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16條
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的是,夫妻以一方名義投資設立獨資企業,離婚時如回何分割的問題,分三種情況來答規定:一是只有一方要這個企業,二是兩方都爭要這個企業,三是兩方都不要這個企業。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二款就是對第二種情況進行的規定。 企業的價格通過競價的方法來確定,類似於我們通常所見的拍賣。一方出價,另一方如果認為可以出的價格比這個高就加價,對方可以再加,以此類推,直至對方不再加價,最終誰出的價錢高這個企業就歸誰,然後得到企業的一方按照自己的最後出價的價錢給一半給對方錢。例如:女方出10萬,男方除2萬,女方出14萬,男方出16萬,女方出18萬,男方不再加價,則企業歸女方,給男方9萬元。因此,出價要從企業的價值和發展空間考慮。(一)一方主張經營該企業的,對企業資產進行評估後,由取得企業一方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二)雙方均主張經營該企業的,在雙方競價基礎上,由取得企業的一方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
㈡ 2015新婚姻法離婚財產分割有什麼規定
第一,財產歸屬的認定,根據《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規定,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第二,關於財產的判決,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規定,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四十條規定, 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第四十一條 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四十二條規定,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三,離婚後涉及的財產問題:
1,根據《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後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審理後,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即雙方協議離婚的,且對於財產分割問題進行協議的,如對該分割協議反悔,認為存在欺詐、脅迫等影響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則可以在協議離婚後一年內提出,可請求人民法院予以對離婚協議變更或者撤銷。
2,根據《婚姻法解釋三》第十八條 規定,離婚後,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
㈢ 關於新婚姻法
1.產權屬於首付者,共同還貸及其增值部分屬於共有財產,可平分;
2.寫一人名字就是一人的個人財產,寫兩人名字那就屬於默認贈與兩人了,當然就是兩人共有的了,只是以後的產權可能還只是屬於贈與一方的子女,只是分割時要分掉一半,上面只要分掉共同還貸及其增值部分
㈣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一
2020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5次會議上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下稱《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一》),本解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共有91條,,主要分為一般規定(5條)、結婚(17條)、夫妻關系(16條)、父母子女關系(23條)、離婚(29條)、附則(1條)六個部分。
《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一》中大部分內容匯集自原《婚姻法司法解釋一》《婚姻法司法解釋二》《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補充規定》《子女撫養若干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夫妻離婚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確定的復函》等內容。中保留原規定的條款有17條,無實質修訂的條款有57條,有實質修改的條款有16條,還有一條是附則,是解釋的施行時間。修改主要包括期間問題以及一些實體程序問題。
【法律依據】(重要修改法條)第一條 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可以認定為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條、第一千零七十九條、第一千零九十一條所稱的「虐待」。
第九條 有權依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條規定向人民法院就已辦理結婚登記的婚姻請求確認婚姻無效的主體,包括婚姻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其中,利害關系人包括:
(一)以重婚為由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及基層組織;
(二)以未到法定婚齡為由的,為未到法定婚齡者的近親屬;
(三)以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為由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
第二十七條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後用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個人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依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原則處理。
第三十九條父或者母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否認親子關系,並已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否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
父或者母以及成年子女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並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
第四十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一致同意進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應視為婚生子女,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民法典的有關規定。
㈤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
最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11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25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對人民法院適用婚姻法的有關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第一條 當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條規定以外的情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當事人的申請。
當事人以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為由提起民事訴訟,主張撤銷結婚登記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條 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並已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張成立。
當事人一方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並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
這里有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啊,這里有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我還是找不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到處問哪裡有的話告訴我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的網址吧,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挺難找的,我現在真的需要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誰要是可以找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就告訴我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網址吧,謝謝告訴我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找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挺不容易的啊,這兒有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啊,這里有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我還是找不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到處問哪裡有的話告訴我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的網址吧,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挺難找的,我現在真的需要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誰要是可以找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就告訴我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網址吧,謝謝告訴我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找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全文挺不容易的啊,謝謝啊!!!
㈥ 關於新婚姻法的問題 具體是怎麼說的
具體要不要進行婚前公證還是要看夫妻雙方的感情有多深了,必要的時候還是要的,特別是在婚前財產無法分清的時候
㈦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十六條如何理解
第十六條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釋義】 本條是對夫妻實行計劃生育義務的規定。
人口生產是除物質生產以外的第二種生產。人口生產受到物質條件的制約,對社會的發展起著促進或者延緩的作用。歷史上每一種生產方式,都有自己特定的人口規律。社會制度不同,人口生產的狀況與特點也各不相同。在舊中國,物質生產匱乏、醫療條件落後,人口生產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特點。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醫療條件也有長足的進步。死亡率大大降低,而出生率大大提高,我國人口迅速增長。實行計劃生育,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口生產的客觀要求。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口的生產與物質的生產有密切的關系。為了正確處理生產和需要、積累和消費,人口必須有計劃、合理地增長。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國的人口迅速增長,給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通過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長,是我國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因此,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國憲法第25條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憲法第49條第2款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從我國的人口現狀與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實行的是以降低人口增長速度為目標的計劃生育政策。自從計劃生育工作開展以來,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73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是20.99‰,1979年下降到11.7‰,1980年下降到10‰。按照國家計生委《中國計劃生育工作綱要》(1995年-2000年),計劃生育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到200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10‰以下,總人口控制在13億以內。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結果,截止2000年11月1日,我國總人口為12.9533億,達到了既定的目標。到2010年,我國總人口要控制在14億以內。我國人口形勢仍然不容樂觀,計劃生育的工作任務還十分艱巨。一是人口基數大。盡管生育率已經降到較低的水平,但每年出生人口的絕對數字仍然很大,全國人口總規模還在繼續增長。二是生育水平還不穩定。部分群眾的生育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一些實際困難還沒有很好解決。如果工作做得不好,生育水平仍然可能回升。三是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部分地區的生育水平仍然偏高。大多數農村地區計劃生育工作的整體水平還不高,特別是一些邊遠、貧困地區計劃生育的服務還跟不上。四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計劃生育工作面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的難度還很大,在人口素質、人口結構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因此,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仍然是一項艱巨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實行計劃生育,是民族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它不僅關繫到夫妻、子女、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繫到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民族的興旺,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實行計劃生育,也是我國家庭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落實到每一對育齡夫婦。婚姻法本條的規定,就是要把計劃生育的原則落實到每個家庭,每對夫妻之中。實行計劃生育,是夫妻雙方的一項法定義務,帶有強制性。國家政策和法律規定了計劃生育的義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都制訂和頒布了計劃生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違反計劃生育的有關規定,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每對夫婦都有遵守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規定、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違反規定要受到制裁,這是計劃生育的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方面,是要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要破除「重男輕女」、「多子多福」、「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等陳腐思想,充分認識計劃生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覺地遵守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規定,實行計劃生育。必須嚴格禁止歧視、虐待不生子女或者只生女孩的婦女的現象和行為,克服夫妻思想上重男輕女及傳宗接代的舊傳統的影響。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因此,計劃生育並不只是婦女一方的義務,而是夫妻雙方的義務,不能片面地把計劃生育的義務推給婦女一方。在現實生活中,實行計劃生育,往往容易理解成是婦女一方的義務,與男方無關,對此不自覺履行,阻礙了計劃生育工作的正常開展,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因此,夫妻雙方要共同協商,互相配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自覺履行這一法定義務。實行計劃生育,夫妻要採用避孕措施。目前我國有許多種避孕方法供夫妻選擇,使用起來一般都安全可靠、簡便易行,同時也沒有什麼副作用。如婦女使用的口服避孕葯、外用避孕葯膜、宮內避孕器、輸卵管阻斷術等等。男子也有各種避孕方法,如輸精管結扎術。還有一種新的絕育方法,只要在男子陰囊輸精管處打一針,即可阻斷精液排出,從而達到終身避孕的效果。這種方法不用開刀動手術,痛苦小,也不影響性生活,必要時還可以恢復生育能力。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但是,男女在生理上有不同的特點和自然分工,胎兒是在母腹中依賴母親的供養孕育至出生,此間胎兒不能離開母體而獨立生存。胎兒與母親的人身不可分離,母子雙方的健康和生命互相關聯,到目前為止,婦女在生育方面起著男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母親比父親更加辛苦,其生育權與健康權理應受到特別保護。許多法律法規都有特別保護孕婦及生育婦女的規定,如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母嬰保健法、刑法等。婚姻法第34條中規定,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2條中規定,女方按照計劃生育的要求中止妊娠的,在手術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第47條中還特別規定,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第50條中還規定,如果以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為由辭退女職工,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並可根據具體情況,對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刑法第49條中規定,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這些規定,都體現了法律對生育婦女的特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