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改革的經濟法視野
❶ 國有企業改革所經歷的兩個重要階段各有哪些特徵
第一階段,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決定為標志,國企改革經歷了實行兩步利改回稅、落實廠長(答經理)負責制,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等一系列以放權讓利為主要特徵的改革過程.第二階段,以貫徹黨的十四大、十四屆三中全會和十五大精神為標志,我區以提高國有企業整體實力為目標,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國企改革的方向.到2000年底,全區國有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的改制工作大致完成.第三階段,繼續深化和完善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體制.
❷ 國有企業改革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實行的措施是什麼
國有企業改革分為五個階段 。
每階段實行的措施:
第一階段(1978-1980)以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為突破口,主要內容是擴權、減稅、讓利,給企業一定的自主財產和經營權利。
第二階段(1981-1982)的主要內容是試運行經濟責任制。1980年開始在部分地區企業試行多種形式的盈虧包干責任制和記分計工資、計件工資、浮動工資等辦法,把生產責任制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並逐漸形成責權利相結合的經濟責任制。
第三階段(1983-1986)的主要內容是利改稅。1983年6月在各地試點基礎上實行稅利並存的第一步利改稅。1984年9月,稅利並存過渡到完全的稅代利,從而促進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
第四階段(1987-1991)的主要內容是完善企業的經營機制,實行以"包死基數、確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補"為主要內容的承包制,從而打破了大鍋飯,調動了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發展。
第五階段(1992年後)是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的改革。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建立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改革方向,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
❸ 國有企業改革分為幾個階段實行的措施是什麼
第一復階段,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二屆制三中全會決定為標志,國企改革經歷了實行兩步利改稅、落實廠長(經理)負責制,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等一系列以放權讓利為主要特徵的改革過程。
第二階段,以貫徹黨的十四大、十四屆三中全會和十五大精神為標志,我區以提高國有企業整體實力為目標,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國企改革的方向。到2000年底,全區國有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的改制工作大致完成。
第三階段,繼續深化和完善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體制。
❹ 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是什麼
《關於深化
國有企業改革
的指導意見》中,對新形勢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內根本原則、容目標任務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導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為
國企改革
指明了方向。讀懂《指導意見》能幫助國企更好地實施國企改革,之前我在
中大咨詢
的官網看到過對《指導意見》的解讀專題,你可以到他們官網上去瀏覽一下,說不定會有所幫助。
❺ 國有企業改革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實行的措施是什麼 (急急急急……)
第一階段,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決定為標志,國企改革經歷了實行兩步利回改稅、落實廠答長(經理)負責制,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等一系列以放權讓利為主要特徵的改革過程。第二階段,以貫徹黨的十四大、十四屆三中全會和十五大精神為標志,我區以提高國有企業整體實力為目標,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國企改革的方向。到2000年底,全區國有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的改制工作大致完成。第三階段,繼續深化和完善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體制。
❻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了什麼作用
主要內容: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因此內容標准要求「專知道國有企業改革的屬主要內容」。要使學生通過社會實踐了解,國有企業改革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從以往的放權讓利、政策調整進入到轉換機制、制度創新的階段。大批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了有益探索。
❼ 國有企業改革如何向縱深推進
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黨中央、國務院對此提出了明確要求。近年來,有關方面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的決策部署,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企業積極引入民營資本、外資等非公有資本,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取得了重要成效。
二是企業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健全。通過「引資本」促進「轉機制」,混合所有制企業在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多樣化探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市場化選人用人制度日趨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高級管理人員社會化選聘制度等為企業源源不斷輸送高質量人力資本。按勞分配、按要素分配、按貢獻分配取代了曾經的平均主義「大鍋飯」,公開透明的員工晉升、流動和退出機制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力,員工能進能出、管理人員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減的目標得以實現。混合所有制企業還通過績效薪酬、彈性薪酬、員工持股、模擬股份制等激勵約束機制,最大限度地喚醒沉睡的人力資本,實現激勵相容,打造資本所有者與勞動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責任共同體,激發企業內生活力與動力。
三是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通過撬動數量可觀的優質非公有資本,引入產業鏈價值鏈的戰略協同力量和升級要素,有機融合國有資本的規模、技術優勢和民資、外資的創新能力、管理優勢,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了企業資產效益和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升,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探索出了成功的路徑。
❽ 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
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因此,國有企業的公司制改造,要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通過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造,使企業成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
明確國家和企業的責權利關系。國家按投入企業的資本額享受所有者權益,並對企業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企業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政府不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企業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約束,損害所有者權益。
要採取多種方式,包括直接融資,充實企業資本金。培育和發展多元化投資主體,推動政企分開和企業轉換經營機制。
(8)國有企業改革的經濟法視野擴展閱讀:
國有企業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環節,也是我國經濟轉型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放權讓利、承包經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戰略性調整與重組等主要階段。
黨的十四大明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為深化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把黨的十四大提出的改革目標和基本原則系統化、具體化,明確了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並指出,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必須解決深層的矛盾,由放權讓利為主要內容的政策調整轉為以明晰產權關系為主要內容的企業制度創新,通過企業制度改革,增強國有企業活力,使其發揮國民經濟主體的作用。
❾ 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國有企業來改革是經濟自體制改革的攻堅戰,因此內容標准要求「知道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要使學生通過社會實踐了解,國有企業改革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從以往的放權讓利、政策調整進入到轉換機制、制度創新的階段。大批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了有益探索
❿ 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和方針
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一中全會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力爭到本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首先要盡最大努力實現這一目標。要從不同行業和地區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平衡發展的客觀進程,著力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老工業基地,把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為國有企業跨世紀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到2010年,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目標是:適應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和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禦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必須堅持以下指導方針:
(一)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積極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增強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和共同發展。
(二)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改組國有企業。著眼於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推進國有資產合理流動和重組,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積極發展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放開搞活中小企業。
(三)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相結合。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著力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企業整體素質,構造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高效運行的微觀基礎。
(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
(五)推動企業科技進步。加強企業的科研開發和技術改造,重視科技人才,促進產學研結合,形成技術創新機制,走集約型和可持續發展道路。
(六)全面加強企業管理。推行科學管理,強化基礎工作,改善經營,提高效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七)建立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實行鼓勵兼並、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擴大就業門路,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
(八)協調推進各項配套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權責明確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體系,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強法制建設,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幫助企業增資減債、減輕負擔。
(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素質,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十)推進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技術業務培訓,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培育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