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互負義務抵消
⑴ 互負給付義務是什麼意思
1、通俗地說就是抄一方欠另一方錢應當支付,而另一方又欠一方應支付,這種情況下法律稱為互負給付義務。一般這種情況下可進行給付義務抵消。不足的部分由不足一方繼續履行給付。
2、給付,即債權債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我國債法理論上的客體,在德國民法稱為內容,在日本民法稱為目的。
3、互負義務的概念一般在民事關系中適用,是指民事關系相對人具有相互履行各自義務以使得民事關系成立的行為。比如合同關系中的買賣合同、保管合同、租賃合同、質押合同。
(1)合同法互負義務抵消擴展閱讀
1、給付義務包括主給付義務和從給付義務,主給付義務又簡稱為主義務,指的是債所固有、必備,也決定債的類型的基本義務。
2、從給付義務又簡稱為從義務,指不具有獨立的意義,僅具有補助給付義務的功能,其存在目的不在於債的類型而在於確保債權人的利益能夠獲得最大的滿足的義務。
3、主義務是基於合同之債而產生,而從給付義務發生的原因有很多,一 基於法律的明文規定而產生,二 基於當事人的約定,三 基於誠實信用原則及補充合同解釋而產生。
⑵ 合同法對債務相互抵消是怎樣規定的
抵銷,是指二人互負債務時,各以其債權充當債務之清償,而使其債務與對方的內債務在對等額內相互消滅容。
根據我國《合同法》
第八十三條【債務人的抵銷權】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並且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第九十九條【債務的抵銷及行使】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
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第一百條【債務的約定抵銷】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
⑶ 合同法中為什麼用「抵銷」而不用「抵消」,之間有什麼區別
1、含義上:
「抵銷」是說金融方面沖抵債務。法律中有「抵銷權」的術語。
「抵消」是內說兩種事物因為作容用相反而全部或部分消除。
2、合同上:
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企業會計准則》中用的是「抵銷分錄」,而《會計》中叫「抵消分錄」,因此合同上也採用這種寫法。
3、法律上
《合同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3)合同法互負義務抵消擴展閱讀:
合同法中的兩種抵銷:
一、約定抵銷
當事人雙方互負債務互享債權是法定抵銷和約定抵銷的一個共通點,只是約定抵銷對於標的物的種類、品質沒有特別要求,對於雙方所負債務是否屆履行期限也無要求,只要不違背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和禁止性規定,原則上都可以合意抵銷。
二、法定抵銷
主張法定抵銷還需要滿足一定條件:
1、雙方債務均已到履行期;
2、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
3、主張抵銷應當通知對方;
4、抵銷不能附條件或附期限
⑷ 合同法中,合同義務轉移,抵銷權不轉移為什麼
一、抵銷權的概念、性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已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依照合同的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從該條規定可以看出,抵銷是指二人互負到期債務時,各以其債權以充當債務之清償,而使其債務與對方的債務在對等數額內相互消滅。並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條之規定,抵銷可以經雙方當事人的合意而形成。從合同法的前述二條款可以看出,抵銷可分為二種,即法定抵銷和合意抵銷,二者主要是依據其產生的不同而進行劃分。法定抵銷系合同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的,在性質上為形成權,即由法律規定其構成要件,並依享有抵銷權的當事人以單方意思表示發生互負債務抵銷的法律效力。合意抵銷指雙方當事人共同意思表示,而在雙方當事人之間達成一種互負債權債務抵銷的合意或稱合同,它可不受法律規定的構成要件的限制,僅依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發生法律效力。 法定抵銷的構成要件 法定抵銷,是指二人互負同種類的債務,且債務均已屆清償期時,為使相互間所負相當額之債務同歸消滅的一方意思表示。用作抵銷的債權,稱為主動債權,被抵銷的對方當事人的債權稱為被動債權。法定抵銷如前所述為形成權的一種,只有具備一定的要件,才能形成該種權利。第一、須二人互負債務,互享債權。抵銷的目的在於使對等數額內的債權債務消滅,故只有雙方債權的存在為必要前提。同時,當事人存在的二個債權債務關系必須均為合法,如其中有任何一個不法,即不得進行抵銷。另附條件的債權中,如所附條件未成就前,債權尚不發生效力,自不得為抵銷,如其為解除條件,則條件成就前債權為有效存在,故得為抵銷,對於已過訴訟時效的債權,因其不具備強制力,故不得進行抵銷,附有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債權,不得以其為主動債權而主張抵銷。第三人的債權也不得進行抵銷。第二、須雙方債的標的種類相同,即同為種類物,如金錢或質量同一的同種物等,質量較差的種類物不得作為主動債權主張抵銷,而質量較好的種類物可作為主動債權主動抵銷。第三、須雙方的債務均屆滿清償期。抵銷具有清償功能,應當自債務已屆清償期始得為抵銷。當然,未屆清償期的債務的債務人如放棄期限利益,也可用於抵銷。在破產程序中,破產債權人對其享有的債權,無論是否已屆履行期限,無論是否附有期限或解除條件,均得抵銷。第四、雙方的債務的需可用於抵銷。不得為抵銷的債權主要有以下二種,一是性質上不得用於抵銷的,如不作為或撫養費等;二是法律上規定不得為抵銷的,如禁止強制履行的債務、因故意侵權行為產生的債務等等。 合意抵銷 合意抵銷系當事人雙方為消滅相互間的債權債務而達成的合意,是通過協商而達成的對權利義務的處置,故理解起來比較直觀,本文不作過多贅述。 二、抵銷權的行使方式及其效力、效果 如前所述,抵銷權的性質是形成權,適用民法關於意思表示的有關規定,其行使可依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九條第二款規定: 「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附期。」故這種意思表示一經抵銷權人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並不依對方當事人的同意與否作為必備條件,因而也不應以訴訟上的裁判為必要。主張抵銷者只要享有民事行為能力,並對債權有處分權即可作出,並於通知到達對方當事人或無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處發生法律效力。同時,抵銷不得附有期限或條件,這是因為附期或條件與抵銷的本意相悖,也可能損害對方當事人的利益,另外依形成權的特性抵銷一經作出,即不得撤回。抵銷一經作出一般發生以下幾種效力:第一、雙方互負的債權債務按抵銷的數額歸於消滅。雙方債務數額相同時,其互負債務均歸於消滅。雙方債務為不等時,債務數額軟較小一方的債務消滅,債務數額較大者,發生一部分消滅的效果。第二、債權債務關系因抵銷溯及至可為抵銷時消滅。雙方的債務清償期有先後的,當以在後的清償期屆至時為准。抵銷的溯及力所發生的效果還包括:從可以抵銷時起,即發生不支付利息的後果,同時也不承擔違約責任,不承擔賠償責任等。另抵銷於可為抵銷時即可為之,換言之,當抵銷的要件成立時,當事人即可主張抵銷,法律並未規定抵銷權的行使期限。
⑸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抵消一般情況下可以附條件和期限嗎 答案請詳解!
根據合同法規定,債務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以下是相關規定:
《專中華屬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九十九條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
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⑹ 合同法對抵銷該如何界定的
合同法對抵銷怎麼界定的抵銷也是債的消滅的原因,並且用抵銷方式消滅債,可便利當事人雙方,節省交易成本。因為在當事人雙方相互負有同種類給付的債務時,若各方均須履行自己的債務,雙方就要相互交換給付,勢必增加給付的費用。此外,抵銷還有擔保作用。例如,雙方互負同類債務時,若其中一方的資力惡化,另一方向其履行,就有可能得不到相反的履行。但若實行抵銷 ,則另一方即使不能履行債務,他方的利益也可得到保障。《合同法》第九十九條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理論上認為,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為自然債。由於訴訟時效屆滿,債權人不能要求通過訴訟程序強制債務人履行,但債務人自願履行可以得到法律的確認。已經履行的也不能因為超過訴訟時效而要求返還。債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當事人只喪失勝訴權,不喪失權和實體權利(即債權債務關系仍然存在)。因為權仍然存在,債權人可向人民提起確認之訴,要求確認債權債務關系是否存在、或訴訟時效期間是否確已屆滿;因為債權債務關系仍然存在,債務人自願履行的債權人可以接受;債務人不自願履行的,但雙方互負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債權人可通過行使抵銷權行使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