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社會學課程報告3000字

法社會學課程報告3000字

發布時間: 2021-03-06 19:54:56

㈠ 關於法律方面的一篇社會調查報告 3000字左右

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社會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是受學院兩課教師委託通過實驗室全體人員齊心協力,艱苦奮斗,歷時三周才圓滿完成,本次調查採用多階隨機抽樣,抽取的樣本單位專業結構齊全,融經濟、管理、人文藝術、外語等專業學生,因此避免了調查對象過於集中的弊端。發出問卷共300份,收回問卷270份,其中有效問卷266份,問卷如附錄所示:1、2、3、4、10、16、17為非固定答案的題目,5、6、7、9、11、12、13、14、15為考察題(考察同學對法律知識的了解程度)九道考察題的總分設為100分,其中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11.1分。 以下是非固定答案題的統計結果: 1、你認為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用處?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沒用6.02% d、法律不如權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識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a、電視上48.12% b、報紙上16.54% c、學校的課本上35.34% d、家庭的影響4.51% e、其他 13.91% 3、你認為你在生活中平均每學期遇到法律問題的頻率為: a、20次以上 5.26% b、20次?10次 6.39% c、10次?5次 21.8% d、5次以下 50.75% e、0次 16.17% 4、當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50% b、用武力解決 6.02% c、通過關系解決. 15.79% d、感覺很委屈但是認為也是沒辦法的事 16.17% e、根本沒有在意過9.40% 8、當今雖然是法制社會,也存在著家庭暴力、婚姻財產糾紛等很多問題,你認為:a、清官難斷家務事 74.05% b、清官易斷家務事 25.95% (1)、如果你選擇了a,那麼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a、法律法規不健全 30.70% b、群眾的法制意識不強 29.57% c、法官的職業素質不夠高 4.01% d、法律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35.21% (2)、如果你選擇了b,那麼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a、法律法規健全 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9.40% c、法官能夠正確地把握「一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 15.41% d、一切問題在法律面前都能夠得到解決 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車上遇到騷擾時,你會如何去做? a、出聲制止,維護自己的權益 49.25% b、用適當的方法讓他得到懲罰 28.95% c、瞪他一眼,然後換個地方或下車 20.31% d、默默的離開,不敢出聲。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識嗎? a、希望 92.11% b、不希望 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礎課要如何上? a、盡可能介紹能解決社會生活的法律法規 33.08% b、從案例中說明相關法律理論,類似於《今日說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內容和順序進行教學 5.26% d、最好取消這門課,與日常學習生活無關4.14% e、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其中固定答案的答對率為: 5、對於學校不允許到達法定年齡的同學結婚的做法,你的觀點是?27.443% 6、某學生因為考試舞弊而被開除,你認為這種做法是否合法?51.879% 7、因為沒有過四級而不發放學位證,你認為這種做法是否合法?67.293% 9、某某商場公示:某某手機實行三包,七天包退,假一罰十,一女士買了一部,回家後發現手機的電板有問題,於是拿手機去檢驗,該公司說手機不是本公 司的產品,這部手機是假的。如你是該女士你該向誰要求賠償? 56.015% 11、某地有兩名同姓考生,其中甲考取而乙落榜,乙方家長為了自己兒子能上大 學,和某高校商量,將甲的檔案改成乙的檔案並仍以乙的名義投給錄取學校。 你認為他們違反了哪一些法律?16.54% 12、甲某和其12歲兒子共同搶劫,其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39.473% 13、父母離婚,19歲的兒子考上大學,是否有權向父親要生活費?62.78% 14、王某有三個兒子,王某在病死之前當某個兒子的面做了口頭遺囑,這種遺囑是否有效?50% 15、我國選舉採取什麼樣的投票形式?90%多 可見他們還是很關心身邊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識大部分同學還是知道的,對於5、6、7題,由於問卷設計的不夠合理,可能誤導了同學們的思想,讓數據不夠真實, 此次調查的結果說明,同學們的法律意識比較弱,知識也比較缺乏,從數據上看,同學們都沒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問題,也許他們覺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煩是必然的,並不是法律問題,也有可能受家庭、社會等各種因素影響,讓他們認為權利比法律有用,在次問題中雖然有50%的同學回答是「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次數據有很大的誤差,因為答案本身的誤導性非常強,很多同學自然而然就選擇了此答案,它並沒有代表性。 決大多數 同學認為學校的有關規定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有這種反映也是意料中的事,據分析有以下幾種可能性:①為了自己的權益②法律意識③答案本身的誤導,從我們學校來看,同學們的法律意識並不是很強,但是關乎到自己利益和前途,關乎到自己今後的發展,大家自然而然就會認為那是不合理也合法的,人都是自私的動物,誰不會為自己謀利益,誰不希望今後的路能夠更加順利,這也是人之常情。 此次問卷調查採取的是抽樣調查法,是分專業的調查,但在此過程中卻忽略了性別的界限,性別的不同致使他們的愛好也不同,所關心的也不一樣,男孩子可能要廣闊一些,看法要強烈一些,女孩子要緩和得多,因此,定量的數據就不夠精確。 我們的問卷中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當你在車上遇到騷擾時,你會如何去做,同學們的答案很多,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自己會默默離開,不與理會,一個大學生是如此,那麼我們國家各族人民呢?中國是一個法治國家,提倡依法治國,可是殺人放火、搶劫、拐賣婦女兒童等等犯罪行為比比皆是,甚至乎知法犯法,遇到這種情況時又有多少人會站出來說一句或者出來阻止呢?這也說明在同學們心中在人民心中法律的意識還非常的弱。 以上統計結果是令人很滿意的,因為有92.11%的同學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識,而且有45.11%的同學認為法律在現實生活中非常有用(即使仍有11.65%的同學認為法律不如權利有用)。從第二題的統計結果上看電視是同學們了解法律知識最重要的工具和渠道,其次是書本,從最後一道題上可以看出案例教學是最能讓同學們接受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有不少同學非常關心他們將要學習的「法律基礎」的實用性。 本次問卷調查的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1.1分,平均分48.79分。說明還是有很多同學關心身邊的人和事,同時也反映出同學們對法律知識的缺乏,總的來說,04級的同學們學習《法律基礎》的熱情還是很高的,我們在次建議學院採取大多數同學都樂於接受而又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增長見識,認識生活,關心身邊的人和事。 http://www.pubest.cn/html/1/2007/0618/19.html

㈡ 3000字的課程總結怎麼寫

課程總結是總結本學科的核心,重點,加上自己的心得體會。以及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內一些事情容,困難,有哪些感觸,領悟到哪些方法,技巧。最後總結下學習經驗與展望。你可以看看一些範文,參考裡面大概的思路。我現在就想到這些了,望採納,O(∩_∩)O謝謝

㈢ 社會學課程論文

青少年網路道德失范的社會學檢視

摘要:網路信息傳播的全球化讓青少年在擴大知識視野的同時,也面臨著網路道德失范的危機。從社會學
角度檢視,當前青少年網路道德失范的現象比較普遍,危害較為嚴重。因此,學校應注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
承,幫助青少年樹立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路道德,塑造青少年的網路人格,促進網路時代道德文明的發
展和進步,進而使青少年在文明的網路文化環境中健康成長。
關鍵詞:青少年;網路道德;網路道德失范;網路人格

今天,網路在社會交往中已經無可爭辯地成為一
個核心平台,而青少年又是網路世界的一個主要群體。
據第十七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
至2005年12月31日,我國網民人數達到1.11億〔1〕,
其中18歲以下佔16.6%,18—24歲佔35.1%,而高中(中
專)以下學歷佔16.2%,高中(中專)學歷佔30.2%〔1〕。
這體現出青少年對網路世界的濃厚興趣。
隨著互聯網在校園的日益普及,信息傳播的全球
化在讓青少年擴大知識視野的同時,也出現了網路道
德的失范問題。在虛擬的網路里,由於青少年可以盡
情地展示自我個性,發揮自我想像,追求自我超越,體
驗自我成功。這些虛擬性、隱蔽性、開放性、自由性特
征極大地助長了他們的僥幸與放縱心理,許多青少年
由於忽視網路文明而導致網路道德失范,進而引發網
絡犯罪。這在一定意義上折射出當代青少年道德意識
和品德心理發展的畸形,也意味著青少年網路道德問
題是當前各級各類學校德育面臨的一個新的重要課
題。
一、青少年網路道德失范的行為表現
失范理論是由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提出的。他
認為,當社會被突然發生的嚴重危機或者有益的變化
打亂時,社會規范、社會輿論、社會道德意識等就會產
生混亂或者被削弱,社會的准則崩潰,社會整合被破
壞,社會對個人的影響作用急劇下降或者消失,加之個
人慾望的膨脹,這時個人的需要和行為就失去控制而
產生失范狀態〔2〕。所謂道德失范,是指社會生活中基
道德規范的缺失與不健全所導致的社會道德調節作用
的弱化以及失靈,並由此產生整個社會行為層面的混
亂無序。網路道德失范則是將這種失范現象鎖定在網
絡信息特別是網路新聞傳播領域。在網路發展初期,由
於新舊道德規范並存、交替、更迭,造成道德規范內容
的沖突和銜接脫鉤,引發大量的失范行為。
參照韋伯社會行為的「理想類型」分類標准〔3〕以及
目前學者有關青少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的文章〔4〕,青
少年網路道德失范行為的表現主要有:
1.網路道德失范的「價值型」行為
價值型的失范行為主要指失范者的價值觀念與主
導文化的價值觀念相背離而產生的失范行為。這種失
范行為主要表現為「黑」「、毒」特點。所謂「黑」,即非法
侵入他人網路、有針對性地攻擊或破壞政府或企業的
重要網路系統等;所謂「毒」,即人為製造和傳播計算機
病毒。這種「黑」「、毒」現象在當今的互聯網世界中普遍
存在。由於在網路世界中存在著信息崇拜現象,信息崇
拜的極端表現就是黑客與計算機病毒的出現。黑客是
網際網路上破壞性最強的群體,雖然偶爾也會扮演網路
俠客的角色,但更多地充當著「網路流氓與網路罪犯」,
如非法侵入他人網路、有針對性地攻擊或破壞政府或
企業的重要網路系統等。計算機病毒也多數是這些所
謂「網路俠客」的「得意之作」,如特洛伊木馬既是黑客
們常用的一種攻擊工具,本身也是一種極具破壞性的
病毒。在黑客群體中,青少年所佔比重較大。如美國著
名的計算機網路黑客莫尼柯只是一個15歲的少年;

㈣ 法律對社會的作用論文3000字

法律對,社會的作用
。/還是問題不大

㈤ 求一篇有關法社會學的結課論文,內容不限字體1500左右。謝各位大神!

法社會學題目太泛,可以具體到某一社會領域的具體方面。需要幫忙聯系我。

法學本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3000字

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社會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是受學院兩課教師委託通過實驗室全體人員齊心協力,艱苦奮斗,歷時三周才圓滿完成,本次調查採用多階隨機抽樣,抽取的樣本單位專業結構齊全,融經濟、管理、人文藝術、外語等專業學生,因此避免了調查對象過於集中的弊端。發出問卷共300份,收回問卷270份,其中有效問卷266份,問卷如附錄所示:1、2、3、4、10、16、17為非固定答案的題目,5、6、7、9、11、12、13、14、15為考察題(考察同學對法律知識的了解程度)九道考察題的總分設為100分,其中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11.1分。 以下是非固定答案題的統計結果: 1、你認為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用處?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沒用6.02% d、法律不如權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識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a、電視上48.12% b、報紙上16.54% c、學校的課本上35.34% d、家庭的影響4.51% e、其他 13.91% 3、你認為你在生活中平均每學期遇到法律問題的頻率為: a、20次以上 5.26% b、20次?10次 6.39% c、10次?5次 21.8% d、5次以下 50.75% e、0次 16.17% 4、當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50% b、用武力解決 6.02% c、通過關系解決. 15.79% d、感覺很委屈但是認為也是沒辦法的事 16.17% e、根本沒有在意過9.40% 8、當今雖然是法制社會,也存在著家庭暴力、婚姻財產糾紛等很多問題,你認為:a、清官難斷家務事 74.05% b、清官易斷家務事 25.95% (1)、如果你選擇了a,那麼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a、法律法規不健全 30.70% b、群眾的法制意識不強 29.57% c、法官的職業素質不夠高 4.01% d、法律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35.21% (2)、如果你選擇了b,那麼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a、法律法規健全 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9.40% c、法官能夠正確地把握「一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 15.41% d、一切問題在法律面前都能夠得到解決 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車上遇到騷擾時,你會如何去做? a、出聲制止,維護自己的權益 49.25% b、用適當的方法讓他得到懲罰 28.95% c、瞪他一眼,然後換個地方或下車 20.31% d、默默的離開,不敢出聲。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識嗎? a、希望 92.11% b、不希望 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礎課要如何上? a、盡可能介紹能解決社會生活的法律法規 33.08% b、從案例中說明相關法律理論,類似於《今日說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內容和順序進行教學 5.26% d、最好取消這門課,與日常學習生活無關4.14% e、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其中固定答案的答對率為: 5、對於學校不允許到達法定年齡的同學結婚的做法,你的觀點是?27.443% 6、某學生因為考試舞弊而被開除,你認為這種做法是否合法?51.879% 7、因為沒有過四級而不發放學位證,你認為這種做法是否合法?67.293% 9、某某商場公示:某某手機實行三包,七天包退,假一罰十,一女士買了一部,回家後發現手機的電板有問題,於是拿手機去檢驗,該公司說手機不是本公 司的產品,這部手機是假的。如你是該女士你該向誰要求賠償? 56.015% 11、某地有兩名同姓考生,其中甲考取而乙落榜,乙方家長為了自己兒子能上大 學,和某高校商量,將甲的檔案改成乙的檔案並仍以乙的名義投給錄取學校。 你認為他們違反了哪一些法律?16.54% 12、甲某和其12歲兒子共同搶劫,其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39.473% 13、父母離婚,19歲的兒子考上大學,是否有權向父親要生活費?62.78% 14、王某有三個兒子,王某在病死之前當某個兒子的面做了口頭遺囑,這種遺囑是否有效?50% 15、我國選舉採取什麼樣的投票形式?90%多 可見他們還是很關心身邊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識大部分同學還是知道的,對於5、6、7題,由於問卷設計的不夠合理,可能誤導了同學們的思想,讓數據不夠真實, 此次調查的結果說明,同學們的法律意識比較弱,知識也比較缺乏,從數據上看,同學們都沒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問題,也許他們覺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煩是必然的,並不是法律問題,也有可能受家庭、社會等各種因素影響,讓他們認為權利比法律有用,在次問題中雖然有50%的同學回答是「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次數據有很大的誤差,因為答案本身的誤導性非常強,很多同學自然而然就選擇了此答案,它並沒有代表性。 決大多數 同學認為學校的有關規定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有這種反映也是意料中的事,據分析有以下幾種可能性:①為了自己的權益②法律意識③答案本身的誤導,從我們學校來看,同學們的法律意識並不是很強,但是關乎到自己利益和前途,關乎到自己今後的發展,大家自然而然就會認為那是不合理也合法的,人都是自私的動物,誰不會為自己謀利益,誰不希望今後的路能夠更加順利,這也是人之常情。 此次問卷調查採取的是抽樣調查法,是分專業的調查,但在此過程中卻忽略了性別的界限,性別的不同致使他們的愛好也不同,所關心的也不一樣,男孩子可能要廣闊一些,看法要強烈一些,女孩子要緩和得多,因此,定量的數據就不夠精確。 我們的問卷中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當你在車上遇到騷擾時,你會如何去做,同學們的答案很多,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自己會默默離開,不與理會,一個大學生是如此,那麼我們國家各族人民呢?中國是一個法治國家,提倡依法治國,可是殺人放火、搶劫、拐賣婦女兒童等等犯罪行為比比皆是,甚至乎知法犯法,遇到這種情況時又有多少人會站出來說一句或者出來阻止呢?這也說明在同學們心中在人民心中法律的意識還非常的弱。 以上統計結果是令人很滿意的,因為有92.11%的同學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識,而且有45.11%的同學認為法律在現實生活中非常有用(即使仍有11.65%的同學認為法律不如權利有用)。從第二題的統計結果上看電視是同學們了解法律知識最重要的工具和渠道,其次是書本,從最後一道題上可以看出案例教學是最能讓同學們接受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有不少同學非常關心他們將要學習的「法律基礎」的實用性。 本次問卷調查的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1.1分,平均分48.79分。說明還是有很多同學關心身邊的人和事,同時也反映出同學們對法律知識的缺乏,總的來說,04級的同學們學習《法律基礎》的熱情還是很高的,我們在次建議學院採取大多數同學都樂於接受而又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增長見識,認識生活,關心身邊的人和事

㈦ 大學生法律意識論文3000字

[原文]
從社會學角度講,我國正在融入法治社會。對置身於未來社會的任何一個人,是無法擺脫法律而生存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場主體都得遵循統一的規則或制度,在這種高度規則化的社會里,「法制手段」將越來越廣泛地運用於我們的現實社會關系中。這意味著,從個體人的日常生活行為到豐功偉業之創造,均離不開一定的法律知識或法律技能。當我們以審思發展和關切生活的態度來判斷實踐視域時,自然會發現,必備的法律素養,已成為現代市民特別是青年學生們立足社會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何為法律素養,簡言之,是指認識和運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質。一個人的法律素養如何,是通過其掌握、運用法律知識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識表現出來的。法律知識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制定法中關於規則的知識,即所謂的法律條文體系;二是法律學問中關於原理的知識,即所謂的法律原理或法律理論。一般意義上的學法、懂法,就是要求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條文,同時又掌握一定的普遍適用的法律原理。而法律意識,它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1] 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識能驅動公民積極守法。公民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法律意識,才能使守法由國家力量的外在強制轉化為公民對法律的權威以及法律所內含的價值要素的認同,從而就會嚴格依照法律行使自己享有的權利和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就會充分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權利和自由;就會積極尋求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和爭議,自覺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就會主動抵制破壞法律和秩序的行為。另外,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識能驅動公民理性守法,實現法治目標。理性守法來自以法律理念為基礎的理性法律情感和理性法律認知。法律意識,一般由法律心理、法律觀念、法律理論、法律信仰等要素整合構建,其中,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識的最高層次,也是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核心。
所謂法律信仰,就是人們對法律的無限信服與崇拜,並以之為行為的最高准則......

㈧ 豐富法律知識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

動動腦子吧,三千字的報告要花心血的。

㈨ 急急急求一份2000字的法律社會實踐報告

你說的很對,法律社會實踐是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如果沒有自己在社會司法實踐中的版親身體會,是很難權寫出一份合格的法律實踐報告的,還是希望朋友你,親自實踐,親身體驗,親自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才能正真用學到的東西,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才能真正的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

麻煩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通許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7 02:45:32 瀏覽:497
巴林王國婚姻法 發布:2025-09-17 02:45:27 瀏覽:909
明代司法機關 發布:2025-09-17 02:45:25 瀏覽:677
工期違約金最高限額合同法解釋 發布:2025-09-17 02:39:53 瀏覽:154
2018年修改後婚姻法 發布:2025-09-17 02:39:00 瀏覽:853
行政法的本級 發布:2025-09-17 02:25:37 瀏覽:952
學習准則及條例課件 發布:2025-09-17 02:25:27 瀏覽:785
立法座談提綱 發布:2025-09-17 02:24:47 瀏覽:107
上海勞動合同法培訓內訓 發布:2025-09-17 02:15:56 瀏覽:9
法規建成區 發布:2025-09-17 02:05:47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