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清償權
㈠ 合同法中不能履行債務清償的情形
債一直是合同中十分常見的詞彙,合同的糾紛很多都是因為債的原因,合同法的實施就是規范合同法所遇到的問題,給大家一種法律的依據同時也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合同法中不能履行債務清償的情形是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進行詳細的介紹,歡迎大家的閱讀。
合同法中不能履行債務清償的情形
下列情形同時存在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
1、債權債務關系依法成立;
2、債務履行期限已經屆滿;
3、債務人未完全清償債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債務的清償】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債權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有能力償還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
代為清償的效力
(1)對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關系的影響。由於代為清償是因第三人以為債務人的意思而為清償,所以,在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債的關系歸於消滅,債務人免除義務。但在雙務合同中,須雙方的債務均獲清償,合同關系才消滅。如果債權人無正當理由而拒絕受領代為清償時,應負受領遲延責任。
(2)對債權人與第三人之間關系的影響。代為清償的第三人如系就債務履行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則依清償代位制度,在其可得求償的范圍內,債權人所享有的權利當然移轉於第三人;如果為其他第三人,也可依約定而在其求償權的范圍內代位債權人。
(3)對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關系的影響。如果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有委託合同,則適用委託合同的規范,第三人有求償權。如果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既無委託合同又無其他履行上的利害關系,第三人可依無因管理或不當得利的規定求償。
第三人因代為清償而有代位權。第三人在其求償權的范圍內,得對債務人行使債權人的一切權利。債務人對於債權人有可得抗辯的事由,有可供抵銷的債權的,對於代位後的第三人也可主張。第三人因代為清償而享有求償權與代位權,為請求權的並存,因其中一權利的行使而得到滿足時,其他權利即歸於消滅。
通過小編的整理可以知道,合同法中不能履行債務清償的情形:債權債務關系依法成立;債務履行期限已經屆滿;債務人未完全清償債務。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總結的相關知識,如果您還有什麼疑問,歡迎來進行在線的法律咨詢。這里有專業的律師為您解答。
㈡ 清算優先權在香港合同法中如何規定的
於合同的分類,香港法例也沒有規定。但從合同法理論上,從不同的角度和標准,可將合同作如下分類:從訂立合同的形式分,可分為簡單合同與正式合同。簡單合同是最廣泛、最普遍的合同形式。它可以用口頭形式、書面形式或行為形式訂立。
(1) 口頭形式,即口頭訂立的合同。只要雙方當事人口頭表示,合同即成立。如即時清結的商品買賣,甲口頭表示將手錶賣給乙,乙口頭表示要買,買賣合同即成立。但口頭形式合同當雙方當事人發生糾紛時,由於缺乏證明文件,將給糾紛的解決帶來困難。
(2) 書面形式,即書面訂立的合同。書面形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備忘錄式。香港商業活動中為了提高效力,常常在電話中協商確定合同條款。但電話協商完後,雙方立即把電話中商定的合同內容,通過電傳或信件送發給對方,作為證明電話中協議的書面證據。這種確認合同條款的形式,稱為書面備忘錄。另一種是專載式,即完全以書面形式訂立的合同。《法律修訂及改革(綜合)條例》及有關法律規定,下列合同必須以書面形式訂立或證明:
① 關於土地的出售或其他處置的合同;
② 匯票、支票和期票;
③ 海上保險合同;
④ 注冊公司股票的轉讓;
⑤ 動產的抵押;
⑥ 擔保合同等等。除上述2種形式外,還有行為形式合同,就是當事人的一方不須用語言或文字表達,而用行為表達便可。例如,自動售票機,不需要用語言或文字來表示要約和承諾,顧客只要將錢投入售票機內,便證明他接受了經營者的要約,合同便成立了。正式合同又稱依式合同。它是古代相傳下來的一種契據形式的合同。正式合同的訂立必須遵守特定的形式,必須具備以下4項條件:
(1) 書面。
(2) 簽名。
(3) 蓋章。
(4) 送交。
來源邢台律師網頁鏈接
雙方當事人通常在無利害關系的見證人在場的情況下簽名,加蓋印戳或密封(過去常用火漆印,現在多數採用粘貼紅色標簽),最後送交給合同的對方當事人。法律規定,有些合同必須採用正式合同形式訂立,否則無效。例如,公司的組織大綱和章程,英國船舶的轉讓;超過3年以上的土地租賃合同;以及沒有對價的合同等。正式合同有的有效性完全以形式為依據,在沒代價的情況下,也可強制履行;而簡單合同必須有代價才可強制履行。
正式合同的訴訟時效為12年,而簡單合同的訴訟時效為6年。
㈢ 合同法,第83條。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債務人怎麼會有債權了,誰能通俗一點解釋,83條文
就是債權轉讓給讓與人之後,這個讓與人又恰好和原來債權的債務人之間有債權債務關系。
㈣ 民法中的代位求償權是如何規定的
《合同法》第73條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十一條 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
(二)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
(三)債務人的債權已到期;
(四)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
第十二條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是指基於扶養關系、撫養關系、贍養關系、繼承關系產生的給付請求權和勞動報酬、退休金、養老金、撫恤金、安置費、人壽保險、人身傷害賠償請求權等權利。
第十三條合同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的"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 次債務人(即債務人的債務人)不認為債務人有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情況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
第十四條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五條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債務人以後,又向同一人民法院對次債務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符合本解釋第十四條的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受理;不符合本解釋第十四條規定的,告知債權人向次債務人住所地人民法院另行起訴。 受理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在債權人起訴債務人的訴訟裁決發生法律效力以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五)項的規定中止代位權訴訟。
第十六條債權人以次債務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權訴訟,未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債務人為第三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債權人以同一次債務人為被告提起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合並審理。
第十七條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請求人民法院對次債務人的財產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財產擔保。
第十八條在代位權訴訟中,次債務人對債務人的抗辯,可以向債權人主張。 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對債權人的債權提出異議,經審查異議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債權人的起訴。
第十九條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勝訴的,訴訟費由次債務人負擔,從實現的債權中優先支付。
第二十條債權人向次債務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經人民法院審理後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予消滅。
第二十一條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請求數額超過債務人所負債務額或者超過次債務人對債務人所負債務額的,對超出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二條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對超過債權人代位請求數額的債權部分起訴次債務人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另行起訴。債務人的起訴符合法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債務人起訴的人民法院在代位權訴訟裁決發生法律效力以前,應當依法中止。
以上就是我們律師365關於如何理解債權人的代位求償權的法律解答。從上文內容可知,我國法律對債權人行使代為求償權作了明文細致規定,只有當債務人怠於履行屆期債務並無力清償時,債權人才可以通過訴訟途徑向次債務人行使代為求償權。如果你對此還有其他疑問,建議你盡早咨詢律師,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㈤ 合同法第83條中債務人的抵銷權是什麼意思
1、三個抄人:假設你是債務人,我是債權人,甲是受讓人。
2、你欠我100元錢,同時你手裡也有我沒發給你的工資50元(就是我沒支付給你的工錢)。
3、現在我把你欠我的錢書面通知你轉讓給甲了,由甲做你的債權人。
4、這時你就可以在還甲欠款時扣留50元的工錢,把剩下的50元給甲。
抵銷,是指二人互負債務時,各以其債權充當債務之清償,而使其債務與對方的債務在對等額內相互消滅。
根據我國《合同法》
第八十三條【債務人的抵銷權】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並且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第九十九條【債務的抵銷及行使】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
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第一百條【債務的約定抵銷】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
㈥ 合同法中的清償是指
清償費用,是指清償債務所需的必要開支。例如物品交付的費用,運送物品的版費用,金錢權郵匯的費用等,但不包括合同標的本身的價值。通常情況下,清償費用有運送費、包裝費、匯費、登記費、通知費用等。
對於清償費用負擔,如果法律有明文規定或者當事人之間有約定,按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辦理。例如《合同法》規定,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給債權人增加的費用,由債務人承擔;債務人部分履行債務給債權人增加的費用,由債務人承擔;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或者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提存期間的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等等。對於清償費用負擔,如果法律無明文規定且當事人又無約定時,由債務人承擔。但因債權人變更住所或其他行為導致增加清償費用的,增加的費用由債權人承擔。例如,債權人受領遲延而致清償費用增加,債權人請求對物品進行特殊包裝而增加的費用,債權人請求將物品運往清償地以外的地點而增加的費用,因債權轉移增加費用,等等,均由債權人負擔。
㈦ 合同法對債務相互抵消是怎樣規定的
抵銷,是指二人互負債務時,各以其債權充當債務之清償,而使其債務與對方的內債務在對等額內相互消滅容。
根據我國《合同法》
第八十三條【債務人的抵銷權】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並且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第九十九條【債務的抵銷及行使】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
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第一百條【債務的約定抵銷】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
㈧ 代為清償的效力
代為清償的效力表現在:
1、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
由於代為清償是因第三人以為債務人清償的意思而為清償,所以,在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債的關系歸於消滅,債務人免除義務。但在雙務合同中,須雙方的債務均獲清償,合同關系才消滅。如果債權人無正當理由而拒絕受領代為清償,應負受領遲延責任。
2、對債權人與第三人之間
代為清償的第三人如系就債務履行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則依代位清償制度,在其可得求償的范圍內,債權人所享有的權利當然移轉於第三人;如果為其他第三人,也可依約定而在其求償權的范圍內代位債權人。
3、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
如果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有委託合同,則適用委託合同的規范,第三人有求償權。如果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既無委託合同又無其他履行上的利害關系,第三人可依無因管理或不當得利的規定求償。於此場合,第三人負有將其清償事實及時通知債務人的義務。
若怠於通知,導致債務人為二重清償時,第三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不過,該賠償債務不妨與第三人(清償人)的求償權相抵銷。但第三人以贈與的意思為清償的,不發生求償權。
第三人因代為清償而有代位權。第三人在其求償權的范圍內,得對債務人行使債權人的一切權利。債務人對於債權人有可得抗辯的事由,有可供抵銷的債權的,對於代位後的第三人也可主張。
(8)合同法清償權擴展閱讀:
我國《合同法》對代為清償的規定
第七十三條 債權人的代位權
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㈨ 合同法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的優先受償權和留置權哪個優先
要弄清什麼是留置權,首先要搞清什麼是留置。所謂留置是指債權人以繼續佔有控制債務人的財產,迫使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擔保方式。對留置權,我國擔保法第82條規定:留置權是指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留置權的構成要件:①留置權的標的物為動產。我國擔保法第82條及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8條規定:債權人合法佔有債務人交付的動產時,不知債務人無處分該動產的權利,債權人可以按照擔保法第82條的規定行使留置權。②根據合同約定佔有動產。擔保法第82條規定行使留置權必須是依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動產。③留置權人須有債權。我國法律規定,只有合同債權人才能成為留置權的主體,而且是在債務人未償還債務的情況下,否則不得行使留置權。留置權僅適用於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所發生的債權。④留置的動產必須與債權的發生有牽連關系,只有因同一合同關系發生的佔有動產才能行使留置權。⑤必須是在債權人催告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履行債務,償還無果的情況下,即債權已經屆清償期,才能行使留置權。
優先受償權是指某一債權人優先於其他債權人優先受到清償的權利。優先受償權行使的條件:①債權人必須按照合同規定全部履行了自己的義務,且經檢驗符合要求,否則,債權人不得行使該權利。②債權人在債務人未按照合同約定支付價款時,一般應當先行催告,要求債務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債務人在催告期限滿後不支付的,債權人方可行使優先受償權。③優先受償權的實現方式為兩種:第一種為雙方協議,即由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將合同標的物折價,以折價價款優先受償;第二種為拍賣方式,即由債權人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將合同標的物拍賣,就該標的物拍賣的價款優先受償。④優先受償權行使的限制,即合同標的物不宜折價拍賣的,債權人不得行使優先受償權。
留置權與優先受償權二者均具有擔保物權的從屬性、物上代位性、不可分性、優先受償效力和無須登記公示的五個共同點,留置權中包含了優先受償的權利,而優先受償權並不以必須佔有對方財產為前提。但兩者也有著明顯的區別:①兩者的設置和能否約定排除不同。留置權是法定的,當事人可以約定排除;優先受償權的設置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當事人不得約定排除,也不允許當事人任意創設。②兩者行使權利的方式不同。優先受償權的行使,法律沒有規定必須以佔有標的物為前提,而留置權法律規定以佔有標的物為前提。③行使權利的客體的性質不同。優先受償權的客體既可以是動產,也可以是不動產;留置權行使的客體只限於動產,也僅僅於承攬加工等涉及動產的合同所產生之債。④與已消費的第三人關系不同。優先受償權不得對抗已消費的第三人,留置權卻可以對抗已消費的第三人。⑤權利救濟的性質不同。留置權是一種私力救濟權,優先受償權既可以通過私下協議,也可以通過司法途徑實現。⑥實現位次不同。優先受償權實現的位次直接由法律規定,同一物之上存在數個優先受償權時,優先受償權人的受償順序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同時,在同一物之上發生優先受償權與其他擔保物權競合時,優先受償權人的權利與其他擔保物權的位次,也是由法律規定的。而留置權的實現位次則有具體的法律規定,即以佔有債務人動產的債權人優先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