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國際經濟法王偉
㈠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
1、銀行有沒有拒權利付,要看受益人是否按照信用證的規定行事和交單,而本案例並未說明信用證的最遲裝運期,只是說「合同約定:...自B公司收到信用證之日起1個月內裝運。隨後,A公司於5月29日開出了符合約定的信用證」,但是沒有說B公司是於哪一天收到的信用證,因此無從判定受益人於7月3日裝運是否遲於信用證規定的裝運期。所以說本案例的銀行拒付是否有理。
那麼為了解答本案例,那麼就假設受益人遲於信用證規定的最遲裝運期裝運,如果假設成立,那麼才可以說銀行有權拒付——因為信用證是有條件的付款承諾,即受益人必須按照信用證的規定行事,包括按照信用證規定的期限裝運貨物和提交符合信用證規定的單據,否則開證行就有權拒付。那麼前面假設受益人未按期裝運,所以,開證行拒付有理。
而假設而本案例中的受益人未遲於信用證規定的裝運期裝運,那麼開證行就沒有拒付的權利。
2、「由於台風登陸,使得B公司最快到7月3日才裝船出運」,那麼,假設受益人交貨遲於信用證規定的最遲交貨期,對於信用證而言,受益人屬於違約,而其違約責任就是被開證行拒付。而對於合同而言,由於台風屬於不可抗力,那麼,因收台風影響而推遲交貨,則不算違約,因為不可抗力屬於免責條款。
3、該批貨物的價格條款為FOB,所以保險費用不包括在單價里。保險合同應由買方A公司負責訂立。
㈡ 急!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
1不可以,信用證的無因性和文義性
買賣合同無效,向B主張返還不當得利
㈢ 國際經濟法課程主講老師是誰
國際經濟法主講老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國際經濟法碩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市國際法學會理事。
㈣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題
問題呢?
㈤ 一個關於國際經濟法的問題
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簡稱ICSID)是依據《解決國家與他國國民間投資爭端公約》(華盛頓公約,ICSID公約)而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個專門解決國際投資爭端的仲裁機構。
ICSID受理案件的范圍,需要闡明三層含義:
(1)可以受理的爭端限於以一締約國政府(東道國)與另一締約國國民(外國投資者)直接因國際投資而引起的法律爭端(有些法人雖然具有東道國國籍,事實上歸外國投資者控制,如爭端雙方同意,也可視同另一締約國國民)。除此以外,不受理其他當事方之間的爭端。
(2)必須是因「投資」而引起的「法律爭端」。秘書長、調解委員會或仲裁庭有權確認一項交易是否屬於「投資」的范疇。而「法律爭端」則是指「關於法律權利或義務的存在或其范圍,或是關於違反法律義務而實行賠償的性質或限度」的爭端。
(3)爭端雙方出具將某一項投資爭端提交「中心」調解或仲裁的書面協議,是「中心」有權登記受理的法定前提。任何締約國隨時可以通知「中心」其同意交由「中心」管轄的爭端的范圍。但「中心」每一項具體爭端的管轄權仍取決於締約國的具體表態和書面同意。凡當事雙方已經書面同意提交「中心」管轄的爭端,任何一方不得片面撤回其同意。除東道國有權要求優先適用當地救濟外,此書面同意可排除任何其他救濟方法及投資者母國提供外交保護的權利。
(主要參考北大《國際經濟法概論》自考通)
㈥ 請問國際法、國際經濟法方向哪些老師比較有名呀
北京大學
吳志攀 白桂梅
中國人民大學
朱文奇 余勁松 邵沙平 章尚錦 趙秀文 余民才
武漢大學
韓德培 梁西 黃進 肖永平 黃德明 左海聰 李雙元 曾令良 萬鄂湘
廈門大學
單文華
復旦大學
張乃根
㈦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2
上述行為在國際稅法屬於避稅性質。
上述做法,雷集團減少納稅12萬美元。
分析如下:
按正常交易,銷售零部件,應當納稅(360-300)*30%=18萬美元,本案A公司按成本價賣給C公司,應納所得稅額為0,C公司賣給B公司,應當納稅(360-300)*10%=6萬美元,共避稅18-6=12萬美元。
㈧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 急!!!!
同意樓上的意見,但如果發出的「要約」中包含了以簽訂確認書為準的那就又不版一樣了(因為權這種要約實際上是要約邀請)。我國外貿公司在發出要約是常常是這樣要求的(合同法第33條)。這樣的話合同就沒有成立。個人意見,請LONGpk兄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