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
⑴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設哪些單位
(一) 辦公廳。
負責機關文電、會務、機要、檔案、財務、政務公開、安全保密和信訪工作。
(二) 政策研究司。
組織、開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研究工作;承擔重要文稿起草工作;協調專家咨詢工作;承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新聞發布等工作。
(三) 法規司。
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和規章;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承辦相關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四) 規劃財務司。
擬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承擔編制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工作;參與擬訂社會保障資金(基金)財務管理制度;承擔部屬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和審計工作;承擔有關信息規劃和統計管理工作;承擔有關科技項目和國際援貸款項目管理工作。
(五) 就業促進司。
擬訂就業規劃和年度計劃,擬訂勞動者平等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跨地區有序流動政策,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指導和規范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管理;參與擬訂專項就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牽頭擬訂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擬訂就業援助和特殊群體就業政策;擬訂國(境)外人員(不含專家)入境就業管理政策。
(六) 人力資源市場司。
擬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政策和規劃;擬訂國(境)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市場准入管理制度;指導和監督對職業中介機構的管理;擬訂人員調配政策,承辦國家特殊需要人員的調配工作;按規定承辦中央國家機關及其在京有關單位接收大中專畢業生、從京外調配人員事宜。
(七) 軍官轉業安置司(國務院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小組辦公室)。
擬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培訓政策和安置計劃,完善培訓和安置制度,承擔中央國家機關及其在京有關單位安置、選調和培訓工作;組織擬訂部分企業軍隊轉業幹部解困和穩定政策;承擔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管理服務工作;承擔國務院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小組的具體工作。
(八) 職業能力建設司。
擬訂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政策、規劃;擬訂高技能人才、農村使用人才培養和激勵政策;在國家教育工作方針政策指導下,擬訂技工學校及職業培訓機構發展規劃和管理規則,指導師資隊伍和教材建設;完善職業技能資格制度;組織擬訂職業分類、職業技能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
(九) 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
擬訂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政策;承辦深化職稱制度改革事宜;健全博士後管理制度;承擔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規劃和培養工作,承擔組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選拔工作;擬訂吸引國(境)外專家、留學人員來華(回國)工作或定居政策;擬訂國(境)外機構在國內招聘專業技術骨幹人才管理政策。
(十)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司。
指導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擬訂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管理政策;按照管理許可權,承辦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設置方案的核准或備案事宜;擬訂事業單位招聘國(境)外人員(不含專家)政策。
(十一)農民工工作司。
擬訂農民工工作綜合性政策和規劃,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推動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協調處理涉及農民工的重大事件;指導、協調農民工工作信息建設。
(十二)勞動關系司。
擬訂勞動關系政策;擬訂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實施規范;擬訂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政策,指導和監督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和企業負責人工資收入分配;完善企業職工離退休政策;指導勞動標准制定工作;擬訂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
(十三)工資福利司。
擬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收入分配、福利和離退休政策,牽頭擬訂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駐港澳地區內派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駐外非外交人員工資政策;承擔中央國家機關所屬事業單位工資總額管理工作。
(十四)養老保險司。
統籌擬訂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及其補充養老保險政策,逐步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擬訂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擬訂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辦法;擬訂養老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制度;審核省級基本養老保險費率。
(十五)失業保險司。
擬訂失業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擬訂失業保險基金管理辦法;建立失業預警制度,擬訂預防、調節和控制較大規模失業的政策;擬訂經濟結構調整中涉及職工安置權益保障的政策。
(十六)醫療保險司。
統籌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基金管理辦法;組織擬訂定點醫療機構、葯店的醫療保險服務和生育保險服務管理、結算辦法及支付范圍;擬訂疾病、生育停工期間的津貼標准;擬訂機關企事業單位補充醫療保險政策和管理辦法。
(十七)工傷保險司。
擬訂工傷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完善工傷預防、認定和康復政策;組織擬訂工傷傷殘等級鑒定標准;組織擬訂定點醫療機構、葯店、康復機構、殘疾輔助器具安裝機構的資格標准。
(十八)農村社會保險司。
擬訂農村養老保險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政策、規劃和標准;會同有關方面擬訂農村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辦法;擬訂征地方案中有關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措施的審核辦法。
(十九)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司。
擬訂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監督制度、運營政策和運營機構資格標准;依法監督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征繳、支付、管理和運營,並組織查處重大案件;參與擬訂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政策。
(二十)調解仲裁管理司。
統籌擬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製度的實施規范,指導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指導開展勞動、人事爭議預防工作;依法組織處理重大勞動、人事爭議。
(二十一)勞動監察局。
擬訂勞動監察工作制度;組織實施勞動監察,依法查處和督辦重大案件;指導地方開展勞動監察工作;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組織處理有關突發事件;承擔其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監督檢查工作。
(二十二)國際合作司(港澳台辦公室)。
承辦本部和國家公務員局國際交流合作工作;承辦本部和國家公務員局與港澳台交流合作事宜;組織參加有關國際組織的活動;承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多邊協議談判工作;擬訂派往國際組織職員管理制度。
(二十三)人事司。
承擔本部和國家公務員局的人事工作和機構編制工作;承辦中央管理的部分領導人員的行政任免手續。
機關黨委 負責機關、國家公務員局和在京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離退休幹部局 負責機關、國家公務員局離退休幹部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幹部工作。
⑵ 每個社會保障局都能查到自己的勞動合同備案嗎
是的。
根據《關於建立勞動用工備案制度的通知》的規定:
二、明確建立勞動用工備案制度的目標任務:到2008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都要建立以簽訂勞動合同為基礎的勞動用工備案制度,並依託金保工程勞動保障業務專網,實現國家、省、市三級勞動用工信息數據的交換與共享,基本建立全國勞動用工信息基礎資料庫。
四、大力推進勞動用工備案制度的實施:各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建立勞動用工備案制度,加強統一領導,指定機構,配備專門人員負責勞動用工備案工作。勞動工資、就業、失業、統計和勞動保障監察等相關機構要加強協調配合,實現資源共享,避免相同內容重復備案。
(2)勞動合同法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擴展閱讀:
規范勞動用工備案的內容和要求
1、用人單位進行勞動用工備案的信息應當包括:用人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經濟類型、組織機構代碼,招用職工的人數、姓名、性別、公民身份號碼,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的起止時間,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的人數、職工姓名、時間等。
2、用人單位新招用職工或與職工續訂勞動合同的,應自招用或續訂勞動合同之日起30日內進行勞動用工備案。用人單位與職工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的,應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後7日內進行勞動用工備案。
用人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經濟類型、組織機構代碼發生變更後,應在30日內辦理勞動用工備案變更手續。用人單位注銷後,應在7日內辦理勞動用工備案注銷手續。
3、用人單位登記注冊地與實際經營地不一致的,在實際經營地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勞動用工備案。
⑶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屬於什麼機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職能的局級單位,隸屬國務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屬地政府管理。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是一個政府機構,執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監督、管理、執行職能。具體包括相關法律法規的起草、落實、社會福利的管理、監督,社會勞動力市場的監督和管理。
(3)勞動合同法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擴展閱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是原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與原人事局合並後的單位。
一般的下屬單位有:社保局、就業局、醫保局、勞動監察局、外國專家局、事業單位管理局、人才中心、勞動人事仲裁、職業培訓中心等。
負責企、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人事管理(或檔案)、勞動合同、用工(人)、引進國外專家;養老、失業、工傷、生育、醫療五種社會保險;勞動人事監察、勞動人事仲裁、行政復議;職業與技術培訓、公務員考試等。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要職責:
(一)擬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政策,起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擬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和人力資源流動政策,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
(三)負責促進就業工作,擬訂統籌城鄉的就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擬訂就業援助制度,完善職業資格制度,統籌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牽頭擬訂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訂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激勵政策。
(四)統籌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擬定城鄉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政策和標准,組織擬訂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辦法,統籌擬訂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政策並逐步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管理和監督制度,編制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參與制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政策。
(五)負責就業、失業、社會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擬訂應對預案,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保持就業形勢穩定和社會保險基金總體收支平衡。
(六)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分配政策,建立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擬訂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福利和離退休政策。
(七)會同有關部門指導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擬定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管理政策,參與人才管理工作,制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政策,牽頭推進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健全博士後管理制度,負責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選拔和培養工作,擬訂吸引國(境)外專家、留學人員來華(回國)工作或定居政策。
(八)會同有關部門擬定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政策和安置計劃,負責軍隊轉業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組織擬訂部分企業軍隊轉業幹部解困和穩定政策,負責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管理服務工作。
(九)負責行政機關公務員綜合管理,擬訂有關人員調配政策和特殊人員安置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國家榮譽制度和政府獎勵制度。
(十)會同有關部門擬訂農民工工作綜合性政策和規劃,推動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十一)統籌擬訂勞動、人事爭議調節仲裁製度和勞動關系政策,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制定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組織實施勞動監察,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依法查處重大案件。
(十二)負責本部和國家公務員局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制定派往國際組織職員管理制度。
(十三)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⑷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工作職能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工作職能:
1、定部門規章,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2、擬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和人力資源流動政策,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
3、負責促進就業工作,擬訂統籌城鄉的就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擬訂就業援助制度,完善職業資格制度,統籌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牽頭擬訂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訂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激勵政策。
4、統籌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擬定城鄉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政策和標准,組織擬訂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辦法,統籌擬訂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政策並逐步提高基金統籌層次。
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管理和監督制度,編制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參與制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政策。
5、負責就業、失業、社會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擬訂應對預案,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保持就業形勢穩定和社會保險基金總體收支平衡。
6、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分配政策,建立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擬訂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福利和離退休政策。
7、會同有關部門指導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擬定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管理政策,參與人才管理工作,制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政策。
牽頭推進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健全博士後管理制度,負責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選拔和培養工作,擬訂吸引國(境)外專家、留學人員來華(回國)工作或定居政策。
8、會同有關部門擬定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政策和安置計劃,負責軍隊轉業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組織擬訂部分企業軍隊轉業幹部解困和穩定政策,負責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管理服務工作。
9、負責行政機關公務員綜合管理,擬訂有關人員調配政策和特殊人員安置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國家榮譽制度和政府獎勵制度。
10、會同有關部門擬訂農民工工作綜合性政策和規劃,推動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11、統籌擬訂勞動、人事爭議調節仲裁製度和勞動關系政策,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制定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組織實施勞動監察,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依法查處重大案件。
12、負責本部和國家公務員局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制定派往國際組織職員管理制度。
13、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4)勞動合同法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擴展閱讀:
功能職責:
1998年以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之一的勞動力,其自由流動的訴求越來越強烈。與此同時,政府的公共職能要求進一步強化。
通過改革以減少機構重疊、職能交叉與脫節現象,增強政府的協調能力與對社會經濟的宏觀管理能力的社會期盼越來越強烈。
在這種情況下,本屆政府決定不再保留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組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同時成立國家公務員局、保留國家外國專家局,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組建,旨在更好地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同時統籌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人員管理。
完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整合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統籌全社會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從就業到養老的服務和保障體系。
⑸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備案的規范有效的勞動合同是誰什麼意思
用人單位與職工應該簽訂規范的勞動合同,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會提供勞動合同樣本,簽訂勞動合同後,應該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備案。
根據《勞動合同法》
第七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第二十九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
第七十三條(二)款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⑹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網址和地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同志們您們好!
我陝西省榆林市、榆神工業區、店塔工業園區民祥礦務有限公司承包著全國及本省區七家煤礦,不同的礦區設為名字不同分公司、項目部,各分公司、項目部指派各種領導管理人員;入股成員幾十名,經營范圍:礦山工程施工、機電安裝工程施工、建築工程施工、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煤礦礦山勞務承包;機電維修、技術咨詢服務、煤炭加工與銷售、工礦配件材料銷售、食品加工等,年純收入四十多億元;
就拿楊伙盤項目部、楊伙盤煤礦來說,自2005年到現在;十幾年一直每年只給職工立一份勞動合同,只有公司保存的那一份,沒有職工保存的那一份;
職工因公受傷致殘沒有相關待遇,養老保險只給一部分人交,一部分人沒交,其他保險事項全部沒交;職工退休時、企業單方非法解除勞動合同時沒有相關待遇;隊職工體檢、幾年一次,沒有體檢的年份,照體檢過年份到印刷部制一份帶有體檢結果的體檢表,讓職工在其上面按上手印、填上姓名即可、不做實際體檢;體檢過的年份體檢結果不讓職工知道,職工退休或企業單位單方非法解除勞動合同時,找借口、用手腕、不給職工職業健康體檢結果、想法設法阻礙工傷及塵肺病認定鑒定;
職工年休假、法定節假日不休息無補休無相關待遇,雙休日不休息、無補休無相關待遇,上12小時(2018年9月前)8小時以外加班無相關待遇;
職工受傷致殘體後、退休時、企業單方非法解除勞動合同時,企業並不給任何相關待遇,職工從勞動仲裁委員、縣法院、市級法院打官司要回相關待遇,由於民祥礦務有限公司採用了巨額行賄、出使假證據、假理由、不讓職工保存勞動合同、開工資用現金、將退休時讓職工多干一二年、不出使工資單考勤表、勞動合同、職業健康檢查結果等各種手段導致百分之九十多的職工按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工傷保險法條例、職業病防治法要回相關待遇、打了三到九年時間不等的官司,要回的待遇遠遠不夠成本。民祥礦務有限公司每年隊職工上一年的多項獎金遲遲不發。
各級政府隊民祥礦務有限公司的違法違規問題接到職工多次舉報後僅罰二十萬、九十萬、二百萬不等,最高也沒起過二千萬,在企業認為:這不過是家常便飯,事後該怎麼違規違法還是照犯不誤;這十幾年來少給職工的待遇將近六億多元,只有一次罰它幾個億才知道痛,才知道改正。
此致
希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同志們對舉報人保密,隊民祥礦務有限公司給予嚴懲!
⑺ 企業勞動合同必須是當地人力資源部制定的嗎自己制定的不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直接使用有法律效力嗎
自己制定的合同也生效的,但是在合同條款中有和法律法規相沖突的以法律法規為准,以勞動保障局的合同為准。你自己制定的合同需要去當地的人力資源部門留底備案。
⑻ 證書由人力資源保障局頒發的好還是勞動合同法頒布的好
勞動合同法
不會頒布證書。人力資源保障局頒發的證書是合法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