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李存在善意第三人么

合同法李存在善意第三人么

發布時間: 2021-02-08 01:18:50

『壹』 民法中的善意第三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取得物的所有權

物權法106條規定的
無權處分條件下
買受人主觀上是善意的,並且出了合理對價,而且相對方已經轉移了物權(動產交付、不動產登記)
但是對於物權法107條規定盜臟物、遺失物、埋藏物等不適用善意取得

『貳』 法律中的善意第三人指的是什麼

善意第三人,即該第三人不知道法律關系雙方的真實情況,通常是指非法交易中,不知情的,已經辦理了登記的權利人。無權處分他人動產或不動產的佔有人,不法將動產或不動產轉讓給第三人以後,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或不動產時出於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對該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受讓人在取得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以後,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而只能請求轉讓人(佔有人)賠償損失。

產生原因

從事商品交易的當事人很難知道對方是否對其佔有的物品擁有所有權,也很難進行查證。況且在商機萬變的信息時代,在一般情況下,要求當事人對每一個交易對象的權利是否屬實加以查證,不太現實。如果受讓人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轉讓人無權轉讓該財產,而在交易完成後因出讓人的無權處分而使交易無效使其善意第三人退還所得的財產,這不僅要推翻已形成的財產關系還使當事人在交易中心存疑慮,從而造成當事人交易的不安全,法律為了避免這些不安全因素的干擾規定了善意取得制度。雖然我國現行的民事基本法——《民法通則》尚未確認善意取得制度,但是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卻承認善意購買者可以取得對其購買的、依法可以轉讓的財產的所有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9條指出:「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理論基礎

關於善意取得存在的理論基礎,多數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1)取得時效說。時效制度,以時間及時間之經過為其構成要件,而善意取得制度則與時間及時間之經過沒有聯系,所以,時效制度與善意取得制度是兩種各自獨立的制度。

(2)權利外形說。佔有人應推定其為法律上的所有者,故受讓人有信賴之基礎。

(3)法律賦權說。善意取得是由於法律賦予佔有人處分他人所有權的權能。

(4)佔有效力說。善意取得系由於受讓人受讓佔有後,佔有之效力使然。大多數學者認為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論基礎是法律上承認佔有公信力的邏輯結果,即贊成權利外形說。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善意第三人一般是第三人不知道法律關系雙方的真實情況,通常是指非法交易中,不知情的,已經辦理了登記的權利人,在很多時候善意第三人的權利也是會受到法律保護的。

『叄』 關於買賣合同法律效力的問題,牽涉到善意第三人

你可以仔細閱讀下《合同法》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專或屬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
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第四十九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
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如果B是以A的名義與C簽訂合同的,B沒有代理許可權的,需要經過A的確認。
而B是以自己的名義與C簽訂合同,而古董屬於動產,B持有古董並對此作出處分,C有理由認為B是所有權人並以合理的價格善意取得,因此,買賣合同有小,A只能向B要求賠償,而不能要求C返還。

『肆』 無權處分人,與善意第三人訂立的合同,具有什麼效力,無效還是有效

效力待定。但是善意第三人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善意取得。

合同法 第五十一條【效力待定的合同】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物權法
第一百零六條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伍』 無權處分人與善意第三人簽訂的合同有效的法律依據

詳見合同法,第47條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48條無權代理人訂立合同的處理,49條表見代理訂立的合同,50條法定代表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51條無處分權人訂立的合同
另外相關法條有民法通則意見89條,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共同的權利,承擔共同的義務,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人賠償.
另外,物權法也有相關規定,見物權法106條善意取得的規定.

相關法條:
合同法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475
物權法 http://ke..com/view/470876.htm

『陸』 經濟法中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是什麼意思

我國法律關於「善意第三人」的規定僅見於《物權法》,另外《海商法》有關於「第三人」的規定,與「善意第三人」類似。

根據《物權法》的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善意第三人」是對於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過程中,不知情的第三人所享有的物權保護性權利。上述貨車是祥雲廠所購,根據動產物權歸屬於出資人的原則,貨車的所有權人是祥雲廠,貨運公司只是掛靠登記人,而貨運公司是因借錢而欠債,債主對貨運公司擁有的是一般債權,並非對祥雲廠的貨車擁有物權權利,因此貨運公司對祥雲廠的貨車而言不屬於「善意第三人」。

當然,如果貨運公司將貨車抵押給債主,同時辦理的抵押登記,則債主就設立了擔保物權,那時債主就是《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不得對抗的「善意第三人」了,即有權執行貨車,就貨車的拍賣價款優先受償。

(6)合同法李存在善意第三人么擴展閱讀

合夥企業法:合夥人在合夥企業清算前私自轉移或者處分合夥企業財產的,合夥企業不得以此對抗善意第三人。合夥企業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以及對外代表合夥企業權利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個人獨資企業法:投資人對受託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員職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物權法:以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法律規定的動產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動產抵押(即不是必須登記的抵押),從抵押合同生效時發生效力,但是未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這些情況的後果就是不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這是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利不受侵害。沒有涉及到相關的法律責任。在合夥企業中,「普通合夥人擅自以財產份額出質」,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三人是與此事無關的人員。

『柒』 物權法中規定,不能對抗善意的第三人。那麼政府可以對抗善意的第三人嗎

如果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政府扮演的是法人角色,則同樣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但若在行政法律關系中,政府扮演的就是行政主體,則此時不受物權法調整,即無所謂可不可以對抗的問題了,根本就不涉及這個問題。

另推薦一篇文章供你參考:《如何理解《物權法》中動產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融資租賃物件是否也適用這條規定,如果適用,買賣不破租賃的鐵律就被打破。這種擔憂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對融資租賃業的傷害有多大?目前如何對應?
首先按筆者的理解,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只適用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其他動產作為租賃物件時不在這個范圍,不受這條法律約束。若在這個范圍辦理相應的登記就是了。
其他的動產如何登記《物權法》並沒有明示。有關租賃物件的登記制度只有在尚未出台的《融資租賃法》中有所規定(第十九條 (租賃物登記)租賃物應當在登記機關辦理所有權登記,未辦理登記的, 出租人對租賃物的所有權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已經做好租賃物件登記准備,只等法律授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融資租賃交易中租賃物件的佔有、使用、收益權歸承租人,但處分權歸出租人所有。因此承租人無權處分租賃物件。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就算承租人非法處置了出租人的資產,出租人也有權向承租人追索。
我們再看法律另有規定外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四十二條規定:出租人享有租賃物的所有權。承租人破產的,租賃物不屬於破產財產。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承租人佔有租賃物期間,租賃物造成第三人的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害的,出租人不承擔責任。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九十條規定:訂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財產已出租的,原租賃關系不受該抵押權的影響。抵押權設立後抵押財產出租的,該租賃關系不得對抗已登記的抵押權。因此承租人無權將租賃物件辦理抵押登記,就算登記也是無效登記。
這兩個法律條款已經確認買賣不破租賃的原則。善意第三人侵害出租人利益要最揪責任,追回物件不可避免。
租賃物件的物權就算沒有沒有登記但債權已有登記制度。作為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金融租賃公司,在設立租賃債權時以在承租企業貸款卡上做了債權登記。其中也表明了物權。因此在用來抵押貸款的條件不成立。遺憾的是只能防止承租人用租賃物件辦理抵押貸款,並不能阻止承租人變賣、典當、違約轉租等行為。
而且只有(金融機構的)金融租賃公司才有這方面的制約,也只限定在銀行貸款。擔保登記若做擔保登記依然不能防止通過低下錢庄抵押貸款。其他非金融機構的融資租賃公司因為不能進入貸款卡系統,因此還不能避免非法抵押貸款。就算有法律保障,追回物件和資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業界還是期盼融資租賃法早日出台。
為了防止承租人的非法行為筆者建議出租人對租賃物件應事先辦理抵押登記。融資租賃比貸款多了一個物權,有需要去融資。因此租賃公司在簽定租賃合同同時應將租賃物件抵押給出資人,率先辦理抵押登記,讓承租人沒有機會違約是最有效的辦法。
當然這種做法對承租人會帶來一定的風險,有可能破壞承租人對租賃物件的平靜佔有。如:出租人用租賃物件融資買設備租賃給承租人。承租人支付了租金,但出租人沒有還貸款造成出資人沒收抵押的租賃物件影響承租人的使用。當然也有避免的辦法,如:放款人約定專款專用,設定共管帳戶鎖定資金流向。
遺憾的是,目前大部分租賃公司把融資租賃當轉貸業務來做。根本不關心租賃物件的物權。把自己當放款人,沒當借款人。借款時沒有抵押,放款時沒有防止承租人將租賃物件抵押的有效措施,給自己增加了許多管理和融資方面的風險。就算將來《融資租賃法》出台,如果租賃公司依然沒有這方面意識,不採取這方面行動還是沒有用處。

『捌』 在合同法中,善意相對人是什麼意思

民法上有所謂「善意第三人」、「善意相對人」的概念。此處的「善意」是民法上的回概念,有民法答上的特殊意義,不能用我們口語中所謂的善意去解釋。主要指的是合同的相對人或其他民事法律關系中的第三人,因自身沒有過錯也不可規則於己的行為,取得一定的財產或利益。善意指的就是沒有過錯。法律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法律關系中的其他人的權利,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熱點內容
立法投票在哪 發布:2025-09-16 23:03:11 瀏覽:127
煙草專賣行政許可撤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23:01:05 瀏覽:824
上市公司相關財務方面法律規定 發布:2025-09-16 22:53:41 瀏覽:626
三班倒人員工作時間勞動法 發布:2025-09-16 22:49:42 瀏覽:765
東莞勞動法夜班工資標准 發布:2025-09-16 22:36:05 瀏覽:566
黃平法學院 發布:2025-09-16 22:30:16 瀏覽:247
美國同性婚姻法什麼社會問題 發布:2025-09-16 22:16:09 瀏覽:366
qq飛車官方條例 發布:2025-09-16 22:12:52 瀏覽:454
招募法律服務志願者 發布:2025-09-16 22:08:03 瀏覽:195
做實思想道德 發布:2025-09-16 21:59:41 瀏覽: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