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校園陷阱

社會與法校園陷阱

發布時間: 2021-03-06 17:14:47

❶ 90後超一半網貸,超前消費真的好嗎

這是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網貸這種超前消費,可以說用的好了可以緩解生活壓力,用的不好就成為更大的生活負擔。

比如我自己,最近挺缺錢的,連孩子們的學費都交不起了,前天突然想到我妹跟我說過的網貸,就去借了一筆錢,緩解燃眉之急,我們一家也可以緩上一口氣,不用再擔心老師催學費了。

網貸就如同別人為你准備的一把鑰匙,是開門還是關門還是要看拿鑰匙的人怎麼選擇。所以說網貸就是雙刃劍,是利是弊用的人自己知道。

❷ 面對校園網貸層出不窮誘騙大學生應該怎麼做

不去借校園貸,不參與到校園貸中去。
培養合理的理財習慣,沒錢了寧可找父母要,也別找校園貸借
因為校園貸就是坑,借的時候爽,還的時候你就知道厲害了。

❸ 請問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法律問題和陷阱

找工作求職,最直接了吧

虛假廣告——引誘求職者上當

北京某高校文理學院2006級畢業生小薛,在瀏覽網上招聘信息時相中一家計算機公司。這家公司所列的招聘職位有:銷售策劃、公關員、業務企劃、產品推廣、軟體開發、市場調研等等。小薛學的是文科專業,覺得這些職位都比較適合自己,於是跟對方電話聯系,對方要他過去面試。

一周後,小薛接到那家公司的電話說「你被錄用了,下周可以來上班」。小薛到公司後,得知自己被安排做銷售策劃。部門主任說新員工上崗前先實習3個月,讓小薛拜訪這家公司的部分客戶,推銷公司新推出的一種軟體。實習期間,小薛賣出了20多套軟體,銷售額兩萬多元。實習期滿後,小薛一心指望到辦公室做正式的銷售策劃。可是部門主任告訴他,公司不會讓一個剛實習完的職工馬上做銷售策劃的,所有人必須先做幾年市場銷售,才能做銷售策劃,做市場銷售時工資底薪800元,其他部分靠銷售提成,這是公司的規定。

至此,小薛才明白,他乾的這個工作實際上就是推銷新產品,工作不穩定不說,工資待遇根本沒有保證,至於當銷售策劃,更是沒譜兒的事。當初他想,雖然這家公司允諾的薪酬不是很高,但能做辦公室工作,比較穩定就行,現在看來完全不符合他的初願,於是他憤然離開了這家公司。好長一段時間後,這次求職的陰影一直無法抹去,搞得他心情異常糟糕。

虛飾崗位是求職者遭遇的虛假廣告中的一種,即用好聽的新名詞、新概念包裝崗位,將其吹得天花亂墜,實際上就是讓你去推銷產品、做秘書等等。除了這種騙人的手法外,還有高薪誘惑陷阱。允諾付給你高出期望的薪酬,等到你上崗後做起來,才發現那高薪只是空中樓閣,因為你的業績根本達不到他規定的高薪起點。

專家分析,信息不對稱是畢業生求職上當受騙的主要原因。畢業生求職要克服急於求成的焦躁情緒,最好選擇由學校、當地教育、人事等政府部門舉辦的專場招聘會,學校和這些部門信譽好,還可以幫助畢業生把好第一道關,例如企業的誠信度等。由教育和勞動、人事部門舉辦的網上招聘會近年發展迅速,是較好的擇業渠道之一。畢業生在具體應聘某個企業或單位時,不要只聽信用人單位的廣告宣傳,要通過政府網站、行業網站和校園網站等多種渠道,了解用人單位的情況,對用人單位的錄用程序、標准、對所需崗位的要求,以及薪酬、福利待遇等最好能有文字描述。

試用期——騙取廉價勞動力

大多數企業對新職工都要求有一段時間的試用期,這是正常的,是勞動法法規許可的。但有些公司卻不簽勞動合同先試用,等到試用期滿後,一句「不符合錄用條件」,就將求職畢業生變成了他們的廉價勞動力。

某高校經貿專業畢業生小馮被北京上地一家公司錄用。和他一起進入試用期的還有另外6名新職工。他們被分到不同的部門實習,小馮到中關村大街一大型電子商城內公司的攤位賣電子產品。經理告訴他,讓他站櫃台,一是讓他熟悉公司的業務,為以後工作打下基礎,二是了解市場動態,聽取顧客意見,以便於改進產品。3個月試用期過後,小馮銷售業績相當不錯,除了第一個月不太熟悉,銷售額5000多元外,後兩個月都超過了20000元。小馮想,這個業績證明了自己的才能,公司沒有不錄用他的理由。經理讓他回家等消息,可是快兩個月也沒有動靜,他給公司打電話,人事部門經理告訴他落聘了,小馮怎麼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後來一打聽,他們這批新來的6個人,一個也沒有被錄用。半年後,小馮有一次到中關村那家電子城,無意中來到這家公司的攤位,發現又一批新來的大學生在那裡站櫃台。

在試用期上玩花樣,除了像這家企業的招數外,還有的企業非法延長試用期。他們利用大學生不熟悉國家有關政策,找出種種理由,延長試用期,以獲取廉價勞動力。

南開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劉月波說,像一些企業的這種做法,目前還沒有法律和規章約束他們,但是這些企業的誠信出了問題,這將影響他們的信譽,最終仍得不償失。拿南開大學來說,如果畢業生在求職時遇到這種情況,他會在南開大學校園網上披露,老師在學生就業指導中也會提醒。那麼,這樣的企業就會在求職畢業生中留下惡名。從畢業生方面來講,在進入試用期前,要多了解相關政策和規定,多向老師和已經就業的師哥師姐取經,盡可能多地了解相關企業的信息,防患於未然。即使在試用期間遇到了這種情況,也不要忍讓退縮,要以相關法律法規為武器,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不公條約——口頭承諾不兌現

張平是計算機和信息專業碩士生,在學期間通過了微軟的軟體工程師認證,另外還通過了國家計算機軟體考試,獲得系統分析師證書。張平的專業優勢及手裡的幾張王牌證書,使他在與一家外資公司洽談時,很順利地進行到簽訂合同的階段。在簽訂合同前,張平仔細閱讀了合同文本。人事經理說文本是通用的,每個新來者都簽這個文本。當張平看完所有條款後,發現「三險一金」(養老險、失業險、醫療險和住房公積金)沒有提及。人事經理解釋,我們公司是著名公司,被錄用人員都是行業的佼佼者,根本不存在失業問題,論薪酬我們是同行業中最高的,你只要在這里幹上三年五年以後,所得報酬養老絕對沒問題,至於醫療,到時到公司報銷即可,房子嘛,保你三年後買得上房子。張平一聽,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在合同上簽了字。

天有不測風雲。張平在這家公司干到第三年,突然患了風濕性關節炎。由於公司沒有給他上醫療險,他拿著醫葯費用單據去找公司經理,希望公司能給報銷,哪怕報銷一定比例也行,因為如果由他一人承擔全部醫療費可是一筆不少的數目。可是公司的答復是,公司沒有這個先例,醫療費用不能在公司報銷。這時,張平才想起當初簽合同的情形,他萬分後悔當時沒有堅持自己的主張。

東北大學學生工作處處長徐峰提醒畢業生,簽約是一件慎重的事情。畢業生在求職時必須清楚,所有的口頭承諾都是無效的,也不可能完全兌現。一定要按照要求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把雙方口頭商談的內容全部寫進協議,簽約前還應反復檢查,保證協議內容無歧義和遺漏。在簽約之前多向學校老師或有經驗的人取經,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要敢於向企業提問,認真了解企業的情況,充分論證後再簽約。必要時,畢業生還應該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招聘收費——名目多防不勝防

北京某大學畢業生王茜,應聘到一家企業工作。這家企業規模雖不大,但看上去比較正規。王茜的所有手續都辦得很順利,對自己的崗位也算滿意。但是經理告訴她,因為她沒有工作經驗,上崗前要參加一個月培訓,交培訓費800元,培訓結束考核合格將培訓費再退還給她。王茜看經理非常認真,心想這家企業用人還挺嚴格的,於是不假思索交了錢。但是一個月培訓結束後,公司人事部門卻通知她,說她沒有通過考核,就不錄用她了。王茜一聽氣壞了,找經理理論,經理避而不見,找業務主管,業務主管指著培訓條款說:「你看這里說得明明白白,考核合格才退費,你考核不合格,我們在你身上花了這么大的人力物力,難道白費了不成?」王茜性格潑辣,說你不退費就是詐騙,我到市勞動局告你們。那位經理怕事情鬧大,才把錢退給了她。

國家勞動和人事等有關部門早就明文規定,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報名費、抵押金、保證金等費用,對於員工的培訓費用,應當從企業成本中支出。有些企業和公司置國家規定於不顧,巧立名目向應聘者收取費用,就是因為許多畢業生不了解國家這些規定。求職者糊里糊塗交了錢,當發覺是騙局時,好多人又不敢抗爭,只能自認倒霉。畢業生求職前,要了解國家的有關法律條文如《勞動法》《合同法》,以及勞動部、人事部關於勞動招聘、人才市場及勞動爭議等條例規定以及地方政府相關的規章制度,明白供職單位哪些做法合法合理,哪些做法不合法不合理,當遇到各種名目的收費時,要堅決抵制,不要受其職位、薪金的誘惑,不管這個企業的許諾多麼誘人,這樣的企業是靠不住的。

東北大學學生工作處處長徐峰說,防範擇業騙局,首先要擺正心態。當前,部分大學生就業面臨一定的困難,在面對選擇的時候難免心情焦躁,容易受某些利益的誘惑而上當受騙。其實,大學生就業,實際上是在為自己尋找一個奉獻才華、收獲成長的工作,有自信的人才能夠從容應對。要把企業的發展和自己將要做的工作放在首位,把利益放在次位,這樣就不會輕易陷入騙局。

❹ 為何有些大學生會掉進校園貸的坑

這個時代,互聯網的發展很迅速。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也帶來了一些新型的騙局。藉助互聯網的發展,很多校園貸也在各所高校流行起來。面對學生對錢財的渴求,很多校園貸將學生拉入了陷阱。對於學生這個群體來說,校園貸的弊端絕對是大於利處的。那麼,學生為什麼會被校園貸拖入陷阱呢?

同時社會上還有很多的校園貸,根本不是正規的機構。騙子用一些花招吸引了學生,然後跟學生簽訂合同。由於學生缺少社會經驗,不能發現合同中的不平等條款。即使學生很缺錢,最好也不要步入校園貸的陷阱。由於學生缺少財產,經常會出現無法償還貸款的情況。有些公司為了追回貸款,會進行惡意追債,比如暴力催收,騷擾貸款人的親朋好友。所以大學生在面對校園貸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又慎。

❺ 師范類學校那麼多,自己該如何避免陷入野雞大學的陷阱

又到了每年高考生忙於報考的時間段,很多學生會因為師范類學校的學費低師資好等優秀條件而選擇師范類的大學。當然也有的大學沒有辦學資格,簡稱野雞大學,它們為了掙錢,混淆視聽,所以各位高考生要仔細辨別這些業績大學,防止上當受騙。
什麼是野雞大學

野雞大學也稱"學歷工廠"、"虛假大學"、"學店",其辦學以營利為目的,通常採用與知名大學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稱,以混淆視聽的方式招收學生,以各種手段鑽相關國家法律漏洞,濫發文憑。野雞大學所涉及的欺騙既有假學校,也有假學歷。此類院校又被稱為"文憑工廠",主要是指雖然是合法機構,但不被所在國社會、用人企業認可的學校,主要指標是花錢買文憑,而買來的文憑不被用人單位認可。

廣大高考生們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要被野雞大學所欺騙。

❻ 大學里有哪些害人不淺的校園騙局,而且受騙的女生偏多

經歷了高考,很多人走入了大學校門。殊不知大學里,有很多容易讓人陷進去的陷阱,特別是大一的同學沒怎麼接觸社會,比較容易上當。小水在這里給大家介紹大學里4種害人不淺的騙局,特別是第4種,受騙的女生最多!大學生建議收藏!

❼ 校園貸款的危害有哪些 學生如何防範落入校園貸陷阱

部分不良網路借貸平台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因此要加回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答平台的監管和整治。

總結了當前大學生在校園網貸領域遭遇的主要權益糾 紛、法律困境,並以此提出對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的期待。

所謂"校園貸"就是在校學生通過針對大學生的網路貸款金融機構和平台在網上申請獲得信用貸款的方式。

在調查中,發現當前市面上大約有100多種校園貸平台,大致分為三大種類:一是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台,二是P2P貸款平台,三是傳統電商平台。

很多平台的審核幾乎形同虛設。為吸引學生貸款,這些平台皆打著"一分鍾申請,一天下款"這樣的口號。隨機搜索四個校園貸的信息審核程序,都稱只需要學生填寫以下信息:身份證,學校,年級,學號,以及父母雙方的姓名,聯系方式等等。但實際操作過的人反映,即使填寫別的同學的個人信息,只要確有其人,就不會被發現。

❽ 大學生好心幫忙為什麼會掉入校園貸詐騙陷阱涉案金額22萬

「這是整個大學里我上過的最沉重的一課,也是終生的教訓。」在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記者見到了大三學生鄭琳琳。提起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校園貸詐騙案,她頗為懊惱。兩年前,因為用自己的身份證信息給學長幫了個忙,莫名背上了7000多元的貸款,之後她不斷地被催債公司騷擾、恐嚇。這個陰影幾乎陪伴了她整個大學時光。為此,鄭琳琳一直在武漢司法機關和法律援助中心之間奔走,追問「我的貸款記錄什麼時候能消除」「逾期還款會不會影響我以後貸款和出國留學」。

2015年5月的一天,同學郭達凱跟鄭琳琳說,帶著身份證和學生證幫學長「掛個名」,就能拿一筆勞務費。雖然不知道具體做些什麼,但考慮到是給學長幫忙,鄭琳琳和舍友來到了學校門口的一家酒吧式電影院。當時,店裡有十幾個人,有人自稱是「人人分期」的武漢總代理賀鵬,還有他們的學長、「人人分期」在該校的代理——大三學生鄭禹。

原以為「幫忙」到此結束,但兩個月後,鄭琳琳手機上突然收到了「人人分期」的簡訊,提醒她本月還款已逾期,如果再不還上就要付滯納金。鄭琳琳很奇怪,詢問郭達凱後,對方回答說還款都由鄭禹和「人人分期」負責,這種簡訊不用理。又過了幾天,當初一起「掛名」的同學都接到了催款電話。郭達凱安慰這些學生,公司暑假休息忘了還款,很快會補上。

然而,之後的事實證明,這只是催債噩夢的開端。「你好,轉告鄭琳琳,『人人分期』賬單一直都在逾期狀態,我司將於27號上報信用不良記錄,並且上報個人徵信及加大力度催收。因此對個人聲譽及徵信產生的不良影響將由你個人承擔,我司概不負責,望周知。」不僅學生本人,家長和老師也收到了類似催收簡訊。

❾ 綜藝《今日說法》開播至今,哪一個案件最令人深刻怎麼評價

《今日說法》欄目,從1999年開播,至今已經有了將近20年的播出歷史,從開播以來,廣受好評,並因為《今日說法》欄目,還走出了好幾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

祖國現在的輿論及媒體平台的開放性越來越強,很多若干年前屬於嚴禁傳播的事情,今天也可以正常、公開的討論,我們需要為祖國日益開放的言論自由點贊!

❿ 大學生被詐騙的例子

高校內詐騙案例的常見類型及例子
1、電話、簡訊詐騙。詐騙分子通過發簡訊說你的銀行卡有欠費,或者中獎,生病等信息,如有疑問請咨詢什麼什麼的電話。當你撥打對方留下的電話,你將一步一步被對方誘導或威脅進入圈套,直至你將自己各個銀行卡上的資金轉到他指定的所謂安全賬戶上為止。

2、傳銷。傳銷組織經常打著工作的名義,誘騙求職人員參加的各類傳銷組織。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活躍群體。被傳銷組織利用互聯網平台信息審核不嚴等漏洞精準「設鉤」,在求職、交友、徵婚等平台發布虛假信息,大學生很容易落入陷阱。

3、校園貸和網路刷單被騙。「校園貸」實際就是翻版的「高利貸」,通過簡單的手續誘騙學生上當。不法分子經常向學生推銷「校園貸」業務。與官方政策允許的幫助貧困學生助學貸款完全是兩回事。

4、以「遇困」老鄉的身份詐騙。詐騙分子通過某種途徑獲知被害人籍貫在何處,以家鄉話套近乎,吹噓自己的社會關系,以後幫忙等為誘餌,騙取被害人信任,借出錢物,之後逃之夭夭。

5、以遇困的名校大學生的名義詐騙。詐騙分子往往謊稱自己是某名校的大學生,並出示假的學生證、身份證、介紹信等,在外搞社會調查被盜錢包或錢用光要求借用電話卡使用一下進行試探,步步深入,一旦覺得行騙對象可能上鉤即提出要求幫助、借錢返校。

6、以談戀愛的名義進行詐騙。詐騙分子所選擇的對象多為女學生,他們稱自己是某學校的學生,同女學生接近,吹噓自己來自某沿海發達城市,家境優越,取得女生好感後,即提出以其交朋友、幫助購物,進而稱急用不斷提出借錢,有的詐騙分子不僅騙財而且騙色,嚴重傷害到女生的身心健康。

7、以代購低價物品為借口詐騙。詐騙分子尋找機會與人接近,謊稱「有關系」,「有路子」可以買到價格較低的手機、電腦等物,使受害人將錢交給他代購,騙取他人財物。

8、利用介紹勤工助學詐騙。這是這年來針對較多學生的、常見的詐騙方式。詐騙分子往往在鄰近學校周邊地區。設立職業中介場所(有的是個體職介所與所謂的用人單位聯合詐騙學生中介費、押金等),將求職的學生介紹到騙子自行設立的所謂「用人單位」勤工助學,「用人單位」假意錄用,要求學生交納一定的「建檔費」、「工作卡工本費」、「保證金」、「押金」等,「就業單位」多分配給較多繁重的推銷市場、調查任務,之後以工作不達要求為由拒付工資或以「保證金」抵消處罰等,「用人單位」臨時租用幾間房為「公司」,一旦敗露,即作鳥獸散。

9、借口幫助落實工作單位詐騙。詐騙分子利用學生畢業分配落實工作單位難,吹噓自己有關系,可以幫助落實工作單位,騙取學生及家屬的介紹費、幫忙費。

熱點內容
通許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7 02:45:32 瀏覽:497
巴林王國婚姻法 發布:2025-09-17 02:45:27 瀏覽:909
明代司法機關 發布:2025-09-17 02:45:25 瀏覽:677
工期違約金最高限額合同法解釋 發布:2025-09-17 02:39:53 瀏覽:154
2018年修改後婚姻法 發布:2025-09-17 02:39:00 瀏覽:853
行政法的本級 發布:2025-09-17 02:25:37 瀏覽:952
學習准則及條例課件 發布:2025-09-17 02:25:27 瀏覽:785
立法座談提綱 發布:2025-09-17 02:24:47 瀏覽:107
上海勞動合同法培訓內訓 發布:2025-09-17 02:15:56 瀏覽:9
法規建成區 發布:2025-09-17 02:05:47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