2. 法律社會學的研究內容
學術界一般認為主要有:①從社會的整體出發研究法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效能;②研版究法律與社權會之間、法律現象與其他社會現象之間、法律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③對一切與法律現象有關的社會實際問題進行綜合性、系統性研究;④研究社會的立法制度、立法條件和立法基礎,以及法律實施的社會、經濟效果。學術界多數人認為,法律的實際作用比法律的抽象內容更重要,主張通過考察法律與社會事實之間的關系,尋求更有效的立法和司法手段,設計出一套對法律現象具有指導作用的科學法則,為修改、補充舊法,制訂、實施新法,進行司法改革,提供建設性意見和參考方案。在穩定社會秩序、解決社會治安等問題上,不應局限於法律手段,而應重視綜合治理。
3. 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原則不包括下面哪一點
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一般要遵循的就是實事求是的,尊重客觀規律的以及創新的精神沒有看到你列舉的是哪些?
4. 社會研究方法論、研究方式與方法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答:
社會研究方復法論主要包括制實證主義,人義主義等,研究方式主要包括調查研究、實地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具體研究方法設計測量工具設計
方法,測量工具使用方法,抽樣技術,統計技術方面等,具體包括:測量操作化方法,問卷與量表設計方法,問卷法,訪問法,觀察法,抽樣方法,統計分析方法,
定性資料分析方法,計算機(及統計軟體)應用技術等。
5. 如何看待不同的法律與社會研究的框架
關於法律與社會的關系,西方傳統法律理論中流行著一種"鏡像命題":法律就像一面鏡子一回樣反映著社會中的習答俗和道德,其功能在於維持社會秩序。在《法律與社會的一般法理學》一書中,塔瑪納哈對"鏡像命題"提出了批判,認為它並不能解釋非西方社會的情形,甚至也不能解釋當代西方的情形。以這種批判為基礎,塔瑪納哈構建了一個研究法律一社會關系的一般性的框架。這個研究框架具有開放性、靈活性等特點,為關於法律一社會關系的研究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6. 請問什麼是社會研究方法它包括哪些
簡述現代社會研究方法的特徵 ① 經驗型。所謂經驗性方法,是指研回究者通過直接答接觸社會實際而獲得關於社會現實的第一手資料的手法,其具體方法包括訪談、觀察、實驗等。 ② 理論性。所謂理論性特徵,是指在現代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中,注重理論對經驗研究的指導,並且重點要解決從具體的經驗資料到普遍性理論概括的邏輯過程。 ③ 規范性。所謂規范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方法體系同時也是社會研究活動的規范體系,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手段,也規范著研究工作的各個環節。 ④ 多樣性。所謂多樣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方法體系是由多種不同的研究方法組成的,並且在社會研究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研究方法 10、簡述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 所謂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是指社會研究過程中一般需要採取的各個步驟及其先後次序。 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一般是: ① 確定研究題目階段、 ② 研究設計階段、 ③ 收集資料階段、 ④ 整理和分析資料階段、
7. 法學學科框架的傳統構成包括哪幾板塊
法學系的分支是根據法學體系的劃分來的。法學體系是由法學分支學科構成的具有內在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 法學體系是一個由互不相同,但又有聯系的分支學科構成的知識系統。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多種多樣的,因而研究社會的各種法律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所研究的范圍也就十分廣泛,從而形成若干分支學科。這些分支學科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知識系統就是法學體系。
由於社會關系的紛繁復雜,不斷形成不同的部門法予以調整,相應地也就出現了相應的法學分支學科對其進行研究。
法學作為一門系統的專門的學問,不僅要研究各個部門法,還要以不同的角度、不同方法進行綜合的研究,為各個部門法學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相關條件。於是也就出現了諸如法理學、立法學、法社會學、比較法學、法律思想史學、法律制度史學等等具有一般理論(綜合)特質的法學分支學科。
詳細分類如下:
①理論法學,又稱基礎法學。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中國法律院系為這個學科開設的課程稱為法學基礎理論(簡稱法理學)。
②法律史學。可分為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
③國內法學。指一國各部門法學,包括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經濟法學、勞動法學、環境法學、刑法學、訴訟程序法學以及軍事法學等。憲法是一國的根本法,因此,在國內法學體系中,憲法學佔有主導地位。
④國際法學。包括國際公法學、國際私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等。
⑤立法學。研究立法原則、規劃、立法體制、立法風格、立法程序、立法技術以及法律匯編、立法評價等問題。
⑥法律解釋學。對法律條文的內容和文字進行闡釋,相當於中外歷史上所稱的注釋法學。
⑦法社會學。通常指通過社會現實問題研究法律的社會功能、實行和效果等問題。
⑧比較法學和外國法學。比較法學是對不同國家(或特定地區)法律(包括本國法和外國法之間,外國法之間)的比較研究。因此,比較法學和外國法學密切聯系。
⑨法學和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或其他社會科學之間的一些邊緣學科 。如科技法學 、 法醫學 、司法鑒定學、司法精神病學、法律統計學等。
8. 社會學主要的調查法不包括
社會調查法包括文獻調查、訪問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實驗調查法、集體訪談法、蹲點調查法。其他的都不包括。社會調查要注意調查方法,要深入群眾中間 深入到基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