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玉經濟法
❶ 解讀勞動法派遣制員工
勞務派遣又稱人才派遣、人才租賃、勞動派遣、勞動力租賃、雇員租賃,是指由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訂立勞動合同,並支付報酬,把勞動者派向其他用工單位,再由其用工單位向派遣機構支付一筆服務費用的一種用工形式。勞動力給付的事實發生於派遣勞工與要派企業(實際用工單位)之間,要派企業向勞務派遣機構支付服務費,勞務派遣機構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務派遣業務是近年我國人才市場運用一種新的用人方式,可跨地區、跨行業進行
勞務派遣,是指由派遣單位與用人單位簽訂協議,將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派遣到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在勞務派遣中,勞動合同關系存在於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之間,但勞動力給付的事實則發生於被派遣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勞務派遣的最顯著特徵就是勞動力的僱用和使用相分離。勞務派遣作為一種新用工方式,對用人單位來說,有利於降低用工成本、減少用工管理費用,減少勞動糾紛。對勞動者來說,有利於建立穩定的勞動關系,得到充分的社會保障。但是,近年來,一些用人單位和勞務派遣單位為了片面追求其自身利益,通過各種方式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諸如自行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將員工「賣出去」再「買回來」,從而改變用工方式,逃避用人單位應該承擔的義務,或者拖欠、降低被派遣人員的薪酬待遇,者不給被派遣人員繳納社會保險等。針對勞務派遣所出現的種種不規范情形,《勞動合同法》設專節予以整飭:
1、加強了對勞務派遣單位的約束,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勞務派遣單位注冊資本不得少於50萬。
此項之規定,意在規范勞務派遣市場秩序,嚴格勞務派遣單位的准入限制,提升勞務派遣單位的資金實力,
加強對被派遣勞動者的保護力度。防止一些資金實力較差的公司進入勞務派遣市場,擾亂勞務派遣秩序,
盤剝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利益。
(2)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的勞動者訂立兩年以上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目前在實踐中,很多勞務派遣單位和被派遣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期限與派遣單位和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務協議期限一致,因此勞務協議履行完畢就意味著勞動合同終止,勞動者也就處於無工作的失業狀態,因此為穩固勞務派遣單位於被派遣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增強被派遣勞動者的職業安全感,防止勞務派遣單
位採用短期合同的形式逃避應該承擔的法律義務,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的勞動者訂立兩年以上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3)被派遣的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派遣單位應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所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鑒於實施勞務派遣的崗位一般具有臨時性、輔助性、季節性,因此勞務派遣協議一般情況下均是短期協議,這就難以給勞動者長期固定工作的保障。勞務協議履行完畢後勞動者經常會處於無工作的境地,
因此為保障勞動者在無工作的情況下不至於陷入生活困頓,《勞動合同法》規定被派遣的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派遣單位應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所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4)勞務派遣單位不得剋扣用工單位按照勞務派遣協議支付給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目前在實踐中,勞動者對勞務派遣單位和用人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約定的勞動報酬數額一般並不知情,再加上用人單位一般是通過勞務派遣單位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因此,很多勞務派遣單位「雁過拔毛」,以各種理由和借口,剋扣用工單位按照勞務派遣協議支付給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侵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因此《勞動合同法》對此作出禁止性規定。
(5)不得向被派遣勞動者收取費用。
我國目前的勞資環境,註定了在確立勞動關系的過程中以及勞動合同的履行過程中,被派遣勞動者一直處於一種弱勢地位,因此為了防範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人單位藉助其強勢地位,以保證金、押金等形式向勞動者收取費用,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對此作出了禁止性規定。
2、強化了對實際用工單位的約束,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二條之規定,「用工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1)執行國家勞動標准,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
(2)告知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要求和勞動報酬;
(3)支付加班費、績效獎金,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
(4)對在崗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培訓;
(5)連續用工的,實行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
(6)用工單位不得將被派遣勞動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單位。
3、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禁止差別對待。
由於從法律關繫上來說,被派遣勞動者並不是用工單位的職工,和用工單位並不存在勞動關系。因此,很多實際用工單位便以這種身份差別,不加遮掩地在被派遣勞動者和自己職工之間推行同工不同酬,而且認為這種同工不同酬是分配方式多元化和勞動力市場化的必然結果。具體來說:
(1)政策允許企業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按勞分配只是分配方式之一;
(2)勞務派遣用工的報酬一般由市場需求決定,這是勞動力市場化的表現。
而勞動用工的報酬一般根據企業的經營績效決定。因此決定因素的不同,必然導致獲取報酬的數額不同。以分配方式多元化、勞動價值市場化為由推行同工不同酬,對不同身份的勞動者實行差別對待,這種以身份定酬而不是以崗定酬的做法,
其實質並不合理,從效果上來說,會對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造成嚴重挫傷,從法律上來說,既是對憲法賦予公民平等權的一種公然侵犯,也是對勞動法中規定同工同酬的一種嚴重違反。鑒於此,《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從而否定用人單位在此方面實施差別對待。
4、勞務派遣崗位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在實踐中,一些用人單位濫用勞務派遣用工形式、不斷擴大勞務派遣用工崗位,更有甚者,在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到期後,將勞動用工轉為勞務派遣用工,逃避勞動法規定的義務,諸如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義務。或者為了「消除」同工不同酬現象,在某類崗位全部實行勞務派遣用工,從而既降低了勞務工勞務報酬,又使得勞務工沒有比較的對象。針對這些濫用濫用勞務用工形式的行為,《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務派遣崗位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從而將勞務派遣用工定位為勞動用工的一種補充,避免其無限擴大給勞動者造成損害。
5、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
在《勞動合同法》頒布之前,對於勞務派遣並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存在很多漏洞,因此一些用人單位為了降低用工成本,逃避法律義務,便利用勞務派遣的漏洞。諸如自行設立勞務派遣公司,把單位內部長期固定的正常勞動崗位,轉為「勞務派遣」崗位。將這些崗位的勞動者,轉變為由勞務公司派遣。這種「自賣自買」的方式,其結果就是,勞動者還是那些勞動者,但是收入卻大幅降低,勞動強度卻有所增加,或者勞務派遣用工實施的崗位擴大化,或者在很多情況下使得用人單位逃避了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義務。對於這種行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王宗玉教授認為,根本沒有履行的、以逃避本應承擔的責任為目的的「勞動派遣」,應當從根本上否認其效力。即使白紙黑字的合同,也並不一定是應該受到法律保護的法律文書。認定勞動者與真正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才是對勞動者的保護。鑒於此,新頒布的《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從而禁止這種「自賣自買」,侵犯勞動者權益,規避自身義務的行為。但是由用人單位的關聯方設立勞務派遣公司,向用人單位或者其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是否屬於本項禁止之范疇?我認為應當屬於。從立法本意考慮,本項之規定,在於禁止用人單位通過「自賣自買」這種方式,轉化勞動者身份,盤剝勞動者利益,逃避自身法律責任的惡劣行為。因此,禁止用人單位通過關聯方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其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符合此立法本意,所以在此應對「用人單位不得設立」作擴大解釋。
6、用工單位對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的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對於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用工單位需要承擔連帶責任,這是否違反了責任自負之原則?這種連帶責任的理論基礎又是什麼?這在理論上仍有爭議。
但是這種連帶責任的規定,無疑反映了立法者對勞務派遣用工的主觀態度,即必須加強管理,必須對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嚴格約束,必須充分保障勞動者權益,應該作為勞動用工的一種補充形式而非用工的主要形式。因此對用工單位來說,立法者的態度,法律在此的規定,應該仔細考慮衡量。
❷ 「神舟五號」「楊利偉」是否能夠注冊成為商標
-《商標法》
-第十條:下列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
(一)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軍旗、勛章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國家機關所在地特定地點的名稱或者標志性建築物的名稱、圖形相同的;(二)同外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軍旗相同或者近似的,但該國政府同意的除外;(三)同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名稱、旗幟、徽記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該組織同意或者不易誤導公眾的除外;(四)與表明實施控制、予以保證的官方標志、檢驗印記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授權的除外;(五)同「紅十字」、「紅新月」的名稱、標志相同或者近似的;(六)帶有民族歧視性的;(七)誇大宣傳並帶有欺騙性的;(八)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
本版所議話題僅代表嘉賓個人觀點
-議題一:「神舟五號」是否能夠作為商標?
主持人:隨著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神舟五號」的名字迅即傳遍神州大地。據報道,一家成都的公司已將「神舟五號」的簡稱「神五」申請商標注冊。但是有人認為,「神舟五號」凝聚著民族精神,凝聚著全國人民的理想寄託,不適合做商標。在座的專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方誌遠:我認為「神舟五號」、「神五」可以作為商標。只要該商標在申請前未被注冊或申請注冊,未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根據商標法的規定,作為商標不違反我國《商標法》禁止性規定,就可以注冊成為商標。此外,如果因為「神舟五號」有特定的含義在裡面,所以不能隨便地被一個公司注冊了,我認為這一點沒有法律依據。我覺得「神舟五號」可以作為商標被注冊,誰都可以注冊,只要不違反《商標法》的相關規定。
王宗玉:但是現在的申請人有沒有申請權,這是值得考慮的。我認為,「神舟五號」已經應該是作為一種公共資源,具有一定的國家性和公眾性,不宜由個人或某個法人來申請商標注冊。此外,申請注冊商標,不能侵害人家在先的合法權利。一旦現在申請注冊成功了,則具有專有權,而真正的研製者未經授權不能使用。所以我們應該看到一旦申請注冊成功所造成的影響。
楊思東:「神五」作為商標不屬於《商標法》禁止的八種情形之內,從法理來講注冊商標是可以的。但是成都的某公司老闆先申報了商標注冊,我感覺按照《商標法》的立法宗旨和《商標法》的第31條,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這兩點分析來講,如果商標局把「神舟五號」的商標授予該成都公司,是不妥的。
魏鎮勝:我認為「神舟五號」不能作為注冊商標。「神舟五號」是我們中華民族經濟、科技、文化,甚至是國防發展到一定高度的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在全世界地位的提高。《商標法》規定,「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其他不良影響的」不得作為商標使用,我認為把「神舟五號」這樣有特定含義的代表民族精神、科技、知識財富這一新概念,和商機掛鉤,用於某種商品和服務,會造成不良影響,也違背了社會主義道德風尚。但是「神五」和「神舟五號」是有區別的。首先「神五」只是在媒體報道中用到的簡稱,如果「神五」這兩個字離開特定的時間或環境,並不一定就是指「神舟五號」,所以我認為用「神五」做商標是可以的。
楊振山:我覺得「神舟五號」作為商標應該不成問題,因為它沒有違反《商標法》所規定的內容。現在的問題是,「神舟五號」是一個宇宙飛船的名稱,宇宙飛船的名稱有沒有其他權利在裡面,如果有,應得到權利人的授權。
這里還有一個感情的問題。國家為創造「神舟五號」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同時很多科技工作者把自己的心血都花費在這上面,現在某個企業去注冊這個商標,這確實是一種投機行為。商標權是一種財產權,裡面蘊涵著巨大的商機。從公共利益考慮,公共利益是國家形象,不能變成個人的私權,「神舟五號」代表了國家的一種形象,個人申請,如果濫用,很有可能對「神舟五號」造成不良的影響,會影響國家的聲譽,這涉及公共利益問題。
主持人:剛才有專家提到在先權問題,這種在先權是何種權利?
楊振山:我覺得有搶注嫌疑。實際上真正能創造經濟效益的是這些創造者。這種在先權利是著作權。
方誌遠:據我所知,「神舟」是一個項目計劃,並不專屬某個單位或者是某個部門,是專門的航天計劃。「五號」只是一個排序,它真正的名字就是那個"神舟"。如果不存在著作權的話,我覺得它應該是沒有障礙的。因為「中華」、「長征」都已成為商標了。
王宗玉:我們現行的《商標法》是2001年修改的。在此之前因為沒有規定,我們的法律是不溯及既往的。如果現在要申請注冊商標的話,就得按照現行的這些法律去解決。這裡面的在先權包括著作權、財產權以及名譽等。
-議題二:商標注冊的審批程序有哪些?
主持人:據新聞背景介紹,「神五」商標申請人已拿到了受理傳真,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從法律上來講,該商標已經注冊成功?
楊思東:商標申請人收到了受理傳真,實際上只說明了一個法律事實,就是申請人向商標局遞交了一個形式合格的申請。商標審查有嚴格的審查程序,初審只是一個形式審查,今後還要進行實質審查,還要進行公告,包括公告異議期的問題。最終在沒有異議的情況下,商標局才會核發給申請人正式的商標證書。
王宗玉:一般來講,說商標注冊,實際上是兩個階段,一個是申請,第二個就是審查和核准。第二個階段,審核除了商標局進行審查之外,還包括如果利害關系人,或者是第三人提出異議,還有異議審查的問題。如果說在公告期內三個月,沒人提異議,就發給商標注冊證書了,如果三個月之內有人提異議,進行審核異議,對於異議先由商標局做出裁決,不服可以要求商標復審委員會重新審議做出裁決,對於裁決不服,可以進行訴訟。如果對於初步審查不予公告的,也可以要求復議或者是要求到法院去解決。最終如果到法院的話,就由司法最終做出決定。
-議題三:對公眾熟知的詞彙應如何保護?
主持人:「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之後,楊利偉的名字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楊利偉的家鄉———綏中縣已申報了水果「楊利偉」的商標。他們認為要是把這個作為一個主打品牌,會帶動該地區的水果業及第三產業的發展。由此,也引出了這樣一個議題:對公眾熟知的名詞應如何保護?在市場經濟日益蓬勃的今天,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價值?
楊思東:這首先要看是什麼名詞。如果是國家的名稱、國旗、國徽,或者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的地名或者是公眾知曉的一些外國地名,《商標法》規定,是不允許注冊的。除此之外,法律如果沒有特別禁止性條款,都是可以申請商標注冊的。
方誌遠:我覺得對於公眾熟知的這種名詞並不需要特別的保護。商標法所提倡保護的,應該是那些知名而沒有注冊的商標。《商標法》第31條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對於公眾熟知而尚未作為商品商標使用的名詞,有人將其注冊成為商標,我認為應當鼓勵,如果該公眾熟知的名詞曾有過特別的含義,通過將其注冊為商標使用,還將有利於對原有名詞特別含義的更深切記憶及廣泛傳播。
魏鎮勝:如何使用、保護公眾熟知的名詞,關鍵要看這些名詞的內涵,以及用在哪個方面。剛才主持人舉的例子涉及用人的姓名做商標。我認為人名可以注冊成商標,關鍵是要徵得別人同意,注冊商標前,並不知道是人名的,不構成侵權。另外如某人是知名人士,舉世聞名,甚至是某種象徵,這時他的姓名,已不完全屬於他,即使姓名人同意,將其注冊為商標也不妥當。我認為現有的法律已經足夠保護特定的名詞用在特定的行業,所以對於公眾所熟知名詞的保護,要看其具體含義,以及在何種情況下使用。
楊振山:對於一些公眾熟知的歷史文物、文化遺產究竟是讓他進入公有領域,讓公眾共同享有,還是就是這個領域是壟斷性的行業,這是值得探討的。因為它具有廣泛的影響,我們的保護是公有領域的文化遺產,讓更多的人能去享受它的利益,以擴大這方面保護。通過立法來解決,發揮它的價值,不能壟斷,可能會產生更大的效益。
-議題四:商標權人的權利有哪些?如何防止商家對與商標有關權利的濫用?
方誌遠:我覺得商標權應該分為兩種,一個是注冊商標的注冊人,一種是沒有注冊商標的所有人。商標權人的權利應該分為商標注冊人的權利和被注冊商標所有人的權利。商標注冊人的權利包括注冊商標的轉讓權、注冊商標專用權、許可他人使用權及被侵犯時候的訴權。未注冊商標所有人的權利包括,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授權,不得以自己的名義將商標注冊;在相同或者是類似的商品上未注冊的馳名商標,不得被他人以復制、模仿或者翻譯的形式申請注冊;不得使用他人的馳名商標;不得將他人的馳名商標作為企業的名稱來登記注冊。
我認為商標應該是區分不同商品經營者的商品的標識,不應成為獲利的資源。如果不存在商品或服務,但是卻把一些可能成為他人注冊商標的可視性標志,統統注冊為自己的商標,其目的是阻止他人注冊,企圖迫使需要使用這個商標的人與其進行交易,從而獲得利益;或是為了使原有商品的知名度在公眾中降低,以及將商品的名稱與商品的商標混淆,淡化商標,使法律授予的權利虛置,影響正當競爭,這些都是屬於濫用權利的行為。所以我的看法是一方面是那些已經或者是可能馳名的商標所有人,應該加強注冊商標的法律意識;另一方面,有必要建立年審制度,要求注冊商標人提供其商標使用情況,並將商標停用期縮短,以加強對濫注者的制約。
楊振山:商標權是財產權,商家追求這樣的財產並不違法,但應合法。也許有人說,沒有商品或服務就不要注冊商標,這恐怕還不行。因為現在有防禦商標、聯合商標等各種各樣的商標,只要符合法律規定,是應予以保護的。
魏鎮勝:我覺得現在更需要強調和保護的是商家盡量利用知識產權領域內的法律手段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現在缺少的就是商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我主張善意的商家,應該多利用商標的注冊,最好將同一商標在將來可能開發不同類別的商品中注冊,以防他人惡意搶注。同時,《商標法》規定,注冊商標連續三年不使用,就要被撤銷。我主張惡意搶注的商家確實是應該予以制止的,但善意搶注應鼓勵。
-議題五:本案引發的社會思考?
主持人:「神五」商標被申請注冊這一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一事件給我們留下了哪些思考空間?
王宗玉:第一,這種情況的產生說明了人們商標法律意識的提高。第二,市場經濟的動力在於經濟利益,但是市場經濟又不能是無序的,市場經濟需要法律法規加以調整和制約。所以在本案的問題上,我覺得我們的法律需要進一步完善,對於進入公眾領域的事物,能不能申請注冊商標,如何去申請,《商標法》應逐步完善,不斷適應日益變化的社會生活。第三,商標作為商品或者是服務的標識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有關部門應注意,不要讓惡性搶注得逞。
方誌遠:第一,應該認識到商標是一種可獲利的資源,認識到這一點,要從事商品開發,要有自己商標就應該進行注冊,通過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護,這應該成為全社會一種共識。第二,商標的本源是區別於他人商品的標准,作為法律的完善、健全,應該圍繞著這一本源。我們要讓那些不考慮商標本來目的,一味投機取巧,想通過注冊商標來獲取利益的行為得到有效的遏制,這也是讓社會樹立一種誠信、良好社會風尚的一個方面。
楊思東:長期以來,我們關注的是我們的技術進步了多少,但對這種先進的技術有多少和市場結合,有多少被轉化為商業運用,以及商業運用的充分程度似乎略顯不足。「神舟五號」的成功事實隱含著巨大的商機,國家可以營銷有「神舟五號」標志的特許產品,如特許某些廠家使用「神舟五號」標志,也可以開發「神舟五號」紀念品。
楊振山:我主張商家通過自己的競爭,通過自己產品的質量,建立在自身力量的基礎上來闖天下。以獨創性、原創性為整個市場發展的最大的內在動力,這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第二,從本案中可以看出私權沖突,私權的調整,應當是今後法制建設的一個重點。第三,我們要提高自己的權利意識。法律對於權利的保護,要提供更加充分的合法空間。
❸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的研究生導師都有哪些謝謝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姚歡慶發布日期:2008-05-23 13:20 共256人瀏覽
·[考研一站式]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招生相關文章索引
·[考研一站式]中國人民大學專業課試題、[訂購]考研參考書、專業目錄
姓名: 姚歡慶
職稱: 副教授
學歷:法學博士
Email:[email protected]
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1989年—1993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經濟法專業,本科
1993年—1996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專業,碩士
1996年至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
1998年—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人員,中國民商法律網負責人,浙江紹興市仲裁委仲裁員,《中國審判案例要覽》編輯。
論文 (1)買賣合同中的若干法律問題,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為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轉載
(2)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研究,浙江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為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轉載
(3)知識產權上民法理論之運用,浙江社會科學1999年第5期,為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轉載
(4)商業秘密保護若干問題研究,判解研究2001年第3期
(5)在先權利的法律保護,判解研究2001年第1期
(6)廣西廣播電視報訴廣西煤礦工人報電視節目使用表糾紛案評析,判解研究2000年第2期
(7)知識產權沖突原因及解決途徑,知識產權1998年第5期
著作 (1)知識產權法上新類型案例分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個人
(2)2003年司法考試教程·民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出版,個人
(3)知識產權法案例評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個人
(4)民法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個人
(5)知識產權案例精析(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6)知識產權法教學法規(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7)擔保法案例精析(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8)合同法案例精析(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9)商法概要(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商法總論(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11)外國民商法(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12)民法學(2000年司法部指定律考教材)(參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
(13)合同法要義及案例析解,(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14)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考試教程(參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
(15)知識產權法(活頁)(參編),法律出版社與CCH聯合出版,2000年
(16)知識產權法(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17)知識產權合同理論與實務(版權合同卷)(參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
(18)知識產權合同理論與實務(工業產權合同卷)(參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
還有你去這里看看也許你能找到你想找的導師
http://www.100exam.com/EnrolTLists.aspx?SId=178&TId=1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史際春 [2008-05-23 11:55]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劉素萍 [2008-05-23 11:5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徐孟洲 [2008-05-23 11:58]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楊大文 [2008-05-23 12:0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楊立新 [2008-05-23 12:02]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林嘉 [2008-05-23 11:59]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王利明 [2008-05-23 12:04]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王欣新 [2008-05-23 13:0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董安生 [2008-05-23 13:0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郭禾 [2008-05-23 13:0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趙秀文 [2008-05-23 13:0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郭鋒 [2008-05-23 13:0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黎建飛 [2008-05-23 13:08]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龍翼飛 [2008-05-23 13:09]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肖建國 [2008-05-23 13:1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江偉 [2008-05-23 13:1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邢海寶 [2008-05-23 13:1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張新寶 [2008-05-23 13:1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劉文華 [2008-05-23 13:1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葉林 [2008-05-23 13:12]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李艷芳 [2008-05-23 13:12]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范愉 [2008-05-23 13:13]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韓立余 [2008-05-23 13:14]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王宗玉 [2008-05-23 13:14]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朱大旗 [2008-05-23 13:15]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莫於川 [2008-05-23 13:16]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楊建順 [2008-05-23 13:1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何家弘 [2008-05-23 13:18]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朱景文 [2008-05-23 13:19]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姚歡慶 [2008-05-23 13:20]
❹ 求人大法學院本部2012-2013第一學期研究生課程表 學碩加專碩的 謝謝~~~
很多哦!!!
民法總論 2班 專業必修 姚歡慶 180 一,第9~10節公共教學一樓,1205 三,第11~12節明德法學樓,0201
行政法 1班 專業必修 喻文光 50 一,第7~9節公共教學三樓,3412
刑事訴訟法 3班 專業必修 魏曉娜 60 一,第7~9節公共教學三樓,3407
刑事訴訟法 2班 專業必修 程雷 60 一,第7~9節公共教學三樓,3406
刑事訴訟法 1班 專業必修 劉計劃 60 一,第7~9節公共教學三樓,3405
國際貿易法 1班 專業必修 韓立余 50 一,第7~9節公共教學三樓,3404
民法 2班 學科基礎 鄭愛青 30 一,第7~9節公共教學二樓,2108
民事訴訟法 1班 專業必修 許尚豪 35 一,第7~8節明德商學樓,0309
經濟法 4班 學科基礎 宋彪 35 一,第7~8節公共教學二樓, 三,第3~4節公共教學二樓,
經濟法 1班 學科基礎 孟雁北 60 一,第3~4節公共教學三樓,3206 三,第3~4節公共教學三樓,3204
環境法 2班 專業必修 李延榮 60 一,第3~4節公共教學二樓,2109
經濟法 2班 學科基礎 楊東 60 一,第13~14節公共教學三樓,3104 三,第3~4節公共教學三樓,3104
民法總論 1班 專業必修 金玄卿 50 一,第11~12節明德商學樓,0407 四,第3~4節明德商學樓,0309
中國法律思想史 1班 專業選修 曹磊 120 一,第11~12節明德法學樓,0202
律師學 1班 專業選修 劉剛 150 一,第11~12節公共教學一樓,1503
中國法律思想史 2班 專業選修 王振東 120 一,第11~12節公共教學一樓,1403
民事訴訟法 3班 專業必修 許尚豪 125 一,第1~3節公共教學三樓,3207
經濟法概論 1班 學科基礎 王宗玉 190 五,第7~9節明德法學樓,0301
經濟法概論 1班 學科基礎 宋彪 175 五,第7~9節明德法學樓,0201
經濟法概論 1班 學科基礎 姚海放 175 五,第7~9節明德法學樓,0101
專利與技術合同法 1班 專業必修 金海軍 50 五,第7~10節公共教學三樓,3301
法學基礎理論 1班 專業必修 王振東 50 五,第7~10節公共教學三樓,3202
中外勞動法專題 1班 專業選修 鄭愛青 70 五,第3~4節公共教學三樓,3105
婚姻繼承法 1班 專業選修 孫若軍 120 五,第1~2節公共教學一樓,1303
刑事訴訟法 4班 專業必修 李奮飛 35 四,第7~9節明德商學樓,0309
法理學Ⅱ(法哲學與法社會學) 4班 學科基礎 余履雪 35 四,第7~9節公共教學三樓,3412
民事訴訟法 2班 專業必修 邵明 60 四,第7~9節公共教學三樓,3304
法理學Ⅱ(法哲學與法社會學) 1班 學科基礎 張龑 60 四,第7~9節公共教學三樓,3204
國際私法 1班 專業必修 杜煥芳 50 四,第7~9節公共教學三樓,3202
民事訴訟法 1班 專業必修 肖建國 60 四,第7~9節公共教學三樓,3106
法理學Ⅱ(法哲學與法社會學) 3班 學科基礎 葉傳星 60 四,第7~9節公共教學三樓,3105
法理學Ⅱ(法哲學與法社會學) 2班 學科基礎 尤陳俊 60 四,第7~9節公共教學三樓,3104
環境法 1班 專業必修 李艷芳 60 四,第7~8節公共教學三樓,3302
文化遺傳法 1班 法政類 王雲霞 100 四,第5~6節明德法學樓,0201
公平交易法 1班 專業必修 王春燕 50 四,第3~4節公共教學三樓,3412
羅馬法 1班 專業選修 王雲霞 150 四,第13~14節明德法學樓,0201
中韓比較民法 1班 法政類 金玄卿 50 四,第11~12節明德商學樓,0309
國際商法(英) 1班 專業選修 張勇凡 40 四,第11~12節公共教學二樓,2110
環境法 3班 專業必修 竺效 90 四,第1~2節公共教學二樓,2119
版權法 1班 專業選修 李琛 90 四,第1~2節公共教學二樓,2109
證據學實驗 1班 專業選修 李學軍 60 三,第7~8節明德法學樓,實驗室
證據學實驗 2班 專業選修 劉曉丹 60 三,第7~8節明德法學樓,實驗室
證據學實驗 3班 專業選修 劉品新 90 三,第7~8節明德法學樓,實驗室
刑法總論 5班 專業必修 田宏傑 35 三,第3~4節明德商學樓,0309 五,第9~10節明德商學樓,0309
刑法總論 4班 專業必修 馮軍 35 三,第3~4節公共教學三樓,3412 五,第9~10節公共教學三樓,3412
刑法總論 3班 專業必修 時延安 60 三,第3~4節公共教學三樓,3406 五,第9~10節公共教學三樓,3406
刑法總論 2班 專業必修 王瑩 60 三,第3~4節公共教學三樓,3309 五,第9~10節公共教學三樓,3205
刑法總論 1班 專業必修 付立慶 60 三,第3~4節公共教學三樓,3206 五,第9~10節公共教學三樓,3105
經濟法 3班 學科基礎 王宗玉 60 三,第3~4節公共教學二樓,2109 五,第11~12節公共教學二樓,2109
行政法案例分析 2班 專業選修 王貴松 30 三,第13~14節公共教學二樓,2116
法學概論 2班 學科基礎 曹磊 70 三,第11~12節明德法學樓,0202
人權法 1班 專業選修 朱力宇 150 三,第11~12節明德法學樓,0101
法學概論 3班 學科基礎 尤陳俊 70 三,第11~12節公共教學三樓,3103
法學概論 1班 學科基礎 張龑 70 三,第11~12節公共教學三樓,3102
民法總論 3班 專業必修 朱虎 70 三,第11~12節公共
❺ 工作15年勞務工勞動法對用工單位有什麼要求
員工離開公司的原因不同,依照法律規定,補償或賠償是不一樣的,具體您可以參考下面觀點:
若公司無合法理由辭退你,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每工作一年支付2個月工資作為賠償金。以你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計算工資標准,是全部工資的平均。
若公司有拖欠工資或剋扣工資或單方面調你的工作崗位或降低你的工資等違法原因,您可以以此被迫提出離職或確實是生產經營困難等原因解除,是有補償的, 每工作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
若公司有少發或不發加班工資的情況,您可以以此被迫提出離職或確實是生產經營困難等原因解除,是有補償的,每工作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
公司若不提供勞動條件,變相調崗,你也可以以此被迫提出離職,要求公司每工作一年支付你一個月的工資。
同時你可以要求公司結清全部工資
若公司與你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應支付每工作一年一個月工資作為補償金。
若員工主動提出離職,是沒有經濟補償金的。
勞動合同法規定:經濟補償金的發放,每工作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滿6個月不足一年的按一年算,不足6個月的,補償半個月工資
❻ 商業賄賂行為與附贈行為的區分
商業賄賂行為定性
王宗玉(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商業賄賂行為概述及特徵
商業賄賂行為是指經營者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商品或者購買商品,提供服務或者接受服務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商業賄賂行為是一種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也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這種行為都存在。這種行為損害了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增加了社會的拜金主義,是社會的腐蝕劑之一,同時,該行為也嚴重地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所以,各國的法律都對此種行為予以制止。
商業賄賂行為的特徵主要為:第一,進行商業賄賂行為的主體可以是經營者,可以是商品的購買者,也可以是商品的銷售者,既可以是經營性服務的提供者,也可以是經營性服務的接受者。可以是單位,也可以是個人,交易的雙方均可以成為主體,主體的范圍非常廣泛;第二,商業賄賂的目的是為了銷售商品或者購買商品,提供經營性服務或者接受經營性服務。這種目的使商業賄賂行為與其他賄賂行為相區別。其他賄賂行為的目的不是為了上述目的,而是為了其他目的;第三,商業賄賂的對象為交易對方或者交易的經辦人或者對交易有影響的人,也包括單位。商業賄賂可以是給交易對方財物或者其他利益,也可以是給經辦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還可以是給對交易有影響的其他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第四,商業賄賂行為的主體在主觀上是故意的,商業賄賂行為的主體在主觀上不存在過失問題;第五,商業賄賂的手段包括財物手段或者其他手段。財物手段是指直接給對方財物,其他手段是指不是直接給對方財物,而是給對方某種利益,如提供旅遊、度假、提供物的使用權、免費考察等。
商業賄賂行為的具體表現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及有關規定,下列行為屬於商業賄賂行為:經營者為銷售商品或購買商品提供經營性服務或接受經營性服務,採用財物賄賂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行為;經營者為了上述目的以其他手段進行的商業賄賂行為。其他手段,根據國家工商局的《暫行規定》,是指提供國內外各種名義的旅遊、考察等給付財物以外的其他利益的手段進行的商業賄賂行為。經營者的職工採用商業賄賂手段為經營者銷售商品或者購買商品的行為;單位或者個人在銷售或者購買商品時收受或者索取賄賂的行為;在賬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行為;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賬外暗中收受回扣的行為;經營者在賬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折扣的行為;接受折扣不如實入賬的行為;經營者給付對方傭金不明示、如實入賬的行為,對方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傭金不如實入賬的行為;經營者違法在商品交易中向對方單位或者個人附贈現金或者物品的行為;其他商業賄賂行為。
商業賄賂行為與有關行為的區別
一、商業賄賂行為與回扣
回扣是指經營者銷售商品時以現金、實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給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價款的行為。作為回扣,是經營者一方給付的,是從商品的價款中退給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這里既包括現金,也包括實物,還包括其他形式。經營者給付回扣的目的是為了推銷商品或者購買商品。
筆者認為,回扣不一定均屬非法,非法的回扣,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回扣只是「暗中賬外」給與回扣或接受回扣的行為,明示的如實入賬的回扣就不是非法的,當然也就不是不正當競爭行為。所以,是明示入賬還是暗中賬外給付或者接受回扣是區分合法或者非法、正當競爭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界限。
二、商業賄賂與折扣
折扣是指經營者為了銷售商品或者購買商品,在銷售商品或者購買商品時,給予對方的價格優惠。折扣只發生在交易雙方之間即經營者之間,不發生在代理人、經辦人之間,也不發生在其他主體之間,這是折扣與回扣和傭金的重要區別之一。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允許交易的雙方以明示入賬的方式給與對方折扣,由此可見,正當的競爭行為是以明示入賬的方式給對方折扣。這種行為也是合法的行為,接受折扣的經營者也要如實入賬。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不以明示入賬的方式給對方折扣,接受折扣的經營者沒有如實入賬的行為。
三、商業賄賂與傭金
傭金是指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給予為其提供服務的具有合法經營者資格的中間人的勞務報酬。傭金是給付中間人的勞務報酬,因為中間人為促成交易付出了勞務,傭金可以是一方支付,也可以是雙方支付,接受傭金的只能是中間人,而不是交易雙方,也不是交易雙方的代理人、經辦人,這是傭金和回扣、折扣的重要區別。接受傭金的可以是單位,也可以是個人。筆者認為,給付傭金的應當明示,並且入賬,接受傭金的,必須如實入賬,給付傭金的,如果不明示入賬,就是不正當競爭行為,接受傭金的不如實入賬,也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
四、商業賄賂與附贈
對於附贈行為,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並沒有規定,但是,在實踐中,附贈行為是經常出現的,這種行為如果不加以限制,就可能變為不正當競爭行為。許多國家對附贈行為作了限制性的規定,如果附贈過度,就是不正當競爭行為。國家工商局規定允許在符合商業慣例贈送小額廣告禮品,按照商業管理贈送一些小額禮品作為一種符合商業慣例的促銷手段可以允許,但數額不能過多。
商業交易中附贈行為的定性及其法律後果
廣東廣大律師事務所 朱寧
在市場經濟競爭中,企業為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會採用各種各樣的市場推廣及促銷手段,附贈是企業普遍採用的促銷手法之一。那麼,附贈行為是否合法?企業在進行市場行為時,應注意合法的競爭行為與違規行為的界限,避免不應有的經濟損失。
一、要正確區分正當的促銷行為與不正當競爭的商業賄賂行為的界限,必須要了解附贈行為的法律特徵。
首先,所謂附贈,就是指在商業交易中,經營者向對方單位或個人附帶地、無償地贈與一定數量的現金和實物的行為。
其次,附贈行為中存在兩個法律關系,一是交易關系,一是贈與關系。交易關系是主關系,贈與關系是從關系。贈與的目的是使主交易更具誘惑力,從而達成交易。
第三,附贈行為的主體是經營者與其交易對象,即客戶。客戶分為對方經營者和普通消費者兩類。因此,根據交易對象性質的不同,附贈分為經營者對另一經營者的附贈和經營者對消費者的附贈兩種。
第四、附贈行為是公開進行的。附贈作為一種商業交易的條件,贈品是向不特定的所有的交易對象提供的,只要與該經營者達成交易,該經營者即將贈品公開的給予任何一個交易對象。附贈行為更具有多樣性的特點。附贈的贈品可以是與所購物品相同的商品,也可以是不相關的商品。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買十送一"或者購買微波爐送飯煲、購買真空煲送廚具等。經營者會根據商品的自身特點,作出不同的附贈行為。
二、正當的促銷行為與不正當競爭的商業賄賂的界定。
首先,可以通過商業交易的主體確定附贈行為的性質。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國家工商局《關於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第八條規定,經營者在商品交易中不得向對方單位或者其個人附贈現金或者物品。因此,實施附贈行為的主體應為經營者,非經營者的行為不構成附贈。
其次,應注意附贈對象的二元性。前文說過,根據交易對象性質的不同,附贈分為經營者對另一經營者的附贈和經營者對消費者的附贈兩種。根據國家工商局《關於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等有關規定,法律只對經營者之間的附贈進行了規范,而對經營者對普通的消費者的附贈,則沒有進行法律上的限制。因此,若附贈行為的對象也是經營者,則構成商業賄賂,若對於普通的消費者進行附贈,則不構成商業賄賂。
第三,贈送小額廣告禮品是商業慣例,是合法行為。國家工商局《關於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中規定,按照商業慣例贈送小額廣告禮品的,不視為商業賄賂行為。贈送小額廣告禮品與附贈的主要區別在於,贈送小額廣告禮品是廣告行為,是以宣傳商品為目的;而附贈實質上是經營者為銷售或購買商品而以財物等利誘對方單位或個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第四、在交易過程中贈送商品的附件或者備用件,不屬於附贈。這是因為,贈送商品的附件或備用件是為了商品設備保養的需要,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商品的使用性能,而不在於讓利引誘,不屬於不正當競爭的范疇。
第五、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在我國當前的市場經濟中,有部分經營者並未取得合法的經營資格,但相當部分的不正當競爭案件往往發生於這些非法經營的企業。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就是說雖然非法經營未經合法登記注冊,只要其實際上從事了商品經營和營利性服務,不管是法人、其他經濟組織還是個人,都是經營者。且非法經營行為必定影響合法經營者正常的商業交易機會,對合法經營者來說本身就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所以,無證照的非法經營者只要客觀上實施了不正當競爭行為,即受《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約束,並應從重處罰。
三、附贈行為的法律後果。
國家工商局《關於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沒有直接規定附贈所要承擔的法律後果,但明確規定了附贈視為商業賄賂行為,屬不正當競爭行為,所以,附贈行為應當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三條的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要監督管理機關,有權對附贈行為作出處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權對違反上述法律規定的經營者作出以下行政處罰:
1)根據情節處以人民幣一萬至二十萬的罰款;
2)沒收違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