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上的一部履行
A. 合同法中 履行義務一方是哪一方呢
要看是怎麼約定送貨.如果是送貨上門,那就是B,是賣方
他在合同里沒運費由誰承擔這一項的明確約定
B. 合同部分履行是按照什麼法律來的
合同應當雙方簽字後方可生效,但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法條鏈接:《合同法》
1、第三十六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2、第三十七條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3、第二十二條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
4、第九十七條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C. 結合委託合同談談合同法上的履行原則。
《民法通則》中的委託代理與《合同法》中的委託合同都屬於委託法律關系版。
兩部法律關於委託權的規定區別大概有:
《民法通則》主要規定了代理的含義、代理權授予方式、代理類型、無權代理、代理中各方當事人的責任等等。《合同法》總則部分規定了無權代理(48條)和表見代理(49條);分則部分主要體現在「委託合同」與「行紀合同」中,委託合同部分,規定了委託合同的含義、委託合同當事人間權利義務、過錯歸責原則、轉委託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有關間接代理的規定,包括委託人的介入權和第三人的選擇權;行紀合同中,規定了行紀合同的定義、費用承擔、如何合理的處理事務、自己代理、責任承擔等等規定。
《民法通則》只承認直接代理,並且表明代理權的授予屬於一種單方法律行為,可以通過口頭或書面授予,不以書面授權委託書為必要。但在《合同法》委託合同第402、403條規定了間接代理制度。
D. 誰能給我解釋一下合同法中的「先履行義務者的後期次履行」謝!!
比如說甲租乙的房子,乙提供房屋為先履行義務,甲支付租金為後履行義務版。先履行義務權中的後期次履行是指下一個月中乙為甲提供房屋的義務。
關於後履行義務者可否以本次給付的不安抗辯權對抗先履行義務者的後期次履行的問題,打個比方,就是指乙能否以甲下個月可能無法提供房屋為由要求甲對下個月的提供房屋提供一定擔保並拒絕支付這一個月的租金。
一般情況下是不能的,因為如果允許的話,很明顯是顯示公平。但如果相對人,即後履行義務者的後期次給付關繫到合同的整體,那麼在嚴格要求舉證責任的情況下就可以例外的承認本期次的後履行義務者享有不安抗辯權。
這是筆者自己的理解,具體請見崔建遠老師的《合同法》P111。
E. 合同法上的實際履行和適當履行是什麼意思
合同的實際履行,又抄稱實物履行原則,是指經濟合同當事人必須嚴格按照合同所規定的標的去履行自己義務的原則。它包括兩層含義:(1)經濟合同中規定的是什麼標的,當事人就必須交付什麼標的,不得擅自更換,不能用其他物品或金錢來代償;(2)在經濟合同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情況下,違約方即使支付了違約金或賠償金,也不能免除其履行合同的責任,如果受害方要求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的,違約方還應按照合同規定的標的繼續履行。
適當履行,又稱全面履行原則,是指經濟合同雙方當事人必須嚴格按照合同中約定的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時間、地點、包裝、運輸、結算等各項條款全面正確地履行義務。全面履行原則是實際履行原則的具體化。
F. 關於合同法義務履行的問題
甲不用承擔違約責任;甲可主張先履行抗辯權。
但,從你字面上看,義務c類似於附隨義務的話,甲是否成立先履行抗辯權要看具體情況。
G. 合同法中,合同履行的規定里 「履行義務一方」是哪方
《合同法》第六十一條 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版沒有約定或者權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合同法》第六十二條 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五)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H. 合同不完全履行和部分履行的區別
兩者是包含關系,不完全履行包括部分履行。
部分履行,是指:合同雖然履行,但履行不符合數量的規定,即履行在數量上存在不足。
不完全履行,有瑕疵給付和加害給付兩種情形。瑕疵給付是指債務人履行的標的物在品種、規格、數量、內在質量等方面不符合合同約定的履行行為。如果因債務人交付的標的物的缺陷而造成他人的人身、財產損害的,此種給付行為則為加害給付。即不完全履行包括數量、質量等不符合規定。
(8)合同法上的一部履行擴展閱讀:
債務人的履行行為構成不完全履行,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須有履行行為
不完全履行的基本條件就是債務人有履行債務的行為,如果沒有履行行為,則可能構成履行不能,而不會構成不完全履行。還需注意的是,債務人的履行行為,是指以履行債務為意思的行為;與履行債務無關的行為造成債權人損害的,不屬於加害給付,屬於一般的侵權行為。
2、須債務人的履行不完全合乎債的內容
債務人履行債務應以滿足債權人的利益為目的,同時債務人的履行行為也不能給債權人帶來損害。這是法律對債務人的最基本的要求。而在不完全履行的場合,債務人違反了此義務,沒有按照債務本旨履行債務。
債務人的履行不完全合乎債的內容,具體表現為:履行的數量上不完全,標的物的品種、規格、型號不合乎規定或標的物有缺陷,加害給付,履行方法上的不完全以及違反附隨義務的不完全履行。
3、須可歸責於債務人
可歸責於債務人,是指債務人對其履行債務所造成的對於債權人的損害,未盡相當的注意。在瑕疵給付中,無論債務人主觀上具有故意或者過失,只要其交付的標的物有瑕疵,債務人即應負責;在加害給付,因其系債務人的履行行為造成債權人的其他利益的損失,故應以債務人主觀上具有故意或過失為要件。
但對於債務人的故意或過失,債權人不負舉證責任,債務人須證明自己主觀上沒有過錯時,才能免於負責。
I. 合同法中「同時履行」的意思
履行的大概意思就是執行,實現的意思。
J. 合同法中的已履行主要義務是怎麼區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第六十一條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依上述法律規定,合同的履行約定明確的,當事人已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合同的部分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依《合同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履行。視為已履行合同主要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