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合同未約定簽訂地的
㈠ 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書 合同未約定簽訂時間 如何認定
首先,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管轄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第一條的規定來看,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當事人在合同中未明確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本案合同中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南昌或泰和,因此,南昌或泰和為合同履行地。但是,從該規定的第三條來看,當事人在合同中對履行地點、交貨地點未作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或者雖有約定但未實際交付貨物,且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以及口頭購銷合同糾紛案件,均不依履行地確定案件管轄。本案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有約定,卻屬於約定不明確的情形。此處的「明確」應解釋為該約定的交貨地點具有具體、唯一性,而不再有選擇的可能。我省既有南昌市又有南昌縣,交貨地點約定為南昌就已經不具體不唯一了,更何況是約定了南昌或泰和。
其次,民法上所謂的習慣,是指當事人關於同一事項,反復進行同一行為,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形成的規則。屬於一種事實上的慣例。在全國通用的,稱為一般習慣;在某個地方通用的,稱為地方習慣;商人所遵循的習慣,稱為商習慣或交易習慣。合同法受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影響,每當提到習慣時,均指交易習慣。交易習慣是補充法律漏洞的一種方法,法官裁判民事案件,有法律規定的適用法律規定,沒有法律規定的適用習慣。本案中,法律已有具體的規定,因此,在適用法律時應當然的適用法律具體規定,而不應適用交易習慣。此外,交易習慣屬於事實,應由當事人舉證證明,而不是由法官主動認定是否為交易習慣。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原、被告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交貨地點南昌或泰和,屬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管轄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中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約定不明確的情形,且在有具體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不應適用交易習慣,本案泰和法院沒有管轄權,應移送至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㈡ 合同簽訂地有什麼法律意義
《民抄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地人民法院管轄。這是法律對於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的管轄一般規定,即發生糾紛後,要麼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要麼起訴至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從這里可以看出,明確合同履行地比明確合同簽訂地更具有法律意義)。
所以,一般而言合同簽訂地人民法院沒有管轄權,但也存在特殊情況。《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根據此規定,合同簽訂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才可以:
1、雙方簽訂了書面合同(口頭合同當然不行);
2、雙方所簽訂的書面合同中已明確約定合同簽訂地人民法院為管轄法院;
3、雙方關於管轄法院的約定,沒有違反法律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只有同時具備以上三個條件,明確合同簽訂地才具有法律意義,否則對於合同的履行以及可能發生的訴訟,其實際意義相當微小。
㈢ 最高人民法院在《如何確定合同簽訂地問題的批復》
這個司法解釋抄基本不用啦,可襲能已廢止。《合同法》《民事訴訟法》修改後,基本取代解釋,有的已經吸入法律之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確定合同簽訂地問題的批復最高人民法院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你院贛法經〔1986〕01號請示報告收悉。關於你省南昌市青山城鄉企業產品貿易中心訴福建省寧化縣工業貿易公司購銷合同糾紛案,應如何確定合同簽訂地問題,經我們研究認為:凡書面合同寫明了合同簽訂地點的,以合同寫明的為准;未寫明的,以雙方在合同上共同簽字蓋章的地點為合同簽訂地;雙方簽字蓋章不在同一地點的,以最後一方簽字蓋章的地點為合同簽訂地。本案的合同是在南昌市協議擬定並蓋了原告單位的公章,最後由被告在寧化縣蓋了公章,因此,本案的合同簽訂地為寧化縣。依據民事訴訟法(試行)第二十三條和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應將本案移送福建省寧化縣人民法院管轄。此復1986年4月11日
㈣ 合同實際履行地,協議中未約定合同履行地該如何認定法院管轄
而不能依履行地來確定管轄法院。 觀點二:民間借貸屬於合同法律關系;民間借貸糾紛可依合同履行地來確定管轄法院;在對履行地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
合同履行地的確定, 合同未實際履行時才有適用餘地。當事人約定的履行地在確定管轄時適用協議管轄的有關規定。」[11]筆者所指的債務履行地是指法定履行地(比如《合同法》規定的各類性質合同的履行地)、合同約定的履行地和實際履行地,在當事人沒有約定時
轉 民間借貸合同履行地確定問題實務探討, 案例二: 甲與乙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勞動合同載明履行地上海。後乙公司下達了遷京通知,要求上海員工向北京轉移。甲法律實際上默認了企業派員工出差的行為,只要這種行為不是對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徹底變更。 在案例三中,雖然丙與丁公司
關於勞動合同履行地的變更, 為了確定合同糾紛的管轄權,法院不得不審查合同履行地、合同的性質、合同是否實際履行等實體法概念,這導致法院對包括主合同履行地,從合同履行地,隨附義務履行地,還有書面約定的合同履行地,口頭約定的履行地、實際履行地等等,
合同履行地確認, 合同履行地。 購銷合同的實際履行地點與合同中約定的交貨地點不一致的,以實際履行地點為合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
民間借貸合同」以合同履行地為管轄法院的, 購銷合同的實際履行地點與合同中約定的交貨地點不一致的,以實際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 20、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
㈤ 合同未約定法院管轄,怎樣處理(各類合同)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回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答,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三條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第二十四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㈥ 合同的簽訂地應該以什麼為准
現實困惑
服裝經營者王某與服裝生產廠家簽訂了一份貨物買賣合同,約定王某將貨款交付後廠家3日後交付貨物。該買賣合同沒有約定簽訂地,但約定了管轄法院為合同簽訂地人民法院。該合同廠家的負責人簽字之後,郵寄到王某處王某才簽字,合同一式兩份,每人保留一份。在銷售過程中,王某發現廠家提供的服裝有大量的瑕疵,顧客買後大部分都選擇了退貨,導致店內人氣驟降。生氣之餘,王某決定起訴服裝銷售廠家,向哪個法院起訴取決於合同的簽訂地,王某在合同中沒有明確簽訂地,而雙方簽訂的地點又不一致,該合同簽訂地是哪裡呢?一般合同的簽訂地應該以什麼為准呢?
律師答疑
該案中合同簽訂地點應為王某處,王某在自己所在地法院進行起訴即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四條規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合同沒有約定簽訂地,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地點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最後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簽訂地。王某與廠家在合同中沒有約定簽訂地,並且二者簽訂地點不在同一處,而王某是最後簽字的一方,所以根據以上法律解釋,簽訂地點應當在王某處。依據合同約定,由合同簽訂地人民法院管轄,即王某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法條鏈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四條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合同約定的簽訂地與實際簽字或者蓋章地點不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約定的簽訂地為合同簽訂地;合同沒有約定簽訂地,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地點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最後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簽訂地。
法理薈萃
依據合同法自願原則,合同簽訂地點以合同約定為准,如果沒有約定,以最後簽字地為准,不僅體現了約定優先和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還從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司法活動。
㈦ 合同簽訂地應該如何確定
鄭州市李先生來電咨詢: 我所在的機械製造廠准備與四川的一家企業簽訂一份產品購銷專協議,協議上註明的屬合同簽訂地為鄭州市中原區,但由於對方業務人員沒有攜帶合同印章,需要由我所在的廠業務人員持單方加蓋印章的產品購銷協議跟對方業務人員一起到四川企業所在地,由對方加蓋印章後,再拿回到鄭州。請問,這種情況下,?如果產品購銷協議中沒有註明合同簽訂地,該如何確定合同簽訂地? 河南國基律師事務所楊曉棟解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四條規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合同約定的簽訂地與實際簽字或者蓋章地點不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約定的簽訂地為合同簽訂地;合同沒有約定簽訂地,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地點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最後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簽訂地。」根據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結合你咨詢的問題,如果你所指的產品購銷協議中已經約定了合同簽訂地為鄭州市中原區,那麼鄭州市中原區即為合同簽訂地,而不管合同最後在何方簽訂;如果雙方在產品購銷協議中沒有約定簽訂地,那麼最後簽字或者蓋章一方所在的地點,即四川企業所在地為合同簽訂地。
㈧ 關於合同的簽約地和履行地,在法律解釋上有何不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專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屬同成立的地點。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四條 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合同約定的簽訂地與實際簽字或者蓋章地點不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約定的簽訂地為合同簽訂地;合同沒有約定簽訂地,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地點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最後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簽訂地。
㈨ 合同簽訂地有什麼法律意義,合同條款約定不明
您好:
一、合同簽訂地有什麼法律意義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這是法律對於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的管轄一般規定,即發生糾紛後,要麼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要麼起訴至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從這里可以看出,明確合同履行地比明確合同簽訂地更具有法律意義)。
所以,一般而言合同簽訂地人民法院沒有管轄權,但也存在特殊情況。《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根據此規定,合同簽訂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才可以:
(1)雙方簽訂了書面合同(口頭合同當然不行);
(2)雙方所簽訂的書面合同中已明確約定合同簽訂地人民法院為管轄法院;
(3)雙方關於管轄法院的約定,沒有違反法律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只有同時具備以上三個條件,明確合同簽訂地才具有法律意義,否則對於合同的履行以及可能發生的訴訟,其實際意義相當微小。
二、合同條款約定不明確怎麼辦
根據《中護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如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如果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1)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2)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3)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4)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5)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6)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㈩ 合同法司法解釋規定:「合同約定的簽訂地與實際簽字或者蓋章地點不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約定的簽訂地為
合同簽訂地事關法院的管轄問題。合同法之所以規定實際簽訂地與約定地不一致時適用簽訂地,是為了防止有些合同當事人通過改變實際簽訂地來規避合同的法律適用和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