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的效力對人的效力
㈠ 民事訴訟法關於執行時效的規定
法律主觀:
打官司有很多需要注意點,比較怎麼打好官司,能夠為自己爭取到更大權益。當然在打官司之前,最需要注意就是訴訟的時效,因為在很多時候,尤其是民事糾紛之類案件,過了訴訟時間,想要維護好權益就比較麻煩。一、民事訴訟法關於時效的法律規定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制度的規定,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第一條民法總則施行後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通則關於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二條民法總則施行之日,訴訟時效期間尚未滿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三條民法總則施行前,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已經屆滿,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四條民法總則施行之日,中止時效的原因尚未消除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第五條本解釋自2018年7月23日起施行。本解釋施行後,案件尚在一審或者二審階段的,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二、民事訴訟法關於時效過期處理關於超過訴訟時效法院應當如何處理,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有明確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3條規定:「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受理後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在司法實踐中,各地法院的立案庭在受理時會進行程序性審查,有的還會進行基本的實體審查,所以訴訟時效的問題會被立案庭的法官所提出。對於超過訴訟時效的案件,法院會受理,但是會提示當事人,案件進入審判庭以後,法院也會主動審查訴訟時效的問題。所以,即使對方當事人不以超過訴訟時效提出抗辯,法院也會主動審查,發現沒有中斷、中止和延長事由的,會以判決的形式駁回訴訟請求。以判決的形式駁回訴訟請求,也就表明了法院對實體問題進行了審查,法院不會對這個糾紛再次處理,也不可能申請強制執行。三、民事訴訟法關於時效效力1、權利人不喪失起訴權,(程序勝訴權),權利人起訴的,法院應當受理;2、法院在審理中不得主動援用訴訟時效期間經過的理由駁回原告訴訟請求;3、法院查明訴訟時效確已經過的,應判決(而非裁定)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非駁回起訴);4、雖已超過時效,但當事人自願履行的,權利人仍可以接受---因為實體權利本身並未消滅,當事人履行後又反悔的,不予支持。
法律客觀: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四十六條
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㈡ 民事訴訟的效力主要是指() A、對人的效力 B、對地域的效力 C、對法院的效力 D、對事的效力 該題選ABCD嗎
問題似乎有誤,應該是問民事訴訟法的效力。
民事訴訟法的效力,是指民事訴訟法對事、對人在什麼時間和空間適用和發生作用。正確理解民事訴訟法的效力,是實現民事訴訟法的任務的前提。
(一)對事的效力
民事訴訟法對事的效力,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審理的民事案件的范圍,即哪些案件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進行審理,解決人民法院的主管問題。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條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程序審理的案件有兩大類:一是平等主體之間因民事法律關系發生的爭議,如民法、婚姻法、勞動法、合同法等調整的財產關系、人身關系發生的爭議;二是法律規定適用民事訴訟法審理的其他案件,如選民資格案件。
(二)對人的效力
民事訴訟法對人的效力,是指民事訴訟法適用於哪些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條規定的精神,凡在我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的當事人,都應當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進行訴訟活動。具體說,這些人包括:(1)中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2)居住在我國境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以及外國企業和組織;(3)不在我國境內居住但要求在我國進行民事訴訟的外國人、無國籍人以及外國企業和組織;(4)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但根據國際慣例和我國有關規定其民事案件應受我國法院管轄的外國人。
(三)空間效力
民事訴訟法的空間效力,是指民事訴訟法適用空間的范圍。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條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生效的空間范圍,是整個中國領域,包括中國的領土、領海和領空,以及領土的自然延伸部分。
(四)時間效力
民事訴訟法的時間效力,是指民事訴訟法的效力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生效時間為1991年4月9日。民事訴訟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就是說,民事訴訟法生效後,不論是審理民事訴訟法生效前受理的案件,還是審理民事訴訟法生效後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都應適用新生效的民事訴訟法。
所以應該不選C
㈢ 民事訴訟法對人的效力是怎樣的
一、 民事訴訟法 對人的效力是怎樣的? 民事訴訟法對人的效力,是指民事訴訟法對哪些人適用。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條的規定,我國的民事訴訟法適用於所有在我國領域進行民事 訴訟 的人。具體包括下列幾類人: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 (三)雖然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但申請在我國法院進行訴訟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 二、對事的效力 民事訴訟法對事的效力,又稱為民事訴訟的主管,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條的規定,民事訴訟法對事的效力主要包括: (一)由民法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民法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包括靜態的財產所有關系和動態的財產流轉關系,如物權、債權等;民法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包括了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和身份權,如姓名權、健康權、肖像權、名譽權等。 (二)由 婚姻法 、 繼承法 、 收養法 調整的婚姻關系、 繼承 關系、 收養 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如 離婚 案件、 撫養 或 贍養 案件、繼承案件等。 (三)由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這主要指經濟關系中屬於民事性質的案件。如因損害消費者權益引起的損害賠償案件、因不正當競爭行為引起損害賠償案件等。 (四)由 合同法 調整的合同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如 購銷合同 糾紛案件、建築 工程承包合同 糾紛案件等。 (五)由 勞動法 調整的部分 勞動關系 糾紛所發生的案件。勞動關系就其性質而言,並非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但我國民事訴訟法把 勞動爭議 案件納入了其調整范圍,這類案件包括因企業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 辭職 、自動離職發生的糾紛;因履行 勞動合同 發生的爭議案件等。但對勞動爭議案件法律規定了「先裁後審」的制度,即對勞動爭議必須先由 勞動爭議仲裁 委員會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六)法律規定適用民事訴訟程序解決的其他案件。主要指特別程序和非訟案件。如選民資格案、宣告公民失蹤、宣告公民死亡、認定公民為限制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認定財產無主、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等。 三、時間效力 民事訴訟法的時間效力,是指民事訴訟法發生作用的時間,以及民事訴訟法對其頒布前的行為是否有溯及力的問題。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自1991年4月9日起生效。同時,1991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學習宣傳貫徹民事訴訟法的通知》中規定,在民事訴訟法實施後受理的案件,一律按照民事訴訟法進行審理,因而民事訴訟法有一定的溯及既往的效力。 四、空間效力 民事訴訟法的空間效力,是指民事訴訟法生效的領域。我國民事訴訟法在我國領域內生效。我國領域包括我國的領土、領空、領海以及領土的延伸范圍。 民事案件的處理需要當事人和審判人員的相互協作,若是當事人不將事實加以說明的,對自己和別人都是沒有幫助的。在審判結果下來的時候,也要自覺尊重結果,並且按照規定實施。民事訴訟案件在處理的過程中同樣也離不開人、時間、空間以及事件。
㈣ 2020法考備考考點【民事訴訟法】民事判決的法律效力
一、民事判決的法律效力
(一)對人的拘束力
判決對人的拘束力,即判決具有確認某一主體應當為一定行為或者不應當為一定行為的效力。
判決的拘束力包括對當事人、法院和社會的效力,當事人必須遵守,人民法院不能隨意改變,社會應當尊重,
(二)對事的確定力(又稱既判力)
判決對事的確定力是指判決對當事人之間的爭議能夠從法律上作出定論,當事人不得再爭執。
1.形式意義上的確定力
當事人不得就相同法律事實再次提起訴訟。
2.實質意義上的確定力
就生效判決已經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當事人不得再爭執,法院亦不能擅自改變。
(三)執行力
具有給付內容的生效判決,義務人應當按判決履行,否則權利人可依據判決書申請法院強制執行。