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教育法的社會地位

教育法的社會地位

發布時間: 2021-02-27 10:47:09

❶ 論述教育法的社會作用

(1)保障我國教育的正確方向;

(2)保障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3)保專障按教育規屬律辦教育;

(4)保障有關各方在教育上的合法權益;

(5)可以極大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1)教育法的社會地位擴展閱讀

《教育法》的頒布是關系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件大事,對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制度,維護教育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教育法》的頒布,標志著中國教育工作進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階段,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我國教育的基本法,它的法律地位高於什麼法律

按照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立法體制,法律位階共分六級,它們從高到低依次是:根版本法律、基本權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和行政規章

教育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訂,應當屬於普通法律。

❸ 影響教師社會地位的因素有哪些

1、教師的社會地位是由經濟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等多因素構成的總體性范疇。
①經濟地內位決定了教師的職容業聲望、職業吸引力以及教師從事該項職業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②政治地位體現了社會對教師的評價以及教師在政治上應享有的各種待遇;
③文化地位體現了教師在社會文化、觀念、道德等構成的綜合形態中的地位。
2、1986年頒布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全社會都應當尊重教師。國家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採取措施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教師的物質待遇,對優秀教師給予獎勵」。我國的《教師法》專門就教師的權益、待遇作了具體規定。這為提高教師社會地位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3、教師地位的提高既受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又受生產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約。由於我國生產力水平還較為落後,加之教師隊伍的龐大等因素,我國教師的經濟地位和物質待遇等方面還有不盡人意之處。與國民經濟的其他行業相比,工資收入還有待提高,教師工資被拖欠的現象也較為嚴重。要從根本上解決教師經濟地位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❹ 教育法是怎樣規范教育的戰略地位,教育方針,教育投入以及教育與社會的關系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四條

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全社會應當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

第五條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六條

教育應當堅持立德樹人,對受教育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受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治、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第七條

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

第八條

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第六章教育與社會

第四十六條

國家機關、軍隊、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依法為兒童、少年、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四十七條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同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和推廣等方面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可以通過適當形式,支持學校的建設,參與學校管理。

第四十八條

國家機關、軍隊、企業事業組織及其他社會組織應當為學校組織的學生實習、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幫助和便利。

第四十九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在不影響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下,應當積極參加當地的社會公益活動。

第五十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條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配合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對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進行教育。學校、教師可以對學生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

第五十一條

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美術館、體育館(場)等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以及歷史文化古跡和革命紀念館(地),應當對教師、學生實行優待,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廣播、電視台(站)應當開設教育節目,促進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學技術素質的提高。

第五十二條

國家、社會建立和發展對未成年人進行校外教育的設施。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相互配合,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校外教育工作。

第五十三條

國家鼓勵社會團體、社會文化機構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開展有益於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社會文化教育活動。

第七章教育投入與條件保障

第五十四條

國家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體制,逐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保證國家舉辦的學校教育經費的穩定來源。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依法舉辦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辦學經費由舉辦者負責籌措,各級人民政府可以給予適當支持。

第五十五條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具體比例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全國各級財政支出總額中教育經費所佔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

第五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的教育經費支出,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原則,在財政預算中單獨列項。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並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第五十七條

國務院及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教育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邊遠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實施義務教育。

第五十八條

稅務機關依法足額徵收教育費附加,由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主要用於實施義務教育。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可以決定開徵用於教育的地方附加費,專款專用。

(4)教育法的社會地位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九章法律責任

第七十一條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不按照預算核撥教育經費的,由同級人民政府限期核撥;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違反國家財政制度、財務制度,挪用、剋扣教育經費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挪用、剋扣的經費,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二條

結伙斗毆、尋釁滋事,擾亂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教學秩序或者破壞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侵佔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七十三條

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四條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收取費用的,由政府責令退還所收費用;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七十五條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舉辦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予以撤銷;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七十六條

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招收學生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學生,退還所收費用;對學校、其他教育機構給予警告,可以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相關招生資格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直至撤銷招生資格、吊銷辦學許可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七條

在招收學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人員;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❺ 教師社會地位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1、教師的社會地位是抄由經濟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等多因素構成的總體性范疇。
①經濟地位決定了教師的職業聲望、職業吸引力以及教師從事該項職業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②政治地位體現了社會對教師的評價以及教師在政治上應享有的各種待遇;
③文化地位體現了教師在社會文化、觀念、道德等構成的綜合形態中的地位。
2、1986年頒布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全社會都應當尊重教師。國家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採取措施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教師的物質待遇,對優秀教師給予獎勵」。我國的《教師法》專門就教師的權益、待遇作了具體規定。這為提高教師社會地位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3、教師地位的提高既受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又受生產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約。由於我國生產力水平還較為落後,加之教師隊伍的龐大等因素,我國教師的經濟地位和物質待遇等方面還有不盡人意之處。與國民經濟的其他行業相比,工資收入還有待提高,教師工資被拖欠的現象也較為嚴重。要從根本上解決教師經濟地位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❻ 教育法第四條規定我國教育事業處於什麼地位

優先發展地位
第四條
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全社會應當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

❼ 論述教師的社會地位

中國古代儒家把教師的地位看得很高,常常把教師與君王相提並論。

《尚書?泰誓》中說:「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將君師視為一體或將君師並列於同等地位。荀況進一步把師納入「天、地、君、親」的序列。他說:「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

自漢唐至明清,歷代都有大儒。這些人飽學多識,學生也多能根據禮教事師。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教師與其他勞動者一起成為國家的主人,其政治地位隨之大有提高。

特別是到了80年代後,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隨著經濟發展對人才的巨大需求,人們愈來愈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進而更注重從各方面充分發揮教師對培養人才、發展經濟的重要作用。

國家不僅多次強調要「提高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和杜會地位」,而且專門制定《教師法》,以法律的形式規定教師應享有的權利和待遇,確立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要全社會尊重教師。

同時,各級政府還選舉教師當人大代表,參政議政,公開表彰、獎勵優秀教師,以及從教師中選拔人才進人各級政府的領導班子等等。

(7)教育法的社會地位擴展閱讀: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聯絡京、滬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這個教師節沒有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承認,但在中國各地產生了一定影響。

1983年3月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方明和民進18位政協委員聯名再次提出「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造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建議恢復教師節案」。9月,中宣部辦公廳致函教育部辦公廳,經研究政協一次會議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復教師節。12月,由教育部何東昌部長和方明共同簽發的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於恢復『教師節』的請示」送中央宣傳部。

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這一議案,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 。1985年9月10日,國家主席李先念發出《致全國教師的信》,中國各地舉行隆重的慶祝大會,並在教師節期間20個省市共表彰11871個省級優秀教師集體和個人。

❽ 論述教育法的作用

《教育法》的頒布是關系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件專大事,對落屬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制度,維護教育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教育法》的頒布,標志著中國教育工作進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階段,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8)教育法的社會地位擴展閱讀

中國的教育法體系正在形成之中,在橫向結構上,從現狀和立法趨勢看,主要包含以下八類:

(1)教育的基本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義務教育法,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3)職業教育法,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4)高等教育法;

(5)成人教育法或社會教育法;

(6)學位法,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7)教師法,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8)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財政法。

❾ 如何論述教師的社會地位

教師的社會地位是由經濟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等多因素構成的總體性范疇。其中經濟地位決定了教師的職業聲望、職業吸引力以及教師從事該項職業的積極性和責任感;政治地位體現了社會對教師的評價以及教師在政治上應享有的各種待遇;文化地位體現了教師在社會文化、觀念、道德等構成的綜合形態中的地位。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政治經濟制度的性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師所處的地位是不同的。古代社會教師的社會地位具有復雜性。一方面官學教師的社會地位較高,不少有識之士極力倡導尊師重教,而另一方面普通教師尤其是私學教師的社會地位缺乏保障。統治階級推崇擁戴那些亦官亦師或有錢有勢的各師大儒,而廣大的普通教師,特別是私學教師在社會上屬於受壓迫受剝削的行列,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建國前夕。

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教師成為被資產階級僱傭的腦力勞動者,他們處於被統治階級壓迫的地位。馬克思在其《剩餘價值理論》中明確指出,在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學校里,教師對於學校的老闆,可以說是純粹的僱傭勞動者,老闆用他的資本交換教師的勞動能力,通過這個過程使自己發財。20世紀中期以後,由於認識到了智力投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些發達國家對教師採取了較為「開明」的政策,積極培養,選拔教師,使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物質待遇有所提高。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教師從根本上擺脫了受剝削、受奴役的境地,成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關懷下,教師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政府把教師視為四化建設的寶貴財富,進一步落實知識分子政策,並採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比如提高教師工資水平,確立教師節,頒布保障教師合法權益的法律,設立「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等。1986年頒布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全社會都應當尊重教師。國家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採取措施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教師的物質待遇,對優秀教師給予獎勵」。我國的《教師法》專門就教師的權益、待遇作了具體規定。這為提高教師社會地位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教師地位的提高既受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又受生產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約。由於我國生產力水平還較為落後,加之教師隊伍的龐大等因素,我國教師的經濟地位和物質待遇等方面還有不盡人意之處。與國民經濟的其他行業相比,工資收入還有待提高,教師工資被拖欠的現象也較為嚴重。要從根本上解決教師經濟地位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❿ 《教育法》在我國教育法規體系中的處於母法地位嗎 是的 找到了

《憲法》是我國的母法,任何法律,法規,制度,約定都不得超越它。《教育法》在教育法體系中只能做為本法

熱點內容
團風縣律師 發布:2025-08-30 06:04:37 瀏覽:775
規章一般叫什麼 發布:2025-08-30 05:53:42 瀏覽:766
中華人民合同法發文機構 發布:2025-08-30 05:36:16 瀏覽:259
人民的名義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30 05:20:34 瀏覽:36
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2014 發布:2025-08-30 05:08:49 瀏覽:48
企業法律顧問過關 發布:2025-08-30 05:08:11 瀏覽:905
婚姻法2017年3月 發布:2025-08-30 05:08:07 瀏覽:76
海商法第257 發布:2025-08-30 05:03:48 瀏覽:789
法院拍賣的發票 發布:2025-08-30 04:19:53 瀏覽:327
最高人民法院辭職庭長 發布:2025-08-30 04:17:33 瀏覽: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