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社會保險基數
⑴ 「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什麼意思
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職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
社保費用的繳費金額是根據繳費基數來確定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由各地的社保部門根據當地的工資水平來確定的。社會保險的月繳費基數一般是按照職工上年度全年工資的月平均值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一旦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
職工的上年度工資收入總額是指,職工在上一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整個日歷年度內所取得的全部貨幣收入,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1)勞動法社會保險基數擴展閱讀:
以張家港市為例,根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公布2018結算年度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通知》第一條 關於社會保險繳費基數
1、2018結算年度參加我市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的單位和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基數上限為263556元(21963元/月),下限為33000元(2750元/月)。
2、參加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2018結算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檔次按下列標准執行:一檔:2750元/月;二檔:3523元/月;三檔:4923元/月。參加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的個體工商戶,2018結算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統一為3523元/月。
3、參加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的單位和職工,2018結算年度內補繳社會保險費的繳費基數,按不低於3523元/月執行,但最高不得超過7321元/月。
4、2018結算年度參加我市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的單位和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基數上、下限按省人社廳規定執行,繳納職工基本醫療、生育、工傷、失業保險費的基數上限為289236元(24103元/月),下限為73080元(6090元/月)。
5、在2018結算年度內辦理退休(職)手續的參保職工,按張政發〔2017〕42號文規定補繳醫療保險費的,補繳基數為42276元/年。
6、以上社會保險繳費基數自2018年8月1日起執行,2018年7月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按2017結算年度有關規定執行。
⑵ 請問繳納社保的基數,以及繳納公積金的基數在勞動法上有描述么有的話能告訴在勞動法第幾條么
中華人民共和襲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⑶ 我每月的工資要比實際交納社會保險費用基數要高,這符合勞動法嗎
社險繳納基數是按上年全年你的平均工資算的,注意是上年,不是今年
如果你確定你上版年的平均工資權比你現在的繳費基數高,你可以去社險投訴,現在社險對企業工資基數正查的緊
還有,社險核定工資基數是要有個人簽字的,你有沒有簽過,如果你迫於單位壓力簽過了,你沒有辦法投訴了
⑷ 勞動法社保繳納規定
《勞動法抄》關於社會保險的規定為用人單位不得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每個勞動者都有享受社會保險的權利。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一百條
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
(4)勞動法社會保險基數擴展閱讀:
勞動者在繳納勞動保險後,出現以下情況可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勞動法》
七十三條 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⑸ 新的勞動法中沒有對社保繳納的基數做要求嗎
都有啊,你怎麼會懷疑這個呢?去社保站問個清楚嗎?深圳這邊是最低版工資為基數來計權算的, 養老保險單位20%個人8% 失業保險單位2%個人1% 工傷保險單位0.5%、1%或1.5%取決於單位的經營性質 生育保險單位0.008%或3%根據當地社保要求 醫療保險各地均有不同標准,但原則上單位多繳於個人,屬單位與個人共同負擔險
地方與地方有所不同上網直接可以查到的
⑹ 勞動合同法中關於社會保險費的具體規定
社會保險法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到勞動合同後,必須按照當地人社局規定的社保基數來繳納社保,至於比例,要咨詢當地人社局。
⑺ 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可否自行約定
專家診斷公司與姜小姐不能自行約定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社會保險的強制性,決定了參加保險的雙方當事人不得自行確定是否參加保險,以及選擇保險項目?被保險人及其所在用人單位,必須依據國家法
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中規定:「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工資總額由下列6個部分組成:(一)計時工資;(二)計件工資;(三)獎金;(四)津貼和補貼;(五)加班加點工資;(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以上對有關工資總額組成部分的規定,是具體計算工資總額的法定依據?
國家統計局在《統計指標解釋》中,對從業人員和職工工資總額的計算原則作出了解釋:「職工工資總額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工資總額的計算原則應以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為根據?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以及其他根據有關規定支付的工資,不論是計入成本的還是不計入成本的,不論是按國家規定列入計征獎金稅項目的,還是未列入計征獎金稅項目的,不論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的,均包括在工資總額內?」以上解釋表明,工資總額與勞動報酬?工資收入密切相關,根據單位繳費基數與職工繳費基數相一致的原則,通過勞動報酬和工資收入可以確定繳費基數?
試用期期間用人單位應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試用期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為相互了解?選擇而約定的不超過6個月的考察期?根據原勞動部《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勞部發[1996]354號)第3條的規定,試用期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中?這就是說試用期也屬於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期限?根據《勞動法》第72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對處於試用期的員工也要繳納社會保險費?
⑻ 勞動法關於對社保的規定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按月繳納社會保險費是國家強制性政策的規定,而不是福利。社會保險的目的在於使勞動者在退休,失業,患病,工傷,生育等5種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參加社會保險既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應盡的義務,更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從勞動法規上講,用人單位應當自新聘員工上班之日起,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和給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
實際生活中,用人單位為了減少成本,同時由於員工就職的不穩定性,參加社會保險的用人單位(沒有參加社會保險的用人單位不在少數)往往要在員工轉正後才辦理該員工的社會保險參保手續,而在轉正了再拖後幾個月辦理參保手續的也同樣不在少數。
正如你所知道的,用人單位承擔的比例要比個人高。
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5種社會保險的繳費比例,單位/個人分別為:20/8,2/1,8/2,1.2/0,0.7/0。前2種比例全國統一,後3種比例各地會有不同。由此單位繳費比例合計31.9%,個人繳費比例合計11%。如果某地的繳費基數為1500元,單位繳費1500*31.9%=478.5元/月,個人繳費165元/月。
用人單位應當為員工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而沒有繳納的,只能向社會保障機構補繳,沒有補還給個人的政策規定。你的「即使按扣除個人比例算,也應該補還我一部分」的要求,同樣沒有政策依據。
你的這種情況,社會保障機構是允許補繳的,但是單位不會這么做。在社會保障法制建設還不夠健全的今天,你能參保已經是幸運的了,建議你向前看,知足罷了。
⑼ 請問按照勞動法的規定,保險基數(養老保險及其他保險)應該按照多少繳納。基數是怎麼算的
每年的7月正常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