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
❶ 優先承租權怎麼設定
現有法律沒有,通過合同設定。律師很有必要24小時錄音,隨便遇到一個事情或咨詢,聊一聊基本上都能成為文章,稍微一整理就好多篇章,這個優先承租權就來自周日的咨詢。
承租人有優先購買權,這是法律規定和房屋買賣都很常見的權利,指的是房主應當在出賣房屋前的合理期限內提前告知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承租人有權優先購買該房屋。除此之外,股權轉讓前的公司股東、共有財產轉讓前的共有人,也享有轉讓財產的優先購買權。
至於優先承租權,法律並沒有這個概念,但很容易從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理解這個說法:租賃合同到期後,出租人仍然繼續出租房屋,在有多個承租人都打算承租的情況,原來的承租人有優先承租的權利,同樣也有個前提:同等條件下。
同等條件怎麼理解?這可以說是玄學,一般理解是價格,但如果確實不想再租給原來的人,可以是戶口、學歷、性別、星座、用途等多個限制條件,那這種優先權還有設定的必要嗎?
當然有了,想想那些地標性的建築物,一提到東方明珠你想到的是什麼?一提大褲衩你想到的是什麼?公司經營也需要這種穩定性和個性化,當公司的辦公場所成為一種標志時,當然有動力繼續租賃房屋,哪怕成本高一點呢。
如果不是另有承租人惡意競價,哪怕多付出一點成本,也很難低於承租房屋的收益,但為了以防萬一,可以在優先承租權條款中進行多種約定:漲價范圍、競價人數、同等條件的范圍
這樣一來只要還繼續出租,承租人總有機會租到,但如果不出租了,那這個優先權條款也就沒有作用了。
哪怕是到期了不出租了,過了幾天又想出租了,所以租給了別人,原承租人基本沒別的辦法,要是擔心這種情況,也可以約定到合同里。即便《民法典》第734條生效,精細化約定仍有必要,無論何時都要記得:合同越具體,權利保障越充分。
❷ 同等條件下優先承租權是什麼意思
房屋的「續租權」在法律上稱為「優先承租權」,優先承租權是指在房屋租賃合同中,租賃期限屆滿,出租人需繼續出租的,原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於其他第三人取得租用權。具體來說,優先承租權是一項期待權,它成立於租賃關系開始時,發生於租賃合同屆滿之日。在租賃關系中,原承租人在合同到期要求續簽租賃合同時,對原租賃物在同等條件下擁有優先權。優先承租權是一種附限制條件的物權,在同等條件下才享有。同等條件的內容,首先是指同一價格,即租金應當相同;其次,租金的支付方式與期限,也應等同,若是分期付款,那麼分期付款之方式亦應相同。「在同等條件下,原承租人有優先承租權」出自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三十條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可見,在出賣房屋時,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那麼,在出租房屋時,承租人亦應可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承租權,這與立法精神並不相悖。
❸ 合同法關於優先承租權之規定
一、優先承租權的含義。
優先承租權是指在租賃關系中,原承租人在合同到期要求續簽租賃合同時,對原租賃物在同等條件下擁有優先權。
優先承租權的性質:
優先權類似於現行法律中所規定的優先購買權,對優先購買權的性質有相通點:
1、是一種形成權。承租人以同樣條件聲明承租者,出租人有出租之義務,即優先承租人得依一方之意思,形成以義務出租人同樣條件為內容之契約,無須義務人(出租人)之承諾。
這種權利性質上屬於形成權,即依權利人單方面的意思表示就可以創設某種狀態。如果該權利是形成權的話,顯然該權利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三十條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可見,在出賣房屋時,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那麼,在出租房屋時,承租人亦應可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承租權,這與立法精神並不相悖。
2、是一種附限制條件的物權。房屋的所有人出租其房屋,他是房屋的所有權人,其所有權的行使反受沒有所有權人(承租人)的限制,這只能是一個附限制條件的物權,目的是為保護弱勢群體承租方的利益。這種觀點認為,房屋所有權人出售其房屋給第三人的這一民事法律行為更符合《民法通則》第62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在符合所附條件時生效,所以承租人如果行使優先購買權,那麼房屋所有權人出租房屋給第三人的這一民事法律行為根本就不生效,而不是無效。
否認優先承租權的主張認為,我國法律規定所有人對所有物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而優先承租權對出租人行使處分權的一種限制,是對意思自治原則的干涉。若法院作出裁決,肯定原承租人有優先承租權時,出租人可以過一段時間後再對租賃物進行出租,那麼這時原承租人是否還享有優先承租權,如果有,這段時間又是多長,目前法律也沒有明確規定,缺乏法律依據及判決的難以執行,損害了法律的權威性。
肯定優先承租權的主張認為:
第一、優先承租權是保護特殊群體即原租賃人的的權益,維護實質公平的需要。
第二、優先承租權是維護社會公益和體現特殊法政策的需要。
從淺層次的目的看,優先權制度是為了維護原租賃人的權益;但是,從深層次的目的看,則是為了謀求特定產業的成長,或特定領域的交易安全,具有較強的公益性,體現著某種特定社會政策的要求,是一項極具社會使命任務的法律制度。
從利益基礎來講,不動產的保存者和使用者能夠使得被保存或使用的財產價值得到維護;從社會道德觀念來說,強者需要特殊保護;而且從實踐中的可操作性來看,原承租人依法實際佔有或使用租賃物,應當優先於其他人。
一個國家要創設優先權是有其客觀基礎的,既有優稱權所體現和保護的社會關系的存在,而相應的社會關系也就成為優先承租權的立法基礎:維護公平、正義的需要。在經濟活動中,人們相互之間利益關系保持良性平衡是很難的,有時會出現各種不合理因素干擾,承租人的經濟利益在經濟活動中能隨的損害度相對出租人而言很小,屬於弱者。因此需要依靠法律規定適合的解決辦法來維護其利益。
由於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優先承租權,而租賃關系在現實生活中又相當的復雜,對租賃糾紛中的哪些糾紛賦予承租人優先承租權,怎樣賦予承租人優先承租權不好掌握,很容易侵犯出租人的權益。因為按照合同締約自由的原則,出租人與承租人的租賃關系終結後,應當由雙方平等協商自願達成協議,法院不應過多的干預。過分的強調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容易侵犯出租人對租賃物的所有權,同時由此引發法院審理租賃糾紛時,對哪些租賃合同糾紛賦予承租人優先承租權,怎樣賦予承租人優先承租權,作出裁決後,又如何執行、怎樣實現的問題,也待於解決。
二、優先承租權的成立要件
第一、從主體來看,可以是公民、法人、國家,其中公民最基本。優先承租權的主體都是因法定事由的出現而產生,而且優先權人和債務人都是特定的。
第二、從內容看,有權利義務關系的存在。這種權利義務關系首先是優先承租權人和債務人在客觀上具有請求與受償關系,但這種關系不是按照平等原則來解決,而是優先承租權人得憑借法律賦予的特權,優先實現自己的權利。
第三、優先承租權的客體也是特定的,僅限於原租賃物。
第四、權利義務關系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優先承租權人權利的產生,必須是出租人的行為將給其造成一定的損害,對這種損害的救濟在法律上給予優先考慮。
三、優先承租權的時效
優先承租權的要求是體現在租賃合同期滿後下一個租賃合同尚未簽訂的階段,而且優先承租權不單可以對抗第三人,主要是對出租人的所有權進行一定限制。所以,承認優先承租權其實就是賦予租賃權更大的物權效力,使其在租賃合同期間擁有的排他性延續到租賃合同期滿後的一段時間內。
有人認為,這段時間應從原租賃合同期滿後開始計算。由出租人自行設定一個出租條件,在一定的期限內以特定的方式通知或告知原承租人及其他人,例如廣告、招租通知等,若有第三人慾和出租人建立租賃關系,出租人可以將第三人提出的條件告知原承租人,若原承租人也同意按第三人提出的條件繼續租賃出租物,則享有優先承租權,若出租人表示不能按照出租人或第三人提出的條件繼續租賃物或雖不明確表示是否繼續租賃原租賃物的意願,則租賃合同期滿後的一定期限屆滿,原租賃人的優先承租權即告消滅。如果出租人沒有盡通知的義務,徑直與第三人簽訂租賃協議,則優先承租權人可以主張該租賃協議的無效。
四、同等條件的確定
優先承租權是一種附限制條件的物權,在同等條件下才享有。同等條件的內容,首先是指同一價格,即租金應當相同;其次,租金的支付方式與期限,也應等同,若是分期付款,那麼分期付款之方式亦應相同;再次,同等條件還應包括其他交易條件的等同。關於同等條件標準的確定,一般認為是指以出租人與第三人訂立的租賃合同中約定的條件為同等條件。在實踐中,出租人可以在其與第三人訂立的租賃合同中約定該合同的生效以承租人不行使優先承租權為條件,或者約定在承租人行使優先承租權的情況下,出租人保留解除該合同的權利。出租人與第三人的合同系因承租人行使優先承租權而不生效或者被解除的,則據此確定的同等條件仍應繼續有效。承租人一經行使優先承租權,即在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成立以出租人與第三人訂立的買賣合同中所約定的同等條件為內容的合同。
五、優先承租權的構建
1、在租賃關系(指房屋、門面、櫃台等不動產租賃關系,也包括對汽車的租賃)中,規定承租人享有優先權。
2、在租賃關系中規定合同雙方在租賃合同條款中明確約定,在原租賃期限屆滿前的一定期限內或在出租人告知原承租人新的出租條件或第三人的租賃條件後一定期限內,原承租人書面向出租人表示繼續租賃或不繼續租賃的意見,方可享有優先權。此期限的確定,可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 118條的規定,即「出租人在出賣房屋時,應提前3個月通知承租人」,也可以根據租賃合同的長短時間不同來規定,租賃合同時間較長的,期限可以適當放寬,租賃合同時間短的,期限可以適當縮短。
3、租賃合同屆滿後,出租人在一段時間內暫不出租原租賃物,當出租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對出租物進行出租時,原承租人享有優先承租權,這期限不宜太長,對出租人對其所有權的行使進行過多的限制,容易侵害出租人的權益,對這一期限的確定,以六個月或一年等較短時間為宜。
六、優先承租權的順位問題
所有權人取得不動產的權利在先,對其保存、使用在後,後發生的優先權應優先於先發生的優先權。其次,不動產本身不能再創造新的價值,反而不斷折舊,對不動產的保存、使用會維持甚至增長其價值,如果沒有保存、使用、維護等,不動產本身的價值受到損害是確定的,所以,承租人的優先權應排在第一位。
七、前承租人和後承租人的順序
同一不動產可能經不同的人租賃過,在合同期滿後,他們都是原承租人,對他們的順序問題,可以參考《法國物權法》所確立的解決優先權沖突的三條規則:1、具有直接作用的當事人優先於其他當事人;2、保全標的物價值者優先;3、都保存標的物價值時,最近的保存人優先。由此確定後承租人優先於前承租人。
八、優先承租權的消滅
1、參照我國這與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三十條中對優先購買權的規定,「 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優先承租權體現在租賃合同期滿後下一個租賃合同尚未簽訂的階段,當出租人在一定期限內通知了原承租人新的租賃條件,原承租人必須在這段期間內主張自己的優先承租權,若原承租人在這段期間不主張自己的優先承租權,其此項權利即告消滅。
2、法律保護承租人的權益,同時也須保護出租人的權利,出租人的利益與其自身生存、家庭生活往往緊密相關,也許承租人的加入使租賃物增值,但也有可能有其他的結果,若承租人在租賃期間對租賃物有損壞等行為,使租賃物的價值降低或滅失,給出租人的利益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則原承租人即喪失其對原租賃物的優先承租權。
❹ 優先承租權是法定權利嗎
我們在租房子的過程中,這個時間都會有限制的,在租賃合同到期之後,房東有可能會把房子租出去,這個時候自己就擁有了優先承租權,那麼這個是不是法定權利?下面,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小編整理了以下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優先承租權是法定權利嗎
不是法定權利。
優先承租權,一般指租賃合同到期後,原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與出租人簽訂租賃合同的權利。我國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釋中,沒有關於優先承租權的相關規定,但租賃實踐中,出租方和承租方的租賃合同中往往約定「本合同到期後,承租人享有優先續租的權利」。對於優先承租權的行使條件及相關理論問題,鮮有探討。實踐中,承租人若堅持要求優先承租權,很難實現,原因在於:出租人若故意不想繼續把租賃物出租給原承租人,則可和他人串通,故意提高出租條件(如:提高租金、提出較高的裝修條件、較高的押金條件、苛刻的合同條款等),總之以原承租人無法接受的條件,將租賃物另行出租。甚至為使原承租人退出,出租人可借口不再另行出租,先收回租賃物一段時間,然後重新招租,以達到規避原承租人享有「優先承租權」的目的。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優先承租權並不是自己的法定權利,這個主要是在一些註定實踐中才會有的,一般都是由出租方和承租方進行約定,租房合同到期的時候,如果自己要繼續租的話,一般是自己更加優先,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相關律師。
❺ 租賃合同中約定的優先租賃權是什麼
優先租賃權,是不要約定的。法律規定的是,如果出租人出賣或者委託拍賣人拍賣租賃房屋的,承租人具有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但是承租人也可以放棄該優先購買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五條
租賃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賃合同佔有期限內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
第七百二十六條
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但是,房屋按份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出租人將房屋出賣給近親屬的除外。
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後,承租人在十五日內未明確表示購買的,視為承租人放棄優先購買權。
第七百二十七條
出租人委託拍賣人拍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拍賣五日前通知承租人。承租人未參加拍賣的,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
❻ 在同等條件下,原承租人有優先租用的權利,這在合同法中有明確規定。
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三十條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回理期限內通知答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可見,在出賣房屋時,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那麼,在出租房屋時,承租人亦應可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承租權,這與立法精神並不相悖。
❼ 優先承租權是否有法條規定,請具體列出法條,謝謝!!!
房屋的「續租權」在法律上稱為「優先承租權」,優先承租權是指在房屋租賃合同中,租賃期限屆滿,出租人需繼續出租的,原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於其他第三人取得租用權。具體來說,優先承租權是一項期待權,它成立於租賃關系開始時,發生於租賃合同屆滿之日。在租賃關系中,原承租人在合同到期要求續簽租賃合同時,對原租賃物在同等條件下擁有優先權。優先承租權是一種附限制條件的物權,在同等條件下才享有。同等條件的內容,首先是指同一價格,即租金應當相同;其次,租金的支付方式與期限,也應等同,若是分期付款,那麼分期付款之方式亦應相同。「在同等條件下,原承租人有優先承租權」出自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三十條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可見,在出賣房屋時,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那麼,在出租房屋時,承租人亦應可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承租權,這與立法精神並不相悖。
❽ 關於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中租賃房屋到期,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怎麼規定的
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是否支持要看當時法官的裁量。除非你在租賃合同中有明確約定承租人優先承租。
在司法實踐中,原承租人訴至法院要求肯定其對原租賃物有優先承租的權利,即使法院已經認識到如果在處理案件中否認原承租人的優先租賃權利有失公平和公平,但是由於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在適用時往往只能依據《民法通則》中的公平原則來處理,公平原則的目的是衡平當事人之間的財產狀況和財產損失,將不幸的損失在當事人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努力恢復被破壞的財產利益的平衡。公平原則給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賦予法官以公平觀念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來處理案件,但是客觀因素千差萬別,難免會出現主觀上認為是公平的而客觀上又是不公平的現象,況且由於法官對事物的認識與理解,往往相似甚至相同的案件由不同的法官審理會得出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