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實際損失的30

合同法實際損失的30

發布時間: 2021-02-08 03:28:39

1. 房產問題,合同法規定違約金不得超過實際損失的30%,這句話如何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你與對方合同約定違約金為總房款的20%,是否屬於合法約定呢!
一,違約金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1,約定違約金符合法律規定;
2,約定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可以增加以。
例如;房屋買賣合同約定違約金為20萬元,但是實際造成損50萬元,可以增加到支付違約金50萬元;
3,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30%的,違約方可以申請減少。
例如;房屋買賣合同約定違約金為100萬元,實際造成損50萬元,它的違約金為實際造成損50萬的30%以內,違約金為15萬元。
二,你的案件的違約金

1,首先要確定對方屬於違約;
2,你的損失,是指包括直接損失(如;你已經付房款的銀行貸款利息損失)和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間接損失).
房屋價值從355萬到455萬,這里的100萬差價,就是屬於"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間接損失).
3,那麼,這個案件的違約金,就為100萬損失的20%為20萬元。
綜上所述,對方應當賠償你違約金20萬元.

2. 如何計算合同中的實際損失

1、預期利益,又可稱為可得利益,是指合同在履行以後可以實現和取得的利益。該利益是一種未來的、必須通過合同的實際履行才能實現的利益,並且是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時能夠合理預見到的利益。 2、《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含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該條文明確規定了預期利益損失包含在違約損失當中,違約方應當賠償守約方的預期利益損失。 3、《合同法解釋二》第29條主要規范違約金過高的調整原則以及認定標准。違約金的法定性質為補償守約方因違約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即違約金數額應當與違約經濟損失的數額大體相當。 正因為合同當事人事前約定的違約金數額或違約損失的計算方法一般與違約行為給守約方造成的經濟損失不一致,因此在違約情形產生之後,才需要明確界定守約方的經濟損失數額(包含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以此來判斷違約金是否過高。這里的實際損失是已經產生的現實損失,實為直接損失;而預期利益損失是應當取得但卻沒有取得的利益損失,屬於間接損失。所以,實際損失和可得利益損失均為守約方的經濟損失。 《合同法解釋二》第29條當中規定的實際損失僅指違約導致經濟損失的一部分,問題所提出的「實際損失」是否包含「預期利益損失」的命題本身就不正確。 4、如果守約方能夠充分舉證違約行為導致逾期利益損失的證據,法院應當判決違約方賠償守約方的預期利益損失。

3. 「合同法規定違約金不得超過實際損失的30%」這句話如何理解

可以理解為違約金不得高於損失的130%。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30%的,打比方說就是甲乙兩人訂立的合同,因甲的違約給乙造成了100萬的損失,乙只能向甲索要130萬的違約金,如果超過130萬,甲方可以根據上述司法解釋以「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向法院起訴。

4. 如何理解「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

如果把損失設定為100%,那麼違約金在30%以內是不存在過高情形的
法律規定:回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答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5. 合同法解釋中關於損失額不超過30%的計算基礎怎麼確定,如果沒有損失,但約定了損失賠償比例,怎麼辦

計算基礎是違約一方給另一方造成的損失金額。無損失不賠償。專
合同中損失賠償額的確定:屬
一方違約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按照以下方式確定:
1、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
2、損失賠償額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
3、損失賠償額不能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6. 一般來說合同違約金上限是不超過實際損失的30%。 是多少 怎麼算的

實際損失有多少就得賠多少,你說的那個條款的司法解釋,意思是約定版的違約金比權實際損失還要高出30%。比如說以前定的違約金20000,實際損失10000,就只賠13000。
合同法解釋二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7. 違約金上限是實際損失的30%還是合同標的的30

違約金上限是實際損失的30%。法律依據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解釋(二)第版二十九條權: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8. 合同法里有違約金不能超過百分之三十的規定嗎

違約金是否能超過實際損失的30%,還要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版事人的過錯權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進行確定。
法律依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熱點內容
法律和刑法的關系 發布:2025-09-17 00:44:26 瀏覽:992
侵犯隱私權應付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7 00:36:24 瀏覽:320
行政法2017和2018的區別 發布:2025-09-17 00:35:46 瀏覽:319
公司承擔民事責任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7 00:20:39 瀏覽:912
按勞動法被辭退補償 發布:2025-09-17 00:19:06 瀏覽:625
新任領導幹部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9-17 00:13:26 瀏覽:800
對刑事訴訟法46條的理解 發布:2025-09-17 00:07:05 瀏覽:662
日常交通法規小常識 發布:2025-09-17 00:04:01 瀏覽:17
有關經濟法專利版權糾紛的案件 發布:2025-09-16 23:47:28 瀏覽:527
違反經濟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23:46:04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