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經濟法涉稅服務相關法律一塊考
A. 稅務師和注冊會計師怎樣組合考
兩個證書一起備考,是比較好的選擇!為什麼?
理由一:二者考試時間並不沖突,前後相差一個月左右(一般注會在10月份考試,稅務師在11月份考試),這樣備考前期可以稅務師與注會並行,臨近稅務師考試的時候再全力進攻考試科目,兩者相輔相成,好的學習方法、做題思路可以相互借鑒,達到更好的復習效果。
理由二:再加上這兩個證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稅務師與注會的考試內容是有關聯性的。兩者考試范圍有很多重疊的地方,同時復習兩個考試,可以取得雙贏的效果。拿下稅務師和注冊會計師證書進入事務所、企事業單位更具優勢,對我們在企、事業單位的晉升也有助力。
話說這稅務師和注冊會計師之間到底有什麼關系?
Part 1:CPA會計、財管&TA財務與會計
稅務師中的《財務與會計》對應注會中的《會計》與《財務成本管理》,《財務與會計》雖然分財務管理和會計兩大部分,但是會計部分佔80%的內容,所以《會計》學好了,《財務與會計》也自然沒什麼問題。注會比稅務師先考試,學習注會《會計》和《財務成本管理》肯定會對學習稅務師的《財務與會計》有一定的幫助。
CPA的知識面、深度都遠大於稅務師(英文簡稱:TA)的課程,學過CPA的這兩門可以應付TA的這門。但是,考核方向不同,CPA偏重於主觀題,TA偏重於客觀題。
稅務師會計部分的計算量非常大,而且有的題比較難,耗時多,必須多加練習,否則做不完題,必須要學會放棄,注意成本效益原則。而CPA的會計時間充裕,3個小時足夠做完所有題目並檢查,希望做好充足的准備。財管部分很簡單,也就是CPA的皮毛而已,不必緊張;而CPA財管時間很緊張,主觀題很多,要熟悉過程,認真細致,主觀題的計算量要求極大,2個半小時能做完全部題目就很了不起了。
Part 2:CPA稅法&TA稅法一、稅法二
稅務師的《稅法一》以流轉稅為主、《稅法二》以所得稅為主和《涉稅服務實務》對應注會的《稅法》。話說回來,稅務師的《稅法一》和《稅法二》比注會《稅法》中的實體法寫得更為詳細、飽滿,所以稅務師的稅法一、二研究透徹了,注會《稅法》也沒什麼問題了。
TA的稅法一、稅法二兩本書,講述的稅種和知識點幾乎囊括了CPA的稅法,以後這兩類考試的稅法應該是同步的,考試時間很近,教材截止時間也很近,教材內容差異也會越來越小。所以,學習過TA的稅法之後,可以把CPA的稅法有特色的地方學一學就完全可以應付了。前提是要多練習,計算速度要過關,畢竟稅務師的稅法科目是客觀題的考核形式,答案都有選擇,而CPA還要自己列過程,所以必須熟練。
Part 3:CPA經濟法&TA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稅務師的《涉稅服務相關法律》中包含到經濟法、刑法和行政法,與注會《經濟法》中相同的只有民商法部分,經濟法部分在注會《經濟法》中也有涉及,但是CPA的經濟法有擴充,而且個別法律兩類考試的側重點還是有差異的,比如物權法。民商法部分基本上學習了CPA的,就可以囊括稅務師的民商法部分了,個別知識點CPA中沒有的需要單學一下。稅務師的特色地方,行政法、刑法、訴訟法這些就很枯燥了,需要考生朋友們單學。CPA的其他章節,還是要下功夫獨立學的,比如票據法、證券法、還有後三章內容需要單獨學習。
上面相同的科目就這樣了,要備考可以一塊備考。稅務師基本上3稅總是粘在一起考的。而CPA也有幾對組合,比如會計+審計、審計+戰略、會計+稅法、財管+戰略、稅法+經濟法等等,具體報考,還要結合自身情況。
可能有人說了,我是首次報考,沒有考注會,也沒有參加過稅務師考試,同時准備會不會很吃力呢?
不僅不會吃力,還會更加省力好么!雖然稅務師考試和注會考試是不同的兩個考試,但兩者考試范圍有很多重疊的地方,所以,如果報考了注會而又報考稅務師的相關科目的考試,可以取得同時復習兩個考試的效果。兩個考試都需要5年通過全科,從時間上看,還是比較充裕的。既然這兩個考試關聯那麼大,我們怎樣報考比較好呢?結合以上所說,給您列出以下幾種報考建議:
稅務師為主,注會為輔:
備考方案一: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收相關法律+注會會計/經濟法/財管
備考方案二: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法一、稅法二+注會會計/稅法/財管
備考方案三: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收相關法律、稅法一/稅法二+注會會計/稅法/經濟法/財管
注會為主,稅務師為輔:
備考方案一:注會會計、財管+稅務師財務與會計
備考方案二:注會會計、經濟法+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收相關法律
備考方案三:注會會計、稅法+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法一/稅法二
備考方案四:注會會計、稅法、財管+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法一/稅法二
備考方案五:注會會計、稅法、經濟法+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收相關法律/稅法一/稅法二
考生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自由選擇組合。
稅務師和注冊會計師的相關性這么強,做好科目搭配,兩個證書的一起備考完全不是問題,既省時間又省精力,簡直好的不要不要的!所以我們抓住機遇,拼盡全力!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取得兩個證書。
希望可以幫到您!
B. 稅務師為什麼能和注冊會計師一起報考
稅務師和注冊會計師之間的關系!
1、CPA會計、財管&TA財務與會計
CPA的知識面、深度都遠大於TA的課程,學過CPA的這兩門可以應付TA的這門。但是,考核方向不同,CPA偏重於主觀題,TA偏重於客觀題。
TA會計部分的計算量非常大,而且有的題比較難,耗時多,必須多加練習,否則做不完題,必須要學會放棄,注意成本效益原則。而CPA的會計時間充裕,3個小時足夠做完所有題目並檢查,希望做好充足的准備。
TA的財管部分很簡單,也就是CPA的皮毛而已,不必緊張;而CPA財管時間很緊張,主觀題很多,要熟悉過程,認真細致,主觀題的計算量要求極大,2個半小時能做完全部題目就很了不起了。
2、CPA稅法&TA稅法一、稅法二
TA的稅法一、稅法二兩本書,講述的稅種和知識點幾乎囊括了CPA的稅法,以後這兩類考試的稅法應該是同步的(考試時間很近,教材截止時間也很近,差異小)。
所以,學習過TA的稅法之後,可以把CPA的稅法有特色的地方學一學就完全可以應付了。前提是要多練習,計算速度要過關,畢竟稅務師的題都有選擇,而CPA還要自己列過程,所以必須熟練。
3、CPA經濟法&TA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相同點只有民商法部分,但是CPA的經濟法有擴充,而且個別法律兩類考試的側重點還是有差異的,比如物權法。民商法部分基本上學習了CPA的,就可以囊括稅務師的民商法部分了,個別CPA沒有的需要單學一下即可。
稅務師的特色地方,行政法、刑法、訴訟法這些就很枯燥了,需要考生朋友們單學。
CPA的其他章節,還是要下功夫獨立學的,比如票據法、證券法、還有後三章內容需要單獨學習。
希望可以幫到您!
C. 注冊稅務師難么
2015年注冊稅務師更名為稅務師,
稅務師的考試難度主要與考生個人的基礎和學習能力有關,其總體的難度要大於中級職稱考試,小於CPA考試。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報考科目。
經濟類考生:
對經濟類專業的考生,一個最常見的報考方式是第一年選擇三稅,第二年選財務與會計和涉稅服務相關法律。或者第一年在三稅的基礎上再任意增加一門的學習。三稅聯系密切,涉稅服務實務考察的基本上也是稅法一、稅法二的內容,只是考察的方式更加靈活,難度大一些。如果他們分開兩年考的話,你會發現,考涉稅服務實務的那年,其實上你還是需要把稅法一、稅法二重新復習一遍。
非會計專業考生:
如果是基礎不是很好的學員或者是非會計專業的考生,那麼第一年的考試,財務與會計是肯定要學習的,會計是大多數科目的一個基礎。選擇會計之後,那麼視大家的時間情況,再增加2、3門的學習。
已過職稱和注會考生:
一般來說,往往考稅務師的考生同時都正在或者已經考過了注冊會計師或各種職稱類考試。第一年報考稅務師考慮到大家擅長的科目或者剛剛考過的科目,比如說你剛剛考過注會的稅法,那麼三稅第一年是必選的;剛剛考過注會經濟法,那麼涉稅服務相關法律怎麼忍心不去選擇;剛剛考過注會會計,那麼通過財務與會計科目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就是利用科目的關聯性去選擇報考科目,這樣子比較合理,也有利於順利通過考試。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注冊稅務師難么?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D. 稅務師和注會cpa能一起考嗎
考試科目關聯度高:稅務師和注冊會計師科目都涉及到了稅法、會計、財務管理、經濟法(涉稅服務相關法律),是很多選擇一起報考的直接原因。
證書含金量程度高:稅務師和注冊會計師證書含金量都屬於比較高的,在考試難度上稅務師考試難度略低。
時間上不會引起沖突:2018年注冊會計師報名時間已確定為4月2日,2018年稅務師報名也擬定於4月中旬,2018年考試時間上注冊會計師是10月13日至14日,稅務師是11月10日至12日,在考生考完注會後,仍有1個月的時間進行稅務師的學習,知識學習的收益可以達到最大化利用。
更多注冊會計師精彩內容,請關注環球快問注冊會計師頻道。
關注環球網校快問稅務師和注會cpa能一起考嗎
E. 怎麼同時備考注冊會計師和稅務師
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有6科:會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審計、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稅務師考試科目有5科:稅一、稅二、涉稅服務實務、財務與會計、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注會考試中的會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經濟法與稅務師考試的5科都有聯系。
具體分析如下:注會考試中的《會計》、《財務成本管理》,在稅務師考試中為《財務與會計》,稅務師涉及的內容比較少,比注會簡單。注會考試中的《經濟法》跟稅務師《涉稅服務相關法律》有重合的地方,只是注會經濟法比較深入,涉稅服務相關法律比較淺。注會考試中的《稅法》,在稅務師考試中涵蓋了稅一、稅二和涉稅服務實務的所有稅種,其中涉稅服務實務會涉及一點會計知識,不過考試重點還是對稅種的考查。
F. 考完CPA注冊會計師,還有哪些證書可以考
初級會計職稱證書
報考條件
1、堅持原則,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
2、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以及有關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無嚴重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
3、履行崗位職責,熱愛本職工作;
4、具備會計從業資格,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5、具備國家教育部門認可的高中畢業以上學歷。 報考理由
在會計證取消之後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或將成為會計行業的准入型考試。相對於注冊會計師的考試難度,中級會計職稱的工作年限限制。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成為很多會計人的必然選擇,並且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是在校生的最優選擇,初級會計考試是在校生在校期間唯一可以考取的職稱類的考試。考取初級會計職稱能夠提升自身的價值,增加就業機會,對於已經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來說能夠增加其升職加薪的機會。
中級會計職稱證書
報考條件
(一)基本條件
報名參加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的人員,應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1)堅持原則,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
(2)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以及有關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無嚴重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
(3)履行崗位職責,熱愛本職工作。
(二)具體條件
報名參加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的人員,除具備基本條件外,還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取得大學專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5年;
(2)取得大學本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4年;
(3)取得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從事會計工作滿2年;
(4)取得碩士學位,從事會計工作滿1年;
(5)取得博士學位。
報考理由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雖然具有工作年限的限制,但是對於符合其報名條件的小夥伴來說,報名中級會計職稱能夠為自己未來的發展增添很多機會,擁有中級會計職稱證書之後對於以後的升職加薪是很有幫助的。中級會計師一個月的平均工資水平,在國企和事業單位的中級會計師大概4000-6000,而在私企則由老闆而定,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范圍,小編在查閱大量數據後,給出的參考范圍在3k-10k左右。
注冊會計師證書
報考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的中國公民,可以申請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專業階段考試: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報考理由
注冊會計師證書的含金量是不言而喻的,考取注冊會計師證書以後自己的職位和薪水一定會有所調升。當前注冊會計師的行業缺口大,會計行業目前基層人員比較多,對於頂層人員比較稀缺。所以考取注冊會計師考試難度雖然大,但是和其含金量是成正比的。
稅務師證書
報考條件
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並符合下列相應條件之一的,可以報名參加稅務師職業資格考試:
(一)取得經濟學、法學、管理學學科門類大學專科學歷,從事經濟、法律相關工作滿2年;或者取得其他學科門類大學專科學歷,從事經濟、法律相關工作滿3年。
(二)取得經濟學、法學、管理學學科門類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學位);或者取得其他學科門類大學本科學歷,從事經濟、法律相關工作滿1年。
而原《注冊稅務師資格制度暫行規定》(人發〔1996〕116號)第七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參加註冊稅務師資格考試(一)經濟類、法學類大專畢業後,或非經濟類、法學類大學本科畢業後,從事經濟、法律工作滿六年。
(三)經濟類、法學類大學本科畢業後,或非經濟類、法學類第二學士或研究生班畢業後,從事經濟、法律工作滿四年。
(四)經濟類、法學類第二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後,或獲非經濟類、法學類碩士學位後,從事經濟、法律工作滿兩年。
(五)獲得經濟類、法學類碩士學位後,從事經濟、法律工作滿一年。
(六)獲得經濟類、法學類博士學位。
報考理由
據有關部門統計,涉稅服務相關專業的人員缺口達90萬之多。並且現在正值全面營改增,稅務師人才供不應求。考取稅務師之後能夠在涉稅服務行業領域取得更好的發展。考取稅務師之後能夠實現自身價值的提升,對自己以後的升職加薪幫助很大。並且現如今稅務師考試的報名條件放寬了,應屆生即可加入到稅務師考試的報名大軍中來。
基金從業資格證書
報考條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年滿18周歲;
3.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4.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報考理由
金融行業現如今是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行業,基金從業報名門檻低,薪資水平高。考取基金從業資格證書之後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很有幫助,幫助我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並且對以後自己的投資理財方面也很有幫助。總之基金行業是一個「多金」的行業。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G. 注會和稅務師一起考,稅法書是看法會的書還是看稅法一二書
注會和稅務抄師科學搭配:襲
黃金搭配:注會《會計》、《財務成本管理》和《稅法》+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法(一)》、《稅法(二)》和《涉稅服務實務》。
穩妥搭配:注會《會計》、《財務成本管理》和《經濟法》+稅務師《財務與會計》和《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高效搭配:注會《會計》、《稅法》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稅務師《稅法(一)》、《稅法(二)》和《涉稅服務實務》。
高度貼合搭配:注會《會計》、《稅法》和《經濟法》+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法(一)》、《稅法(二)》和《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偏注會搭配:注會《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和《經濟法》+稅務師《財務與會計》和《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偏稅務師搭配:注會《會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和《經濟法》+稅務師全部。
H. 注冊會計師與稅務師可以同時備考嗎
稅務師備考科目:
《稅法一》《稅法二》《涉稅服務實務》《財務與會計》《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注冊會計師備考科目:
《會計》《審計》《財管》《經濟法》《稅法》《戰略》
稅務師與注冊會計師之間的聯系:
雖然注冊會計師被稱為會計領域中最難拿下的考種之一,但是小編認為對於學霸而言同時備考稅務師與注會也不在話下。首先要找到稅務師與注冊會計師之間的共同科目,其中稅務師和注冊會計師科目都涉及到了稅法、會計、財務管理、經濟法(涉稅服務相關法律),注冊會計師的考試科目《稅法》是稅務師的《稅法一》、《稅法二》、《涉稅服務實務》三個科目的關聯度高,也就是說,如果能高分通過稅務師的這三科,那麼注會的《稅法》就可以輕松過關。稅務師考試中的《財務與會計》與注會的《會計》與《財務成本管理》相對應,其中《會計》部分佔大部分的內容,所以將這門知識學好了,會對《財務與會計》起到很大幫助。
同時備考稅務師與注會能增添哪些優勢?
國內一直有著「財稅不分家」的說法,財務會計不能不懂稅務。學習稅務知識,有助於提前預防納稅人面臨的挑戰,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降低企業的涉稅風險,保障企業的平穩運行。
同時備考的學習方法
同時備考的學習壓力一定不會小,那麼調節壓力與掌握知識的側重點就顯得比較重要。考生們可以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甚至要細分到每小時要學哪科,根據自身的狀況再適當調節。
I. 注會和稅務師一起考怎麼搭配
兩者考試范圍有很多重疊的地方,所以,如果報考了注會而又報考稅務師的相關科目的考試,可以取得同時復習兩個考試的效果。兩個考試都需要5年通過全科,從時間上看,還是比較充裕的。以下是一些搭配方法
一、以稅務師為主,注會為輔
1、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收相關法律+注會會計/經濟法/財管
2、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法一、稅法二+注會會計/稅法/財管
3、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收相關法律、稅法一/稅法二+注會會計/稅法/經濟法/財管
二、注會為主,稅務師為輔
1、注會會計、財管+稅務師財務與會計
2、注會會計、經濟法+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收相關法律
3、注會會計、稅法+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法一/稅法二
4、注會會計、稅法、財管+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法一/稅法二
5、注會會計、稅法、經濟法+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稅收相關法律/稅法一/稅法二
考生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自由選擇組合。
(9)注冊經濟法涉稅服務相關法律一塊考擴展閱讀:
稅務師報名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並符合下列相應條件之一的,可以報名參加稅務師考試:
(一)取得經濟學、法學、管理學學科門類大學專科學歷,從事經濟、法律相關工作滿2年;或者取得其他學科門類大學專科學歷,從事經濟、法律相關工作滿3年。
(二)取得經濟學、法學 、管理學學科門類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學位);或者取得其他學科門類大學本科學歷,從事經濟、法律相關工作滿1年。
符合上述報名條件,暫未取得學歷證(學位證)的大學生可報名,待取得學歷(學位)證書後再修改個人信息,上傳證書電子圖片。
以前年度考試中因違規違紀而受到禁考處理期限未滿者,不得報名。
J. 注冊稅務師考試涉稅服務相關法律哪個老師講得最好
正版稅務師考試教材《涉稅服務相關法律》是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碩士、律師、注冊會計師——黃潔洵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