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不當有獎銷售

經濟法不當有獎銷售

發布時間: 2021-02-06 01:31:14

㈠ 下列行為中,屬於不正當的有獎銷售行為的有:( ) A.採用謊稱有獎的欺騙方式進行有獎銷售 B.讓內定人員

A,B 都不當,但是A更加不當,B還有可取的有獎品那些,A純粹騙感情,很不當

㈡ 關於經濟法中反不正當競爭法和企業破產法的一些問題

1.ABCD
2.ACD
3.AC
4.B
5.BCD
6.B

㈢ 經濟法中某商場以總統套房一晚上的住宿權(價值4999)作為有獎銷售的最高獎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么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三條 經營者不得從事下列有獎銷售:

(一)採用謊稱有獎或者故意版讓權內定人員中獎的欺騙方式進行有獎銷售;

(二)利用有獎銷售的手段推銷質次價高的商品;

(三)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超過五千元。
作為有獎銷售,只要獎金不超過5000元就不屬於不正當競爭。

㈣ 反不當競爭法中的不正當獎售行為為什麼設置5000元為界限

元為界限是根據當時我國市場經濟中經營者的普遍經營規模和一般經營者的承受能力提出的一個金額。也就是說,在當時,一般的經營者在抽獎式銷售活動中,沒有能力向消費者提供5000元的巨額獎金。5000元這個金額,就是為了防止少數個別具有巨大資金優勢的經營者,利用自身的優勢排擠其他經營者而制定的。

《反不當競爭法》第十三條 經營者不得從事下列有獎銷售:

(一)採用謊稱有獎或者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的欺騙方式進行有獎銷售;

(二)利用有獎銷售的手段推銷質次價高的商品;

(三)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超過5000元。

〔釋義〕 本條規定了依法應予禁止的三種有獎銷售行為。

有獎銷售是經營者以提供獎品或獎金的手段推銷商品(或服務)的行為,主要有附贈品和抽獎兩種形式。作為經營者的一種促銷手段,有獎銷售可以促進商品的流通,提高市場佔有率,並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這種促銷手段對於市場競爭秩序有著雙重的影響:符合商業道德且限定在一定范圍內的有獎銷售,可以起到活躍市場,促進競爭的積極作用;超過一定的范圍或採取不正當手段進行有獎銷售,則會造成對競爭秩序的破壞,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因此,法律並不是一概否定有獎銷售,而只是禁止以下三種形式的有獎銷售行為:

1.欺騙性的有獎銷售行為。這種行為產生於抽獎式有獎銷售的情形之下,經營者以獎品或獎金為誘餌,引誘消費者,而所設之「獎」不能為任何消費者所得,構成經營者對消費者的欺騙。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謊稱有獎實則無獎,如有的經營者在獎券號碼上做手腳,帶有中獎號碼的獎券根本不存在或留置在經營者手中。二是雖然有獎但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其內定人員可能是經營者本身,這與謊稱有獎無異;也可能是其親友或其他特定的消費者,這種舞弊行為的結果,雖然獲獎者可能也是消費者,但由於屬事先內定,對於眾多的消費者來說同樣是不可能獲獎的。欺騙性的有獎銷售危害在於:一方面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因為既然是有獎銷售,某些不特定的消費者應有獲得獎品或獎金的權利,經營者也有在給付商品(或服務)的同時支付獎品或獎金的義務。而在這里,由於經營者的欺騙行為,逃避了應承擔的部分義務,造成對消費者權利的侵害。另一方面破壞了競爭秩序,使其他以正當方式從事有獎銷售的經營者與之相比處於不利的地位,實為不公平的競爭。

2.利用有獎銷售手段推銷質次價高商品的行為。其突出的特點是商品質價不符,實質為變相漲價、欺騙消費者。表現為藉助有獎銷售,推銷質次價高的商品,或者以次品冒充正品、以普通的低檔次商品冒充優質商品銷售。所推銷的商品是否屬於質次價高,以消費者的公認和有關主管機關的認定為准。以有獎銷售的手段推銷冒牌商品、假商品及其他失效、變質等劣質商品,同時觸犯其他法律、法規的,還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處理。這種行為的危害仍然在於損害消費者利益和破壞競爭秩序兩個方面。

3.最高獎金額超過5000元的抽獎銷售行為。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是通過抽簽、搖獎或其他偶然方式決定消費者能否獲得獎金或獎品的一種銷售形式,也稱為懸賞式的有獎銷售。大體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商品本身有編碼,經營者銷售一段時間後,通過既定的方式和程序確定中獎號碼;第二種是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同時,可得到與購貨金額相應的若干張獎券,一定時間之後開獎,或者事先確定了中獎號碼,消費者可當場核對是否中獎;第三種是在少數商品內裝有獎品或獎券,或有中獎標志,購買者憑獎券或標志可得到獎品或獎金。第三種情況類似於附贈品的有獎銷售,但因其並非每個購買者都能得到獎品或獎金而區別於後者,屬於抽獎式的有獎銷售。這種行為以獎品或獎金(且往往金額較高)引誘消費者,利用消費者的僥幸心理使其購進商品,結果造成消費者偏離購物的本意,不管是不是需要,也忽略商品的質量、性能和價值,實際上造成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對於經營者來說,只注意到了銷售額、利潤增加的短期效益,而忽視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的提高,本來的價格和質量的競爭受到這種手段的競爭的妨礙,最終會使經營者後勁不足、缺乏競爭力而遭受損失。對於社會來說,因為有獎刺激下的消費不能如實反映社會的實際需求,傳遞錯誤的市場信息,可能導致宏觀管理決策的失誤,而且因銷售成本的增加,最終會導致物價不合理上漲。此外,只有具備相當實力的經營者才有可能從事這種有獎銷售,實際是濫用其經濟優勢,損害競爭對手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利益,從而造成對競爭秩序的破壞。有鑒於此,對抽獎式的有獎銷售行為必須通過法律予以規制。但是我國目前正處於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時期,抽獎式有獎銷售作為一種促銷手段,對於活躍商品流通、搞活企業還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應該允許這種行為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超過這一范圍,足以造成對市場競爭秩序的破壞時則予禁止。因此,法律規定,禁止最高獎金額超過5000元的抽獎式有獎銷售行為,如果是獎品,其價值(體現為市場價格平均值)不得超過5000元。即不管每次有獎銷售所設獎的數量多少,其最高獎的獎金或獎金價值均不得超過5000元。

㈤ 我國法律禁止的有獎銷售有哪幾種

「有獎銷售」是指經營者在經銷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附帶性地向購買者提供物品、金錢或者其他經濟利益的行為。
有獎銷售作為一種推銷商品的方式,本身是無可非議的,但是經營者利用消費者的盲目投機心理,實施欺騙性有獎銷售、推銷質次價高商品的有獎銷售和獎品金額過高的抽獎式有獎銷售等行為,製造不正當競爭,侵害消費者利益,則為法律所禁止。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三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從事下列有獎銷售:
(一)、採用謊稱有獎或者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的欺騙方式進行有獎銷售。即欺騙性有獎銷售的行為。
根據1993年12月24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有獎銷售活動中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若干規定》欺騙性有獎銷售行為包括:
1、謊稱有獎銷售或者對所設獎項的種類,中獎概率,最高獎金額,總金額,獎品品種、數量、質量、提供方法等作虛假不實的表示;
2、採取不正當的手段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
3、故意將有中獎標志的商品、獎券不投放市場或者不與商品、獎券同時投放市場;故意將帶有不同資金金額或者獎品標志的商品、獎券按不同時間投放市場;
4、其他欺騙性有獎銷售行為。

(二)、利用有獎銷售的手段推銷質次價高的商品。
一些有獎銷售的經營者不是通過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改善服務等方式參與競爭,而是利用有獎銷售的手段,以高於商品本身價值的價格將質量較次的商品推銷出去。按照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有關問題的答復中規定,所謂的「質次價高的商品」,是指經營者所銷售的商品屬於不合格商品,或者質量與價格明顯不符的合格商品,即商品雖然合格,但其價格明顯高於同類商品的通常市場價格,而同類商品的中等市場價格是指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或者同期市場同類商品的中等價格。

(三)、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超過5000元的。
5000元是對抽獎式的有獎銷售金額的限定,這樣規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經營者在設獎額上相互攀比,干擾其他經營者的正常經營活動,同時也助長了一些消費者的投機心理。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經營者違反上述第十三條規定,進行有獎銷售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㈥ 為什麼經濟法中有獎銷售不能超過5000元

超過了5000元。就違反了《反不正當竟爭法》裡面的規定啊。

㈦ 關於經濟法部分,乙方的下列行為,何者構成不正當競爭

不正當競爭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1、混淆行為 2、商業賄賂行為 3、虛假宣傳行為 4、回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答 5、低價傾銷行為 6、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 7、詆毀商譽行為 從你羅列的幾個選項,我認為應該有A、B,(屬於商業賄賂)C(虛假宣傳)D(詆毀商譽行為),就是4個答案全選

㈧ 不正當有獎銷售(《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3條)中,超出5000元的獎金應當如何處理

你可是中國政法大學的學生?這樣把經濟法題目掛到網上來不好喲~~~ 老師鴨梨很大

㈨ 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進行有獎銷售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

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進行有獎銷售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其停止違回法答行為,以根據情節處以罰款,額度為(C)選 C、 1萬以上10萬以下

下列哪項不是專利法規定的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的積極條件(A)
選 A、商業性

《專利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㈩ 為什麼有獎銷售屬於不正當競爭

有獎銷售本身不復屬於不正當競爭制的范疇,有關法律法規只是限制有獎銷售過程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比方說抽獎類別的,最高獎勵金額超過5萬元(從2018年開始實施這個金額)等等。
新修改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規定,經營者進行有獎銷售不得存在下列情形:(一)所設獎的種類、兌獎條件、獎金金額或者獎品等有獎銷售信息不明確,影響兌獎;(二)採用謊稱有獎或者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的欺騙方式進行有獎銷售;(三)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超過五萬元。

熱點內容
仲裁裁決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可以 發布:2025-09-16 00:28:18 瀏覽:681
民法典話 發布:2025-09-16 00:27:31 瀏覽:2
司法調解申請書 發布:2025-09-16 00:27:31 瀏覽:443
盜用公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6:12 瀏覽:140
公司欠薪能追究公司實際經營者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0:31 瀏覽:882
社會學網路分析法 發布:2025-09-16 00:08:33 瀏覽:17
德川酷刑法 發布:2025-09-15 23:50:03 瀏覽:297
直銷管理條例自什麼時候實施 發布:2025-09-15 23:49:56 瀏覽:836
2015年新婚姻法繼承法 發布:2025-09-15 23:49:55 瀏覽:975
勞動法公休天數 發布:2025-09-15 23:29:56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