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法是社會法的組成部分

勞動法是社會法的組成部分

發布時間: 2021-03-16 21:49:08

1. 勞動標准法包括哪些組成部分

與勞動相關的法律處《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兩項基本法以外還有其他法律規定作為支持性法律。

統計如下:
1、勞動管理法--勞動管理機構設置及其職權
2、勞動就業法
3、勞動關系協調法(勞動合同;集體協商;集體合同)
4、勞動標准法(工資支付暫行條例;工時休假法;職業安全衛生法;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障法;職業訓練與職業資格標准法;職工訓練與職業資格標准法;職工獎懲規則)
5、社會保險法(生育保險法;養老保險法;失業保險法;工傷保險法;醫療保險法;遺囑津貼)
6、處理勞動爭議程序法(勞動爭議;集體協商爭議:行政調解程序;集體合同爭議)
7、勞動檢查監督法(監督檢查機構;監督檢查職權)
8、工會的法律保障(結社權;協商權;參與權;監督權)

2. 勞動法和社會法的關系

勞動法與社來會保障法是聯系非自常密切的兩個法律部門,他們都與保護弱勢群體實現社會公平和社會安定有關。但作為不同的法律部門,它們調整的社會關系是不同的。長期以來,我國將保障福利內容納入勞動關系進行調整,作為勞動法的組成部分,並不存在社會保障法的范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社會保障法應與勞動法合理界定。但由於兩個部門法在發展上的某種聯系和延續性,使得學界對它們之間的認識模糊不清。有人認為勞動關系包含了保障福利內容,有人認為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相互交叉,還有人認為勞動法從屬於社會保障法,因而造成了一些實際的社會問題難以解決,不利於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必須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理論支持。

3. 勞動法屬於經濟法還是社會法為什麼有的說屬於社會法,有的說屬於經濟法呢謝謝

《勞動法》不屬於經濟法,屬於社會法。勞動法和經濟法是兩個專獨立的法律部門,同時都屬隸屬於民法,都是民法的一部分。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社會法包括:
勞動法,工會法,勞動合同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婦女權益保護法,殘疾人保護法,礦上安全法,紅十字會法,公益事業捐贈法,職業病防治法,禁止使用童工規定,失業保險條例,安全生產法等。

4. 勞動法的構成

勞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分別為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內容與客體。

(一)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依據勞動法律的規定,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勞動法律關系的參與者,包括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即僱主與雇員。依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工會是團體勞動法律關系的形式主體。

勞動者成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所謂勞動權利能力是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依法享有勞動權利和承擔勞動義務的資格;行為能力是勞動法律關系主體能以自己的行為依法行使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使勞動法律關系建立、變更和消滅的資格。依據人的年齡、健康、智力和行為自由等事實要素,法律通常將自然人分為完全勞動行為能力人、限制勞動行為能力人和無勞動行為能力人。完全勞動行為能力人是指身體健康,有完全行為自由,l8周歲以上的男性勞動者。限制勞動行為能力人同樣依據前述四個要素劃分,之所以限制勞動行為能力是為保護特定群體的特殊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的目的而不是歧視,更不是違反勞動平等的原則。限制勞動行為能力人主要包括:16~18周歲的未成年人(禁止從事特別繁重的體力勞動的工種、崗位的工作等);女性勞動者(在女職工禁忌勞動的工種或崗位被視為無勞動行為能力;在特定的生理時期,不得安排從事某些特定的生產作業);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只能從事與其勞動能力相適應的職業);某些特定的疾病患者(不得從事特定的職業或崗位、工種的工作);部分被依法限制行為自由的人(因違反某些特定規則,被依法限制執業資格的人等)。無勞動行為能力人主要是指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經過有權的機關批准,文娛、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可以招用的未成年人除外),以及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等。

各類用人單位包括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國家機關、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成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備用工權利能力和用工行為能力。所謂用工權利能力是指用人單位依法享有用工權利和承擔用工義務的資格;所謂用工行為能力是指用人單位依法能以自己的行為行使用工權利和承擔用工義務的資格。包括能夠提供給勞動者進行勞動的物質、技術和組織條件,其他符合國家法定最低標准以上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支付勞動報酬,繳納社會保險並能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用人單位作為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一般依存於它的民事主體資格,即必須有自己的名稱、住所、財產和組織機構。用人單位的用工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通常依據一定的法律程序由其職能部門代理行使。

(二)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

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因為勞動法律關系為雙務關系,當事人互為權利義務主體,即一方的義務為另一方的權利。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三)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

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主體權利義務所指向的事物,即勞動法律關系所要達到的目的和結果。包括體現一定的行政管理和物質利益性質的事物,如勞動、工資、保險福利、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等事物。

三、勞動法律事實

依法能夠引起勞動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為勞動法律事實。並不是任何事實都可以成為勞動法律事實,只有依據勞動法的規定,帶來一定勞動法律後果的事實才能成為勞動法律事實。產生勞動法律關系的事實為合法事實,雙方意思表示必須一致;變更、消滅勞動法律關系的事實一般也需雙方意思表示一致。但是在一些場合,單方的意思表示以及違法行為或事件也能使勞動法律關系變更或消滅。依據勞動法律事實是否以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法律事實可以分為兩類。

1.勞動法律行為。勞動法律行為是指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能夠引起勞動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具有一定法律後果的活動。包括合法行為、違約行為、行政行為、仲裁行為和司法行為等。在勞動法律關系中,合法行為才能產生勞動法律關系,違法行為不能產生勞動法律關系。同時,單方行為通常也不能產生勞動法律關系,這是與民事法律關系不同的特點。例
如,只有當事人雙方經過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合法行為才能產生勞動法律關系。以欺詐、脅迫等行為產生的勞動關系為無效勞動關系,這類勞動合同從其產生時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在民事法律關系中,違法行為或單方行為則有可能產生民事法律關系。例如,公民損壞他人財產的違法行為可以引起損害賠償的民事法律關系;單方的饋贈行為也可以產生民事法律關系等。此外,產生勞動法律關系的法律行為不同於變更、終止、消滅勞動法律關系的行為。產生勞動法律關系的行為只能是合法行為,違法行為或單方行為都不能產生勞動法律關系。但是,除了合法行為以外的違法行為或單方行為也可以使勞動關系變更或消滅。例如勞動者辭職或嚴重的違約行為,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等可以導致勞動法律關系的變更或消滅。

行為人做出意思表示是勞動法律行為成立的一般要件(即事實要素),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必須包含建立、變更、終止勞動法律關系的意圖,即包含追求一定法律效果的意圖。②意思表示必須完整地、合於規范地表達勞動法律關系建立、變更、終止的必需內容。殘缺不全的,通常不能使法律行為成立。③行為人必須以一定的方式將自己的內心意圖表達於部,可以由他人客觀地加以識別。

2.勞動法律事件。勞動法律事件是指不以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能夠引起一定的勞動法律後果的客觀現象。例如企業破產,勞動者傷殘、死亡,戰爭或其他現象。

5. 勞動法社會關系是指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社會保障法與勞動法的共通之處在於它們都是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法 律,而且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早期的勞動法從限制童工、 改善勞動衛生條件開始為勞動者提供救助; 工人中共濟組織的成立實際上是社會保障的前身。 為勞動者提供生存保障的勞動法中已經包涵了社會保障的內容。 即便是德國俾斯麥頒布的社會保障法典, 也是以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生存狀況為基本動因的。 作為社會保障法主要成分的社會保險法是以勞動關系為前提條件, 目的在於解決勞動者的養老、疾病、工傷、失業和生育問題。 盡管如此,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區別仍然顯而易見。 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 社會保障法調整國家、用人單位、公民(勞動者)、 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因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 優撫安置等發生的關系。就直接關系而言,在內容上, 社會保障關系可以分為社會保險關系、社會救濟關系、 社會福利關系、社會優撫關系。在主體上, 社會保障關系涉及到國家與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 社會保障機構與政府之間的關系、 社會保障機構與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社會保障機構之間的關系、 社會保障機構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就間接關系而言, 在社會保障基金管理與運營中, 社會保障機構與投資市場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 這些關系都需要社會保障法從不同方面予以規范和調整。 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或勞動 合同關系的勞動者(公務員、軍人等不適用勞動法); 社會保障法的主體包括國家、用人單位、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和公民( 勞動者)。社會保障的對象應當是該社會的全體社會成員, 尤其是那些喪失勞動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幫助的人。 社會保障對於社會成員來說,應不分部門和行業, 不分就業單位的所有制性質或有無職業,不分城市和農村, 只要生存發生了困難,都應普遍地、 無例外地給予基本生活的物質保障。 社會成員之間只存在保障基金的籌集方式、保障的項目、 標准以及採取的形式不同,不存在能否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差別。 這是社會保障具有普遍性的體現。 社會保障的這種普遍性不僅體現在社會福利通常是由全體社會成員所 享受,而且還體現在當該社會的局部地區出現自然或人為的災害, 意外災害的襲擊使他們陷入貧困時, 為該地區的全體社會成員提供的物質幫助。在這個意義上, 我國目前社會保障的對象還應當擴大。據統計,農民進城務工後, 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比例分別只有3.4%和2.7%。 在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總覆蓋率不足10%,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為農村總人口的7.6%。 同時,社會保障也對社會成員中的特殊對象給予特殊幫助。 社會保障的特殊對象主要包括因退休、失業、患病、傷殘、 生育等造成的失去或中斷收入來源而需要社會特殊幫助者。 這些成員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與競爭能力,使收入中斷、 減少或喪失而影響了基本生活,從而得到社會給予的特殊保障。 勞動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協調勞動關系, 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社會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障社會全體成員在遭受各種意外和風 險時的基本生活,促進社會安全。 社會保障法律制度被公認為社會安全網或社會穩定器。 社會保障是社會按照一定時期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對生存發生困難的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予以物質幫助。 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證,就要危及他們的生存, 以致影響社會的安定。社會保障使社會成員具有安全感, 人們可以在社會心理上保持平衡, 從而沒有後顧之憂地在安定的社會環境中生存並從事創造性的勞動。 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內容是勞動者的勞動; 社會保障法調整的內容則是社會保障機構應當給予被保障人的各項待 遇。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社會優撫待遇。 社會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方式,對勞動者在遇到生、老、病、傷、 殘、死、失業等困難,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工作時, 給予物質幫助的制度。社會福利, 是為全體成員提供的各種福利性補貼和舉辦各種福利事業的總稱。 包括一般的社會福利、職工福利和特殊的社會福利。社會救濟, 是指國家對於那些因自身、 自然和社會原因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標準的貧困者提供幫助, 以保障他們基本生活的制度。社會救濟由社會救濟、 救災救濟和扶貧救濟三部分制度構成。 社會優撫是國家對維護國家安全或社會秩序作出貢獻和犧牲的人員及 其家屬在物質上給予優待和撫恤的制度。 社會優撫制度是伴隨著軍隊的產生而產生, 隨著軍隊的發展而逐步完善起來的。社會優撫包括社會優待、 傷殘撫恤和死亡撫恤。 勞動法律關系強調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 而社會保障關系中的一些項目則並不要求權利義務的對等性。 當人們的基本生活狀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時, 他們就能夠享受到社會保障的權利。 社會成員在享受社會保障的機會和權利上帶有較大的機會均等和利益 均享的特徵。凡是生存發生困難的社會成員, 都可以均等地獲得社會保障的機會和權利。 而且每個社會成員從社會保障中獲得的物質幫助是基本均等的。 在充分體現社會公平的前提下, 社會保障法律制度也以其特有的方式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這在作為社會保障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險制度中尤為明顯。 社會保險在對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的勞動者提供基本物質保障的 前提下,將勞動享受保險的待遇與過去的勞動貢獻掛鉤, 體現應有的差別。勞動時間長、勞動貢獻大的, 物質保障待遇相對就高。 從而在維護社會穩定的同時也能鼓勵勞動者在職時積極勞動, 多勞多得,為社會多做貢獻,將來也能更多地享受社會保障待遇。 在社會救濟方面,對殘疾人和無固定職業、無固定收入的社會成員, 既給予基本生活的保障,又根據不同的特點安置就業, 鼓勵他們從單純接受救濟轉變為既接受救濟又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勞 動。對於因自然災害及其他原困處於危難之中的社會成員, 在給予物質保障的同時,鼓勵他們發展生產,擺脫貧困。 這些都使社會保障法具有了既保障社會穩定又促進社會發展的特徵。

記得採納啊

6. 勞動法是屬於什麼部門法

應該是屬於社會法。

法律部門,又稱為部門法,是根據一定的標准和原則,按照法律規范自身的不同性質,調整社會關系的不同領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劃分的同類法律規范的總和。
而在我國法律部門主要包括:
1.憲法(包括:憲法、國家機關組織法、選舉法和代表法、國籍法、國旗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公民基本權利法、法官法、檢察官法、立法法和授權法)
2.行政法(包括:國家安全法、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監獄法、高等教育法、食品衛生法、葯品管理法、海關法)
3.民商法(包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婚姻、家庭、收養和繼承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公司破產、證券、期貨、保險、票據、海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4.刑法
5.經濟法(包括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和政策的法律,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則、方針和政策的法律,預演算法,審計法,會計法,統計法,農業法,企業法,銀行法,市場秩序法,稅法,土地管理法,等等。)
6.程序法(包括: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仲裁法、律師法、公證法、調解法等)
7.社會法(包括:保護弱勢群體的法律規范,如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等;維護社會穩定的法律規范,如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法律規范,如環境保護法、能源法、自然資源保護法、生態法等;促進社會公益的法律規范,如社區服務法、彩票法、人體器官與遺體捐贈法、見義勇為資助法等;促進科教、文衛、體育事業發展的法律規范,如教師法、科技進步法、義務教育法、教育法、衛生法,等等。)

7. 試述勞動法與社會法的關系

勞動法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社會法是維持社會穩定並且維護公民的社會權利
就是說社會法是勞動法的基礎
勞動法是社會法其中的一個「孩子」

8. 勞動法 屬於社會法還是經濟法或是別的什麼法

廣義說認為社會法包括勞動法、社會保障法和經濟法,中義說認為社會法包括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狹義說認為社會法僅指社會保障法

熱點內容
公司違反勞動法怎麼寫辭職書 發布:2024-05-05 13:30:10 瀏覽:550
刑法71條和69 發布:2024-05-05 11:18:48 瀏覽:650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法律碩士 發布:2024-05-05 10:11:50 瀏覽:381
代繳社保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05-05 05:02:59 瀏覽:523
經濟法抵押人和抵押權人是什麼 發布:2024-05-05 02:06:04 瀏覽:816
法律援助農民工存在問題 發布:2024-05-05 01:13:58 瀏覽:438
審計法治建設路徑 發布:2024-05-05 00:23:17 瀏覽:79
司法考試主觀題答案 發布:2024-05-04 23:13:15 瀏覽:229
民法典動遷 發布:2024-05-04 19:58:22 瀏覽:567
刑事事訴訟法全文 發布:2024-05-04 19:49:23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