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是什麼
Ⅰ 婚姻合同法第一百六十八條是什麼
第一百六十八條 憑樣品買賣的當事人應當封存樣品,並可以對樣品質量予以說明。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應當與樣品及其說明的質量相同。
【釋義】本條是對憑樣品買賣基本權利義務的規定。
憑樣品買賣又稱貨樣買賣,是按貨物樣品確定買賣標的物的買賣,出賣人交付的貨物應當與當事人保留的樣品具有相同的品質。憑樣品買賣是一種特殊買賣,其特殊性表現在以貨物樣品來確定標的物。訂貨交易多採用憑樣品買賣方式。
憑樣品買賣是以樣品來確定標的物的品質,換句話說,標的物的品質與貨樣相同是當事人關於標的物品質的約定,而不是以出賣人交付的貨物符合樣品的品質為買賣生效的條件。憑樣品買賣要求有樣品存在,而且樣品應當在訂立合同時就存在。並且,當事人在買賣合同中應當約定以樣品來確定標的物的品質,或者寫明「憑樣品買賣」等表明憑樣品買賣的意思。如果出賣人先向買受人提示樣品,而後雙方訂立合同時未明確表明進行的是憑樣品買賣,則雙方不成立憑樣品買賣。所以,按照商店中擺列商品購物不屬於貨樣買賣。
憑樣品買賣的特點,是加強出賣人的責任,視為出賣人擔保交付的買賣標的物與貨樣有同一品質。為了檢驗買賣標的物是否與貨樣品質相同,通常採取封存貨樣的辦法,以待驗證。同時,出賣人應當對樣品質量予以說明。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應當與樣品及其說明的質量相同是憑樣品買賣合同中出賣人應當承擔的基本義務。如果出賣未履行這項義務,買受人不但可以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並且可以認為出賣人的違約行為對買受人來說是「嚴重影響訂立合同所期望的經濟利益」,從而符合合同法總則所規定的合同解除的條件,買受人可以單方解除合同。
Ⅱ 合同法法條釋義 第一百八十六條 說只要經過公正處公正的增予方就無權撤消該增予合同嗎
贈與人不能單方撤銷了。
Ⅲ 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中提到的「國家規定」指的是什麼
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中提到的「國家規定」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等金融法律法規,對有關貸款問題作出了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三十八條,商業銀行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貸款利率的上下限,確定貸款利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十條,商業銀行不得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向關系人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不得優於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
(3)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是什麼擴展閱讀:
關於資金的相關規定:
1、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吸收客戶資金不入帳,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2、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構、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等公眾資金管理機構,以及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違反國家規定運用資金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3、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規定,為他人出具信用證或者其他保函、票據、存單、資信證明,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Ⅳ 合同法第186條理解.
1、合同都是有效的,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回效:答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從你的問題來看,不屬於無效合同的規定
2、根據186條,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可撤銷,若遇到第192條的情形,贈與人雖不享有撤銷權,但是他依然享有解除權,可以要求人民法院予以解除。
若是財產已經交付了,那麼第一份或是第二份合同的效力則待定,因為贈與人已經不是權利人了,受贈人才是所有人,贈與人處分了他人的財產,需要得到他人的追認,若拒絕追認則合同無效
Ⅳ 合同法 188條
普通的贈與合同,受贈人一般不可以要求交付。
第一百八十六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這是贈與的任意撤銷,是指贈與合同成立後,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贈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思不再為贈與行為。任意撤銷源於贈與是無償行為,既便贈與合同已經成立,也還可以允許贈與人因自身的某種事由撤銷贈與,這也是贈與合同與其他有償合同的顯著區別。
當然撤銷的任意性也有所限制:1.贈與的財產已轉移其權利的,贈與人不得任意撤銷贈與。2.贈與合同訂立後經公證證明的,贈與人不得任意撤銷。3.具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論當事人以何種形式訂立,不論是否經過公證,也不間贈與的財產是否已轉移其權利,贈與人均不得任意撤銷。
Ⅵ 《婚姻解釋三》第六條為何按照《合同法》一百六十八條解釋而不按照《婚姻法》十九條規定
最高法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已於2011年7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2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
第六條 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一百八十五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 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 一百八十六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我國新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可見我國婚姻法採用的是「選擇式的夫妻財產契約制度」。
理由很簡單,房產是不動產,不同於其他性質財產。
這點和我國新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一款並無沖突,只是房產這一不動產形式的所有權有它的特殊性。
根據《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
第十七條 因房屋買賣、交換、贈與、繼承、劃撥、轉讓、分割、合並、裁決等原因致使其權屬發生轉移的,當事人應當自事實發生之日起30日內申請轉移登記。 申請轉移登記,權利人應當提交房屋權屬證書以及相關的合同、協議、證明等文件。
不辦理轉移登記的,不受法律保護。
所以如果約定贈與房產,必須及時辦理轉移登記手續,或者辦理贈與合同公證,否則贈與合同是可以撤銷的。
參考:婚姻法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網路法律達人團」為您解答
Ⅶ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中「道德義務」的范圍是什麼
個人觀點:類似認捐這種社會公益事業,當你向相關機構或個人作出了明確內的認捐的意思表示後,雖然容認捐的財物屬於動產,一般贈與中是以交付為準的,但是此種情況下,就屬於負有道德義務的贈與。不能因為動產未交付,而能夠單方行使撤銷權。
Ⅷ 適用合同法186條受除斥期限制嗎
答:《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版以撤銷贈權與。 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該任意撤銷權不適用除斥期限。
依據:本條是對贈與的任意撤銷及其限制的規定。
贈與的任意撤銷,是指贈與合同成立後,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贈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思不再為贈與行為。法律規定贈與的任意撤銷,源於贈與是無償行為。既便贈與合同已經成立,也還可以允許贈與人因自身的某種事由撤銷贈與,這也是贈與合同與其他有償合同的顯著區別。尤其是有的贈與合同的訂立,是因一時情感因素而欠於考慮,如果絕對不允許贈與人撤銷,則對贈與人太過苛刻,也有失公允。
Ⅸ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內容是什麼,要怎麼解釋
第一百八十六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釋義】本條是對贈與的任意撤銷及其限制的規定。贈與的任意撤銷,是指贈與合同成立後,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贈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思不再為贈與行為。法律規定贈與的任意撤銷,源於贈與是無償行為。既便贈與合同已經成立,也還可以允許贈與人因自身的某種事由撤銷贈與,這也是贈與合同與其他有償合同的顯著區別。尤其是有的贈與合同的訂立,是因一時情感因素而欠於考慮,如果絕對不允許贈與人撤銷,則對贈與人太過苛刻,也有失公允。然而,對於任意性不加限制,則等同於贈與合同無任何約束力,既對受贈人不公平,也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對社會道德也是一種沖擊。因此對贈與的撤銷應有如下限制:
1.贈與的財產已轉移其權利的,贈與人不得任意撤銷贈與。如果贈與的財產一部分已交付並已轉移其權利,任意撤銷贈與僅限於未交付並未轉移其權利的部分,以維護贈與合同當事人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的穩定。
2.贈與合同訂立後經公證證明的,贈與人不得任意撤銷。換句話說,可以任意撤銷的贈與合同限於未經公證的贈與合同。而贈與合同訂立後,當事人交由公證部門公證,表明其贈與意願的表達已十分慎重,因此經過公證證明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得任意撤銷。
3.具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論當事人以何種形式訂立,不論是否經過公證,也不間贈與的財產是否已轉移其權利,贈與人均不得任意撤銷。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贈與,主要是指為了救災、扶貧、助學等目的或為了資助公共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等公共事業所為的贈與。此類贈與的公益性質,決定了贈與人不得任意撤銷贈與。履行道德義務的贈與,由於當事人之間有著道義上的因素,如果允許贈與人任意撤銷,則與道義不符。因此,此類的贈與也不得由贈與人任意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