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代理人

合同法代理人

發布時間: 2021-03-15 08:58:14

A. 合同法 第四十八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求一個案例,求通俗解釋。

【法條】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案例】
不妨假設:一個求婚的場景。

代理行為:某男甲代另一男乙,向鳳姐求婚。(假設無權代理)

行為人:某男甲(高富帥),名曰titi766。
被代理人:某男乙(屌絲)
相對人(被求婚者):鳳姐

假設某日,乙欲向志玲姐姐求婚,但擔心自己長相及表達不好,就拜託好友甲向志玲求婚。但甲錯把「志玲姐姐聽成鳳姐」。
於是,甲即赴鳳姐處,對鳳姐說「美女,我代表好友甲向你求婚,你願意嫁給他嗎?」(無權代理)鳳姐心想,帥哥的好友一定也是帥哥,於是同意。雙方締結婚約。

甲找到乙,把婚約交給乙。乙大驚,表示鳳姐並非意中人,並同情地看著甲。

【法律分析】

甲(行為人)未經乙(被代理人)的授權,擅自以乙的名義與鳳姐(相對人)締結婚約,對乙(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甲承擔責任。也就是,甲得自己與鳳姐結婚。(悲劇!)

(本故事純屬虛構,僅供學習法律之用。用婚約該人身性質的合約並不恰當,僅為便於記憶之故。)

B. (合同法)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

是的,這屬於表見代理。是的,這是更有利於對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的保護。
表見代理是指行為內人雖無代理權,但容由於本人的行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 表見代理相關報紙有代理權的表象,而與善意第三人進行的、由本人承擔法律後果的代理行為。若無權代理行為均由被代理人追認決定其效力的話,會給善意第三人造成損害,因此,在表見的情形之下,規定由被代理人承擔表見代理行為的法律後果,更有利於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維護交易安全,並以此加強代理制度的可信度。
相比較而言,是比較公平。首先從表見代理本身就是因為代理人與被代理人存在過一定關系,造成這種結果被代理人是有過錯的,而相對善意第三人,其主觀是善意的,不存在過錯,因此保護其合法利益,也是合情合理的。

C. 合同法說越權代理,相對人催告被代理人一個月追認,被代理人未做表示的,視為拒絕。 民法

合同法說的是被代理人不知道的情況,民通說的是代理人知道的情況

D. 合同中的委託代理人是什麼意思

委託代理人是受被代理人的委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其版效力直接歸屬於被代權理人。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委託代理的形式主要有兩種,即書面和口頭形式,當事人在實際運用中,可以用口頭形式,也可以用書面形式,但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按法律規定,採用書面形式,如代簽經濟合同等,均應採用書面形式。

E. 代理人可以簽合同嗎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應當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我國民法規定的民事主體可以依法從事代理行為,所以一般應當是以被代理人名義來簽訂合同的。
法條依據:
《民法通則》 第六十三條
【代理人及代理范圍】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條【隱名代理】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F. 合同法代理問題

1、一般的無權復代理行為,需制要被代理人進行追認,對被代理人才產生約束力,未經追認前的行為為效力待定。
2、49條為表見代理,該行為直接約束被代理人,是有效行為。如代理人持有單位的蓋章介紹信或蓋章空白合同簽訂合同的行為等。

G. 《民法通則》中的委託代理與《合同法》中的委託合同行為是什麼關系,有什麼區別

《民法通則》中的委託代理與《合同法》中的委託合同都屬於委託法版律關系。
兩部法律權關於委託的規定區別大概有:
《民法通則》主要規定了代理的含義、代理權授予方式、代理類型、無權代理、代理中各方當事人的責任等等。《合同法》總則部分規定了無權代理(48條)和表見代理(49條);分則部分主要體現在「委託合同」與「行紀合同」中,委託合同部分,規定了委託合同的含義、委託合同當事人間權利義務、過錯歸責原則、轉委託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有關間接代理的規定,包括委託人的介入權和第三人的選擇權;行紀合同中,規定了行紀合同的定義、費用承擔、如何合理的處理事務、自己代理、責任承擔等等規定。
《民法通則》只承認直接代理,並且表明代理權的授予屬於一種單方法律行為,可以通過口頭或書面授予,不以書面授權委託書為必要。但在《合同法》委託合同第402、403條規定了間接代理制度。

H. 合同代理人簽字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合同代理人簽字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問題。那麼很多人會想知道這個問題的有關內容,並且其中含有怎樣的法律知識。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復雜,只要你好好閱讀接下來文章的有關內容,希望你的問題能夠迎刃而解。今天,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為你答疑解惑,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從法律條文上看,我國《民法通則》對代理的規定並不全面,僅規定了受委託人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人的名義實施法律行為的情形,但如果受委託人在授權范圍內並未以委託人名義,而是以自己名義為法律行為,則其後果如何則未說明。對此,《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條有補充性規定:「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上述《民法通則》、《合同法》的條文分別規定了顯名代理與隱名代理兩種方式,受託人簽署在這兩種代理方式中,因簽署行為的疏漏會有不同的法律效果。
根據「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代理人以本人的名義與第三人為民事行為,由此產生的法律效果完全歸屬本人。這就是說,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名義所實施的民事行為,由此而形成的權利義務應當由本人承受,相應的民事責任也要由本人而不是代理人承擔。法律對由委託人承擔法律後果規定的前提為「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與「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即欲使代理的法律效果歸屬於被代理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受委託人在代理許可權內行事,二是以委託人的名義行事。
當然,如果受託人從事無權代理,或者代理行為違法時,應當適用無權代理、表見代理、代理行為無效等規則,代理所產生的法律後果不應當完全由本人承擔。該種情況非屬代理權的正常行使,而本文所欲討論者為代理權正常行使時,受託人簽名的法律效果,因而對此不作探討。除卻在授權范圍內行事條件,構成代理,仍需受託人的代理權明示及以委託人的名義行事之要素。
遇到此類問題,請你認真閱讀以上內容。那麼希望以上小編為你提供的答案能夠解決你的問題。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你進行法律咨詢
延伸閱讀:
民事訴訟代理人的權利有哪些哪些人不能擔任訴訟代理人
保險代理人的業務范圍
商標代理人申報條件

熱點內容
合同法及司法解釋pdf 發布:2025-09-15 21:15:18 瀏覽:339
民事訴訟法的舉證條款 發布:2025-09-15 21:06:09 瀏覽:625
婚姻法期貨 發布:2025-09-15 15:56:13 瀏覽:229
保健產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5 15:37:06 瀏覽:955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9-15 15:18:00 瀏覽:704
吳江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09-15 15:10:40 瀏覽:872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