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的連帶責任
① 什麼是連帶責任.
連帶責復任是指各個責任人對外都不制分份額,不分先後次序地根據權利人的請求承擔責任。在權利人提出請求時,各個責任人不得以超過自己應承擔的部分為由而拒絕。《民法總則》規定,債務人一方人數為二人以上的,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民法總則》和《擔保法》均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上述法律規定表明,連帶責任人承擔了連帶債務後,依法可以向其他負有連帶責任的人追償。根據連帶責任的過錯原則,連帶責任的承擔可按因侵權或違約所造成的損失的一定比例進行劃分和判定,既可承擔全部損失的賠償責任,也可承擔部分損失的賠償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七條債權人或者債務人一方人數為二人以上的,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享有連帶權利的每個債權人,都有權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了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有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
② 請解釋一下合同法中的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以及適用范圍
一、關於一般保證
一般保證實際上也就是民法理論上講的補充責任保證。補充責任保證包括代為履行的保證和代為賠償損失的保證。代為履行的保證是指,當債務人不履行合同時,債權人應當首先要求債務人履行,如果債務人確實不能履行時,債權人才可要求保證人代替債務人履行合同義務。如果保證人沒有條件代替債務人按主合同標的履行,就需要以代為賠償損失來履行保證義務。代為賠償損失通常用金錢來進行,亦可由當事人協商選定以實物折價、財產權利轉讓等方式進行。我國擔保法第十七條對一般保證作出了明確規定。在這種保證中,保證人享有自己特有的抗辯權──先訴抗辯權(檢索抗辯權)。所謂的先訴抗辯權,系指債權人先就債務人的財產已為強制執行而得不到滿足時,才可請求保證人履行,否則保證人可拒絕履行。現代各國立法也都規定保證人享有此項權利,從而使保證人處於第二債務人的地位。一般來說,債權人向保證人請求履行,有四種方式:1、債權人必須證明已向主債務人實際執行而無效果,否則,保證人可行使抗辯權。舊中國的民法和瑞士的債務關系法均作了這樣的規定。2、債權人必須對主債務人進行訴訟上或訴訟外的催告,否則,保證人可以拒絕履行,如奧地利民法;日本民法還規定,債權人向保證人請求履行前必須先向主債務人催告,催告後若保證人證明主債務人可以履行前,債權人必須對主債務人強制執行,否則,仍可拒絕履行。3、債權人必須向保證人出具證明可以向主債務人提出請求的文件,並將擔保該請求的權利轉交給保證人,才能請求保證人履行,如前蘇聯民法典。4、一些國家法律又規定,如果保證人拋棄先訴抗辯權;保證合同成立後,主債務人住所、營業所或居所有變更,致使債權人向其請求清償發生困難;主債務人受破產宣告或根據情況推定對主債務人的財產強制執行仍不足清償債務的,保證人不得提出先訴抗辯權,如德國民法典。我國擔保法第十七條第三款也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先訴抗辯權:⑴債務人住所變更,致使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的;⑵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⑶保證人以書面形式放棄先訴抗辯權的。一般代為履行特定標的比如代為供貨、代為運輸、代為保管、代為供電等,在實踐中不多,也不太現實,歸納起來,還是以約定承擔代為履行金錢義務或承擔賠償損失責任的保證居多。這是因為,經濟合同多種多樣,要求保證人承擔合同規定的義務,不僅要求保證人有必要的財產實力,而且必須具備特定的履約能力,如履行運輸合同要有運輸能力,履行工程承包合同或加工承攬合同還要具備一定的技術、設備等條件。如果要求保證人必須承擔實際履行合同的責任,那麼,保證人只能在具有履行該合同能力的單位中選擇,這樣勢必將保證人限制在狹小的范圍內。這樣不僅不利於經濟交往的開展,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不現實。比如在購銷彩電合同中,保證人承諾供方向需方如約供應彩電,否則,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應當說這是典型的保證合同履行的擔保,擔保人將承擔的是代為履行責任,然而,如果保證人是彩電生產企業,那麼它的保證義務是能夠完成的,但如果它是銀行的話,銀行又沒有經營彩電的范圍,就恐不能盡到這一保證責任。這時,在作有利於債權人──需方解釋的前提下,就應當將保證人的保證責任解釋為代為償還金錢責任,或賠償經濟損失的責任,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處理此種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也正是針對這種情況,對債務人不能履行合同時,保證人如何承擔賠償責任作出了規定。不論是代為履行或是賠償損失的責任,均是一種補充責任,這是應當予以明確的。
二、關於連帶責任保證
根據擔保法第十八條之規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分別就同一債務對債權人承擔全部清償義務的,為連帶責任保證。因合同關系產生的債務,債務人到期不履行時,債權人既可要求債務人清償,也可要求保證人清償。債務人和保證人對債權人履行債務並無順序和主次之分的限制。債權人可以不問債務人是否具有實際履行或賠償損失的能力。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加重了保證人的負擔,對債權人卻更加有利。就債務人的內部關系而言,各債務人可能依約定或依過錯按份承擔責任。就債務人的外部關系而言,各債務人對同一債務不分先後均負有全部清償的義務,也就是說,債權人既可以向全體債務人主張債權,也可以向某一個或某幾個債務人主張債權,各債務人不得以其內部另有約定對抗債權人。保證人與主債務人屬同一順序的債務人,在具體承擔實體責任時不分先後,誰有償付能力誰先予償付。在審判實踐中應當注意的是,如果主債務履行期限尚未屆滿,或主債務人具有履約能力並已開始實際履行時,債權人不能向保證人主張債權。只有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且主債務人以種種理由拒不履行合同約定的償付金錢義務時,債權人才可向保證人主張債權,此時主債權人既可向主債務人主張權利,也可向保證人主張權利,還可同時向主債務人與保證人主張權利。比如甲公司為確保乙公司合同債權的實現,與乙公司簽訂一份擔保合同,約定合同到期如丙公司不依約履行償付義務,則由甲公司無條件償付,並可單獨訴訟。這種約定顯然是連帶責任保證,在合同到期丙公司不依約履行債務,或乙公司向丙公司主張債權,丙公司不予理睬或暫時無力歸還的情況下,乙公司可直接向甲公司主張債權,並可就保證責任糾紛單獨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三、一般保證與連帶責任保證的異同
保證人承擔連帶保證責任,是以放棄先訴抗辯權為前提的。因此,是否具有先訴抗辯權,是一般保證與連帶責任保證的最重要區別;保證人代被保證人承擔債務,則是兩種保證的相同之處。當一般保證人放棄抗辯權或不得行使抗辯權時,一般保證實際也就轉變成了連帶責任保證。我國擔保法第十九條還規定:「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實踐中,由於大量保證合同條款、內容籠統,保證承諾書過於簡單,加之出具保證的當事人法制觀念不強,難以做到文字嚴謹,所以出現保證責任約定不明確的相當多,比如有的僅在擔保單位欄內加蓋公章、只寫保證償還或寫承擔保證責任等,有的法院將其推斷為一般保證,有的法院則將其視為連帶責任保證,審判實踐中的掌握很不一致。根據擔保法規定和當前審判實踐中掌握的基本原則,對保證當出現理解不一致時,應當作對債權人有利的解釋,也就是說,當保證責任約定不明時,應當將這種模糊的保證認定為連帶責任保證,以更加有利於保障債權人合法權益的實現。
③ 合同法中關於連帶責任的有哪些法條
1、連帶責任是中國民事立法中的一項重要民事責任制度,其目的在於補回償救濟,加重民事答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法律責任,有效地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連帶責任主要是基於合夥、擔保、聯營、承包等合同關系或代理行為、上下級間的關系而產生,因而被分散規定在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等法律法規以及有關司法解釋之中。
2、《民法通則》第89條和《擔保法》第三十一條均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上述法律規定表明,連帶責任人承擔了連帶債務後,依法可以向其他負有連帶責任的人追償。
④ 民法中什麼叫「無限責任」和「連帶責任」
有限責任既指在一定的財產范圍內承擔責任。一般用與公司法中,如有限責任公司就是以公司的全部財產承擔責任。如果公司的所以財產不能夠承擔全部的責任,那麼不能夠承擔的責任就不用再承擔了。
無限責任就是指不以一定的財產為范圍,對全部的債務都承擔責任。一直到債務還清為止。
所謂連帶責任,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並能因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它屬於共同責任中的一種。傳統民法並無並行的連帶責任概念。該概念頗具中國特色,大概是指與補充性連帶責任相對立的連帶責任形態。連帶責任確定後,依債務人承擔責任的先後順序不同,可將連帶責任劃分為並行的連帶責任與補充的連帶責任。並行的連帶責任的各債務人之間不分主次,對整個債務無條件地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向任一債務人主張清償全部債務。補充連帶責任須以連帶責任中的主債務人不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為前提,從債務人只在第二次序上承擔補充性的連帶責任,例如,保證人的保證責任、合夥人與合夥企業的對外債務、負有安全保障義務的經營者對受第三人侵害的人等。
具體地說:(1)連帶責任是一種多數主體責任,即與債權人相對應的債務人在數量上為兩個以上。(2)連帶責任是違反法律義務所承擔的民事責任。這種法律義務首先是合同法上的義務,即給付義務,表現為作為。合同法上的義務可以是合同當事人的約定(如約定的連帶保證責任),也可以是對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法定(如法定的合夥人對合夥債務的連帶責任)。其次是侵權法上的義務,即不得侵害他人人身、財產權益的義務,表現為不作為(如共同侵權的連帶責任)。(3)連帶責任人中任何一人對違反法律義務的後果都必須負全部責任。
⑤ 連帶責任的法律規定什麼
《民法通則》規定,連帶債務人都有義務向債權人清償債務。也就是說,債權回人可同時或先答後要求連帶債務人全體或部分或一人履行全部或部分義務,被請求之債務人不得以超出自己應付份額為由,提出抗辯。只要債務沒有全部清償完畢,每個連帶債務人不論他是否應債權人請求清償過債務,對沒有清償的債務部分,都有清償的義務。
⑥ 什麼叫連帶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連帶責任,就是在責任一方清償不了的情況下,由另一方承擔清償責任。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 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侵權責任人法> 第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條 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一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三條 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第十四條 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擔保法> 第十八條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第十九條 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⑦ 合同法連帶責任
這個法律關系很清楚,就是一個定金問題,他雙倍返還(即2000元)給你就版可以了。權
至於你說的你把另外的服裝店兌出了,失業了,和這個合同沒啥關系的,得不到賠償。
關於定金,建議參考http://ke..com/link?url=VJjAo_EANkquyORY9jCrkb_j8VAd4RmVOS_7Qf__
⑧ 法律上,連帶責任是什麼意思謝謝了。
本案中,解析如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被告都負有向原告方清償全部債務的責版任,責任人之一權履行債務後,有向另一方應履行債務的被告追償的權利。外部關系,任一被告負有向原告清償全部債務的責任;內部關系,各被告之間是按份責任,全部履行的一方可向另一方追償。被告追加的被告正在服刑,兩被告負有連帶責任,原告可向其中任一方主張權利。回答滿意,請採納!
⑨ 法律上說的連帶責任具體是怎樣的
所謂連帶責任,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並能因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當責任人為多人時,每個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責任,各責任人相互間有連帶關系。
它屬於共同責任中的一種。傳統民法並無並行的連帶責任概念。該概念頗具中國特色,大概是指與補充性連帶責任相對立的連帶責任形態。連帶責任確定後,依債務人承擔責任的先後順序不同,可將連帶責任劃分為並行的連帶責任與補充的連帶責任。並行的連帶責任的各債務人之間不分主次,對整個債務無條件地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向任一債務人主張清償全部債務。補充連帶責任須以連帶責任中的主債務人不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為前提,從債務人只在第二次序上承擔補充性的連帶責任,例如,保證人的保證責任、合夥人與合夥企業的對外債務、負有安全保障義務的經營者對受第三人侵害的人等。
具體地說:(1)連帶責任是一種多數主體責任,即與債權人相對應的債務人在數量上為兩個以上。(2)連帶責任是違反法律義務所承擔的民事責任。這種法律義務首先是合同法上的義務,即給付義務,表現為作為。合同法上的義務可以是合同當事人的約定(如約定的連帶保證責任),也可以是對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法定(如法定的合夥人對合夥債務的連帶責任)。其次是侵權法上的義務,即不得侵害他人人身、財產權益的義務,表現為不作為(如共同侵權的連帶責任)。(3)連帶責任人中任何一人對違反法律義務的後果都必須負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