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約定由第三人履行
1. 合同法 65條 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
第六十五條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2. 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履行
涉及第三人合同,又稱之為涉他合同,是指當事人約定,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合同。羅馬法除有若干例外,原則上惟承認契約僅於當事人間發生效力,故有「不論何人不得為他人為約定」之格言。統覽各國立法,為實際上交易之需要,打破羅馬時代之極端個人主義,一般承認涉他契約。我國《合同法》第64條、第65條分別對涉及第三人合同的履行作出了規定。 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是涉他合同的一種。我國《合同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又稱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合同,是指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義務,第三人因此直接取得請求權的合同。比如,投保人和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約定保險人向作為第三人的被保險人、收益人履行,而被保險人、收益人直接享有保險金請求權。保險合同即為最典型的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徵:(1)第三人不是合同的當事人。這種合同的主體不變,仍然是原合同中的債權人和債務人,第三人只是作為接受債權的人,因此,第三人不為合同當事人。(2)合同的當事人合意由第三人接受債務人的履行。這種合同往往是基於債權人方面的各種原因,所以,債權人應當經過債務人的同意,向第三人履行的約定而生效力。(3)債務人必須向債權人指定的第三人履行合同義務,否則,不能產生履行的效力。(4)向第三人履行原則上不能增加履行難度和履行費用,如果增加履行費用,可以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而是債權人的原因所致,債務人並無過錯,故從公平和誠實信用的角度講,應當由債權人承擔增加的費用。
向第三人履行之要件,我國台灣學者史尚寬先生認為,一是約定人與受約人間須有有效契約之成立。契約之成立要件,應依法律行為及債權契約通則定之。約定人與受約人間有效契約之成立,為第三人權利成立之絕對要件。二是須以第三人取得債權為標的。
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可以產生以下法律效力:(1)第三人可以向債務人請求履行。如果第三人拒絕受領的,債務人應當將該情況及時通過債權人,並協商解決方法,由此所受的損失由債權人承擔(2)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3)債務人基於對債權人的抗辯,可用以對抗第三人。比如,債務人因債權人原因而產生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等,可以對抗第三人,而不向其履行。 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又稱第三人代為履行的合同,是指經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代替債務人履行義務,第三人沒有因為履行債務而成為當事人的合同二我國《合同法》第6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其法律特徵在於:(1)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該第三人並沒有成為合同的當事人,合同的當事人仍然是原債權人和債務人。如果第三人沒有履行,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承擔責任。(2)合同當事人經過協商一致同意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至於第三人是否履行,應由債務人和第三人進行協商。(3)第三人代為履行不能損害債權人的利益。(4)合同債務可以由第三人代為履行,即必須由債務人親自履行的債務不能由第三人代為履行的除外。
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的法律後果可分為:(1)債權人應當接受第三人的履行,由於債務人已經與債權人約定由第三人履行債務,如果債權人不接受第三人的履行視為債務人已經履行了債務而債權人違約。(2)第三人違約時,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因此,第三人代為履行中的第三人只是替代債務人履行債務,並不是合同的當事人。
需要說明的是,由第三人履行與《合同法》第84條、第85條、第86條所規定的債務承擔,表面上看都是由第三人代替債務人履行債務,但兩者有明顯區別:在債務承擔的情形下,第三人成為了合同的當事人;債務人轉計債務時必須經過債權人的同意;在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債權人可以直接向第三人請求承擔違約責任,而不能再向原債務人請求承擔民事責任。這些都是債務承擔與由第三人履行的主要區別,且不能混同。
3. 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由____承擔違約
是的,這是合同法裡面的債務承擔問題。因為債務的轉移要徵得債權人的同意。第三人享有對債權人的抗辯權。同時第三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適當應當由債務人承擔責任
4. 合同法,第三人代為履行,是在第三人和債務人之間作出協議,還是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
第三人代為履行合同,由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做出協議,但該協議對第三人不具有約束力。
一、第三人代為履行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6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由該具體法條可以看出,所謂第三人代為履行,是指第三人依照合同當事人約定由其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合同當事人就此所訂合同,通常稱為第三位代為履行合同,即合同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代替債務人履行合同的部分義務或全部義務的合同。
二、第三人代為履行合同的特徵
1、第三人非當事人
第三人即非締約當事人,無需在該合同上簽字或蓋章,只須第三人表示其願意代替債務人清償債務。
2、對第三人無約束力
合同當事人的約定對第三人不具有約束力,第三人可以履行,也可以拒絕履行。故在此意義上講,第三人僅為履行主體而非義務主體,對於合同的債權人而言,他只能將第三人作為債務人履行的輔助人而不能作為合同的當事人對待,當第三人拒絕履行時,由合同債務人負責履行。
3、對締約方有約束力
合同中第三人代為履行條款對債權人具有約束力,即第三人一旦同意履行,視為債務人的履行,債權人不得拒絕。
如果第三人不履行,債務人在履行期限內沒有履行,或者第三人的履行不符合合同約定,債務人未在履行期限內予以補正的,債務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四、特別提示
第三人代為履行合同,由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做出協議,但該協議對第三人不具有約束力。如果債權人目的是保證債權得到清償,則應採取三方簽訂其他形式的合同。
5. 怎樣理解由第三人代為履行的合同
一、「第三人代為履行」系根據《合同法》第65條的規定而產生,重點是:第三人不回履行債務答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即:債務並未轉移,第三人耍賴時,債權人仍不得請求該第三人償付,而應當找原債務人算賬。
二、「債務承擔」目前偶國法律無明文規定,但較為一致的學理解釋和法院多個判例均認為:第三人主動與債權人達成清償他人債務的約定後,成立新合約,第三人不得耍賴,如果耍賴,債權人可起訴請求其償債。但此時,第三人與原債務人均未脫離原債務關系,債權人也可請求原債務人償債。事實上,這種情況下,第三人和原債務人之間到底是各負其責還是連帶(共同)清償債權人,仍有爭議,俺個人認為:應當是共同清償責任。(限於時間有限,打字麻煩,就不詳述了哈)
三、至於樓上解釋的「債務轉移」,那又是另一回事了。這個《合同法》的規定較完備,可以自行參閱。
6. 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與第三人利益合同有什麼區別
兩者是一樣的。
在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有向債務人請求履行合同義務的權專利。這可以說屬是對合同相對性的一種突破。不過要注意我國《合同法》第64條:「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這條不是規范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現在還有爭議,但多數學者還是持這種觀點),這種是第三人代債權人接受履行的行為,或者說是非真正的第三人利益合同,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第三人是否對債務人有完整的債權,以及由此產生的請求權(給付請求權和違約責任請求權)。不過我也不太懂《合同法》第64條的立法原意是什麼,它就是那樣存在在哪裡,學者們就這樣解釋。
希望對你有幫助吧,如果說得不對也請網友指正,我也是最近在學合同法才注意這個問題的。
7. 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若第三人不履行債務則
根據《合同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內三人不履行債務或容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所以法院不能追究第三人的違約責任,更不能強制執行第三人的財產。
8. 在合同法中,第三人代為履行,第三人的定義如何定義呢
合同的履行由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以外的其他人履行的,稱第三人代為履專行,該其他人就是屬你說的,第三人代為履行中的第三人。合同之債是特定當事人間的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因為通常情況下,債應由債務人履行,債權人也只能向債務人請求履行。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債務由誰來履行對於債務人並不重要,債也可以有第三人代為履行。舉個簡單的例子。甲欠乙500元,到期未還,甲向乙索要,乙說沒錢,甲原本只能向乙要錢,這時,乙的好友丙十分慷慨地說,不要找乙要錢了,我現在就替乙還500元。丙當場掏出500給甲。該案例中,甲乙是借款合同的當事人,丙就是第三人代為履行中的第三人。
以上主要內容我自己編的,部分參考資料:李開國、張玉敏:《中國民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505~5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