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化媒體調研法

社會化媒體調研法

發布時間: 2021-11-26 22:05:35

① 社會化媒體

社會化媒體傳播效果的評估方式主要分兩種:定量評估與定性評估。今天先講定量評估,定量評估指標主要包括如下幾項:

1.曝光次數(Impression):
指總體發布量、閱讀數量(點擊數量)、轉載數量、回復數量等常規內容數據。

2.廣告當量:
總結統計出每次campaign(營銷活動)中,加精華、加置頂這些內容的總量,可以摺合成多少對應的傳播網站對外報價的費用,可得出此次campaign附加價值。

3.單人點擊成本(CPC):
計算每次campaign的平均CPC值,將其與IT行業常規平均4~5元的CPC值進行對比,即可評估此次campaign效果。

4.轉化率(Conversion):
在一次campaign中,對比前後用戶的使用、關注、參與的數據,例如線上活動的注冊人數,參與人數,網站PV/UV值,銷售量等,即可得出轉化率數據。

5.第三方數據:
在一次campaign實施前後,對比Google趨勢、網路指數等數據,或者委託第三方調研公司,調查品牌或者產品的知名度及美譽度變化情況。

定性評估方式也主要分為兩個角度:網路輿論分析 和 影響力分析。

1.網路輿論分析:
在一次campaign實施中,需要從如下一些角度分析網路輿論情況:
* 1)分析網路輿論的評論比率:包含網路輿論的正面、負面、中性的評論比率,即可評估出輿論引導效果。其中搜索引擎首頁的負面率等也在網路輿論的分析范圍之內;
* 2)分析微博、論壇、博客、SNS等社會化媒體傳播通路中的跟貼評價比率:包含網路輿論的正面、負面、中性的評論比率,即可評估出輿論引導效果。
* 3)分析網民關注點(關注的產品是什麼?關注的產品功能有哪些?是否關注售後服務?關注服務哪個環節……):同樣需要從正面、負面、中性三個方面對評價內容進行分析。

2.影響力分析
* 1)名人博客/微博:有無名人博客/微博自發撰文討論或引用相關內容,有無博客頻道顯著位置推薦、博客圈加精。
* 2)媒體跟進:有無其他非合作媒體進行話題的跟進及二次傳播放大。(尤其要留意平面、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

② 社會化媒體,新媒體和自媒體三者的區別與聯系

社會化媒體就是指的是
社交媒體(Social Media)指互聯網上基於用戶關系的內容生產與交換平台。
社交媒體是人們彼此之間用來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台,現階段主要包括社交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等。社交媒體在互聯網的沃土上蓬勃發展,爆發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傳播的信息已成為人們瀏覽互聯網的重要內容,不僅製造了人們社交生活中爭相討論的一個又一個熱門話題,更進而吸引傳統媒體爭相跟進。
新媒體
(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自媒體
自媒體(外文名:We Media)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網路官方貼吧、論壇/BBS等網路社區。
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於2003年7月發布了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位聯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裡面對「We Media」下了一個十分嚴謹的定義:「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後,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簡言之,即公民用以發布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事件的載體,如博客、微博、微信、論壇/BBS等網路社區。

③ 社會化媒體推廣方法

社會化媒體推廣,看你是想找付費的還是自己來做了;如果是找付費的,就可以是找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來做,多找幾家做下綜合對比,看哪家比較合適。

④ 什麼是社會化媒體

社會化媒體就是社交媒體
社交媒體(Social Media)指互聯網上基於用戶關系的內容生產與交換平台。
社交媒體是人們彼此之間用來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台,現階段主要包括社交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等。社交媒體在互聯網的沃土上蓬勃發展,爆發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傳播的信息已成為人們瀏覽互聯網的重要內容,不僅製造了人們社交生活中爭相討論的一個又一個熱門話題,更進而吸引傳統媒體爭相跟進。
所謂社交媒體應該是大批網民自發貢獻,提取,創造新聞資訊,然後傳播的過程。有兩點需要強調,一個人數眾多,一個是自發的傳播,如果缺乏這兩點因素的任何一點就不會構成社交媒體的范疇。社交媒體的產生依賴的是WEB2.0的發展,如果網路不賦予網民更多的主動權,社交媒體就失去了群眾基礎和技術支持,失去了根基。如果沒有技術支撐那麼多的互動模式,那麼多互動的產品,網民的需求只能被壓制無法釋放。如果沒有意識到網民對於互動的,表達自我的強烈願望也不會催生那麼多眼花繚亂的技術。社交媒體正是基於群眾基礎和技術支持才得以發展。

⑤ 社會化媒體運行的原則

其實新媒體和短視頻的運營不知算難,並且這兩類平台的運營有許多相通之處。

要運營好,還是得掌握以下幾個方面:

  • 短視頻技術道:腳本文案、拍攝技巧、後期剪輯處理

  • 文案技術:選題、標版題、爆文製作、軟文製作等

  • 平台操作:公眾號、社群、抖音、快手等

  • 營銷策劃:活動策劃、方案設計、活動執權行、工具使用等

還有就是盡量原創

⑥ 社會化媒體整合營銷國內外研究現狀

可以看國際網路 營銷方面的書籍

⑦ 什麼是社會化媒體

看一下國外的其他觀點: 全球最著名的網路全書網站Wikipedia上,社會化媒體被描述為運用易涉入和傳播的溝通技術並以社會化交流為目的的媒體。社會化媒體是使溝通形式變為互動傳播的一種基於Web技術和移動技術的應用。商業領域中也常將社會化媒體描述為消費者自主的媒體(Consumer-Generated Media, 簡稱CGM)。並認為社會化媒體是信息技術和社會化交流以共同創造價值為目標的融合。 2007年,Dion Hinchcliffe 認為社會化媒體的定義應遵循一些基礎規則:以對話的形式溝通,而不是獨白;參與者是個人,而不是組織;誠實與透明是核心價值;引導人們主動獲取,而不是推給他們;分布式結構,而不是集中式。 2009年,Daniel Scocco 則這樣認為:社會化媒體是各種形式的用戶生成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簡稱UGC),以及使人們在線交流和分享的網站或應用程序的集合。 2009年,Ron Jones 的社會化媒體定義是:社會化媒體本質上是這樣一個類比的在線媒體,人們在這一類在線媒體上談話、參與、分享、交際和標記。 2010年,Susan Ward 給出自己的定義:社會化媒體是一種促進溝通的在線媒體,這一點正與傳統媒體相反,傳統媒體提供內容,但是不允許讀者/觀眾/聽眾參與內容的創建和發展。 2010年,Andreas Kaplan 和 Michael Haenlein 對社會化媒體的定義是「一組基於互聯網的應用,這些應用建立在Web 2.0(內容的創造和交流來自用戶產生的內容) 的理念和技術基礎之上」。 國內:2008年,王曉光從信息科學領域、情報學視角和傳播學領域對社會化媒體進行了總結:在信息科學領域,研究者使用該概念對由社會性網路服務帶來的新型網路信息交流空間進行集合性表述;從情報學視角來看,是個體信息空間與公共信息空間互涉的產物;在傳播學領域,則始於對博客這種「自媒體」現象的觀察與思考。 2009年,魏武揮認為:社會化媒體是一個近來出現的概念,大致上指的是「能互動的」媒體,或者說,如果缺乏用戶的有效參與,平台基本上就毫無內容的媒體。

⑧ 紙媒和社交媒體的不同態度的調查問卷

第一,問卷調查法的結果完全取決於被調查者的合作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如果被調查者對一些調查的意義和目的認識不清,採取敷衍的態度隨意作2答,不真實地反映實際,那麼,問卷調查的結果就可能不客觀的,甚至是虛假的。
第二,由於局限於書面文字,問卷調查法對文盲和文件程度不高的對象難以進行調查。對文盲根本不能通過問卷來調查,文化程度不高的對性,也難以准確的理解問卷中問題的實質。對這些特殊的對象只能採取訪談調查的方式。
第三,調查過程不深入,難以發揮調查者的主動性。問卷調查過程局限於問卷本身,調查者往往不理解被調查者對某些問題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特別是對一些很重要的動機、思想、觀念、價值等問題,調查獲得比問卷中事先設計的答案更生動的資料和信息。實際的調查過程中,調查者也難以發揮主動性。

⑨ 什麼是社會化媒體怎麼進行社會化媒體營銷

社交媒體是人們用來創作、分享、交流意見、觀點及經驗的虛擬社區和網路平台。社會媒體和一般的社會大眾媒體最顯著的不同是,讓用戶享有更多的選擇權利和編輯能力,自行集結成某種閱聽社群。社會媒體並能夠以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呈現,包括文本、圖像、音樂和視頻。
進行社會化媒體營銷的方式:
1、創造企業的網路曝光量
企業應用社交媒體,可以在社交網路、微博、博客等擁有海量注冊用戶的社交媒體網路上發布相關的服務信息和產品資訊,利用社交媒體網路上的粉絲關注效用和社群效應,可以大大增加企業的產品與服務信息在社交網路上的曝光量。

社交媒體的熱點聚焦效應,使得企業能夠通過社交媒體實現與潛在用戶之間更為廣泛的溝通。社交媒體還具有平等溝通的特性,更利於企業與潛在客戶之間發保持親和的溝通,持續深化關系。

2、增加網站流量和注冊用戶
傳統的網路營銷是基於信息上網為特徵的,企業通過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或是垂直門戶里的資訊頻道上發布信息,然後通過關鍵詞搜索,由搜索引擎帶來相關的流量和點擊。

社交媒體的應用改變了以往過於依賴搜索引擎的網路營銷模式,通過社交媒體不僅可以直接將社交媒體上的用戶流量轉化為企業官方網站的流量,而且可以通過企業在社交媒體上的信息吸引與服務互動來發展注冊用戶。

3、吸引更多業務合作夥伴
社交媒體在吸引個人用戶的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統計顯示,美國有72%的企業在利用社交媒體提供各種類型的服務。這也給許多企業提供了尋求合作的機會,通過社交媒體來找到更多適合的合作夥伴。

社交媒體的屬性特徵使得用戶在社交媒體上能夠獲得比搜索引擎更加全面和完善的資訊,也更容易判斷合作夥伴的經驗和能力,從而幫助企業帶來更多潛在的合作機會。

熱點內容
合肥免費律師 發布:2025-09-13 17:56:16 瀏覽:979
上蔡有名律師 發布:2025-09-13 17:50:42 瀏覽:472
刑事訴訟法134條之規定 發布:2025-09-13 17:47:04 瀏覽:711
勞動法基本原則的確立標准 發布:2025-09-13 17:20:08 瀏覽:644
法律黨法治 發布:2025-09-13 17:05:57 瀏覽:523
勞動法合同幾年試用期可以三個月 發布:2025-09-13 16:58:46 瀏覽:885
高一班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3 16:58:44 瀏覽:134
關於醫葯公司的法律規定 發布:2025-09-13 16:57:51 瀏覽:4
新婚姻法20歲可以結婚 發布:2025-09-13 16:56:56 瀏覽:591
鐵路運輸法院管轄范圍 發布:2025-09-13 16:50:15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