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的讀後感2500字

社會與法的讀後感2500字

發布時間: 2021-11-29 08:16:59

㈠ 社會與法觀後感不少於300字

社會與法觀後感
「社會與法」頻道是中央電視台開辦的社會法治類專業頻道,版 「公民、公權正、公益」是「社會與法」頻道的核心理念。作為「社會與法」頻道的主要新聞欄目,《中國法治報道》今年的兩會報道以「和-諧社會話兩會」為主題,以此契合我國推進法治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趨勢和「社會與法」頻道關注法治中國、共享和-諧社會的專業品質。
本次報道的形態將由「動態報道」、「兩會訪談轉載自百分網http://www.oh100.com,請保留此標記」、「平安2005」三部分組成。其中「動態報道」由兩會動態、人物特寫、法眼解讀、提案議案檔案、兩會內外等部分構成。「兩會訪談」主要從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或邀請契合頻道專業品質的人物,或選擇契合頻道定位的話題,走進演播室接受主持人專訪。「平安2005」依託「社會與法」頻道剛剛完成的大型系列報道「平安2005」,記錄全國各地政法部門的平安舉措,展望各地「和-諧省區」建設。

㈡ 社會與法觀後感

這是前兩天發生的真實案例。有一對夫妻,丈夫叫吳思明,妻子叫沈露。有一天,丈夫開著帕薩特去洗車,可是附近的洗車廠關閉了,平常洗車的地方也關閉了。終於,找到了一個洗車廠,在這里,認識了一位女朋友。
這位女朋友叫楊雅茹,很漂亮,是從鄉村到城裡打工的農村妹。不久,吳思明就喜歡上了楊雅茹,疏遠了沈露律師,常常把家當成旅館,隨時可住,也從不給沈露說一句話。
漸漸地,沈露向吳思明提出了離婚。這時楊雅茹家,吳思明對楊雅茹說:「明天我要去上海談事。」
「上海!我還沒去過呢,你能帶我去嗎?」楊雅茹說。
「我要去工作,很早就起床了,很晚睡覺,沒有時間陪你,你可以去商店買東西。」
「好,零花錢一口價:一萬元!」楊雅茹外表漂亮,其實貪錢。
「可以......」吳思明極不情願拿出這么多錢。
(次日)
楊雅茹去商店買東西,突然發現吳思明和妻子沈露在買東西。楊雅茹這才知道,原來吳思明有媳婦了,還騙了她!楊雅茹次日和吳思明吵架,吳思明就和沈露一起生活了。
沈露既漂亮又懂事,還是個律師。其實,沈露早已經解除了離婚協議。有一天,楊雅茹對吳思明說:「我要生孩子了,你給我十萬元。」吳思明說:「開玩笑吧你,不可能的。」
「你信不信,我會自殺?」楊雅茹爬上大橋欄桿。
「隨便你。」
突然,楊雅茹失去了平衡,還真的掉下水了。吳思明立即下水救人,路人見了,立即撥打120。
(醫院里)
醫生向吳思明爸媽和沈露說:「吳思明的肺部積水過多,死了。」吳思明爸媽又哭又嘆氣。吳思明爸媽來到楊雅茹病房裡,聽到楊雅茹在叫:「吳思明這個壞東西,連自己的兒子都不知道愛,瘋了!」
吳思明爸媽對楊雅茹說:「你把我們把孩子生下來吧,小楊。」
「憑什麼?」
「這樣,我給你吳思明的所有遺產。」
「這還差不多。」
終於,吳思明爸媽把楊雅茹打動了,楊雅茹暫時成了兒媳婦。楊雅茹打麻將時,不僅要吳思明媽1000元,還要把丈夫的帕薩特來賭了一把。結果,全輸光了。
「再拿1000元來。」
楊雅茹又輸光了。
「再拿1000元。」
楊雅茹還是輸光了。
「不信了,拿5000元來!」
又輸光了。
「不打了。」楊雅茹虧了8000元加一輛帕薩特。
有天晚上,楊雅茹說:「我睡覺了,給我關燈。」
吳思明媽關了燈。
第二天早上,吳思明爸發現楊雅茹不見了。衣櫃空了,首飾台空的,都是空的。還把50萬遺產拿走了,孩子也打掉了。
吳思明的媽向沈露告狀,沈露報案請公安局追蹤楊雅茹,最終,楊雅茹被抓。
楊雅茹被判為詐騙罪,拘留十年。
我最可氣的是楊雅茹,什麼人啊?吳思明的爸媽一天才掙多少錢都搞不清楚啊?

㈢ 觀看社會與法的觀後感

我只抄可以給你提示,具體靠自己。你可以寫觀看節目的感受,憲法教育了你什麼,還有那些選手的音容相貌,他們怎麼比賽的。然後結尾你可以寫自己的感受啥的,具體框架你自己分析,然後靠想像寫,自己體會,要自主,不要依賴別人

㈣ 社會與法觀後感 600字

「社會與法」頻道是中央電視台開辦的社會法治類專業頻道, 「公民、公正、公益」是「社會與法」頻道的核心理念。作為「社會與法」頻道的主要新聞欄目,《中國法治報道》今年的兩會報道以「和-諧社會話兩會」為主題,以此契合我國推進法治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趨勢和「社會與法」頻道關注法治中國、共享和-諧社會的專業品質。
本次報道的形態將由「動態報道」、「兩會訪談」、「平安2005」三部分組成。其中「動態報道」由兩會動態、人物特寫、法眼解讀、提案議案檔案、兩會內外等部分構成。「兩會訪談」主要從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或邀請契合頻道專業品質的人物,或選擇契合頻道定位的話題,走進演播室接受主持人專訪。「平安2005」依託「社會與法」頻道剛剛完成的大型系列報道「平安2005」,記錄全國各地政法部門的平安舉措,展望各地「和-諧省區」建設。
近期都在看中央12台的社會與法頻道,越看發覺越喜歡,就如孩子喜歡中央14台的少兒頻道一樣,有空就鎖定觀看。
今晚印象比較深刻的,道德觀念生活篇欄目,名字有些忘了,應該是13年前的什麼來著,講訴的是結婚禮堂里,新郎宋山答應給新娘白雪一個前所未有的,永生難忘的婚禮,新郎新娘正在結婚進行中,突然門出一女人帶著一對雙胞胎孩子不顧外人阻攔沖進來,並對新郎說:你不能結婚,你答應過不拋棄我和孩子的,並讓孩子叫阿爸不要拋棄他們,二孩子真的就叫了,阿爸,你不要拋棄我們呀。新娘愣住了,還以為是新郎安排的一個惡作劇,很意外並笑著對新郎說,你這也太過了吧。突然看到新郎僵硬的神情,嚇到了,趕緊問怎麼一回事。新郎對著沖進來的女人說,嫂子,你怎麼來了。。。。
原來,13年前,在宋山拿到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單回到家給父親看時,父親活了大輩子,露出來從未有過的笑容,父親說道,這日子呀,是活的越來越有盼頭了,正是這時,嫂子李曉蘭也剛從縣城裡檢查出來,懷了哥哥宋川的雙胞胎孩子,已經三個月了,全家人高興地趕緊通知了在礦山裡工作的哥哥宋川,當晚,宋山正在屋裡睡的更香,突然聽到門口清微卻急促的敲門聲,緊接著聽到父親慘痛地哭聲,宋山趕緊起來看個究竟,原來哥哥宋川在礦山工作中出了意外死了,這天打雷劈般的消息更是另嫂子哭昏過好幾回。沒想到第二天,李曉蘭的母親來了,說要帶李曉蘭回家,這老人家何其不明白意思呀,是極力阻攔呀,說親家呀,看在平時相處的份上,給宋川留點血脈吧,李曉蘭的母親見把話挑明,說親家,竟然你把話說出來了,咱們就說清楚,這孩子肯定是不能要的,如果孩子留下來了,我們家曉蘭以後還怎麼找人呀。宋山這時撲通一下脆在曉蘭母親面前說,孩子生出來我會撫養的。李曉蘭的母親也發話了,孩子你撫養,你能保證我家曉蘭也能照顧一輩子嗎。這時老人家發話了,說能,能保證,於是望著宋山,宋山後退了幾步嚇一跳直叫爸爸,這可不成。。。。父親撲通一下脆在宋山面前說,兒呀,父親對不住你呀,如果你不幫你哥哥,我也不活了,讓我跟著你哥哥一塊走了吧。宋山見父親這份上了,還能說什麼,就答應了,麻木地去辦了結婚證,娶了嫂子。
宋山高考後,正當他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第二天,宋山的父親去世了,李曉蘭的家人怎麼也不同意宋山去讀大學,宋山無奈寫了份保證書,保證一輩子不拋棄妻子,宋山這村裡長大的孩子,思想觀念也很傳統,雖然和妻子沒有愛,也從沒發生過夫妻生活,但他腦海里,依然默認了曉就是妻子,大學四年裡,也從不忘記。直到畢業出來宋山去了深圳,遇見了公司里的白雪,白雪是一個知書達理的現代姑娘,家境條件也很優越,她早就對宋山的穩重與深沉有了仰慕之情。而宋山打內心底里也喜歡白雪,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一個有妻子的男人,這份感情他不敢去接受。白雪終於有一天憋不住了,就問宋山,我從你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你明明喜歡我,為什麼總對我若聚若離呢?宋山只能說,我家裡在農村,父親又雙亡,怕配不上你,白雪聽了是又氣又恨又愛。從這以後,宋山與白雪的關系就更進了一步,但宋山內心在煎熬,對這份愛還是有所保留,好幾次都想向白雪說明真-相,但一直沒勇氣。

㈤ "社會與法"的讀後感 300字

昨天這個欄目的節目展現的是一起在河北保定發生的未成年人搶劫犯罪案件。涉及案件的四個人都是未成年人,其作案情節十分惡劣,手段十分殘忍,讓人觸目驚心。有關公安在偵辦此案時,起初沒有想到的是,作案嫌疑者竟都是未成年人。這就不能不使人深思,這些走向犯罪深淵的未成年人所曾受到的是什麼樣的教育?他們喜歡什麼?崇拜什麼?學習什麼?如何一步步滑向犯罪的道路?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我始終認為對兒童、少年、青少年、青年這幾個年齡階段的教育好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最關鍵的,對每個階段都不能忽視。好的教育來自於素質好的家庭父母、好的社會關系、重思想道德品質的好學校、不斷被凈化的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
現在不少青少年喜歡看紋身的黑幫老大、武藝高強的打鬥高手、吃喝玩樂享受刺激的高手等之類的影視作品;現在一些青年人的思想都變了,盡想往能「享受」的地方呆,怕吃苦,不願去環境差的地方;本來干各行各業的工作沒有貴賤之分,現在哪有青年人喜歡種地當農民的事,農學院畢業的學生能有幾個真正想當農民的?在「婚戀節目」的舞台上有那麼多需要選擇交友的女性,但能又有誰想願意與農民身份干農活的年輕農民談對象?別說農民了,現在喜歡當工人的也越來越少了。你看看現在的所有城市裡從事清潔衛生包括打掃馬路、樓道、廁所、轉運垃圾的人幾乎都是些中老年農村人,哪有現代年輕男女的身影?收廢品的和搞廢品垃圾分類的雖是能掙到錢的生意,許多年輕男女是不願乾的:一是嫌臟;二是感覺沒面子。干這類工作的也常常是上了歲數的農村人。如果幹這類工種的年輕人想上婚戀節目找個合適的人選也不知難不難?相反的是,當今一些年紀輕輕的人卻喜歡從事酒吧、網吧、舞廳、迪廳、洗浴、桑拿、按摩、陪客、代駕等方面的工作。其中不少青年人愛與有錢的人交往,願意在高檔消費的地方工作,喜歡有「美女」的環境。不少青年人從小就是獨生子,一直受到家庭的嬌生慣養寵愛,培養了任性倔強脾氣大的性格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坐享其成的毛病,養成了貪圖享受,好逸惡勞,好吃賴做、自私自利的壞習慣。還有的變得越來越虛榮,讓人越來越討厭

㈥ 作文《社會與法觀後感2016年》

深藍的夜幕。在人們歡呼之際,我卻陷入了沉思:煙花在空中描繪出一幅絢麗的圖畫,繪出了節日的美景;鞭炮聲交織成一曲震耳欲聾的交響樂,奏出了喜慶的氣氛。但是,那畫筆是一筆一筆畫上去的,每一筆都是一束煙花用燃燒換來的綻放,都是無數火星用熄滅換來的閃光;那曲是一聲一聲奏出來的,每一聲都是一掛鞭炮驚天動地的破碎,都是一枚小炮從被點燃走向隨風飄落和過程。它們的生命固然短暫,但是它們在夜空中留下了最輝煌的一刻,在人的心裡留下了閃光的永恆。我不禁想到了人生。在短暫的一生中,有的人碌碌無為,成為了世界上真正的過客,有的人勤勤懇懇,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這個世界增添一分精彩。哪怕這一分精彩是微不足道的,但也足以感受到生命的價值……
在那一天,我獲得了人生的一大真理,而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依舊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
我是個戀舊的人,這在我的抽屜中就能看出來:舊書、舊文具簇擁在這個狹小的空,時而還有些針頭線腦之類。不知為何,我總捨不得丟掉它們,好像我與它們之間有一種割捨不下的情緣。但是,這些雜亂的舊物經常給我添了許多麻煩。於是,我終於下決心扔掉它們。抽屜一下子變得整齊了,我會隨之學會了舍棄。當你犯了錯誤時,試著舍棄導致你悔恨的種種錯誤,舍棄因犯錯而帶來的自卑與羞辱;當你遭受挫折時,試著舍棄你的沮喪與絕望,才能產生堅強的信念支持你面對現實……,舍棄是艱難的,但是在舍棄下才能有新的開始,才能漸漸成熟起來。那一天,我又一次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課。
其實,生活就是課堂。在這個大課堂中,我們不斷吸取教訓,不斷獲得新知;在這個大課堂中,我們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刷新生活。睜大你的雙眼,讓我們在浩瀚的課堂中,來探尋人生的真諦。

㈦ 關於社會與法的讀後感作文有哪些

社會與法的讀後感作文
昨天這個欄目的節目展現的是一起在河北保定發生的未成年人搶劫犯罪案件。涉及案件的四個人都是未成年人,其作案情節十分惡劣,手段十分殘忍,讓人觸目驚心。有關公安在偵辦此案時,起初沒有想到的是,作案嫌疑者竟都是未成年人。這就不能不使人深思,這些走向犯罪深淵的未成年人所曾受到的是什麼樣的教育?他們喜歡什麼?崇拜什麼?學習什麼?如何一步步滑向犯罪的道路?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我始終認為對兒童、少年、青少年、青年這幾個年齡階段的教育好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最關鍵的,對每個階段都不能忽視。好的教育來自於素質好的家庭父母、好的社會關系、重思想道德品質的好學校、不斷被凈化的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
現在不少青少年喜歡看紋身的黑幫老大、武藝高強的打鬥高手、吃喝玩樂享受刺激的高手等之類的影視作品;現在一些青年人的思想都變了,盡想往能「享受」的地方呆,怕吃苦,不願去環境差的地方;本來干各行各業的工作沒有貴賤之分,現在哪有青年人喜歡種地當農民的事,農學院畢業的學生能有幾個真正想當農民的?在「婚戀節目」的舞台上有那麼多需要選擇交友的女性,但能又有誰想願意與農民身份干農活的年輕農民談對象?別說農民了,現在喜歡當工人的也越來越少了。你看看現在的所有城市裡從事清潔衛生包括打掃馬路、樓道、廁所、轉運垃圾的人幾乎都是些中老年農村人,哪有現代年輕男女的身影?收廢品的和搞廢品垃圾分類的雖是能掙到錢的生意,許多年輕男女是不願乾的:一是嫌臟;二是感覺沒面子。干這類工作的也常常是上了歲數的農村人。如果幹這類工種的年輕人想上婚戀節目找個合適的人選也不知難不難?相反的是,當今一些年紀輕輕的人卻喜歡從事酒吧、網吧、舞廳、迪廳、洗浴、桑拿、按摩、陪客、代駕等方面的工作。其中不少青年人愛與有錢的人交往,願意在高檔消費的地方工作,喜歡有「美女」的環境。不少青年人從小就是獨生子,一直受到家庭的嬌生慣養寵愛,培養了任性倔強脾氣大的性格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坐享其成的毛病,養成了貪圖享受,好逸惡勞,好吃賴做、自私自利的壞習慣。還有的變得越來越虛榮,讓人越來越討厭了。
有一次我在一家大型超市門口看到一位打扮時髦濃裝艷抹穿著高檔戴金掛珠挎著名貴皮包的中年婦女,她領著一個上小學的男孩。只見她用紅唇喝完飲料隨手將飲料瓶仍在超市大門口的地上,行人都看她一眼,她一點不好意思的感覺都沒有,那個小男孩也不閑著,抬起一腳又將那個飲料瓶踢得飛了起來碰到干凈的牆面上,那女的還贊揚孩子踢的真准。這是家長不良行為影響子女不良行為的典型代表。
還有的家長從小就鼓勵孩子如何「不讓利」、「不吃虧」、「佔便宜」的「絕招」,有的自己當著孩子的面為點小利大聲爭吵,更有甚者還特意教上幼兒園的兒子打架,認為早教會孩子打架,孩子在幼兒園與小朋友掙東西時打起架來不會吃虧。這樣的家長還為數不少。

㈧ 童年與社會 的讀後感要2500字左右

童年像一杯純潔無暇的白開水,我們向裡面加入何種原料,它都會小心的收藏,永遠地刻在我們腦海之中,讓我們捨不得,更不忍心去觸痛那些美好的回憶……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暑期的一個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逐漸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幼小的阿廖沙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他還暗地裡放高利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斗毆。在這樣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丑惡。舅舅們為爭奪家產而爭吵斗毆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飽受驚嚇。這一幕真實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里,也有溫暖與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這里有嚴厲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愛喝酒鬧事的舅舅,有漂亮而憂郁的媽媽,還有會跳舞的「小茨岡」:有抬起長腿踢媽媽的繼父,有稱為「奶奶」的綠老太婆,有孤僻而執著於化學實驗的房客「好事兒」,有自殺的小偷彼得伯伯,還有一群玩草鞋大戰,去冰天雪地的小島上偷木板過活的善良小流浪漢……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顆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這群人中,體驗著人生的酸甜苦辣。愛豐富了他,使他充滿了堅強的力量去應對困苦的生活;苦難讓他明白,俄羅斯人大多像小孩子似的,喜歡拿憂傷來逗樂,玩弄,不為做不幸的人而羞愧……正是從這個足跡里,走出來了一個文學巨人,世界因他而增輝。《童年》,也為我們認真了解一個偉大民族打開了一扇小小窗戶。
想想我們的童年真是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有老師辛勤的培育;有父母的疼愛;有爺爺奶奶的呵護。但擁有著這些的我們似乎並不知足,有些人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他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這些人是多麼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盪。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應該不再浪費;應該學會珍惜。
讀完這本書後,我不僅從中讀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獲得珍貴的精神食糧,而且還學習了作著刻畫人物性格的匠心獨運和簡練的敘事風格。高爾基的生平使我明白:其實人生只有三天,那便是昨天、今天、明天,讓我們將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已經得到的更加珍惜;屬於自己的不要放棄;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凈,一片蔚藍。

㈨ 戰爭法讀後感,2500字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

㈩ 寫一篇2500字左右讀後感,

《鄉土中國》讀後感

細細讀完了鄉土中國,讀完之後,愈加迷茫了,我本是激情萬丈地開始讀一本本書的,但讀完之後,我不知道我將來該做什麼,人活著又有什麼意義,給我影響最深的無疑是最後一部分生育制度了。我愈發地對自己存在的意義,將來的方向,人類存在的意義感到無意義了。

費孝通認為,人類撫育下一代,出於兩個緣由,一個是想通過集體的延續來完整自己,因為個體在時間上是無法永存的;另一個是人類生存是依賴集體的,而為了維護社會結構的穩定,人類必須生育保持足夠的人數。

你也許會提到動物為什麼會呢?會撫育的動物是出於本能,他們無可避免生育,然而我們人類可以跳過生育,因為有避孕套等一系列避孕措施,然而我們還是沒去避免這損人的一個環節,最重要的是有文化方面的作用,然而費老是從功能學派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的,那麼就是說文化的存在是為了彌補本能的不足而利用社會的力量使人類延續,這便說明文化是有意義的,也就是之上所說的兩個緣由。

我們在沒有選擇的能力的時候出生在這個世界上了,然後在父母的養育下開始長大,當我們去思索自己存在的意義的時候,我的背上默默地背負了許多責任,親情,讓我不得不活著。我要報效父母的養育之恩,我要為愛我的人們負責等等諸如此類不得不活的理由。

「在討論社會制度時,我常以為我們應當把人類的感情看成社會所培養出來的結果,不能看成社會制度的基礎。我們可以用社會生活的需要去解釋人們感情所寄託的對象和發泄的方式;而不能以感情來解釋社會制度的方式。」

這句話雖然想表達的意思很簡單,但我卻在背後讀出了很多沖擊我的東西,比如感情只是我們自身的某種需要而已,而並非針對某個人特定的情感。舉個更直接的例子,比如愛情,一見鍾情,用華麗的辭藻把它修飾的如此美好,前生命定,人海之中的緣分諸如此類等等,但我更覺得這是愛情者的虛偽而已,從來就沒有什麼唯一,沒了你活不下去之類的說法,誰離了誰,經過時間的沖刷依舊會活的好好的。

人類感情看成社會培養出來的結果,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生活,生活中很多友情,往往住的相近的人感情會比較好,心理學上也有這種說發,感情的深淺和距離的遠近成正比。往往你會和你身邊的室友,同學親密地多,因為你們有更多的接觸的機會。「社會團體的團結是靠了日常的關系以及從而發生的感情,反過來說,日常關系的打斷是引起社會團體內部離異最可靠的辦法。」倘若你們不在一個寢室,你們的感情也不會像現在這樣,人類的感情只是在一定現實物質條件下的培養而已,現實物質的條件的怎麼樣很大程度上已經決定了你們的感情怎麼樣。更直接點說,做好了先期條件,剩下你們感情的發展只是履行必定要履行的一條路而已。當然,我承認也有一定變數,但更大程度上的這種先期決定讓我對知己,朋友等等諸如此類美好的詞語產生了一定的懷疑。我更覺得,這只是人類的一種抱團互助行為而已,有的人怕孤單,有的人有困難,大家需要集體來幫助大家,所以親密,知己不過是一種掩飾而已。

這樣一想來,就感覺任何感情都是不可靠的,再極端些,就是沒有可相信的,沒有可依附的。

「婚姻關系絕非尋常的人事關系可比,其深刻處可以穿透兩個人的人格,教他們發生最密切的精神上的接觸以致混化。」

婚姻,愛情,還是這些詞語,兩個人的結合是否能相親無間關鍵在乎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兩人的過去生活的環境中包含的許多要素是否相似,另一方面是兩個人是否有意願親密無間地過下去。

費孝通認為人們生活的環境里語言體系有著差別,認知也有著差別,說的通俗點就是價值觀念,而這是造成許多沖突的本因。所以他認為兩個在相同環境下成長的人是最適合一起的,也就是說長期生活在一起的人最適合婚姻,然而社會是禁止亂倫的,原因費孝通認為是出於防止親屬之間的關系結構的損壞,也就是亂倫帶來的親屬混亂,輩分混亂,所以社會文化上禁止亂倫。這在先天上埋下了婚姻的苦因,因為最適合的是不能的。

「個人與團體相合須使人對於他所做活動和自己生活的關系有認識,活動,生活,社會三者綜合。須一個完整的人格,個人一舉一動在一個意義下關聯起來,這意義又必須要合於社會所要求他的任務。現代技術的發達在社會組織的本身引入了一個『超人』的標准,即以最小的成本最大收獲的經濟律。」

而現在的社會暴露的問題是支配這活動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參加活動者的個人目的,甚至並非社會的目的,而是為生產而生產,為效率而效率的超於人的目的,資本主義的不斷積累是出於財富於天上的動機。資本主義為了利潤而生存,也許在經濟匱乏的時候,資本主義是一個讓社會加速發展的良方,但到經濟發達後,資本主義開始成為一個反而操縱著人的可怕惡魔,當人們已經滿足於物質需求的時候,資本主義並不滿足,他依舊要去追逐利潤,他的信條是利潤或者死亡。這樣自然會造成許許多多無數浪費的現象,甚至是無端揮霍本身就十分稀缺的資源。現代社會最諷刺的一副畫面,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這樣生動地上演了。

同時,人們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目的而活著,就如同上面所說為了生產而生產,為了效率而效率,這完全就是這種不良的逐利機制在操縱著人類,已經讓人類迷失在物質中,不明白生產最初的意義所在。

在西方,有個現象很明顯,少做工,多得報酬,活動本身無樂趣。這是社會解組的現象,因為這里充分表現了社會缺乏完整。

在我們很多人在不得不活著的條件下,在滿足物質需求的要求下,會為自己去尋找一些樂趣,可以是理想,可以是事業,可以是興趣愛好,然而這在我看來,更像是在不得不活著的基礎上找點樂子打發自己的時間,來麻痹自己,還可以用愛情等其他東西麻醉自己。這依舊沒有意義,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更何談世界如何。

甚至,我不明白我想要的意義是什麼?我不知道存在的意義,一切的意義,我覺得開始質疑一切,活著同樣開始迷茫沒有動力。

我整理了下思路,我緣何活著,很多原因,我要負責,我怕死。怕死?我不由思考怕死是本能嗎?當我們對死亡沒有定義的時候,會怕死嗎?我們不知道跳崖會有多痛苦以及對後果無所知還會怕嗎?動物會怕死嗎?動物有死亡的概念嗎?如果都沒有這個概念,還會怕嗎?

但是,出於意識的活動,我想像死亡就感覺毛骨悚然,一想,雖然我沒經歷死亡,但大抵是思維停止活動了,我突然感覺無法想像我的思維停滯,然後我無法想像,甚至無法想,什麼都沒有的概念。然而我們終究要去經歷死亡。

這么說來,我終究是不想死的,那麼我不想死,我活著究竟想干什麼呢?我不能為了不想死而活著吧,我想活著有思維,我想活著能行動,能思考,思考一些東西,那麼思考是我的活著的意義嗎?那我思考出來又有什麼意義呢?我行動的又有什麼意義呢?為社會,人類發展做出貢獻,那麼我死後,這些又於我有何意義,唯一有點牽強的,那麼就是這些不止在我身後有意義,對我現在所處的環境也有所益處,可以讓我生活的更好,那麼為什麼生活的好就是有意義的了?這樣說來,無好無壞,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我不知道這究竟是我太小看價值追求了,還是真的價值追求真的沒死了有意義。也許是我看的書還不夠多,思考的東西還不夠完全,但這種想法真的很容易讓人低迷,讓人意志不振。

本來我覺得我只是想努力讀些書,讓自己博學,然後再開始找自己感興趣的,找一個方向專精。這是我想找的,因為我明白自己有很強的求知慾,但這彷彿出於本能的慾望掩蓋不了我時而想起追求的意義的時候的那種茫然無措。

熱點內容
婚姻法司法解釋第七條 發布:2025-09-13 00:30:06 瀏覽:865
買房協議合同錄視頻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3 00:24:27 瀏覽:78
法治進學校 發布:2025-09-13 00:23:38 瀏覽:689
法治之難 發布:2025-09-13 00:19:21 瀏覽:282
領導幹部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13 00:19:14 瀏覽:982
杭州婦聯電話法律援助電話號碼 發布:2025-09-13 00:16:22 瀏覽:299
領導幹部民法典專題講座 發布:2025-09-13 00:14:23 瀏覽:387
宣傳法律知識志願者活動總結 發布:2025-09-13 00:13:38 瀏覽:947
政協監督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3 00:11:34 瀏覽:978
法治平頂山 發布:2025-09-13 00:10:46 瀏覽: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